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活原象的摄取到审美物象的迹化——论文学文本的创造过程
1
作者 戴冠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1-99,共9页
文学文本的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其运行的基本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对松散的生活原象的感觉、发现与摄取,二是把原象转换为明晰的心象(精神图像),三是把心象迹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物象(艺术形象)。这是一个既充满创造力而又艰苦的... 文学文本的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其运行的基本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对松散的生活原象的感觉、发现与摄取,二是把原象转换为明晰的心象(精神图像),三是把心象迹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物象(艺术形象)。这是一个既充满创造力而又艰苦的劳动过程,但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写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对艺术规律的独特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创造 原象 心象 物象 艺术规律
下载PDF
超越的悲剧与悲剧的超越——论《子夜》的现代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
运用历史考察和哲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表层和深层 (具象和抽象 ,历时和共时 )两个方面 ,通过对吴荪甫人生命运悲剧性叙事的剖析 ,阐释了《子夜》的现代性意蕴 ,明确指出《子夜》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巨著 ,但同时又是一部现代性... 运用历史考察和哲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表层和深层 (具象和抽象 ,历时和共时 )两个方面 ,通过对吴荪甫人生命运悲剧性叙事的剖析 ,阐释了《子夜》的现代性意蕴 ,明确指出《子夜》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巨著 ,但同时又是一部现代性很强的悲剧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意义创造 历史文化考察 现代哲学阐释 现代性意蕴
下载PDF
古汉诗英译本的翻译反合观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跃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忠实性与反叛性、译法的正译法与反译法以及译本的文本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反合关系,尝试性提出翻译反合观,以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问题。该论题不仅揭示诗歌译本的语言反合辩证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拓展汉诗英译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诗英译本 忠实性与反叛性 正译法与反译法 文本性与创造 翻译反合观
下载PDF
诵读文本再创造之手段
4
作者 吴颖 张秀珍 《美化生活》 2022年第13期120-122,共3页
朗诵者为了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往往会对朗诵作品做出一定的处理,特别是参加朗诵比赛的作品通常会因为时间、朗诵形式等因素的限制,需对文本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能根据需要对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造无疑可以为朗诵成功助力。文章阐述了对... 朗诵者为了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往往会对朗诵作品做出一定的处理,特别是参加朗诵比赛的作品通常会因为时间、朗诵形式等因素的限制,需对文本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能根据需要对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造无疑可以为朗诵成功助力。文章阐述了对诵读作品文本进行节选、改编、改写等再创造之手段,并对影响“手段”实施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 文本创造 手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