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园诗社简史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晓村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02-203,共2页
葡萄园诗社于一九六二年四月成立。同年七月十五日《葡萄园》涛刊创刊。其成员为中国文艺协会新诗研究班结业之学员。他们经由王在军、文晓村、古丁、史义仁、李佩征、宋后颖、蓝云等七人小组的筹备,由蓝云提议,以象征生命的"葡萄... 葡萄园诗社于一九六二年四月成立。同年七月十五日《葡萄园》涛刊创刊。其成员为中国文艺协会新诗研究班结业之学员。他们经由王在军、文晓村、古丁、史义仁、李佩征、宋后颖、蓝云等七人小组的筹备,由蓝云提议,以象征生命的"葡萄园"命名诗刊,全体无异议通过。并互推非公职的王在军为发行人,李佩征为社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中国艺协会 王在军 现代诗 佩征 史义 西洋诗 李金发 戴望舒
原文传递
“健康,明朗,中国”:论台湾葡萄园诗社及其诗学主张 被引量:1
2
作者 吕进 赵子寒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7,191,共5页
《葡萄园》是台湾重要的诗刊,已经创刊近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后,《葡萄园》是搭建两岸诗歌之桥的先行者。《葡萄园》提出的"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不仅对于台湾诗坛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于今天的大陆诗坛也有重要的借... 《葡萄园》是台湾重要的诗刊,已经创刊近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后,《葡萄园》是搭建两岸诗歌之桥的先行者。《葡萄园》提出的"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不仅对于台湾诗坛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于今天的大陆诗坛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诗刊 诗学主张 健康 明朗 中国
下载PDF
文晓村诗评形态论
3
作者 邹建军 《昭通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51-55,共5页
本文对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和诗歌评论家文晓村的诗歌批评的形态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论,文章从三个方面评述:(一)重感性、感觉、感情的诗歌批评;(二)比较、鉴别、定值的诗歌批评;(三)以简概丰的、带刺的诗歌批评。
关键词 诗歌批评 诗评 当代著名诗人 形态论 中国新诗 论诗 蓝海 第八根琴弦 女诗人
下载PDF
从乡愁到回归——谈台湾诗歌题材的演变
4
作者 古继堂 《写作(中)》 1994年第5期16-17,共2页
仿佛植物和气候的关系一样,台湾文学题材和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
关键词 诗歌题材 学题材 台湾回归 台湾 纪弦 政治气候 余光中 《乡愁》 蓉子
下载PDF
写健康明朗的中国诗
5
作者 台客 王觅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采访时间:2015年1月15日采访地点:台客台北家中王觅:台客老师,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请谈谈您的人生经历,有哪些重要事件影响了您的创作?台客:我从小学起就对文学感兴趣,可能是受到三哥的影响,三哥大我12岁,在我读小学时,... 采访时间:2015年1月15日采访地点:台客台北家中王觅:台客老师,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请谈谈您的人生经历,有哪些重要事件影响了您的创作?台客:我从小学起就对文学感兴趣,可能是受到三哥的影响,三哥大我12岁,在我读小学时,他已经读高中,他经常买些文学期刊,并喜欢剪报副刊文章,我很好奇,就读他的剪辑下来的文章,似懂非懂地阅读,久了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期刊 现代诗歌 学杂志 采访地点 故乡之歌 意象派 民间诗歌 地震诗 诗论集
下载PDF
怀念一位高尚的长者
6
作者 蒋登科 《中外诗歌研究》 2008年第1期69-71,共3页
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当许多中国人也在跟着别人的兴奋欢庆这个节日的时候,诗人文晓村先生却在这个下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两天以后我才得知这含噩耗,非常吃惊,也很悲痛。虽然有一万个理由不愿意承认与接受,但对这一天的到来,... 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当许多中国人也在跟着别人的兴奋欢庆这个节日的时候,诗人文晓村先生却在这个下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两天以后我才得知这含噩耗,非常吃惊,也很悲痛。虽然有一万个理由不愿意承认与接受,但对这一天的到来,我是有心理准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尚 怀念 心理准备 圣诞节 中国人 悲痛
下载PDF
曲折离奇的人生 正直高尚的诗品——悼念文晓村先生
7
作者 何与怀 《中外诗歌研究》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惊悉台湾著名诗人、诗论家文晓村先生因脑中风及心肺衰竭等疾病已于去年12月25日下午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真是不肯相信。2004年9月,由于参加西南师范大学(现称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华文诗学名... 惊悉台湾著名诗人、诗论家文晓村先生因脑中风及心肺衰竭等疾病已于去年12月25日下午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真是不肯相信。2004年9月,由于参加西南师范大学(现称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的缘故,我得以在中国重庆和文先生相识:前年4月我到台北时,文先生和夫人邱淑嫦女士热情万分,特地在市中心“英雄馆”设宴招待,并以精致的《拈花惹草·摄影集》相赠,又请诗界朋友相陪,我总以为这些只不过是愉快的开头。日后见面机会尚多,还可以慢慢地细细向文先生请教,不料现在人天两隔。已成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中国新诗研究所 人生 高尚 正直 西南师范大学 诗学研究
下载PDF
沉痛悼念文晓村先生
8
作者 潘颂德 《中外诗歌研究》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下午三点多钟,电话铃声急遽地响了。电话筒那头,传来著名女诗人张烨低沉而悲痛的声音:“潘先生,昨日,台湾诗人廖振卿先生来电告知,著名诗人文晓村先生因病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逝世。”放下电话筒,我简直不敢相信自...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下午三点多钟,电话铃声急遽地响了。电话筒那头,传来著名女诗人张烨低沉而悲痛的声音:“潘先生,昨日,台湾诗人廖振卿先生来电告知,著名诗人文晓村先生因病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逝世。”放下电话筒,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病魔竟然对热爱祖国、历尽坎坷而执着地在诗苑里辛勤耕耘,致力于两岸诗学、诗艺交流的忠厚长者文晓村先生狠下毒手,难道文晓村先生真的永远离开我们而远行了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诗人 热爱祖国 话筒 诗学 诗艺
下载PDF
缅怀文晓村先生——兼谈文先生对拙著《台湾当代新诗史》的关爱
9
作者 古远清 《中外诗歌研究》 2008年第1期77-79,共3页
长江之滨朔风劲吹,无边落木萧萧落下,寒意袭人。这时传来台湾著名诗人文晓村先生驾鹤西去的噩耗,我的心不禁引起一阵阵酸痛,无法平静下来。回顾我与晓村兄的相识、相交,多少往事历历在目,最难忘的是他去世前对拙著《台湾当代新诗... 长江之滨朔风劲吹,无边落木萧萧落下,寒意袭人。这时传来台湾著名诗人文晓村先生驾鹤西去的噩耗,我的心不禁引起一阵阵酸痛,无法平静下来。回顾我与晓村兄的相识、相交,多少往事历历在目,最难忘的是他去世前对拙著《台湾当代新诗史》出版的关心。下面是他于2007年5月7日写的长信摘要:远清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史 台湾地区 关爱 袭人 诗人
下载PDF
秋水,一个女子的传奇
10
作者 吴昕孺 《绿风》 2006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关键词 静怡 中山艺创作奖 中国艺协会 学奖项 王禄松 新诗史 鲁鲁 新诗集 早期作品
原文传递
论台湾诗人文晓村的诗学观
11
作者 邹建军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2期49-52,103,共5页
关键词 当代学研究 台湾省 诗学观 诗歌评论 新诗 民族风格
全文增补中
筚路蓝缕开诗道——文晓村的另一面
12
作者 古继堂 《中外诗歌研究》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近期,诗人文晓村连续出版了三部诗评集,即:《文庐诗房菜》、《雪白梅香费评章》和《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三部书虽然是往昔诗论、诗评和序跋的结集,但是它们象一片一片的风景,一片一片的织锦,一下聚拢连片之后,就顿时呈现一个崭... 近期,诗人文晓村连续出版了三部诗评集,即:《文庐诗房菜》、《雪白梅香费评章》和《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三部书虽然是往昔诗论、诗评和序跋的结集,但是它们象一片一片的风景,一片一片的织锦,一下聚拢连片之后,就顿时呈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变成了风景的大山,织锦的大海,变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天地。《文》、《雪》、《轻》三部书的问世,使人顿时从文晓的身上看到了另一面。由一位蜚声海峡两岸的诗人之外,又呈现了他诗论家、诗评家、诗的使者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道 连续出版 海峡两岸 诗论家 诗评 《雪》 诗人
下载PDF
流水淙淙——回忆我与中国新诗研究所
13
作者 文晓村 《中外诗歌研究》 2005年第3期8-9,共2页
逝者如斯,流水淙淙。在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前夕,谈谈我与诗研所的往来,或从另一角度,说说诗研所的创办人吕进教授与《葡萄园》诗刊的结缘,应该不无可资谈助的意义吧。
关键词 中国新诗研究所 学术交流 台湾省 学家
下载PDF
暗潮汹涌,明浪飞腾——论战不断的20世纪90年代台湾现代诗坛
14
作者 古远清 《南方文坛》 2002年第3期67-72,共6页
关键词 诗选 《创世纪》 诗刊 现代诗史 诗人 诗歌选 新诗研究 学经典 诗坛 台湾本土 大陆学者
原文传递
战争、苦难与文学
15
作者 文晓村 《诗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8-79,共2页
把肉体与精神分开来讲,我一生,走过两条道路:一是从河洛到台湾,极为曲折;一是从战争、苦难,到文学,备尝艰辛。1928年,我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今改市),亦即中国古代河洛文化的发源地。古语的"河",即指黄河而言,"洛"... 把肉体与精神分开来讲,我一生,走过两条道路:一是从河洛到台湾,极为曲折;一是从战争、苦难,到文学,备尝艰辛。1928年,我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今改市),亦即中国古代河洛文化的发源地。古语的"河",即指黄河而言,"洛"是洛水。所谓"河洛",就是黄河洛水流域。今天的闽南语、台湾话,即是古代的河洛语。广义而言,黄河洛水流域,亦即今天的中原。今天的台湾文化,亦是源自中原的河洛,一脉相传,源远而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艺术
原文传递
耳畔频闻故友去——哭韩国学者许世旭先生
16
作者 吕进 《中外诗歌研究》 2010年第3期4-6,共3页
近些年,“耳畔频闻故友去,眼前但见新人来”,是我的生活写照。年长我一些的故友,一个一个地离去,给我带来的是悲凉和孤独。在青海湖诗会刚和台湾的文晓村重逢,回到岛上去以后不久,这位诚恳、忠厚、颇富长者风度的挚友就永别了。... 近些年,“耳畔频闻故友去,眼前但见新人来”,是我的生活写照。年长我一些的故友,一个一个地离去,给我带来的是悲凉和孤独。在青海湖诗会刚和台湾的文晓村重逢,回到岛上去以后不久,这位诚恳、忠厚、颇富长者风度的挚友就永别了。和武汉大学陆耀东教授通电话,约他为《西南大学学报》写稿,他喘着气说,人很不好。我到武汉他的家里探病不久,就传来噩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 韩国 武汉大学 大学学报 青海湖
下载PDF
谦谦君子——悼诗人文晓村
17
作者 金筑 《中外诗歌研究》 2008年第2期68-69,共2页
人,活到80高龄,是生命岁月的最高峰,是人生熟透的年龄,也是智慧心力光彩的至极。人,能活到80岁,截至目前为止,还是不容易。上个世纪以前,人活到50岁称为上寿,是一般人最高的年龄标准,如果能活到70岁。就称古来稀了,是极其难... 人,活到80高龄,是生命岁月的最高峰,是人生熟透的年龄,也是智慧心力光彩的至极。人,能活到80岁,截至目前为止,还是不容易。上个世纪以前,人活到50岁称为上寿,是一般人最高的年龄标准,如果能活到70岁。就称古来稀了,是极其难得的人生。诗人文晓村于2007年圣诞节辞世出尘,享寿80,满足了人生的岁月,真是老成凋谢,哲人其萎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君子 年龄标准 人生 圣诞节
下载PDF
向不死的灵魂致敬——我对文晓村先生的悼念
18
作者 钱志富 《中外诗歌研究》 2008年第2期70-75,67,共7页
第一次见到文晓村是在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二000年九月十六日。需要交代一下的是文晓村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出生于一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青少年的时代吃了很多苦,后来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过的也是十分艰苦的生活,尤其是文晓村当... 第一次见到文晓村是在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二000年九月十六日。需要交代一下的是文晓村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出生于一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青少年的时代吃了很多苦,后来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过的也是十分艰苦的生活,尤其是文晓村当年抱着一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决心“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那些日子简直是九死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念 先生 灵魂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 青少年
下载PDF
痛哭诗友文晓村
19
作者 屠岸 寓真 +9 位作者 魏先修 李红雨 何云春 丁志源 薛蔚 王文民 董耀章 苏红波 龚云平 曹阳 《诗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75-77,共3页
顷得台客兄电告,惊悉晓村兄于25日病逝台北,晴天霹雳,使我泪如雨下,泣不可抑。我与晓村以诗会友,结成至交,已逾十载。今年八月复相会于青海湖畔,音容笑貌,仿佛昨日。何期须臾之间,人天两隔耶?我生于1923年,晓村生于1928年。
关键词
原文传递
葡萄园诗刊与两岸交流——兼论文晓村先生的拼搏精神
20
作者 台客 《中外诗歌研究》 2009年第3期9-11,共3页
一、葡萄园诗刊 葡萄园诗刊创立于一九六二年七月,至今年(二〇〇九)八月已走过四十七个年头了。葡刊是季刊,每年四期,至今年八月份止已出刊至第一八三期。对一份完全由民间爱好人士自发筹组集资创办的刊物来说,这不能不说十分难... 一、葡萄园诗刊 葡萄园诗刊创立于一九六二年七月,至今年(二〇〇九)八月已走过四十七个年头了。葡刊是季刊,每年四期,至今年八月份止已出刊至第一八三期。对一份完全由民间爱好人士自发筹组集资创办的刊物来说,这不能不说十分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拼搏精神 两岸交流 诗刊 民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