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秘响傍通,伏采潜发——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心雕龙·原道》中“文”的翻译 被引量:6
1
作者 孙昌坤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0,共4页
<文心雕龙·原道>中的"文"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概念.只有借助广泛的源语社会文化互文资源,"文"的含意才能够在语际交流中获得有效的传达.经典作品中文化因素的理解与转达需要互文的支持.
关键词 互文性 文心雕龙· “文” 翻译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的思想倾向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运熙 《中州学刊》 1985年第3期67-69,共3页
关于《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思想倾向,目前研究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道是指儒家之道;有的则认为道指佛家之道、道家之道等等。有的认为道指规律,因而其思想倾向是唯物的;有的则认为道指精朴实体,因而是唯心的等等。本文拟... 关于《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思想倾向,目前研究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道是指儒家之道;有的则认为道指佛家之道、道家之道等等。有的认为道指规律,因而其思想倾向是唯物的;有的则认为道指精朴实体,因而是唯心的等等。本文拟在疏解原文基础上略述鄙见。 《原道》篇的中心是说明文章的根源是道。汉代《淮南子》首篇名《原道训》,此篇题名当受其影响。但《原道训》探究道之体用,此篇则说明文之根源为道,角度不同。刘勰认为宇宙间一切有文采的事物(包括文章)都根源于道,都是道的体现。《原道》首段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思想倾向 《六经》 圣人 神理 系辞 天地 赞辞
下载PDF
“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观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显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观潘显一“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道教思想的美学原则。对于道家哲学来说,“道”遵照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的”规律,或者说这“自然的”规律就是“道”。道教的美学思想认为,符合“... “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观潘显一“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道教思想的美学原则。对于道家哲学来说,“道”遵照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的”规律,或者说这“自然的”规律就是“道”。道教的美学思想认为,符合“自然的”发展变化原则的就是美的,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自然 藏》 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 西方美学 美学思想 文心雕龙· “自然之 教美学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辨 被引量:3
4
作者 汪耀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Z1期110-114,共5页
《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人刘勰所写的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文学的本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方法,批评标准,直至作家、批评家的修养,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 《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人刘勰所写的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文学的本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方法,批评标准,直至作家、批评家的修养,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受到了自与刘勰同时的沈约以来的许多人的赞扬.沈约认为是深得文理,因而常陈诸几案.清人黄叔琳以为是艺苑的秘宝.鲁迅先生也十分重视《文心雕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神理 天地之心 文心雕龙 “自然之 孔丘 “圣” 圣人 色采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德-圣-文”含义及其关系疏解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凯 缪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通过细读文本并结合中西哲学有关理论,文章评述了前人对《原道》之"道"的不同解释及其存在的缺憾;重新解读了《原道》之"道"的内涵并梳理了《原道》之"道"与儒释道之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刘勰征儒家之... 通过细读文本并结合中西哲学有关理论,文章评述了前人对《原道》之"道"的不同解释及其存在的缺憾;重新解读了《原道》之"道"的内涵并梳理了《原道》之"道"与儒释道之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刘勰征儒家之圣、宗儒家之经与视老子为贤、《道德经》为子书的理由。通过上述工作,文章重新梳理了《原道》之"道—德—圣—文"内涵及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自然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中的美本原思想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贺天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9-35,共7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论天地和动植之文(自然美)所持的主要是《易传》哲学和汉儒的宇宙起源论及阴阳五行说,也参合了道家的自然之道、玄学和佛学的思想;而论人文所持的是儒家社会政治伦理和圣人之道。《原道》中表达了文与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论天地和动植之文(自然美)所持的主要是《易传》哲学和汉儒的宇宙起源论及阴阳五行说,也参合了道家的自然之道、玄学和佛学的思想;而论人文所持的是儒家社会政治伦理和圣人之道。《原道》中表达了文与美相通一致的思想,是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领域中一切美的对象和审美与创美的称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等自然美的本原思想;"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和"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等人化美的本原思想,尤其是"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的美的生成思想等,与大唯物史观的美本原论极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思想 《易传》阴阳之 美本 大唯物史观
下载PDF
关于《文心雕龙》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平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118-124,4,共8页
《文心雕龙》越来越受到各国中国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处于不同文化背景而采用多种视点展开研究的非汉语的成果,不仅使《文心雕龙》赢得了新的读者,而且为它的研究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因此,有必要从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去探讨《文心雕龙》在异... 《文心雕龙》越来越受到各国中国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处于不同文化背景而采用多种视点展开研究的非汉语的成果,不仅使《文心雕龙》赢得了新的读者,而且为它的研究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因此,有必要从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去探讨《文心雕龙》在异国传播研究的历史。 关于《文心雕龙》在日本的传播,我读过土田杏村、太田青丘、户田浩晓、兴膳宏等学者的论文,他们对《文心雕龙》传播轨迹的挖掘与描述,引起了我对历史上日本学人对中国文学理论容纳摄取倾向的思考;另外,在我读到的日本古典文学著述当中,也发现了几则上述论文未曾涉及的材料。我愿把这些材料与我的看法简述如下,以供研讨。 一 上述论文都已指出:在宇多天皇宽平年间(889—897),藤原佐世辑录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当中杂家部及别集部均有“文心雕龙十卷刘勰撰”的著录,这说明九世纪后半叶《文心雕龙》便已东渐日本。实际上,从都良香对《文心雕龙》的引用来看,它传入日本的时间表还应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神思》 《文镜秘府论》 日本古典文学 “人文” 文话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研究》 中国文学理论 《典论·论文》
原文传递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艺术理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0-127,158,共9页
在超越感性又融于感性这一基本点上,中国古代理性历史地构筑的,是伦理学性质与美学性质的现实世界。“天人合一”意识是中国古代理性最具本质性的表述,也是其最具本质性的实现。“天人合一”意识也同样是中国古代艺术理性的基本意识... 在超越感性又融于感性这一基本点上,中国古代理性历史地构筑的,是伦理学性质与美学性质的现实世界。“天人合一”意识是中国古代理性最具本质性的表述,也是其最具本质性的实现。“天人合一”意识也同样是中国古代艺术理性的基本意识。中国古代艺术理性与中国古代理性的一体性或有机性关系,是来于理性表述中表现的自然观、社会观、审美观的历史性,同时也是现实性的浑融推衍。中国古代艺术理性的取向是归于“天”、“道”的自由,具有整体性、体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 艺术理性 “天” 天人合 自然观 实践理性 古代审美观 社会文化观 审美主体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先秦论“文”三重要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彭亚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1-45,共5页
在先秦时代,“文”作为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三种义项,其中每一种义项对后世的文学观念都发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一)“文者质之饰”。这种将“文”、“质”并举的观念在现象层面上导致了重内容、轻形式的美学倾向。(二)... 在先秦时代,“文”作为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三种义项,其中每一种义项对后世的文学观念都发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一)“文者质之饰”。这种将“文”、“质”并举的观念在现象层面上导致了重内容、轻形式的美学倾向。(二)“文者道之显”。这种将“文”、“道”并举的观念在本体层面上导致了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美学倾向。(三)“文者礼之盛”。这种将“文”、“礼”并举的观念在功用层面上导致了重政治教化、重社会效果的美学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先秦思想家 美学倾向 韩非子 新小说 中国文学传统 文心雕龙· 荀子 《乐记》 庄子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与《易传》之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允锋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6,共6页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易传》 文心雕龙 “文” 《易》象 “自然之 文之为德 《易经》 天地之心
下载PDF
以道为体,以儒为用——从《文心雕龙·原道》看刘勰的基本文学观,附论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基本线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漆绪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8,共8页
文学理论家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不管他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以客观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欣赏的实践为基础的。但文学理论家在根据客观的文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时,总又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的政治、哲学观念的指导或制约。产生于南... 文学理论家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不管他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以客观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欣赏的实践为基础的。但文学理论家在根据客观的文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时,总又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的政治、哲学观念的指导或制约。产生于南朝齐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对周、秦以迄齐代一千多年中丰富而复杂的文学实际的理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文学理论家 文学实际 文学观 文学批评 基本线索 文学创作 哲学观念
下载PDF
“错画”的秩序——《文心雕龙·原道》的“自然—历史”阐释及文明论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成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引言20世纪以降,《文心雕龙》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领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著作。诚如鲁迅所言:"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1)将《文心雕龙》与《... 引言20世纪以降,《文心雕龙》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领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著作。诚如鲁迅所言:"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1)将《文心雕龙》与《诗学》并峙,作为中西诗学的奠基性作品,自然无可厚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文心雕龙 中西诗学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文心雕龙· 文明论 文心 亚里士多德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原道》的文化学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良志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2期9-15,共7页
《文心雕龙》以《原道》冠其首,为论文探本求源,然而作者论文不仅限于文章而扩之以整个人类文化,究源又不满足历史描述而诉诸哲学概括,这是一篇具有丰富文化学蕴含的文章。许多年来,《原道》的内在结构被视为不可审理的汗漫之论,若从文... 《文心雕龙》以《原道》冠其首,为论文探本求源,然而作者论文不仅限于文章而扩之以整个人类文化,究源又不满足历史描述而诉诸哲学概括,这是一篇具有丰富文化学蕴含的文章。许多年来,《原道》的内在结构被视为不可审理的汗漫之论,若从文化视角细细研之,似能获得比较畅融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文化学意义 天文 人文创造 “文” 人法 之文
下载PDF
文书之产生、名变及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静芬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9-71,共3页
文书产生几千年,殷前称书契,周称官书,春秋、战国及秦统称书,汉及其后称文书。文书是人类管理社会的工具,是人们进行交往、记录、传播信息的工具。
关键词 公务文书 《契文举例》 文心雕龙· 《河图》 《周礼 《洛书》 文字 书契 活动文件 《尚书》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研读随笔
15
作者 龙必锟 《临沂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41-42,48,共3页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自然之 “人文” 文心雕龙 “太极” 刘勰 存在方式 新闻信息 儒家之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臆说
16
作者 欧阳松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6-45,共10页
在《文心雕龙》里,《原道》是最难读难解的篇章之一。多年来,注释者、研究者们为它已经说过不少的话,做出了多种解说,如儒家之道说、道家之道说、佛家之道说以及自然之道说等等。这种种解说相互对立、相互论争,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推... 在《文心雕龙》里,《原道》是最难读难解的篇章之一。多年来,注释者、研究者们为它已经说过不少的话,做出了多种解说,如儒家之道说、道家之道说、佛家之道说以及自然之道说等等。这种种解说相互对立、相互论争,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推动着讨论的深入。不过,分别看来,其中任何一种解说,目前似乎都还不够完满,对照原文,总还有某些窒碍难通之处。本文的写作,是想以原文为依据,努力寻绎作者思路的轨迹,以求对《原道》做出一个比较合乎实际的解说。在细部上,吸收了一些同志的研究成果;在整体上又不同于目前流行的诸家之说。不敢言新,又怯于自信,故名之曰“臆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理 “自然之 刘勰 文心雕龙· 臆说 文心雕龙 儒家之 文章学 涵义
下载PDF
《文心雕龙》构筑的自然美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立科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106-108,共3页
一般的美学史都认为,比较系统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论,是在十八世纪后由西方的美学大师们构筑起来的,而笔者认为:在中国,这种理论的构筑,其实要比西方早得多,而最系统的自然美理论的架构是由南朝的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所构建的.《文心... 一般的美学史都认为,比较系统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论,是在十八世纪后由西方的美学大师们构筑起来的,而笔者认为:在中国,这种理论的构筑,其实要比西方早得多,而最系统的自然美理论的架构是由南朝的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所构建的.《文心雕龙·原道》的本意是讲“文德”的,这个“文德”,《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得很明白:“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言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形文、声文和情文,都是自然形成的.有了龙凤,自然有鳞羽的文彩;有了泉石,自然相激成韵.在《文心雕龙》中,天地万物所具有的颜色、形体、声音,都称之为“道之文”,而反映思想教化的情文(人文)也称之为“道之文”,它们是属于一体的.而“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原道》)那么,“形文”,“声文”自然也“肇自太极”了.这实际上涉及了自然美的本源,即认为自然美源于“道”的观点.刘勰对自然美本源的认识,尽管比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公元三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普洛丁所坚持认为的自然美是由于“分有”了一种来自神明的理式的主张晚了许多年代,但比起主张“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黑格尔来,却又早了1300多年.而且两者的观点,又是“何其相似乃尔”,这在比较美学上,也应该是很值得研究的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自然美 艺术美 《物色》 文心雕龙· 之文 艺术表现 美的本源 审美情感 艺术家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艺术自然论
18
作者 褚业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74-76,共3页
以自然论艺术的文论家可以说首标钟嵘。梁代的钟嵘在《诗品序》中针对宋刘以来的不良文风,即“文章殆同书抄……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提出“自然英旨”的创作原则。但钟嵘并没有对它进行系统的分析,只有到了刘勰,作... 以自然论艺术的文论家可以说首标钟嵘。梁代的钟嵘在《诗品序》中针对宋刘以来的不良文风,即“文章殆同书抄……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提出“自然英旨”的创作原则。但钟嵘并没有对它进行系统的分析,只有到了刘勰,作为艺术创作原则之一的“自然”才得到充分的论述。因为,一方面刘勰也看到了魏晋时期刻意雕饰的文风,如他评价晋代群才的文章是“稍入轻绮”,而到宋初的文章,则“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明诗》)。清代纪昀评《文心雕龙·原道》时也指出:“齐梁文藻,日竞雕华,标自然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之处。”可见刘勰提出艺术自然论是具有针对性的。另一方面刘勰的艺术自然论受到“玄学”自然本体论的影响。自然最早是作为哲学术语出现于老子哲学中,在《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道。”的特点就是“自然”,而“自然”的含义是“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第二章》)。道是无为,无私的,但它又是万物产生的源泉,所以它又是无不为。到魏晋玄学,“自然”则上升到本体高度,何晏说:“自然者,道。”(《无名论》)把“自然”直称为道,也是万物之本。玄学“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自然” 自然论 文心雕龙· 天地之心 文学创作 创作 创作过程 自然本体论 哲学基础
下载PDF
易学与中国诗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道礼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21-129,共9页
易学与中国诗学梁道礼陕西师大中文系一、本文的题旨文学理论即题目中所谓“诗学”,是对文学现象的理性审视,对文学存在的哲学追问。审视,就要选择审视工具,追问,就要确定追问方法。古代中国九流百家里,坚信自己建立起一套认识世... 易学与中国诗学梁道礼陕西师大中文系一、本文的题旨文学理论即题目中所谓“诗学”,是对文学现象的理性审视,对文学存在的哲学追问。审视,就要选择审视工具,追问,就要确定追问方法。古代中国九流百家里,坚信自己建立起一套认识世界的有效模式并对反映世界的方法刻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中国诗学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人文” 中国诗学研究 文学起源 宋代诗学 中华书局 情采
下载PDF
论“文”与“道”的关系——读《文心雕龙·原道》札记
20
作者 管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0期19-35,共17页
《原道》是刘勰《文心雕龙》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文心雕龙》五十篇,把它放在首要的地位来论述,是有他深刻的意义的。清代评论家纪昀曾说:"自汉以来,论文者罕能及此。彦和以此发端,所见在六朝文士之上"。又说:"文以载道... 《原道》是刘勰《文心雕龙》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文心雕龙》五十篇,把它放在首要的地位来论述,是有他深刻的意义的。清代评论家纪昀曾说:"自汉以来,论文者罕能及此。彦和以此发端,所见在六朝文士之上"。又说:"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识其本乃不逐其末"。这已经揭示了刘勰在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提出"原道"这一命题对当时历史的现实意义。《原道》篇主要牵涉到文艺学上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属于文学史上的问题,即文学的起源问题;一个是属于文学理论上的问题,即文学的源泉问题。这两个问题,有区别,也有联系,刘勰把它交织在一起来论述,问题提得非常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家之 文学史 自然之 征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