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和世钧 杨宇明 田昆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6-50,53,共6页
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庞大的社区人口的生产生活给保护区管护带来极大压力.通过实施社区共管并帮助社区发展,试图从根本上消除社区发展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并针对共管中存在的问题提... 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庞大的社区人口的生产生活给保护区管护带来极大压力.通过实施社区共管并帮助社区发展,试图从根本上消除社区发展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并针对共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文山自然保护区 共管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8
2
作者 田昆 和世钧 +1 位作者 常凤来 宁晓萍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过对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的调查 ,以及对其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将其划分为淋溶土纲 ,铁铝土纲 ,初育土纲 3个土纲 ,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和石灰土 6个土类 ,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 通过对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的调查 ,以及对其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将其划分为淋溶土纲 ,铁铝土纲 ,初育土纲 3个土纲 ,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和石灰土 6个土类 ,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红壤、黄壤、红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8个亚类 ,并对保护区土壤生态的脆弱性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保护对策和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自然保护区 土壤现状 土壤类型 生态脆弱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云南
下载PDF
滇东南亚热带土壤细菌群落对植被垂直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聪 吕晶花 +4 位作者 陆梅 杨志东 刘攀 任玉连 杜凡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71-1983,共13页
为探究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机制,沿海拔自下而上选取滇东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E1)、半湿润常绿阔叶林(E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E3)3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 为探究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机制,沿海拔自下而上选取滇东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E1)、半湿润常绿阔叶林(E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E3)3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对植被垂直带变化的响应规律,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环境因子沿植被垂直带变化显著(P<0.05)。E3植被带的凋落物厚度、Simpson指数、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氮、磷、钾含量较E1和E2显著增加,而植物的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土壤密度、pH、温度较E1和E2显著减少,其平均增幅和降幅分别3倍和1.5倍。(2)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等细菌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沿植被垂直带和土层变化差异显著(P<0.05);次优势菌门变形菌、放线菌在E3植被带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E1和E2(P<0.05),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略低于其他两个植被带(P>0.05);变形菌与放线菌主要富集于土壤表层(0-10 cm)、酸杆菌富集在中层(10-30 cm)、绿弯菌富集在底层(40-50 cm)。(3)土壤细菌多样性沿植被垂直变化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0.05),并在E3达到最大值,沿土层则表现为减小变化。(4)随着海拔上升,植被多样性及凋落物厚度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主导因子从E1的3个减至E3的1个,而土壤理化对二者的解释率从E1的0个增至E3的7个,E1的植被多样性负向影响转变为E3含水量、碳氮等养分元素的正向影响。因此,文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群落沿海拔的垂直变化,导致凋落物厚度、土壤水分、pH、养分含量的显著改变,进而决定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植被带 细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环境因子 文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赖庆奎 李建钦 孟祥勇 《林业与社会》 2004年第3期18-23,共6页
社区共管作为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寻求改善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探索和应用。作者根据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 (RRA)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 社区共管作为实现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寻求改善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村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探索和应用。作者根据采用农村快速评估法 (RRA)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结果 ,介绍了文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状 ,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共管案例 植物类群
下载PDF
滇东南典型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聪 吕晶花 +5 位作者 陆梅 任玉连 杜凡 陶海 杨罗平 王东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0-179,共10页
[目的]探究滇东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酶活性沿海拔的变化规律,为理解“海拔-水热-植被-土壤”间相互耦合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不同海拔典型植被类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湿... [目的]探究滇东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酶活性沿海拔的变化规律,为理解“海拔-水热-植被-土壤”间相互耦合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不同海拔典型植被类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变化特征,采用前向选择法、蒙特卡洛检验与冗余分析,分析水热、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显著不同的变化规律(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均逐渐降低;(2)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呈显著不同的变化规律。年均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植物多样性、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呈下降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土壤容重和pH呈降低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和pH呈上升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水热条件、植物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总有机碳>全氮>容重>速效钾>pH>含水量>速效氮>全钾>有效磷>全磷>Pielou指数>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土壤温度>Simpson指数>Margalef index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结论]海拔梯度变化引起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改变,进而调控森林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垂直分布的变化,其中,土壤含水量、pH、容重、总有机碳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土壤酶活性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文夏 房华 +3 位作者 徐正会 都红 杨蕊 王戌勃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为揭示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9块样地中共采集蚂蚁14885头,隶属9亚科51属109种。整体上,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Shannon... 为揭示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9块样地中共采集蚂蚁14885头,隶属9亚科51属109种。整体上,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海拔显著(P<0.05)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海拔的变化导致生境不同,中低海拔地区植被类型多样,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人为干扰影响着局部的蚂蚁丰富度。在6类生境中,季风常绿阔叶林内的蚂蚁物种最丰富(62种),苔藓矮林内的蚂蚁物种最贫乏(2种)。黄足尼兰蚁(Nylanderia flavipes)的垂直分布范围最大,同时超83%的物种(91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大多数的蚂蚁在地表觅食,在土壤中筑巢。不同样地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表明群落分化明显,生态功能多样,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区域内,气温、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对蚂蚁物种的丰富度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蚁科 群落 Α多样性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地带性植被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聪 吕晶花 +4 位作者 陆梅 杨志东 刘攀 任玉连 杜凡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0,共11页
【目的】探究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沿海拔地带性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调控因子,为理解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以保护区低海拔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海拔半湿润常... 【目的】探究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沿海拔地带性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调控因子,为理解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以保护区低海拔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海拔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高海拔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种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法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沿海拔和土层的变化,并运用偏Mantel检验、Fourth-Corner方法解析植被多样性、土壤性质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之间的关系。【结果】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海拔变化差异显著(P<0.05)。3个地带性植被群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即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15.75和2.84 mg·kg^(-1))<半湿润常绿阔叶林(28.05和4.95 mg·kg^(-1))<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1.61和7.80 mg·kg^(-1))。2)各地带性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呈显著的减小趋势(P<0.05),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是40~50 cm的4.26和3.22倍,且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幅(7.21和3.42倍)最大。3)偏Mantel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关联性最强(P<0.01,r≥0.75),而与土壤含水量、密度、全钾含量的关联性次之(P<0.05,r>0.5);Fourth-Corner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仅与植被多样性(Shann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枯落物厚度、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沿海拔变化主要受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调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带性植被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植被多样性 分布特征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地栖鸟兽多样性的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克国 李凯 +5 位作者 孙婧 饶静秋 周佳 杨云 崔亮伟 管振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为进一步查清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地栖鸟兽多样性、常见物种活动节律及其与人畜活动的关系,2019年8月—2020年3月分两次在老君山片区布设73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除丢失损坏及无效相机外,59个相机位点共调查到鸟兽62种,... 为进一步查清云南省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地栖鸟兽多样性、常见物种活动节律及其与人畜活动的关系,2019年8月—2020年3月分两次在老君山片区布设73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除丢失损坏及无效相机外,59个相机位点共调查到鸟兽62种,其中兽类5目11科17属21种,鸟类5目14科31属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熊猴(Macaca assamensis)、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栗头八色鸫(Pitta oatesi)等12种,其中有4种仅在核心区分布;中国特有哺乳动物2种:侧纹岩松鼠(Rupestes forresti)和红白鼯鼠(Petaurista alborufus)。新增兽类记录4种,鸟类记录17种。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种类为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 rufogulari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兽类为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和侧纹岩松鼠。生态位相似的红喉山鹧鸪和白鹇之间、红腿长吻松鼠和侧纹岩松鼠之间活动节律均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日间活动与白鹇、红腿长吻松鼠活动时间也存在显著分化。结果表明,地栖性鸟兽活动节律既受同域分布且生态位相似物种活动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指数 活动节律
下载PDF
中国棱皮树蛙属新纪录种——河江棱皮树蛙
9
作者 蓝俊麟 艾仁达 +5 位作者 刘小龙 黄俊恺 杨云 陈明 魏平凡 袁智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0-476,共7页
2022年3月和7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到无尾目(Anura)树蛙科(Rhacophoridae)棱皮树蛙属(Theloderma)物种成体标本2号,对形态特征进行了测量。经比对发现,所采集标本的形态特征与越南河江省发现... 2022年3月和7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到无尾目(Anura)树蛙科(Rhacophoridae)棱皮树蛙属(Theloderma)物种成体标本2号,对形态特征进行了测量。经比对发现,所采集标本的形态特征与越南河江省发现的河江棱皮树蛙(Theloderma khoii)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本次采集的标本与Th. khoii聚为一支,共享同一单倍型。因此,确定采集的标本为Th. khoii,为中国棱皮树蛙属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目 树蛙科 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nura
下载PDF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叶木莲植物群落研究
10
作者 王娟 杜凡 石明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200-206,共7页
采用样方法对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叶木莲的分布特点、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等进行了调查,共设置了6个20 m×20 m的大叶木莲固定监测样地。结果表明:大叶木莲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海拔1410~1846m之间坡度较陡的阳坡上,植... 采用样方法对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叶木莲的分布特点、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等进行了调查,共设置了6个20 m×20 m的大叶木莲固定监测样地。结果表明:大叶木莲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海拔1410~1846m之间坡度较陡的阳坡上,植被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物种十分丰富,维管束植物共计85科164属312种。本次共调查到8株大叶木莲,树高9.5~31m之间,胸径9~39.1 cm,种群密度为33.33株/hm 2。大叶木莲在分布区内呈零星分布,且暂未调查到幼树幼苗,其更新存在严重的问题,种群整体呈衰退型,如何促进群落中大叶木莲的天然更新,是调整种群结构趋于合理的关键因素。群落中种子植物74科148属291种,植物区系分布型多样,74科划分为7个分布型和5个分布区变型,未出现中国特有科;148属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8个分布区变型;291种划分为6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区变型,其中越南(或中南半岛)至华南(或西南)分布类型81种为最多,表明该区与古热带北部湾植物区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叶木莲 群落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