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叙述的极限——论莫言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15
|
|
2
|
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
程爱民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7
|
|
3
|
中国乡土小说生存的特殊背景与价值的失范 |
丁帆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3
|
|
4
|
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 |
吕微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80
|
|
5
|
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 |
吴义勤
|
《文艺争鸣》
CSSCI
|
2000 |
64
|
|
6
|
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 |
洪治纲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3
|
|
7
|
解读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 |
孙薇
程锡麟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6
|
|
8
|
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 |
孟繁华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7
|
|
9
|
不冒险的旅程——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 |
李静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9
|
|
10
|
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 |
张礼龙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6
|
|
11
|
尊灵魂,叹生命——贾平凹、《秦腔》及其写作伦理 |
谢有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2
|
|
12
|
莫言与中国精神 |
李敬泽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3 |
51
|
|
13
|
谈《女勇士》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
胡亚敏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9
|
|
14
|
简论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
韩加明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6
|
|
15
|
垮掉的一代的反叛与探索 |
肖明翰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7
|
|
16
|
海明威笔下的女性 |
王慧
徐凯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9
|
|
17
|
论近期小说中乡土与都市的精神蜕变——以《黑猪毛白猪毛》和《瓦城上空的麦田》为考察对象 |
丁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9
|
|
18
|
从“青春之歌”到“长恨歌”——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奥秘及其美学变迁的一个视角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2
|
|
19
|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特征 |
王敏琴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9
|
|
20
|
《生死场》的文本断裂及萧红的文学贡献 |
摩罗
|
《社会科学论坛》
|
2003 |
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