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 被引量:32
1
作者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6-104,共9页
 在社会转型与范式转换的特定历史时期,文艺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关于问题的问题。阐释学的问题意识表明任何一个解释者都必然以一种前理解状态或前理解构架进入理解与研究。文学解释学对问题的首要性的认识则表现为对文学范式的高度关...  在社会转型与范式转换的特定历史时期,文艺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关于问题的问题。阐释学的问题意识表明任何一个解释者都必然以一种前理解状态或前理解构架进入理解与研究。文学解释学对问题的首要性的认识则表现为对文学范式的高度关注和依赖。每一理解都是向文学对象提出问题,抛出问题,是理解主体(前理解)向对象的一种抛掷、投射和设计。世纪之交的文学发生了从语言论转向到文化的转向。这是社会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问题群,这种变化源于当代社会生活的转型,也是文学自身内部要素运动的结果。文学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文学对象,越过传统的边界,对文化的转向做出新的更为合理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问题意识 文学范式 解释学 文化转向
原文传递
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嬗变——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叙事50年 被引量:19
2
作者 程文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43,共6页
文章从叙事角度研究共和国 50年来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作者认为 ,50年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三次高峰 ,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学范式。文章通过对叙事模式、叙事者的分析 ,讨论文学范式的嬗变 ,揭示范式背后共和国 50年文化精... 文章从叙事角度研究共和国 50年来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作者认为 ,50年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三次高峰 ,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学范式。文章通过对叙事模式、叙事者的分析 ,讨论文学范式的嬗变 ,揭示范式背后共和国 50年文化精神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国文学 文学范式 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 叙事模式 叙事者
下载PDF
定位与错位——影视改编与文学研究中的"红色经典"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志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20,158,共9页
本文分析"红色经典"在影视改编和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错位和尴尬,指出对"红色经典"的确切定位是其资源再开发和再解读的必要前提。本文以还原历史的方式,阐释"红色经典"创造新的文学范式的成就,揭示它所具... 本文分析"红色经典"在影视改编和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错位和尴尬,指出对"红色经典"的确切定位是其资源再开发和再解读的必要前提。本文以还原历史的方式,阐释"红色经典"创造新的文学范式的成就,揭示它所具有的现代民族史诗的基本特征、相应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刻画上的特色,以及它所具有的写实与传奇、典范与通俗并存的特性,反对将其日常化、平庸化和戏说化的时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文学研究 影视改编 错位 文学范式 基本特征 民族史诗 性格刻画 人物形象 再开发 日常化 平庸化 尴尬 传奇 写实
下载PDF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 被引量:8
4
作者 金元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32,共4页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金元浦一何为文学范式?文学范式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文学共同体所一致遵循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论规定、话语模型和应用范例。它不同于文学研究中某个批评家使用的独特方法或风格...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金元浦一何为文学范式?文学范式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文学共同体所一致遵循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论规定、话语模型和应用范例。它不同于文学研究中某个批评家使用的独特方法或风格特色,而是对全部文学现象的总体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学 文学范式 范式 范式转换 批评范式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 批评话语 话语重建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启蒙”的精神现象学——谈谈王安忆《启蒙时代》里的虚无与实在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旭东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3期152-165,共14页
《启蒙时代》里的启蒙不是我们以前说的那种"资产阶级启蒙"或"小资产阶级启蒙",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文化革命意义上的启蒙,所以南昌的成长,也必须是他克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王安忆的作品在精神气... 《启蒙时代》里的启蒙不是我们以前说的那种"资产阶级启蒙"或"小资产阶级启蒙",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文化革命意义上的启蒙,所以南昌的成长,也必须是他克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王安忆的作品在精神气质上是属于革命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范式的。这也是她说"我就是我","张爱玲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并不大"、"我不是海派文学的传人"的底气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时代 王安忆 精神现象学 “启蒙” 小资产阶级 虚无 社会主义革命 文学范式
原文传递
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11
6
作者 金元浦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3-71,62,共10页
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金元浦我国当代社会正经历着极其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跨入了更加开放、更快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更宽松地进行新的思维探索,实现文化转型,铸造新的民族精魂的历史时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带... 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金元浦我国当代社会正经历着极其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跨入了更加开放、更快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更宽松地进行新的思维探索,实现文化转型,铸造新的民族精魂的历史时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带来了全部观念的又一次重大革新,其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学 文学范式 社会批评 阶级斗争 科学主义 语言论转向 文化转型 中国文化 核心范畴 视野融合
原文传递
陶渊明《归去来辞》与韩国汉文学 被引量:9
7
作者 曹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26,共9页
陶渊明《归去来辞》在中国文学史上久享盛誉,且 因苏轼等文豪的拟效阐扬,这篇名作的人格范式与文学范式的意义更其光大。在《归去来辞 》的流传史上,海东文人所表现出的崇仰之情甚为浓烈,从高丽中期至李朝之末,赞评之语 与拟效... 陶渊明《归去来辞》在中国文学史上久享盛誉,且 因苏轼等文豪的拟效阐扬,这篇名作的人格范式与文学范式的意义更其光大。在《归去来辞 》的流传史上,海东文人所表现出的崇仰之情甚为浓烈,从高丽中期至李朝之末,赞评之语 与拟效之篇源源不断。从形式上看,韩国汉文学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表达其仰慕效法之情 :一是集《归去来辞》字而成诗;二是以诗体表达读后感;三是依其韵而赓和之。他们取则 陶渊明的文学实践,透显出相应的文化意蕴和一定的审美得失,对于全面了解陶渊明在汉文 化圈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中韩文化的结缘,尤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来辞》 韩国 文学 人格范式 文学范式 比较文学 影响研究
原文传递
从整体到碎片——论文学范式的转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月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共7页
本文分析了西方文学结构观的发展历程———从整体到碎片。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阶段 ,西方文学都讲求规范、秩序、平衡、对称和谐的美学原则 ,注重对完美和完整的追求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尤以古典主义为代表。... 本文分析了西方文学结构观的发展历程———从整体到碎片。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阶段 ,西方文学都讲求规范、秩序、平衡、对称和谐的美学原则 ,注重对完美和完整的追求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尤以古典主义为代表。到了现代主义阶段 ,作品的整体格局受到影响 ,作品内部有了断裂与空白 ,但仍不乏统一性。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 ,这种古老的美学原则被打破 ,作品成为破碎、混乱、断裂与反逻辑的集结之所 ,失去了明确而完整的意义。从这种美学范式的演变中 ,既可以窥见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 ,即社会中心的消解 ,也可以看到价值观念的嬗变 ,即价值中心的丧失。社会中心和价值中心丧失的结果 ,就是整体的破碎和碎片的突现。碎片从整体中脱落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 碎片 文学范式 转化 西方文学 古典主义 美学原则 社会中心 价值中心 后现代主义 发展历程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文学作品 美学范式 社会结构 价值观念 结构观 统一性 断裂 意义 丧失 空白 嬗变
原文传递
新中国新闻文体70年:“范式”的共生与交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145,共13页
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与话语体式,其嬗变背后包孕着记者新闻实践的逻辑以及整个新闻业的观念变迁。新闻文体范式是不同性质新闻文体规范的提炼与表征,着眼于"怎么写",强调跳脱具体的新闻文本,观照文体形态以及技巧背... 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与话语体式,其嬗变背后包孕着记者新闻实践的逻辑以及整个新闻业的观念变迁。新闻文体范式是不同性质新闻文体规范的提炼与表征,着眼于"怎么写",强调跳脱具体的新闻文本,观照文体形态以及技巧背后的文体观念。结合新闻文体发展的内在理路和外在形态,1949年以来的新闻文体发展史依循新闻与政治、文学(文化)的互动关系,也契合新闻文体内生逻辑的自洽性,其实质是"宣传范式"、"文学范式"与"专业范式"三种文体范式相互勾连、交织与融通,彼此借鉴、吸纳与改造的过程。三大范式并非完全按照时间线索渐次出现,也不是简单迭代关系,相反,它们有时会共生于同一阶段,有时会共存在于一家媒体之中,有时甚至会出现在同一篇新闻文本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文体 宣传范式 文学范式 专业范式
下载PDF
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学范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巴蜀文学鲜明的地域特色早为人所关注,但是对巴蜀文学范式的形成及内涵却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巴蜀文学范式由汉代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奠定,司马相如的人格个性与审美特征来源于古代巴蜀文化,又深刻影响到后世巴蜀文学。司马相如不仅...   巴蜀文学鲜明的地域特色早为人所关注,但是对巴蜀文学范式的形成及内涵却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巴蜀文学范式由汉代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奠定,司马相如的人格个性与审美特征来源于古代巴蜀文化,又深刻影响到后世巴蜀文学。司马相如不仅是古代巴蜀书面文学的奠基者,而且是巴蜀文学范式的创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巴蜀文化 文学范式 奠基 影响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学范式转换与价值走向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晓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9,共6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语境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以范式研究作为切入点,选取新时期以体育为素材的文学作品为研究文本,对不同阶段体育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发现:新时期体育文学形成了3个不同的文学范式,...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语境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以范式研究作为切入点,选取新时期以体育为素材的文学作品为研究文本,对不同阶段体育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发现:新时期体育文学形成了3个不同的文学范式,分别是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范式的"冠军文学"以讴歌英雄、宣扬爱国主义为使命;批判现实主义范式的"问题文学"追求的是公平、正义;后现代主义范式的"网络文学"则体现了对个体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尊重的人文情怀。范式研究的意义在于打通了被时间切割的新时期中国体育文学的整体性研究,有利于研究者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时期中国体育文学的渊源及其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学 新时期 文学范式 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重释鲁迅的时代异音——王蒙的鲁迅观及其思想变迁
12
作者 刘晓慧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第4期335-346,共12页
1936年鲁迅逝世,“鲁迅”的接受和阐释延续了下来,“鲁迅”进入了当代,尤其是进入了当代文学。一方面,鲁迅开创的文学范式及其丰富的思想资源一直影响、滋养着当代作家;另一方面,当代作家作为接受者、传承者的存在,也深刻地介入了对“... 1936年鲁迅逝世,“鲁迅”的接受和阐释延续了下来,“鲁迅”进入了当代,尤其是进入了当代文学。一方面,鲁迅开创的文学范式及其丰富的思想资源一直影响、滋养着当代作家;另一方面,当代作家作为接受者、传承者的存在,也深刻地介入了对“鲁迅”的阐释中。王蒙是当代作家中言说与援引鲁迅最多的作家之一。他既对鲁迅怀有追慕之情,在文学创作中表达着对鲁迅的某些呼应,又在新时期以来的思想文化语境中,带着反思历史与总结当下的眼光,将鲁迅纳入自己的主体思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作家 鲁迅逝世 新时期以来 当代文学 思想变迁 文学范式 文学创作 接受者
原文传递
左右翼政治对峙中的战后香港文学“主体性”建设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万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103,共6页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香港,在国共战争日趋白炽化的中国内地之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具包容性的空间。一方面,在东西方"冷战"意识形态背景下形成了香港文坛左右翼的对峙,但这种对峙的特定表现为,左右翼阵容不...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香港,在国共战争日趋白炽化的中国内地之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具包容性的空间。一方面,在东西方"冷战"意识形态背景下形成了香港文坛左右翼的对峙,但这种对峙的特定表现为,左右翼阵容不仅在文化、文学层面上都有较大的回旋空间,而且在香港扮演"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的角色"、香港文学"主体性"建设上皆有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香港文坛未介入体制上的意识形态操作,左右翼一时的强大并未影响香港体制的改变,所以,战后香港文学接纳了被内地左翼文学排挤的其他新文学传统。此期的香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化"殊途同归",现代派文学则扮演了政治突围的角色,独立的"香港意识"得以发展,香港文学"主体性"得以建成,由此逐步产生出新的香港文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战后 左右翼文学 文学范式
原文传递
“非文学”家鲁迅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春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小说)"范式的订立者之一,其眼界与识力超出于"现代"与"文学"这样一个范式。作为研究者,我们有必要跳出"文学"与"现代"这样的"范式"来认识鲁迅的写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小说)"范式的订立者之一,其眼界与识力超出于"现代"与"文学"这样一个范式。作为研究者,我们有必要跳出"文学"与"现代"这样的"范式"来认识鲁迅的写作及其社会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全新的鲁迅。从"非文学"家的角度来定位鲁迅正是这样一种全新的阐释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范式 现代范式 文学
原文传递
范式转换中批评的作用
15
作者 孔耕蕻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34,共3页
范式转换中批评的作用孔耕蕻在文学研究领域,没有相应的文学理论或范式不行,没有生动的文学批评实践也不行。道理很简单,文学象人类自身一样,是一个难解之谜。揭示这个谜,光靠逻辑推理、科学抽象不行,靠纯粹的直觉感受也不行。必... 范式转换中批评的作用孔耕蕻在文学研究领域,没有相应的文学理论或范式不行,没有生动的文学批评实践也不行。道理很简单,文学象人类自身一样,是一个难解之谜。揭示这个谜,光靠逻辑推理、科学抽象不行,靠纯粹的直觉感受也不行。必须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朝着一个共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转换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与批评 文学现象 文学范式 文学研究 理论范式 范式 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
下载PDF
四部区分与刘勰的大文论观
16
作者 贾奋然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10期54-56,共3页
魏晋南朝四部区分,集部形成,文论话语大都将言说对象聚焦于集部文章。刘勰认同文章本体属性,又强调在整体文化传统中审视文章。他突破四部界域,将经传史子重新纳入文章视域中观照,融合其文艺精髓和文化内蕴建构理想文学范式,创建了“大... 魏晋南朝四部区分,集部形成,文论话语大都将言说对象聚焦于集部文章。刘勰认同文章本体属性,又强调在整体文化传统中审视文章。他突破四部界域,将经传史子重新纳入文章视域中观照,融合其文艺精髓和文化内蕴建构理想文学范式,创建了“大文论”的学术视野和批评方法,促进了文学新变与文化精神的融合。本文诠释《文心雕龙》的大文论构架,探讨刘勰论文纳入经史子类之缘由,论述其创立的以文章为本位,融通四部的大文论思想的内在理路、价值旨归、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论思想 文论话语 文化内蕴 文论观 文学范式 学术视野 内在理路
原文传递
"后青春"何以现实突围--2014年80后小说创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芳坤 张文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6-142,共7页
80后这一“代际”的命名方式,在小说创作领域甫一出现,似乎就与商业市场化、青春写作、叛逆传统等社会思潮或文学范式的关键词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一方面是相比60后、70后作家更为强劲的争鸣热议,仿佛拥有了更为有利的文学创... 80后这一“代际”的命名方式,在小说创作领域甫一出现,似乎就与商业市场化、青春写作、叛逆传统等社会思潮或文学范式的关键词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一方面是相比60后、70后作家更为强劲的争鸣热议,仿佛拥有了更为有利的文学创作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在喧哗背后的80后小说却始终处于“自然史”命名状态,无法产生“自觉的美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观 80后 青春 命名方式 文学范式 社会思潮 文学创作 市场化
原文传递
论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格局
18
作者 周晓燕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6期84-89,共6页
文学多元化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过去将文学多元与政治多元视而为一,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消解了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当代文学多元景观的再现,形成一种互补的格局,对于文学从多方面展示自己,创造丰富多样的当代文学,有重大意义.... 文学多元化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过去将文学多元与政治多元视而为一,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消解了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当代文学多元景观的再现,形成一种互补的格局,对于文学从多方面展示自己,创造丰富多样的当代文学,有重大意义.当代文学的多元化是时现代文学的承续,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从而使文学范式的转换成为紧迫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 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 自由主义文学 多元化文学 文学思潮 文学观念 多元化格局 文学范式
下载PDF
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19
作者 周晓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4-89,共6页
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周晓燕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行程来看,文学格局的形成趋向是由多元走向一元,这是“五四”以后到70年代末的走向,而从70年代末开始的新时期文学则是形成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趋向。文学格局从这种单一向多... 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周晓燕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行程来看,文学格局的形成趋向是由多元走向一元,这是“五四”以后到70年代末的走向,而从70年代末开始的新时期文学则是形成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趋向。文学格局从这种单一向多元的流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多元化格局 现代主义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多元化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范式 文学思潮 文学观念
下载PDF
《论语》人物品评的双重范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阳清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论语》的哲学文本,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文学的审美性。历史、文学两种文化特质的融汇,同样体现在《论语》的人物品评之中。与此相应的是,《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体例及真实程度等体现出史学的范式,人物品评的语气、修辞... 《论语》的哲学文本,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文学的审美性。历史、文学两种文化特质的融汇,同样体现在《论语》的人物品评之中。与此相应的是,《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体例及真实程度等体现出史学的范式,人物品评的语气、修辞等则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范式,二者构成《论语》人物品评的双重范式,并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文本巨大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人物品评 史学范式 文学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