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学继承中的“道”与“器” 被引量:4
1
作者 贺仲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28,共6页
近年来,无论是在文学创作界,还是学术研究界,大家都逐渐放弃了对传统文学简单的拒绝和否定态度,开始更冷静客观地看待其得失,并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借鉴和回归传统。莫言提出的从西方文学向传统民间文学"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林毓生提出... 近年来,无论是在文学创作界,还是学术研究界,大家都逐渐放弃了对传统文学简单的拒绝和否定态度,开始更冷静客观地看待其得失,并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借鉴和回归传统。莫言提出的从西方文学向传统民间文学"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林毓生提出的"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都成为文学界和学术界的讨论热点。但是,我以为,究竟如何继承传统,以及究竟继承传统中的什么内容,还有待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学 文学继承 “器” “道” 继承传统 创造性转化 文学创作 学术研究
原文传递
“新闻总入《夷坚志》”——浅谈《聊斋志异》的文学继承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敦彦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3期23-29,共7页
“新闻总入《夷坚志》”——浅谈《聊斋志异》的文学继承张敦彦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元石葬荒丘。北邙荒草年年绿,碧血青磷恨不休。此诗题为《感愤》(十九日得... “新闻总入《夷坚志》”——浅谈《聊斋志异》的文学继承张敦彦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元石葬荒丘。北邙荒草年年绿,碧血青磷恨不休。此诗题为《感愤》(十九日得家书感赋,即呈刘子孔集、孙子树百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夷坚志》 蒲松龄 洪迈 反映社会现实 《容斋随笔》 新闻 封建社会 文学继承 文言小说
下载PDF
论文学创作的复制与增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邓楠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7,共4页
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来源应该为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活,二是前人的经验或文本。由于文学理论过分看重干客观现实生活基础,而忽视前人的经验和文本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与指导意义,甚至有的文学家也不敢于公开承认其创作是对前人文本的继承或... 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来源应该为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活,二是前人的经验或文本。由于文学理论过分看重干客观现实生活基础,而忽视前人的经验和文本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与指导意义,甚至有的文学家也不敢于公开承认其创作是对前人文本的继承或复制,担心被人指责为"剽窃"之作,因而,在总结文学创作规律时,往往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片面的结论。同时,即使文学理论家和作家充分肯定文学继承(复制)的重要性,但是作家是如何复制的,复制的环节与种类有哪些,以及作家又是如何超越(增值)的,对这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却缺乏深入的详实的探讨与阐述。为此,进一步论述文学创作的继承(复制)与超越(增值),就显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文学继承 复制 反讽模仿 主题复制 文学增值
下载PDF
李清照《醉花阴》互文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房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87-90,共4页
《醉花阴》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在历史、文化、文本以及写作技巧方面具有明显的互文性特点,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文学继承意识与高超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古代文学继承与创新的典范,而且对现代文学批评与创作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互文性 李清照 《醉花阴》 文本 文学继承
下载PDF
基于继承的中外文学教育:守范与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虹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都存在着对传统文学的守范和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与创新。在中外文学教育中,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学精粹基础与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带来的信息刺激促成了一些新异灵感的萌发... 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都存在着对传统文学的守范和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与创新。在中外文学教育中,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学精粹基础与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带来的信息刺激促成了一些新异灵感的萌发,阅读过程从名篇佳作信息的纳入、碰撞、吸收、改进、提高、发展、优化或升华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一个新的水平、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文学继承的最终目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文学 文学继承 文学创新 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教材改进中的新探索
6
作者 毛风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大学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替学生解惑答疑,更重要地是要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通过教学,给学生以基本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如何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我们所面临的这项教学任务,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改... 大学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替学生解惑答疑,更重要地是要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通过教学,给学生以基本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如何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我们所面临的这项教学任务,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改进教材做起。 较之其他课程,外国文学教材的处理难度似乎更大些,因为它们涉及到的范围较宽,同美学、哲学、文艺理论、历史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加之作家作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材 新探索 文学现象 文艺理论 作家作品 希腊文 文学继承 西方文学 西欧文学 新古典主义
下载PDF
略谈《文心雕龙》中的“通变”
7
作者 张国庆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07年第10期20-23,共4页
刘勰好言"通变",其所著《文心雕龙》五十篇,不仅多处提到"通变",且更有径以之名篇者。《文心雕龙·通变》篇集中反映了刘勰的文学继承发展观。不少学者认为,《文心雕龙》中的"通",相当于今所谓"... 刘勰好言"通变",其所著《文心雕龙》五十篇,不仅多处提到"通变",且更有径以之名篇者。《文心雕龙·通变》篇集中反映了刘勰的文学继承发展观。不少学者认为,《文心雕龙》中的"通",相当于今所谓"继承";其"变",指变化创新;"通变",即相当于今之"继承发展"。笔者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变 文心雕龙 易传 发展创新 文学继承 继承问题 发展变化 新变 文学传统 复古
原文传递
失落的《红楼梦》互文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计文君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21,共18页
互文性既是文学文本的构成属性,又是我们考察文学作为一种传统、研究其影响关系的一个角度。从《红楼梦》文本的互文性考察现当代小说创作,既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也有失落的遗憾!
关键词 互文性 小说艺术 文学继承
原文传递
主持人语 关于“东亚现代中文文学研究”
9
作者 陈方竞 《当代外语研究》 2011年第6期39-42,共4页
比较文学自文化研究和后殖民主义始,摒弃法国学派的大国自豪和美国学派的虚无缥缈,正视多元,包容差异,尊重个性。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涉及人文社科发展,倡导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学术走出去。东西方对话的一枝独秀,不过是历史书写... 比较文学自文化研究和后殖民主义始,摒弃法国学派的大国自豪和美国学派的虚无缥缈,正视多元,包容差异,尊重个性。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涉及人文社科发展,倡导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学术走出去。东西方对话的一枝独秀,不过是历史书写的笔误。东亚同根同宗的和而不同,亦是民族生存、文化演进、文学继承一道绚丽风景。小川利康引证大量翔实的史据,捕捉蒋光慈的性格,梳理他的文学创作脉络,让我们通过一个日本人的视角看到了曾经饱受同胞攻击的中国文人纵然退党,客居他乡,仍心系祖国,关怀大众。李陆史欣赏和继承鲁迅的艺术创作理念,"宁愿写出自己发自金刚心的诗歌"。他盛赞徐志摩的诗歌"写到接近完美",同时又批评徐"没有直面社会……而是幽禁于自己个人主义的孤城之中"。陈建忠结合张爱玲(笔名梁京)颠沛流离的一生,考证她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八春》和《小艾》的连载、修订与改写间微妙的差异,解读出这位忧郁才女貌似妥协实则离散的境内流亡状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东亚中文文学研究之活跃空气,令人欣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东亚 中文 主持人 现代 中国文化 文学继承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龙学”论苑又添新葩——读穆克宏《文心雕龙研究》
10
作者 吴圣昔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3年第3期79-80,共2页
刘勰的杰出著作《文心雕龙》(简称《文心》)向以体大思精著称于古今文坛。近些年来,学界于此究者日众,探讨尤勤,宏论迭见。穆克宏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便是其中富有创见的新著,该书的问世,使“龙学”论苑又添新葩... 刘勰的杰出著作《文心雕龙》(简称《文心》)向以体大思精著称于古今文坛。近些年来,学界于此究者日众,探讨尤勤,宏论迭见。穆克宏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便是其中富有创见的新著,该书的问世,使“龙学”论苑又添新葩。笔者阅后,欣喜之余,愿就该论著的特色作一介绍,以飨同好。其一,贯串主线,突出重点。通观《研究》全书,贯串有一条主线,即以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观,来探讨和总结刘勰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独创性。《研究》以专节论刘勰的文学继承与创新观,题日“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认为:“‘通’指继承,‘变’指创新”,并赞扬刘勰关于“通变”的理论,阐述得这样“系统、深刻”,“是过去所没有的”。基于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家思想 文学理论批评 龙学 文学继承 内容与形式 通变 文学批评理论 作家作品 文坛
下载PDF
评叶石涛对台湾文学继承与发展传统问题的见解
11
作者 庄明萱 《台湾研究集刊》 1987年第1期61-66,共6页
在一次座谈会上,台湾作家彭瑞金说到:叶石涛的文学活动,“横跨两个时代,可以说亲身经历了中国新文学在台湾萌芽、成长、蜕变的整个过程”,是“唯一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外,又长期不断地从事评论工作的特例。”所言不虚。叶石涛的文学生涯始... 在一次座谈会上,台湾作家彭瑞金说到:叶石涛的文学活动,“横跨两个时代,可以说亲身经历了中国新文学在台湾萌芽、成长、蜕变的整个过程”,是“唯一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外,又长期不断地从事评论工作的特例。”所言不虚。叶石涛的文学生涯始于四十年代,步入六十年代中期之后,即侧重研究台湾省籍作家小说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石涛 台湾新文学 台湾人民 文学继承 小说创作 台湾文学 台湾作家 优良传统 写实主义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中苏当代一些微型小说的共同特点
12
作者 徐大兰 《外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109-113,共5页
熟悉俄国文学的同志们都会同意说,十九世纪那些伟大作家笔下的许多篇章实际上是极其精美的微型小说,它们与传统小说戏曲中那种缓慢进入艺术境界的情况大不相同,写得洁净、简炼,发人深思,是俄国文学史上一笔独特而珍贵的遗产。我时常想:... 熟悉俄国文学的同志们都会同意说,十九世纪那些伟大作家笔下的许多篇章实际上是极其精美的微型小说,它们与传统小说戏曲中那种缓慢进入艺术境界的情况大不相同,写得洁净、简炼,发人深思,是俄国文学史上一笔独特而珍贵的遗产。我时常想:苏联文学继承了俄国文学的一切优秀传统,在微型小说方面,也必定会继承这一特点,颇能做出一些成绩。最近我有机会读到一些,感到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错。欣赏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境界 简炼 微型小说 写作技巧 心理描写 共同特点 俄国文学 主题 十九世纪 文学继承
下载PDF
纳博科夫影响下的厄普代克
13
作者 哈旭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美国文坛,约翰·厄普代克常被认为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文学继承者。厄普代克不仅承袭了纳博科夫的文艺风格,并且常以互文的形式将纳博科夫作为文学符号嵌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在文本世界中与这位文学"大师"展... 在美国文坛,约翰·厄普代克常被认为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文学继承者。厄普代克不仅承袭了纳博科夫的文艺风格,并且常以互文的形式将纳博科夫作为文学符号嵌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在文本世界中与这位文学"大师"展开对话。但是,作为读者的厄普代克将纳博科夫纳入美国文学传统的同时,又无法扼制阅读之后的内心焦虑,纳博科夫对小说道德教化的刻意轻视,在厄普代克眼中成为了"大师"创造的瑕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厄普代克 文学继承
下载PDF
“移植”与“嫁接”——海外华文文学滥觞时期的继承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时期 ( 2 0世纪上半叶 ) ,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文学时期 ,它既是对中国国内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呼应与反馈 ,又是对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启蒙与滥觞。最早的海外华文文学实体 ,出现在南洋地区 ,即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主的... 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时期 ( 2 0世纪上半叶 ) ,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文学时期 ,它既是对中国国内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呼应与反馈 ,又是对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启蒙与滥觞。最早的海外华文文学实体 ,出现在南洋地区 ,即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地区 ,它对中国文化文学的“移植”及对西方文化文学、居留地文化文学的“嫁接”典型地反映了海外华文文学在文学继承关系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滥觞时期 文学继承关系
下载PDF
二人转唱词的文学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佰华 《戏剧之家》 2010年第11期15-15,共1页
二人转文学继承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美学追求,遵循着"情真意切"这一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原则,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披露上,求真、求实、求细。以作家思想感情为纽带,将真、善、美集于一身,极其凝练、精巧地树立起无数栩栩... 二人转文学继承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美学追求,遵循着"情真意切"这一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原则,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披露上,求真、求实、求细。以作家思想感情为纽带,将真、善、美集于一身,极其凝练、精巧地树立起无数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文学 唱词 中国古典艺术 美学追求 文学继承 人物形象 内心世界
下载PDF
陈映真文学的“仁”“智”“勇”
16
作者 赵刚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6,共1页
陈映真的文学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兼具"仁""智""勇"三种特质。"仁",陈映真文学到处布满了对于"人间"的同情共感的脉搏与神经。陈映真总是能痛苦而丰富地感受到人间各个阶层、各个旮旯的人物群像,特别是那不为我们... 陈映真的文学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兼具"仁""智""勇"三种特质。"仁",陈映真文学到处布满了对于"人间"的同情共感的脉搏与神经。陈映真总是能痛苦而丰富地感受到人间各个阶层、各个旮旯的人物群像,特别是那不为我们体面社会的绅士淑女所参与所了解所同情的那"后街"众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继承 陈映真 “仁” “智” “勇” 中华民族文化 人物群像 同情
原文传递
对比视角下的中西浪漫主义诗学渊源诠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颜健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4-76,共3页
本文对中西浪漫主义诗歌的诗学渊源作比较性研究,主要从传统文学思想的继承、社会经济结构、哲学世界观三个方面来诠释不同文化母体所孕育的浪漫主义诗歌具有区别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产生时间早,受自然经济意识影响较深,... 本文对中西浪漫主义诗歌的诗学渊源作比较性研究,主要从传统文学思想的继承、社会经济结构、哲学世界观三个方面来诠释不同文化母体所孕育的浪漫主义诗歌具有区别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产生时间早,受自然经济意识影响较深,注重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精神境界;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产生时间较晚,但商业经济意识浓厚,视自然为对立物,希望达到一种超越"自我"抵达"非我"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诗歌 文学思想继承 社会经济结构 表现论和摹仿论 哲学世界观
下载PDF
从晚明小品文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散文的影响论文学的继承性
18
作者 罗伟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55-155,共1页
文学活动有自己发展的历史过程,文学传统营造了文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所呈现出的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实在还沿用着明末小品文字的系统发展。从小品文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文学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关键词 文学继承 文学观念 创作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