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
维拉.波兰特
方维贵
|
《文艺研究》
|
1986 |
43
|
|
2
|
游荡网络的文学 |
南帆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2000 |
33
|
|
3
|
“文学生活”概念与文学史写作 |
温儒敏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8
|
|
4
|
“文学社会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 |
方维规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0 |
20
|
|
5
|
“文学生活”:新的研究生长点 |
温儒敏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7
|
|
6
|
《泥鳅》:当代人道精神的体现 |
陈思和
王晓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7
|
认同话语与文艺学学科反思 |
曹卫东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8
|
过去的终结:民国初年对文学史的重写 |
宇文所安
宇文秋水
|
《中国学术》
|
2001 |
12
|
|
9
|
卢卡奇、戈德曼与文学社会学 |
方维规
|
《文化与诗学》
CSSCI
|
2008 |
11
|
|
10
|
“制度与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 |
吴夏平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8
|
|
11
|
大众经典的塑造——以《麦琪的礼物》为例 |
张盛豪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2
|
沪港台三地文学类畅销书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 |
朱志勇
刘叶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3
|
《清平山堂话本》宋代人口流动现象的文学社会学研究 |
王昕蓓
温庆新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4 |
0 |
|
14
|
作为理论后卫的总体性叙事 |
朱国华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4 |
0 |
|
15
|
观察文学场域 |
雷丹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6
|
当代文论语境中的布迪厄 |
朱国华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7
|
“陈奂生”为什么富不起来?——兼论“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中农民的致富方式(1978—1984) |
闫作雷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8
|
社论化:“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一种形态 |
杨文艺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9
|
场域内外:西南联大诗人群研究的新视野——评邓招华《“文学场”视域中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研究》 |
肖柳
|
《学术评论》
|
2023 |
0 |
|
20
|
跨学科“翻译”:拉图尔与文学研究的对话 |
刘英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