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鲁迅藏王以仁《孤雁》
- 1
-
-
作者
乔雨菲
-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96,共3页
-
文摘
《孤雁》,王以仁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10月出版,封面写有“文学研究会丛书”字样,扉页有题字:“以仁失踪而孤雁飞来怅望云天怆凉何似敬为吾友致意于 鲁迅先生并乞批评 径三 一六、三、二四 于广州”。鲁迅日记中有明确的关于此书的记录,即1927年4月22日日记所载:“蒋径三来,[未]遇,留赠王以仁著《孤雁》一本”。《孤雁》的作者王以仁(1902-1926),字盟鸥,浙江天台人。王以仁出生于没落大家庭,父亲毕业于北高师手工科,后来做中学教员。
-
关键词
鲁迅日记
文学研究会丛书
孤雁
上海商务印书馆
盟鸥
浙江天台
-
分类号
I2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现代文学丛书散记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倪墨炎
-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
文摘
中国现代文学的滚滚长河,是由无数的涓涓小溪和滔滔江河组成的。其中的许多溪流和江河,就是大大小小的各种丛书。离开了现代文学的各种丛书,长河也就不成其为长河了。许多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许多拥有世界读者的丰碑式的巨著,都是在丛书中产生的。丛书,是作家的摇篮,是现代文学的摇篮。
-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会丛书
创造社丛书
新潮社
清华文学社
创造社出版部
冬夜草儿评论
光华书局
张资平
梁实秋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胡适与瞿秋白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铁健
-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30,共8页
-
文摘
一胡适,瞿秋白,是近时中国文坛颇具影响的著名人物。 1935年,瞿秋白牺牲于国民党的屠刀下。临危之际,他面对诱降和死亡,写下这样的话: 要说我已经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也是不确的。我的思路已经在青年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无从改变。①这二行文字,直自地表述了一个共产党人在死神向他招手时依然忠诚于信仰、忠诚于事业的节操。后三年,1938年,胡适在中华民国驻美大使任内,送小照给陈光甫,题词云: 偶有几茎白发,
-
关键词
胡适之
驻美大使
人权派
烟霞洞
中国现代历史
赤都心史
自我克制
王云五
钱玄同
文学研究会丛书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六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黄慎玮
-
出处
《图书馆学刊》
1983年第4期76-81,共6页
-
文摘
一、综合性文献目录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之综述综合性文献目录相对专科性文献目录而言,它所涉及的学科范围、记录的文献内容既广又多。综合性文献目录中包含着各种专科文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各种专科文献目录的集合体。但是,它始终只能是包含,而决不可能替代,由于综合性文献目录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而这些文献目录中的某些专门类目在一定程度上又起着专科文献目录的作用。
-
关键词
文献目录
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十年
学科范围
专科性
中国现代作家
出版发行
新文学运动
文学研究会丛书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选载]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杨义
-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
文摘
叶绍钧以爱沟通隔膜 的艺术真诚 1922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叶绍钧(圣陶)的第一部,也是新文学继郁达夫《沉沦》之后第二部的短篇小说集《隔膜》。封面标示为“文学研究会丛书”,这套由郑振铎在1921至1940年主持的丛书及其衍生书系,凡一百五十余种;与巴金从1935至1949年主编的《文学丛刊》十集一百六十册,后先辉映,为中国新文学最重要的两大丛书。封面设计为丛书部分通用,
-
关键词
文学研究会丛书
文学丛刊
短篇小说集
新文学运动
《沉沦》
中国新文学
《小说月报》
郑振铎
小说史
鸠绿媚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现代翻译文学的建树及价值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秦弓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年第2期68-91,共24页
-
文摘
一、价值的体认"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强力推动,新文学开创基业的急切需求,以及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译文学远承古代翻译的遗绪,近续近代翻译的脉络,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迈进了一个新纪元。译者队伍不断扩大,发表阵地星罗棋布,读者群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翻译文体渐趋丰富,白话翻译升帐挂帅,翻译批评相当活跃。
-
关键词
翻译文学
现代中国
新文学运动
文学研究会丛书
短篇小说集
《小说月报》
俄罗斯文学
安特列夫
郑振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二、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文学社团
- 7
-
-
作者
陆永宝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期4-5,共2页
-
文摘
"五四"以后,声势浩大的新文学洪流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1921年起,新文学社团和新文学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占主流地位的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最为活跃壮观的新文学团体。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沈雁冰。
-
关键词
文学社团
新文学运动
瞿世英
文学刊物
现代文学
王统照
郑振铎
未名社
文学研究会丛书
沉钟
-
分类号
I206.6-4
[文学—中国文学]
G726.9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
-
题名1937:夭折的“丛书年”
- 8
-
-
作者
彭林祥
-
机构
广西大学
-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6期42-48,共7页
-
文摘
丛书,指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中国的丛书出版,一般认为始于宋代。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语》可算是丛书的鼻祖。它刻于1201年。正式启用“丛书”这一名称,是明代程荣之的《汉魏丛书》。到了清代,丛书的编印尤为盛行,编纂的丛书数量多、卷帙大、门类齐全、校勘精良,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库全书》。民国以来,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引进,现代出版业得以形成,各种名目的丛书就更多了。既有《四都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等以古籍为主的大型丛书,又有《中华百科丛书》、《ABC丛书》、《一角丛书》等介绍现代科学文化的丛书,也有《文学研究会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丛刊》等以汇集新文学作品的丛书,等等。
-
关键词
丛书出版
《文学研究会丛书》
《中国新文学大系》
现代出版业
《四库全书》
《四部备要》
印刷技术
大型丛书
-
分类号
G239.29
[文化科学]
-
-
题名徐志摩佚文《五言飞鸟集序》
- 9
-
-
作者
陈子善
-
出处
《书城》
1994年第2期45-46,共2页
-
文摘
在香港一位中国现代文学藏书家丰富的藏书中,笔者见到一册32开线装的《五言飞鸟集》,署"泰戈尔意、姚华演辞",1931年2月上海中华书局发行,古色古香,别有情趣。翻开一看,书前竟有徐志摩序,不禁感到意外的惊喜。经查对,海内外已出版的各种徐志摩作品集,包括蒋复璁、梁实秋编,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的《徐志摩全集》,香港商务印书馆的《徐志摩全集》,梁锡华编。
-
关键词
徐志摩
飞鸟集
现代文学
传记文学
梁实秋
五言
姚华
梁锡华
文学研究会丛书
台湾时报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繁星啊,你可望而不可及!——读冰心的《繁星》
- 10
-
-
作者
夏明钊
-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5-17,共3页
-
文摘
冰心,是中国现代相当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讲到冰心,人们便很自然地想起她的一系列作品,并且仿佛感到“冰心”这个名字和她的作品的风格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感觉,是那样朦胧,却又那样真切;是那样空泛,却又那样突出;又仿佛是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似的。是的,冰心这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特色:创作不丰,却影响很大;具有深刻的历史内容的作品几乎没有,却名闻遐迩;
-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新文学大系
系列作品
文艺论丛
范伯群
文学研究会丛书
梁实秋
冬夜
就是你
夏志清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鲁迅拟《苦闷的象征》最初广告及译著出版时间新考
- 11
-
-
作者
袁洪权
-
机构
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7,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3CDJ004)
西南科技大学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资助项目(13SXT016)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系目前最为完整的鲁迅作品汇集,其中收集了译著《苦闷的象征》的广告语,实为《京报副刊》1925年3月11日刊登的广告。其实,这并不是最早的《苦闷的象征》广告语。查阅《北京大学日刊》,发现刊登在此日刊上的广告为3月7日,比3月11日的《京报副刊》广告早四日,广告语明显有差别。依据3月7日广告,
-
关键词
鲁迅作品
《鲁迅全集》
京报副刊
新潮社
文学研究会丛书
未名丛刊
人民文学
丰子恺
正稿
集外集拾遗补编
-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朱湘叙论
- 12
-
-
作者
夏明钊
-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25-30,54,共7页
-
文摘
诗人朱湘曾经写过一首诗,叫《葬我》,最后一节是——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
-
关键词
朱湘
文学研究会丛书
新诗集
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新诗
田园牧歌式
海外寄霓君
清华文学社
近代小说
诗神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文学研究会之群(上)——现代诗人及流派琐谈
- 13
-
-
作者
钱光培
向远
-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年第3期322-339,共18页
-
文摘
五四运动以后,各种社团风起云涌。但是直到一九二○年底,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出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是在一九二一年一月四日于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宣告成立的。它的全称就是“文学研究会”。但历来大家都简称它为“文研会”。这个文学社团,是由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
-
关键词
文学社团
诗歌形式
中国新诗
郑振铎
学史
雪朝
九二○
文学研究会丛书
中央公园
现代文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苦闷的象征》的两种译本
- 14
-
-
作者
朱金顺
-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年第1期246-248,共3页
-
文摘
鲁迅先生当年在北京各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是人们所熟知的,那讲义便是《中国小说史略》。其实,他还讲过一门文艺理论,当时也很有名,使用的教材是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这件事讲到的不多,只在他的学生们的回忆文字中,有时提到。例如,尚钺在《怀念鲁迅先生》(载《鲁迅回忆录》二集)一文中,就说了他听讲《苦闷的象征》一事。而荆有麟在《鲁迅回忆》一书中,有更详细的记载.他说:“曾忆有一次,在北大讲《苦闷的象征》
-
关键词
鲁迅回忆录
中国小说史
丰子恺
文学研究会丛书
未名丛刊
近代文学十讲
《鲁迅全集》
文中
走向十字街头
文艺理论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沙宁》书话(新文学散札之二)
- 15
-
-
作者
胡从经
-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6年第1期271-276,共6页
-
文摘
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作品,一度曾引起我国文学界的极大兴趣。最早绍介阿氏的中国作家是鲁迅,早在一九二○年就在《小说月报》上连续译载了阿氏的中篇《工人绥惠略夫》。
-
关键词
沙宁
阿尔志跋绥夫
工人绥惠略夫
中国作家
《小说月报》
光华书局
巴札洛夫
中国新文学大系
郑振铎
文学研究会丛书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九重泉路尽交期——茅盾与张闻天交谊述略
- 16
-
-
作者
程中原
-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8,共8页
-
文摘
在茅盾的友朋中间,张闻天是十分亲密、相知甚深的一个。他们之间的交谊,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后期开始,几乎贯穿了茅盾的一生。由于复杂曲折的中国现代历史的安排,六十年间,茅盾和张闻天几番聚散。但他们目标一致,神交心通,情深谊笃,始终不渝,称得上是“九重泉路尽交期”。
-
关键词
中国现代历史
复杂曲折
重泉
文协
《子夜》
申报馆
文学研究会丛书
中国现代文学史
赵伯韬
文艺自由论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饿乡纪程》与《饿乡记》
- 17
-
-
作者
陈福康
-
出处
《书城》
1997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瞿秋白早期的两本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不仅内容精彩,这两个书名也都是有深刻含义的。不过,一般的读者并不太了解,也很少看到解释"饿乡"是什么意思的文章(至少我以前就是)。一些读者不求甚解,把"饿乡"仅仅皮相地理解成当时的俄罗斯是个缺少粮食、饿肚子的地方。其实,瞿秋白自己在书中特地说明过:……
-
关键词
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
管异之
新俄国游记
王无功
王绩
醉乡记
寄轩
文学研究会丛书
郑思肖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民国时期文人出国回国日期考(续三)
- 18
-
-
作者
秦贤次
-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96,共15页
-
文摘
四十六、作家、翻译家敬隐渔留学法国时间考
敬隐渔(1901—1931),四川遂宁人。他先是“创造社”社员,后来又成为“文学研究会”会员。他的短篇小说集《玛丽》,1925年1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即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第六十四种。敬隐渔精通法文,他在文坛上最广为传颂的事,莫过于他曾将鲁迅的《阿Q正传》译成法文,在法国送请当代名作家罗曼罗兰审阅,并由后者拿到《欧罗巴》杂志发表。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文学研究会丛书》
回国
出国
文人
《阿Q正传》
留学法国
短篇小说集
-
分类号
K82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茅盾书简
- 19
-
-
-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S3期1-2,共2页
-
文摘
重庆先生: 12月14日信收悉。单演义固然曾寄三支笔来,想不到是托您办的。其实我不缺湖笔。几年前王一品为纪念开业二百年,曾寄我大小湖笔十来支,至今未用完。来示又说当选制羽毛扇,谢谢,千万不要费事了,因为我夏天在家用电扇,出外从来不带扇子,请千万不要费神。
-
关键词
单演义
前王
一品
礼拜六派
文艺刊物
文学研究会丛书
徐志摩
小说月报
报纸副刊
批林批孔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1920:那一场青春告别
- 20
-
-
作者
陆克寒
-
机构
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翠苑》
2019年第4期94-102,共9页
-
文摘
一挥手从兹去那场告别,距今已一个世纪之遥,时间为1920年10月16日清晨,地点在当时的北京东车站(1):远赴苏俄的瞿秋白与前来送行的亲友,执手话别,挥手辞行——其情其景,秋白本人在《饿乡纪程》中如是记载:10月16日一早到北京东车站,我纯哥及几位亲戚兄弟送我,还有几位同志,都来和我作最后的诀别。
-
关键词
瞿秋白
瞿菊农
文学研究会丛书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