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团、势力及其它──从一个角度介入五四文学史 |
刘纳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0
|
|
2
|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
乐黛云
|
《新东方》
|
1998 |
19
|
|
3
|
文学研究会与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
王烨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4
|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 |
杨扬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5
|
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文学发展的逆向性特征 |
王富仁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1
|
|
6
|
哈代与中国 |
何宁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0
|
|
7
|
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 |
罗志田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8
|
《小说月报》1923:被遮蔽的另一种现代性建构——重识沈雁冰被郑振铎取代事件 |
董丽敏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9
|
社团传播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品格的影响 |
泓峻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10
|
谈“于”字结构作补语的问题 |
肖伟良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82 |
7
|
|
11
|
女高师校园文学活动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 |
王翠艳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2
|
朱维之先生与比较文学 |
孟昭毅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3
|
周作人研究在日本 |
伊藤德也
文萍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3 |
6
|
|
14
|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述评 |
邢铁华
|
《文学评论》
|
1983 |
7
|
|
15
|
创造社的价值: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补课 |
魏建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6 |
4
|
|
16
|
论中国新诗的现实主义 |
骆寒超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8
|
|
17
|
当前中学新诗教学的几个问题——访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 |
李节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8
|
“中国文学走出去:挑战与机遇”学术研讨会综述 |
张聪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9
|
论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
王中忱
|
《文学评论》
|
1984 |
4
|
|
20
|
艺术风格与文学流派 |
唐弢
|
《社会科学战线》
|
198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