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适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接受意向 |
张超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
|
从课程、教研室到学科:文艺学的中国生产 |
朱国华
|
《新华文摘》
|
2024 |
0 |
|
3
|
比喻:理论语体的诗化倾向──一个批判性描述 |
季广茂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4
|
追寻文学批评的精义 |
张剑桦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1995 |
0 |
|
5
|
论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上) |
金元浦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1
|
|
6
|
兼容并包 雅俗共赏 |
金梅
|
《文学自由谈》
CSSCI
|
1995 |
1
|
|
7
|
“第二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苏西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8
|
相互移位:中外文学研究交融的契机 |
张剑桦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0 |
|
9
|
文学伦理学批评20年:回顾与展望——“第12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潮莉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闽派”文论的现状与再出发 |
刘小新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文学理论与批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詹艾斌
|
《读写月报》
|
2023 |
0 |
|
12
|
胡适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新论 |
张超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3
|
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 |
汪介之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执著的耕耘 系统的开采─—探测俄国象征派文学迷宫的“立体工程” |
汪介之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5
|
思想、真理与学统——略论新中国70年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史 |
李松
|
《长江文艺评论》
|
2019 |
0 |
|
16
|
中国当前文学转型的若干特征 |
代迅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7
|
范式转换中批评的作用 |
孔耕蕻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8
|
在对话中追寻“中国形态”——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徐敏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圆融相通与辨异生成:王先霈圆形批评理论的学术理路与转喻风格 |
梅兰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1 |
0 |
|
20
|
“外国文学期刊国际化与中国话语建构”学术研讨会暨《外国文学研究》编委会扩大会议综述 |
苏学林
董旭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