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学的主体性 被引量:375
1
作者 刘再复 《文学评论》 1985年第6期11-26,共16页
本文分两期刊出。本期发表的这一部分,其主要论点如下:人的主体性包括实践主体性与精神主体性。文艺创作强调主体性,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是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实践主体的地位上,即把实践的人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把人看作人。二是要特... 本文分两期刊出。本期发表的这一部分,其主要论点如下:人的主体性包括实践主体性与精神主体性。文艺创作强调主体性,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是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实践主体的地位上,即把实践的人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把人看作人。二是要特别注意人的精神主体性,注意人的精神世界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是客观世界的外宇宙和人的精神主体的内宇宙互相结合的运动过程。文学的主体包括作为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和批评家。肯定对象的主体性,就是肯定文学对象结构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主体形象,把笔下人物当成独立的个性,当成不以作家意志为转移的具有自主意识和自身价值的精神主体,而不应以物本主义和神本主义的眼光,把人变成任人摆布的玩物和没有血肉的偶象。愈有才能的作家,愈是处于最好的创作心态,他们在自己人物面前愈是无能为力,这种二律背反现象正是“世界观决定论”感到困惑的难题。创造主体性从心理结构角度说,是作家超越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消极性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而升华到自我实现需求的精神境界。从创作实践上说,创造主体性包括超常性,超前性和超我性,这就是主体对世俗观念、时空界限及“封闭性自我”的超越,这种超越导致作家精神主体进入充分自由的状态。但主体性的实现还要求作家必须肩负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种历史使命感在文学创作中往往表现为深广的忧思意识,表现为把爱推向整个人间的人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作家精神 精神主体 自我实现 内宇宙 创造主体 文学理论 实践主体 主体意识 对象主体
原文传递
生态女权主义 被引量:305
2
作者 金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64,共8页
关键词 生态女权主义 文学理论 人文精神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 被引量:251
3
作者 范谊 芮渝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56,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对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并不十分清晰,对目标内涵的层次定位更是模糊,因此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进步缓慢。本文认为,只有明确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才能找准英美文学教学的层次定位和课程设置。英美文学课程设置... 长期以来,我国对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并不十分清晰,对目标内涵的层次定位更是模糊,因此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进步缓慢。本文认为,只有明确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才能找准英美文学教学的层次定位和课程设置。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实现两个突破:一是要突破专业选修课的限制,二是要突破英语专业的限制。本科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以阅读体验、文学常识和批评方法为轴线,研究生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则应以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专题研究为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层次定位 内涵 课程设置 专业选修课 教学改革 英语专业 阅读体验 批评方法 文学常识 专题研究 文学理论 文学 研究生 限制 本科 线
下载PDF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179
4
作者 杨春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4,共8页
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发生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 ,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本来就是主体间性的。在 80年代确立了主体性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 ,不是把文学活动看作主... 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发生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 ,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本来就是主体间性的。在 80年代确立了主体性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 ,不是把文学活动看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征服 ,而是看作主体间的共在 ,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间的对话、交往 ,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文学理论 文学 文学活动 文学语言 美学 自我主体 对象主体 哲学
下载PDF
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 被引量:124
5
作者 彭亚非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9,共10页
图像社会既有现代公民社会中的公众文化与平民文化性质 ,又具有现代大众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种种人文弱点与人文负值 ,并因此成为后现代社会最重要也最突出的文化表征。在这种文化态势下 ,文学的边缘化显然具有某种文化转型上的必然性 ... 图像社会既有现代公民社会中的公众文化与平民文化性质 ,又具有现代大众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种种人文弱点与人文负值 ,并因此成为后现代社会最重要也最突出的文化表征。在这种文化态势下 ,文学的边缘化显然具有某种文化转型上的必然性 ,并表现出从属于视觉文化的“图说”化趋势。这种情况 ,使得文学终结论再次甚嚣尘上 ,同时也引发了对文化出路的一些“变通”性思考。这些思考虽然不无可取之处 ,但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了对文学本性在认知上的某些盲区。因此 ,本文重点分析了文学固有的、特定的、不可取代也无从消亡的人文本性与美学本性 :它的内视艺术性和时间本质 ,它的精神共享性和心理彼岸性等。这些优越而深刻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文学并不存在终结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社会 文学理论 人文本性 美学本性 内视艺术性 时间本质 精神共享性 心理彼岸性
原文传递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17
6
作者 钱中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19,共15页
现代性是促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一种高度发展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影响着我国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今体现现代性的思维不应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而应是走向宽容、对话、综合、创新同时也包含非此... 现代性是促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一种高度发展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影响着我国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今体现现代性的思维不应是非此即彼的思维,而应是走向宽容、对话、综合、创新同时也包含非此即彼的亦此亦彼的思维。新时期文学思想、理论的进展是在现代性的策动下,不断区分政策与理论、初步确立自身学理、获得自主性意识的过程,是在文艺中初步摆脱政治群体意识之后,审美意识发生激变、现代审美意识包括大众审美群体意识不断生成的过程;文艺中出现的反现代性现象以及对其所作的批判,正是现代性自身的悻论及其潜力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学理论 现代审美意识 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大众文学 现实主义 群体意识 反现代性 现代意识
原文传递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 被引量:111
7
作者 曹顺庆 李思屈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21,共10页
20世纪是一个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而21世纪则将是一个世界各民族文化大对话的时代。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能否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能否贡献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论家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理论?这将取决于我们是否... 20世纪是一个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而21世纪则将是一个世界各民族文化大对话的时代。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能否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能否贡献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论家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理论?这将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摆脱代洋人立言的失语症状,摆脱目前这种"除却洋腔非话语,离开洋调不能言"的尴尬局面,取决于我们能否为世界贡献一套新世纪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话语言说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理论话语 言说方式 中国传统文论 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 话语体系 对话
下载PDF
写作的意义 被引量:100
8
作者 池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5-22,共8页
写作的意义池莉一首先是一种个人生活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此生注定要与写作为伴。早先的写作概念不包含发表和获奖,不包含一切由写作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仅仅意味着一种个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很早很早的时候在我人生的时间上是几... 写作的意义池莉一首先是一种个人生活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此生注定要与写作为伴。早先的写作概念不包含发表和获奖,不包含一切由写作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仅仅意味着一种个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很早很早的时候在我人生的时间上是几岁?我自己根据一般经验估计至少是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艺术 文学理论 青霉素 作家 《金瓶梅》 孩子们 人物关系 主人翁 中国文人
原文传递
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 被引量:77
9
作者 王东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语言学翻译理论 翻译研究 译学研究 翻译家 西方翻译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翻译 西方语言学 实践家 翻译学
原文传递
打开中美生态批评的对话窗口——访劳伦斯·布依尔 被引量:84
10
作者 劳伦斯.布依尔 韦清琦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70,共7页
生态批评 (ecocriticism)是近十年来兴起于北美并迅速向世界扩展的批评浪潮 ,它为拘谨的批评界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自然之风。生态批评以对人与自然的联系的关注使批评家进一步突破文本的社会历史语境 ,站在地球生物圈的高度上考察传... 生态批评 (ecocriticism)是近十年来兴起于北美并迅速向世界扩展的批评浪潮 ,它为拘谨的批评界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自然之风。生态批评以对人与自然的联系的关注使批评家进一步突破文本的社会历史语境 ,站在地球生物圈的高度上考察传统文学经典的构成、现存文学理论的得失 ,从而能够再现缺席已久的自然在文本乃至文化中的地位。 2 0 0 2年 5月 ,我与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主任劳伦斯·布依尔 (LawrenceBuell)在北京进行了接触。布依尔教授早年潜心于美国超验主义文学 ,对爱默生、梭罗、霍桑等作家有精深的研究 ,这为他近年转向生态批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布依尔现在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中国的生态文艺学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促成双方的交流 ,在清华大学王宁教授的安排下 ,布依尔与我商定通过电子邮件做一个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劳伦斯·布依尔 人物访谈 生态批评 人与自然 超验主义 文学理论 生态文艺学 自然写作 环境问题
下载PDF
“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 被引量:77
11
作者 申丹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2,共10页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 ,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旨在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话语”研究方法。首先将廓清叙述结构与文体风格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叙述模式”、“叙述视角”和“自由间...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 ,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旨在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话语”研究方法。首先将廓清叙述结构与文体风格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叙述模式”、“叙述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这三方面入手 ,以结构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参照 ,考察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的本质特征 ,指出其长处和局限性 ,并清理有关理论上的偏误和混乱。“话语”层面在国内的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研究中是较易被忽略的一个层面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国内的文学研究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性别政治 叙述结构 艺术风格 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论文学观念的系统性特征 被引量:85
12
作者 钱中文 《文艺研究》 1987年第6期13-30,共18页
方法论问题:主导、多样、综合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显示了文学观念的复杂多样。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有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学观念,如表现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存在主义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接受理论的文学观念;有贯穿“科学主义... 方法论问题:主导、多样、综合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显示了文学观念的复杂多样。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有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学观念,如表现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存在主义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接受理论的文学观念;有贯穿“科学主义”思想的文学观念,如形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念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作品 文学本体 文学研究 审美文化 系统性特征 文学本质 本质特性
下载PDF
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文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被引量:89
13
作者 郭英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人文社会科学地位的变化,作为英语语言文学学科重要支柱的英美文学教学,目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最突出的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认为文学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人文社会科学地位的变化,作为英语语言文学学科重要支柱的英美文学教学,目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最突出的现象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认为文学无用;英美文学的课时被压缩;英美文学教学失去了其独有的学科特点。甚至英语专业的教授愿意被称为是英语教授而不愿被人称为文学教授。这一切都可以用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解构主义大师J.希利斯·米勒(J.HillisMiller)很形象的语言来表述:“英语语言文学这一学科伸展出一条新的、令人激动的支流,站在此前沿的人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正当而合理,而文学教师有时则显得鬼鬼祟祟、心怀愧疚,似乎他们所做的事在当前的语境中毫无合理性可言。”那么,目前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是:在英语普遍被公认为工具后,文学的作用是什么?英美文学教学的意义何在?如何应对来自社会和学科内部转型的变化和发展?这里,我们约请了国内数所重点大学的外国语学院的负责人或是学科带头人,就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这些文章能对我国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及其在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教学 目的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与批评理论 被引量:52
14
作者 夏仲翼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7,共5页
文学翻译与批评理论夏仲翼作家往往不关心文学理论,就像翻译家很少关心翻译的理论。有趣的是,理论家或者是批评家,大都不从事文学创作,而谈论翻译理论者,通常也不见太多的译作。这原因,说不清道不明。实际操作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 文学翻译与批评理论夏仲翼作家往往不关心文学理论,就像翻译家很少关心翻译的理论。有趣的是,理论家或者是批评家,大都不从事文学创作,而谈论翻译理论者,通常也不见太多的译作。这原因,说不清道不明。实际操作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几乎是任何学科的普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文学鉴赏力 《红与黑》 文学文本 文学理解 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等值翻译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被引量:85
15
作者 曹顺庆 《中国比较文学》 1995年第1期18-40,共23页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学派 中西比较 理论特征 方法论体系 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阐发研究 异同比较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女性文学”的内涵和视野 被引量:61
16
作者 王侃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8-97,共10页
短短几年,“女性文学”崛起为中国文学界显学,但蓬勃形势下亦存在相当多的混乱和误解。对此情境,本文以“女性文学”应具内涵,和中国“女性文学”应具的视野两个问题作为自己的讨论切入点,指出“女性文学”不仅仅意指女性作为写作... 短短几年,“女性文学”崛起为中国文学界显学,但蓬勃形势下亦存在相当多的混乱和误解。对此情境,本文以“女性文学”应具内涵,和中国“女性文学”应具的视野两个问题作为自己的讨论切入点,指出“女性文学”不仅仅意指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创作实践,更重要在于“女性文学”对摆脱男性中心语言,赋予女性本真经验以表述形式的目标追求。这一追求使得“女性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挑战性的文学行为,它在两个向度上展开,一是以女性感受、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世界的介入,打破男性在这方面的垄断局面。二是挖掘超出男性理解惯性和期待视野的女性经验,实现对男性世界的叛离,以构造出具自身完整性的女性经验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 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写作 文学理论 文学传统 女性经验 政治文本
原文传递
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 被引量:60
17
作者 鲁枢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0,共7页
本文指出 ,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出现三种知识系统 :神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 ,或曰活力论的、机械论的、整体论的。文学批评及文学理论也因此表现出不同的话语方式、学科形态。当前 ,生态批评继后殖民批评、女性批评的兴起 ,意味着基于... 本文指出 ,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出现三种知识系统 :神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 ,或曰活力论的、机械论的、整体论的。文学批评及文学理论也因此表现出不同的话语方式、学科形态。当前 ,生态批评继后殖民批评、女性批评的兴起 ,意味着基于“人类文明知识系统”大转移之上的“文学批评的时代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知识空间 神学知识 物理学知识 生物学知识 文学理论
下载PDF
原型批评 被引量:60
18
作者 张中载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关键词 原型批评理论 结构主义方法 文学理论 荣格 弗莱 《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 《作为原型的象征》
原文传递
文学理论的“越界”问题(专题讨论)——当代文学艺术的边界的移动 被引量:59
19
作者 金元浦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93-96,共4页
近年来,对文艺学学科进行反思的声音逐渐增多。应该说,这种反思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富有建设性的。因为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回过头来看清楚我们走的这条路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着一些失误;我们应该扬弃什么,坚持什么。在对文艺学学科的... 近年来,对文艺学学科进行反思的声音逐渐增多。应该说,这种反思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富有建设性的。因为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回过头来看清楚我们走的这条路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着一些失误;我们应该扬弃什么,坚持什么。在对文艺学学科的反思中.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正因为有了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又处在了相互的交往与对话中,才有利于对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文艺学的学科建设。我们希望这样的讨论继续下去,深入下去,也希望文学理论界更多的学人参与进来。文学理论的“越界”问题就是这次反思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中年学者认为,由于“El常生活审美化”的兴起和“文化研究”时代的来临。文艺学应该“越界”、“扩容”,应该把文艺学的对象扩大到生活中新出现的文化现象上。这样,他们就放弃了对文学本身的关注。还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承认文化研究有其合理的因素,也可以借鉴文化研究的方法,但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依然是文学而不是其他,因为文学并没有终结,文学依然活着。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讨论,能使人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作出慎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研究边界 内涵与限度
下载PDF
文学理论: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兼与J·希利斯·米勒先生商榷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李衍柱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关于文学时代的终结论和文学研究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的观点,在历史上与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相通,在现实中则与美国当今社会文学界的处境、与技术理性的张扬、人文主义精神的失落和解构主义的危机有关。信息时代出现的“世界图像”,... 关于文学时代的终结论和文学研究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的观点,在历史上与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相通,在现实中则与美国当今社会文学界的处境、与技术理性的张扬、人文主义精神的失落和解构主义的危机有关。信息时代出现的“世界图像”,对传统的文学存在方式与传播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它并未导致文学时代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希利斯·米勒 文学 幽灵 处境 文学研究 时代 黑格尔 终结论 技术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