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看见未可见的--画外音在电影叙事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毛云飞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不受欢迎的叙述者 威廉·高曼在《银幕工业的冒险》中说:“在电影中,你不是去告诉人们事件,而是呈现事件”,许多理论家、评论者和电影人也无数次地重申:电影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视觉媒体,画面远远比其他任何电影元素都重要。因... 不受欢迎的叙述者 威廉·高曼在《银幕工业的冒险》中说:“在电影中,你不是去告诉人们事件,而是呈现事件”,许多理论家、评论者和电影人也无数次地重申:电影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视觉媒体,画面远远比其他任何电影元素都重要。因此,在电影中,画外音叙事被许多人看作是一种文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叙事 画外音 视觉媒体 文学手段 叙述者 理论家 电影人 评论者
原文传递
为心立言:论鲁迅的“心声”理想及其短篇小说的生成
2
作者 曾笏煊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同时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与胡适的《论短篇小说》,后者对短篇小说下了明确定义:“西方的‘短篇小说’(英文叫作short story)在文学上有一定的范围,有特别的性质,不是单靠篇幅不长便可称为‘短篇小说...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同时发表鲁迅的《狂人日记》与胡适的《论短篇小说》,后者对短篇小说下了明确定义:“西方的‘短篇小说’(英文叫作short story)在文学上有一定的范围,有特别的性质,不是单靠篇幅不长便可称为‘短篇小说’的。我如今且下一个‘短篇小说’的界说: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论鲁迅 论短篇小说 《新青年》 文学手段
原文传递
唐代论书诗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显良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共38页
李唐盛世,书艺昌炽.诗文兴隆,洵为论书诗的滋生提供了丰肥土壤。唐前咏书论书多为辞赋,唐代肇始多为诗歌。论书诗的开创当在初唐.开创者应为岑文本和李峤二位诗人。其后盖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代论书诗约分两个阶段:成熟期和高... 李唐盛世,书艺昌炽.诗文兴隆,洵为论书诗的滋生提供了丰肥土壤。唐前咏书论书多为辞赋,唐代肇始多为诗歌。论书诗的开创当在初唐.开创者应为岑文本和李峤二位诗人。其后盖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代论书诗约分两个阶段:成熟期和高峰期。李峤、李颀、李白“三李”之诗首倡“骨”与“神”.为论书诗的成熟作出莫大贡献。俟杜甫出,弘奖“骨”、“神”风流,高吟“书贵瘦硬方通神”.“尚骨通神”遂成为有唐一代书法和书论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种甫可视为唐代论书诗发展的枢纽人物。其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侪辈并辔抗行,于论书诗各有功绩。“清劲”二字可名唐初书风.一如李峤、李白诗说。篆隶复兴、草书狂逸、晚唐僧书通禅、书圣影响泽被唐代等等,皆能从论书诗中略窥一二。中唐书肥缘于媚上.厚硕如徐浩者亦尚筋骨.杜甫“瘦硬”说实为书家内在的共同追求。矧旭劲素瘦.篆隶亦未一味趋肥,故韩愈借挞伐右军“俗书”之名,实为“复尚清劲”也。尽管中唐书法趋上而肥,唐代书论却崇尚筋骨、觅神求逸,慎始慎终。“尚骨通神”既为论书诗的核心思想,亦为唐代书论之精髓所在。二者水乳交融,相依互补。唐代“神”、“逸”无争,胼手胝足,于论书诗中亦有分说。本文首次系统研究唐代论书诗。唐代论书涛暨书论,与文论、诗论、画论等一起共同构筑唐代美学大厦.良可称善。自唐代开创并形成第一个高峰之后,论书诗旋成为宋及宋后各朝文人歌咏书法的主要文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安史之乱” “神” 最高理想 核心思想 系统研究 文学手段 “骨” 书论 李峤 开创者 高峰期 成熟期 书法 柳宗元 刘禹锡 “逸” 李白 杜甫 韩愈 中唐 诗文 辞赋 诗歌 诗人 文本 初唐 李颀 人物 尚清 文论 诗论 文人
原文传递
庄子对内外审美的第一次历史性兼容与中国艺术的合法性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本文认为 ,《庄子》在对待艺术问题上具有二重性特点 ,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贬低和否定艺术的思想 ,一方面又热烈地赞美艺术创造 ,从而使得《庄子》本身面对巨大的历史悖论。这一历史悖论的思想根源在于老庄共同主张的无为思想以及这种无... 本文认为 ,《庄子》在对待艺术问题上具有二重性特点 ,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贬低和否定艺术的思想 ,一方面又热烈地赞美艺术创造 ,从而使得《庄子》本身面对巨大的历史悖论。这一历史悖论的思想根源在于老庄共同主张的无为思想以及这种无为又必须在现实中通过有为来实现的辩证法。因此 ,在艺术问题上面对历史悖论的庄子 ,其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内外审美之间完成历史性的第一次兼容。这一历史性兼容导致了中国艺术的合法性生成。庄子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除了以上思想的原因之外 ,还有一个文学手段对于哲学的诗化处理问题。这一文学手段恰好成了中国艺术合法性生成的润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历史性兼容 中国 合法性生成 艺术创造 文学手段 哲学 内外审美
下载PDF
故事、读者与短篇小说的文体问题
5
作者 郭冰茹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一如果为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溯源,或许可以追溯到胡适。一九一八年胡适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小说科做了一个关于什么是短篇小说的演讲,他说“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 一如果为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溯源,或许可以追溯到胡适。一九一八年胡适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小说科做了一个关于什么是短篇小说的演讲,他说“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进而提炼出“横截面”和“经济”两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特征 九一八 短篇小说 文学手段 胡适 横截面 北京大学
原文传递
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的伟大诗人贡戈拉流派归属辨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红琴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3,共5页
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的伟大诗人贡戈拉流派归属辨析李红琴西班牙的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史上也称为黄金世纪,它的起迄跨越两个世纪,如果说十五世纪是文艺复兴的前奏,那么十六至十七世纪,西班牙文艺复兴已经逐步成熟,并渐渐进入了全... 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的伟大诗人贡戈拉流派归属辨析李红琴西班牙的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史上也称为黄金世纪,它的起迄跨越两个世纪,如果说十五世纪是文艺复兴的前奏,那么十六至十七世纪,西班牙文艺复兴已经逐步成熟,并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其时,西班牙国土已经完全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 黄金世纪 大诗人 文学史教材 安东尼奥 文学手段 诗歌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 巴罗克风格 警句
原文传递
锡剧中的人物塑造、曲调应用和行当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文亮 《剧影月报》 2015年第3期76-78,共3页
演员理解人物是塑造人物的前提,展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生动地在午台上展现。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向舞台,使我们更近、更直接地观赏... 演员理解人物是塑造人物的前提,展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生动地在午台上展现。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向舞台,使我们更近、更直接地观赏作品及演员的风采,因此演员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塑造 锡剧 行当 应用 曲调 塑造人物 人物形象 文学手段
下载PDF
说郊寒岛瘦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曼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中国诗歌史上凡提及孟郊、贾岛,人们就会想到苏轼《祭柳子玉文》中那两句著名的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唐朝以后历代文人也都把这两位诗人相提并论,晚唐诗人齐巳的诗云:“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孟... 在中国诗歌史上凡提及孟郊、贾岛,人们就会想到苏轼《祭柳子玉文》中那两句著名的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唐朝以后历代文人也都把这两位诗人相提并论,晚唐诗人齐巳的诗云:“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为穷苦之句”。我们说,孟贾二人的诗风的相似在于他们的苦吟。他们把苦吟作为自己的艺术特征,并将苦吟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使苦吟成为他们一种创作心理定势 和审美特征。 因此,把他们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为此,本文试图探讨和分析这对苦吟诗人的政治倾向,艺术追求,及其创作特质。 一、入世的苦吟诗人 后人对孟贾两位诗人的评价是:在唐王朝 经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时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洁身自好的诗人。孟郊贞元七年于湖州举乡贡进士,历经五年,46岁方登第,此后一直沉伦下僚,“一贫彻骨”至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吟诗人 孟郊 诗歌题材 “陌生化” 逆向心理 贾岛 语言形式 政治倾向 创造力 文学手段
下载PDF
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再认识
9
作者 张立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81-82,共2页
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再认识张立国如果说小说是艺术的真实,那么报告文学则是真实的艺术。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具有尖锐的现实性和严格的真实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灵魂。长期以来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各有不同看法,可概括如下几种:其... 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再认识张立国如果说小说是艺术的真实,那么报告文学则是真实的艺术。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具有尖锐的现实性和严格的真实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灵魂。长期以来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各有不同看法,可概括如下几种:其一认为必须绝对真实,不允许合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真实性 报告文学 合理想象 再认 虚构论 真实性问题 文学手段 现实性
下载PDF
浅谈大众传媒背景下的文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光梅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正在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身处这样一种社会环境和传播环境,文学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趋势受其制约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文学趣味、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都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文学趣味 文学形式 文学手段
下载PDF
浅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11
作者 邢军纪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5-47,共3页
报告文学界常有人把文学性与真实性对立起来,认为文学性越强的东西,真实性就越不可靠。于是,有人提出拒绝小说化描写、拒绝想像力等文学手段,提出向新闻性、史料性和文献性靠拢。本文认为,在真实的前提下,报告文学应大胆提升文学含量,... 报告文学界常有人把文学性与真实性对立起来,认为文学性越强的东西,真实性就越不可靠。于是,有人提出拒绝小说化描写、拒绝想像力等文学手段,提出向新闻性、史料性和文献性靠拢。本文认为,在真实的前提下,报告文学应大胆提升文学含量,兼收并蓄更多的文学表现手法,以使报告文学更加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文学 文学表现手法 文学手段 兼收并蓄 真实性 文学 小说化 想像力 新闻性 文献性 史料性
原文传递
漫议《史记》与修志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永光 《广西地方志》 1997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地方志 文学手段 文化遗产 漫议 修志工作 胡乔木 历史文学名著 人物传
下载PDF
文学与历史不宜机械地分开 被引量:1
13
作者 单辉 《广西地方志》 1997年第1期24-25,21,共3页
关键词 《史记》 文学与历史 司马迁 历史真实 文学手段 历史著作 笔法 审美观照 传记理论 《文心雕龙》
下载PDF
“负文学”刍议
14
作者 毛志成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5年第4期86-88,共3页
“负文学”刍议毛志成眼下的文学名号可谓多矣。诸如"纯文学"、"雅文学"、"俗文学"、"亚文学"等等.本文提出"负文学"一端,实在不是出于"凑热闹"目的。"纯"、"雅"、"俗"、"亚",一般地说侧重于文学外观而言,也就... “负文学”刍议毛志成眼下的文学名号可谓多矣。诸如"纯文学"、"雅文学"、"俗文学"、"亚文学"等等.本文提出"负文学"一端,实在不是出于"凑热闹"目的。"纯"、"雅"、"俗"、"亚",一般地说侧重于文学外观而言,也就是说,侧重于指行文模式、行文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手段 阶级性 人本身 性恶论 文学作品 文学 人性表现 文学 生活质量 建筑材料
原文传递
舞台空间的设定在《间隔》中的作用
15
作者 姚虹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间隔》 萨特 文学内容 文学手段 文学形式 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作品 哲学思想 首先 个人
原文传递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刍议
16
作者 任文贵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新闻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基本特性,报告文学与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一样,它要“报告”真人真事,而且同样要求“及时反映”,因此,报告文学除具有真实性外,还应具有时新性、时宜性、时效性。这是被许多作家、理论家所认同的。茅... 新闻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基本特性,报告文学与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一样,它要“报告”真人真事,而且同样要求“及时反映”,因此,报告文学除具有真实性外,还应具有时新性、时宜性、时效性。这是被许多作家、理论家所认同的。茅盾先生在论及报告文学的产生原因时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新闻性 新闻报道 史传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文学手段 变化的时代 纪实文学 迅速及时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报告文学发展史上的新收获——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棉》
17
作者 温长青 《殷都学刊》 201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具有纪实性、及时性与文学性三种特征。自上世纪30年代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宋之的先生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问...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具有纪实性、及时性与文学性三种特征。自上世纪30年代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宋之的先生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问世,中国的报告文学一路走来,就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报告文学 中国社会 文学发展史 《包身工》 艺术形象 文学体裁 现实生活 文学手段
下载PDF
“横截面”里的故事与诗
18
作者 金浪 《艺术广角》 2021年第1期7-10,共4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视域中来谈短篇小说,不能不从胡适那篇发表于1918年的《论短篇小说》谈起。这篇文章不仅在新文学视野下首次集中论述了短篇小说,而且还将之提呈为新文学的重要文体。文中胡适在批评了中国文人对短篇小说的无知后...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视域中来谈短篇小说,不能不从胡适那篇发表于1918年的《论短篇小说》谈起。这篇文章不仅在新文学视野下首次集中论述了短篇小说,而且还将之提呈为新文学的重要文体。文中胡适在批评了中国文人对短篇小说的无知后,便抛出了自己的定义:"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论短篇小说 文学手段 历史视域 文学视野 文学 胡适 横截面
下载PDF
从利玛窦汉语伦理著作看其传教策略的调整 被引量:1
19
作者 包丽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利玛窦的几部汉语伦理著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作者针对中国国情不断调整传教内容,渐次深入的策略。其采取的策略则经历了以文会友,到以理服人,再到以情动人的重心转移过程。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作品的文学色彩也渐趋浓厚。
关键词 基督教 伦理著作 先知后信 先信后知 文学手段
下载PDF
乐于苦,苦为乐——浅谈刘基《苦斋记》的文学手段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新喜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6年第1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手段 刘基 《苦斋记》 中学 语文 阅读鉴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