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被引量:
39
1
作者
曾大兴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3,共9页
文学地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本土逐渐兴起的一个学科。本文总结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明确了文学地理学的任务与目标,阐述了文学地理学的意义,并首次提出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
文学地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本土逐渐兴起的一个学科。本文总结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明确了文学地理学的任务与目标,阐述了文学地理学的意义,并首次提出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地理学
学科建设
新兴学科
文学
地域性
原文传递
文学“地域性”的跨区域翻译重构
2
作者
孙今怡
贺爱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文学“地域性”源于作者对一方水土的地理体验与情感依恋,构成了文学的普遍特征和生命所在,也成为文学翻译的难点。文学“地域性”主要体现在地理风物、方言土语、地方精神三个方面,在“地域性”的跨区域翻译转换过程中,译者从这三个维...
文学“地域性”源于作者对一方水土的地理体验与情感依恋,构成了文学的普遍特征和生命所在,也成为文学翻译的难点。文学“地域性”主要体现在地理风物、方言土语、地方精神三个方面,在“地域性”的跨区域翻译转换过程中,译者从这三个维度展开剖析,淘拣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相互通约的核心要素,在译语文化系统中再造原文作者的地理感知、重塑原文居民的个性气质、再现原语文本的地方价值。地方精神的跨区域再造是地理风物翻译和方言土语翻译的根本旨归,文学“地域性”翻译因此可以提炼为回溯地域性、冲洗地域性、重构地域性三个过程。重构“地域性”可以助力文学作品走出原语文化范域,生成“世界性”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地域性
翻译地理学
跨区域翻译
跨区域重构
原文传递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文学的实绩和发展动向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伟林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文学仅以诗歌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得到有力改变,西部小说家以众多优秀作品赢回公众对于文学的注意力,恢复文学应有的尊严。民族色彩的淡化,文学地域性的强化,文学的先锋性,文化构成的丰富性,由单纯的视觉奇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文学仅以诗歌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得到有力改变,西部小说家以众多优秀作品赢回公众对于文学的注意力,恢复文学应有的尊严。民族色彩的淡化,文学地域性的强化,文学的先锋性,文化构成的丰富性,由单纯的视觉奇观发展为更丰富的人性体验,作为西部文学背景的都市文化的创生或成熟,形成西部文学新的特点。西部文学所拥有的转化为他种艺术形式或传播形式并形成文化资本的优势和潜能,将成为西部文学未来发展的一大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文学
文学
思潮
发展动向
文学
地域性
当代
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清初江南遗民文学兴盛之原因
被引量:
1
4
作者
曹合社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8-49,共2页
清初遗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形成并繁荣于长江以南地区,显示了文学的地域性。清初遗民文学在江南地区的繁荣除了和历代的文化积淀有关外,还与其他诸多必然、偶然因素有关,本文试着讨论清初遗民与遗民文学在江南地区...
清初遗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形成并繁荣于长江以南地区,显示了文学的地域性。清初遗民文学在江南地区的繁荣除了和历代的文化积淀有关外,还与其他诸多必然、偶然因素有关,本文试着讨论清初遗民与遗民文学在江南地区出现并繁荣的诸多因素,探讨文学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江南地区
原因
文学
地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陈彦小说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5
作者
毋杉
《文化产业》
2022年第12期73-75,共3页
近年来,陕西作家陈彦的一系列小说作品引起学界广泛热议。陈彦创作的小说具有陕西文学地域性、现实性的审美特质,并且他在陕西文学的承传与创新方面作出新的尝试。审美态度和哲学思考融入地域文化,恰是“讲好中国故事”思想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陕西作家陈彦的一系列小说作品引起学界广泛热议。陈彦创作的小说具有陕西文学地域性、现实性的审美特质,并且他在陕西文学的承传与创新方面作出新的尝试。审美态度和哲学思考融入地域文化,恰是“讲好中国故事”思想的具体体现。陈彦的作品中折射出的对自身精神境界的思考,是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表达,也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反思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智慧
小说作品
陕西
文学
陈彦
陕西作家
审美态度
地域
文化
文学
地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地域性与对话艺术——谈张明《泉州作家访谈录》及访谈录的文体特点
6
作者
林晓嵘
郑丽霞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9年第3期191-197,共7页
访谈录作为对话批评的一种文体,为读者了解作家提供了新的角度。张明所著《泉州作家访谈录》一书,以感性、直观的方式重点记录了与24名泉州作家的访谈过程。从其内容和文体特点进行解读,可见对话中体现了浓厚的闽味乡情,对话极具互补性...
访谈录作为对话批评的一种文体,为读者了解作家提供了新的角度。张明所著《泉州作家访谈录》一书,以感性、直观的方式重点记录了与24名泉州作家的访谈过程。从其内容和文体特点进行解读,可见对话中体现了浓厚的闽味乡情,对话极具互补性、逻辑性,谈话氛围轻松闲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作家访谈录》
文学
地域性
对话批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俗景观的地域性——谈都市小说的创作
7
作者
王燕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7,38,共4页
任何一种都市文学必须有一种与之相应的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依托。都市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如果将民俗景观有技巧地融入描绘,作品的地域性将会很好地突显出来。这可以从故事环境的铺排、人物性格的发展,乃至主题精神的设置等角度切入,作...
任何一种都市文学必须有一种与之相应的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依托。都市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如果将民俗景观有技巧地融入描绘,作品的地域性将会很好地突显出来。这可以从故事环境的铺排、人物性格的发展,乃至主题精神的设置等角度切入,作者地域性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成熟,最终形成自己创作的个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景观
都市小说
文学
地域性
创意写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指尖上跳跃的青春》的房陵文化特征
8
作者
张蕴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5-9,共5页
房陵文化汇聚在医药里,浸泡在药酒里,流淌在山歌中,浓缩在婚丧嫁娶的习俗里。房陵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壤是周莹散文创作的源泉,喝着房陵文化乳汁成长的房陵忠诚女儿周莹,用《指尖上跳跃的青春》这首歌,歌唱着她对这块土地最深沉最朴实的爱...
房陵文化汇聚在医药里,浸泡在药酒里,流淌在山歌中,浓缩在婚丧嫁娶的习俗里。房陵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壤是周莹散文创作的源泉,喝着房陵文化乳汁成长的房陵忠诚女儿周莹,用《指尖上跳跃的青春》这首歌,歌唱着她对这块土地最深沉最朴实的爱。《指尖上跳跃的青春》生动再现地是房陵人日常生活与情感的画卷,是房陵文化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陵文化特征
《指尖上跳跃的青春》
文学
的
地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被引量:
39
1
作者
曾大兴
机构
广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3,共9页
文摘
文学地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本土逐渐兴起的一个学科。本文总结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明确了文学地理学的任务与目标,阐述了文学地理学的意义,并首次提出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
关键词
文学
地理学
学科建设
新兴学科
文学
地域性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学“地域性”的跨区域翻译重构
2
作者
孙今怡
贺爱军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翻译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AYY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文学“地域性”源于作者对一方水土的地理体验与情感依恋,构成了文学的普遍特征和生命所在,也成为文学翻译的难点。文学“地域性”主要体现在地理风物、方言土语、地方精神三个方面,在“地域性”的跨区域翻译转换过程中,译者从这三个维度展开剖析,淘拣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相互通约的核心要素,在译语文化系统中再造原文作者的地理感知、重塑原文居民的个性气质、再现原语文本的地方价值。地方精神的跨区域再造是地理风物翻译和方言土语翻译的根本旨归,文学“地域性”翻译因此可以提炼为回溯地域性、冲洗地域性、重构地域性三个过程。重构“地域性”可以助力文学作品走出原语文化范域,生成“世界性”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文学
地域性
翻译地理学
跨区域翻译
跨区域重构
Keywords
literary regionalism
Geo-translation studies
cross-regional translation
cross-regional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文学的实绩和发展动向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伟林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文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文学仅以诗歌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得到有力改变,西部小说家以众多优秀作品赢回公众对于文学的注意力,恢复文学应有的尊严。民族色彩的淡化,文学地域性的强化,文学的先锋性,文化构成的丰富性,由单纯的视觉奇观发展为更丰富的人性体验,作为西部文学背景的都市文化的创生或成熟,形成西部文学新的特点。西部文学所拥有的转化为他种艺术形式或传播形式并形成文化资本的优势和潜能,将成为西部文学未来发展的一大推力。
关键词
西部
文学
文学
思潮
发展动向
文学
地域性
当代
文学
Keywords
West China literature
achievements
eveloping tendency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清初江南遗民文学兴盛之原因
被引量:
1
4
作者
曹合社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8-49,共2页
文摘
清初遗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形成并繁荣于长江以南地区,显示了文学的地域性。清初遗民文学在江南地区的繁荣除了和历代的文化积淀有关外,还与其他诸多必然、偶然因素有关,本文试着讨论清初遗民与遗民文学在江南地区出现并繁荣的诸多因素,探讨文学的地域性。
关键词
遗民
江南地区
原因
文学
地域性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陈彦小说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5
作者
毋杉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
出处
《文化产业》
2022年第12期73-75,共3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界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延安精神对陕西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2021ND0253)
西安理工大学延安精神校人文社科专项研究课题“陕西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延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研究”(2020YAJS011)
西安理工大学“三全育人”特色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xyr2148w)。
文摘
近年来,陕西作家陈彦的一系列小说作品引起学界广泛热议。陈彦创作的小说具有陕西文学地域性、现实性的审美特质,并且他在陕西文学的承传与创新方面作出新的尝试。审美态度和哲学思考融入地域文化,恰是“讲好中国故事”思想的具体体现。陈彦的作品中折射出的对自身精神境界的思考,是中国传统诗性智慧的表达,也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反思和实践。
关键词
诗性智慧
小说作品
陕西
文学
陈彦
陕西作家
审美态度
地域
文化
文学
地域性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地域性与对话艺术——谈张明《泉州作家访谈录》及访谈录的文体特点
6
作者
林晓嵘
郑丽霞
机构
不详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出处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9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文摘
访谈录作为对话批评的一种文体,为读者了解作家提供了新的角度。张明所著《泉州作家访谈录》一书,以感性、直观的方式重点记录了与24名泉州作家的访谈过程。从其内容和文体特点进行解读,可见对话中体现了浓厚的闽味乡情,对话极具互补性、逻辑性,谈话氛围轻松闲适。
关键词
《泉州作家访谈录》
文学
地域性
对话批评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俗景观的地域性——谈都市小说的创作
7
作者
王燕子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7,38,共4页
文摘
任何一种都市文学必须有一种与之相应的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依托。都市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如果将民俗景观有技巧地融入描绘,作品的地域性将会很好地突显出来。这可以从故事环境的铺排、人物性格的发展,乃至主题精神的设置等角度切入,作者地域性的语言风格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成熟,最终形成自己创作的个性特色。
关键词
民俗景观
都市小说
文学
地域性
创意写作
Keywords
folk landscape
urban novel
literature rationality
creative writing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指尖上跳跃的青春》的房陵文化特征
8
作者
张蕴华
机构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5-9,共5页
文摘
房陵文化汇聚在医药里,浸泡在药酒里,流淌在山歌中,浓缩在婚丧嫁娶的习俗里。房陵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壤是周莹散文创作的源泉,喝着房陵文化乳汁成长的房陵忠诚女儿周莹,用《指尖上跳跃的青春》这首歌,歌唱着她对这块土地最深沉最朴实的爱。《指尖上跳跃的青春》生动再现地是房陵人日常生活与情感的画卷,是房陵文化的符号。
关键词
房陵文化特征
《指尖上跳跃的青春》
文学
的
地域性
Keywords
Fangxian culture trait
Youth Jumping on the Fingertips
literature locality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曾大兴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9
原文传递
2
文学“地域性”的跨区域翻译重构
孙今怡
贺爱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文学的实绩和发展动向
黄伟林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略论清初江南遗民文学兴盛之原因
曹合社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陈彦小说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毋杉
《文化产业》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文学地域性与对话艺术——谈张明《泉州作家访谈录》及访谈录的文体特点
林晓嵘
郑丽霞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民俗景观的地域性——谈都市小说的创作
王燕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指尖上跳跃的青春》的房陵文化特征
张蕴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