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思考与探索 |
陈思和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2
|
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 |
严绍(汤玉)
|
《中国比较文学》
|
1996 |
17
|
|
3
|
“多民族文学”的阅读与阐释 |
陈平原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
4
|
《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出版座谈会专家发言纪要 |
乐黛云
邓绍基
李修生
杨乃乔
陶文鹏
刘扬忠
李炳海
杨义
|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
2006 |
5
|
|
5
|
俄国比较文学百余年发展历程与俄罗斯民族认同 |
林精华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6
|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问题与领域 |
钱林森
周宁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7
|
陕西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研究 |
孙立盎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8
|
她们怎样变成祥林嫂——“五四”新文学与“鸳鸯蝴蝶派”文学关系研究之一 |
汤哲声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9
|
走向学科自觉的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 |
钱林森
周宁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0
|
比较研究的“后欧洲”困境--以钱林森《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法国卷》为例 |
周云龙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1
|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看郭沫若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
王鹏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2
|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交流史还原问题:以《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北欧卷》为例 |
王金黄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3
|
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文学的主体建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侧面 |
宋炳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4
|
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引发的思考 |
周惠泉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5
|
拓展中国与东南亚文学关系研究 |
饶芃子
|
《中国比较文学》
|
1998 |
2
|
|
16
|
“国民”、“国家”建构与“亚洲想象”——评董炳月《“国民作家”的立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 |
王志松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7
|
多维视野下“十七年”文学的丰富图景——评方长安的《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
王本朝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8
|
文学政治关系考论——评方长安著《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
邹小娟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9
|
比较文学的性质、功能和内在矛盾——兼与《比较文学消亡论》商榷 |
杜卫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20
|
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路径问题——以《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朝韩卷》为例 |
韩玉
|
《学术评论》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