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0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被引量:290
1
作者 肖明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101,共12页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自 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之后 ,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它的创作 ,许多第一流的作家也对它充满兴趣 ,他们或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哥特式作品 ,或者将哥特文学的手法大量运用到...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自 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之后 ,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它的创作 ,许多第一流的作家也对它充满兴趣 ,他们或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哥特式作品 ,或者将哥特文学的手法大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本文首先对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 ,进而概括了哥特小说创作的一般性特征 ,即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 ,故事情节恐怖刺激 ,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内容 ,常有鬼怪神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这些作品中常常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 ,充满悬念 ,具有独特的艺术震撼力。本文进一步指出 ,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 ,其美学基础是审美上的“壮美” ,而其心理基础则是人内心中的恐惧感。哥特小说中的许多优秀之作致力于揭示社会罪恶和人性深处的黑暗面 ,并进行深刻的道德探索。哥特小说的产生及其整个发展同英美二百多年来的社会、宗教、文化背景及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哥特小说 浪漫主义 超自然现象 持续发展 18世纪 小说创作 故事情节 文学传统 美学基础 心理基础 文化背景 哥特式 一般性 震撼力 恐惧感 作家 作品 恐怖 社会 人口
原文传递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被引量:80
2
作者 南帆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3,共8页
关键词 《长恨歌》 王安忆 长篇小说 历史叙述 女性生存 男权社会 乡村社会 文学传统 标准设计 主导意识形态
下载PDF
“女性文学”的内涵和视野 被引量:61
3
作者 王侃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8-97,共10页
短短几年,“女性文学”崛起为中国文学界显学,但蓬勃形势下亦存在相当多的混乱和误解。对此情境,本文以“女性文学”应具内涵,和中国“女性文学”应具的视野两个问题作为自己的讨论切入点,指出“女性文学”不仅仅意指女性作为写作... 短短几年,“女性文学”崛起为中国文学界显学,但蓬勃形势下亦存在相当多的混乱和误解。对此情境,本文以“女性文学”应具内涵,和中国“女性文学”应具的视野两个问题作为自己的讨论切入点,指出“女性文学”不仅仅意指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创作实践,更重要在于“女性文学”对摆脱男性中心语言,赋予女性本真经验以表述形式的目标追求。这一追求使得“女性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挑战性的文学行为,它在两个向度上展开,一是以女性感受、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世界的介入,打破男性在这方面的垄断局面。二是挖掘超出男性理解惯性和期待视野的女性经验,实现对男性世界的叛离,以构造出具自身完整性的女性经验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 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写作 文学理论 文学传统 女性经验 政治文本
原文传递
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 被引量:72
4
作者 臧棣 《文艺争鸣》 CSSCI 1996年第1期50-59,共10页
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臧棣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是这样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因此这才是真正从事文学的时代──罗兰·巴尔特去理解……那宏伟的、开拓性的、全力以赴的劳作──勒内·里尔克随着... 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臧棣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是这样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因此这才是真正从事文学的时代──罗兰·巴尔特去理解……那宏伟的、开拓性的、全力以赴的劳作──勒内·里尔克随着《后朦胧诗全集》①的问世,随着这部长达两千多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朦胧诗 中国现代诗歌 诗歌写作 感受力 罗兰·巴尔特 诗的写作 语言规约 写作策略 第三代诗 文学传统
原文传递
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识“五·四”文学传统 被引量:62
5
作者 王晓明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5-76,共12页
每看见“文学现象”这四个字,我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文本”,那由具体的作品和评论著作共同构成的文本。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文学现象,在它身前身后,还围着一大群也配戴“文学”徽章的事物。它们有的面目清楚,轮廓鲜明,譬如出版机构、作家社... 每看见“文学现象”这四个字,我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文本”,那由具体的作品和评论著作共同构成的文本。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文学现象,在它身前身后,还围着一大群也配戴“文学”徽章的事物。它们有的面目清楚,轮廓鲜明,譬如出版机构、作家社团;有的却身无定形,飘飘忽忽,譬如读者反应、文学规范。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围住文学文本,向它施加各种影响。在许多时候,这些影响是如此深入,你单是为了看清楚文本自身的意义,也不得不先花力气去辨识它们。当面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时候,这一点似乎尤其明显,如果没有《新青年》杂志,没有文学研究会和它的机关刊物《小说月报》,“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文本自身 文学规范 《小说月报》 《新青年》杂志 文学社团 钱玄同 文学研究会宣言 现代文学 读者反应
原文传递
论“现代戏曲” 被引量:60
6
作者 吕效平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8,共11页
本文认为 ,当代戏曲创作的主流样式与以梅兰芳为代表的古典地方戏有着本质的区别 ,应以“现代戏曲”这一概念将其与包括元杂剧、明清传奇和古典地方戏三个阶段的古典戏曲区分开来。本文研究了“现代戏曲”的文体样式 ,认为 :它恢复了古... 本文认为 ,当代戏曲创作的主流样式与以梅兰芳为代表的古典地方戏有着本质的区别 ,应以“现代戏曲”这一概念将其与包括元杂剧、明清传奇和古典地方戏三个阶段的古典戏曲区分开来。本文研究了“现代戏曲”的文体样式 ,认为 :它恢复了古典地方戏丢失的文学传统 ,又以情节艺术的特征区别于元杂剧 ,以剧场情节艺术的特征区别于明清传奇的非剧场情节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曲 文体样式 古典地方戏 文学传统 情节艺术 剧场艺术 戏曲理论 戏曲创作
原文传递
金庸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4
7
作者 刘再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9-24,共6页
五十年代中期,金庸首次执笔写武侠小说,前后约十七年,他笔无停辍,总共发表了十四部作品。他把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后又经过作者封笔之后花了十年工夫认真修订,现今刊行的版本比... 五十年代中期,金庸首次执笔写武侠小说,前后约十七年,他笔无停辍,总共发表了十四部作品。他把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后又经过作者封笔之后花了十年工夫认真修订,现今刊行的版本比当初在报纸连载时精致了许多。尽管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白话文学 金庸小说 中国文学 本土文学 武侠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 自由精神 文学传统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 被引量:46
8
作者 王晓英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关键词 西方女性 文学传统 美国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 生态文学 西方文学 简·奥斯丁 艾米莉·勃朗特 文学 伍尔夫
下载PDF
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好的形式——王安忆访谈录 被引量:41
9
作者 周新民 王安忆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40,共8页
周新民:王老师,你好!首先我想问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您从事文学创作到今天,已经20多年了.这么多年以来,中国文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文学风潮迭起,作家的……
关键词 王安忆 文学创作 《小鲍庄》 小说结构 文学传统 思想内容 《长恨歌》 女性作家 自我意识
下载PDF
底层:表述与被表述 被引量:36
10
作者 南帆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共2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表述 标新立异 文学传统 贵族文学 20世纪 劳动人民 无产阶级 白话文 陈独秀
下载PDF
文学应如何寻求“大声音” 被引量:37
11
作者 阿来 陈祖君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5年第2期260-273,共14页
文学史意义上的成功是作家真正的成功陈祖君:阿来老师,你好!《尘埃落定》于1998年出版后,关于你的访谈非常多。我看到的,就不下于十个。在已经做了这么多访谈后,你还对这次保持着耐心和兴趣。对此我首先表示感谢!
关键词 阿来 文学传统 《尘埃落定》 文学史意义 祖君 现代中国文化 文学新星丛书 文学 批评界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中国民间故事结构形态论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守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51,共5页
 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较为繁复,母题富于流动性,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从历史文化内涵、文学传统和审美意趣等方面对这一形态特征的构成进行探讨,可以探寻到中国民间叙事艺术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 叙事逻辑 "生命树"结构 情节结构 母题 历史文化内涵 文学传统 审美意趣 中国 民间故事 结构形态
下载PDF
谈元小说 被引量:26
13
作者 童燕萍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19,共7页
谈元小说童燕萍元小说(metafiction)是西方近20年来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之一。其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小说进行反思和创新,故而元小说被释为“关于小说的小说”①。作为文学术语,“元小说”首次出现在美... 谈元小说童燕萍元小说(metafiction)是西方近20年来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之一。其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小说进行反思和创新,故而元小说被释为“关于小说的小说”①。作为文学术语,“元小说”首次出现在美国小说家兼批评家威廉·H·伽斯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小说 小说形式 博尔赫斯 百科全书 自我意识 叙述者 文学传统 《堂·吉诃德》 文学创作 虚构性
原文传递
逃遁与陷落──苏童论 被引量:31
14
作者 摩罗 侍春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20,共9页
逃遁与陷落苏童论摩罗侍春生引子:南方的潮湿与糜烂我在鄱阳湖和长江之间的丘陵地带生活了半辈子,对江南雨季的潮湿与阴暗有着深刻的记忆。后来有幸在长江口岸城市上海住了几年,对梅雨季节的厌倦日甚一日。那阴霾四布的天空,那无休... 逃遁与陷落苏童论摩罗侍春生引子:南方的潮湿与糜烂我在鄱阳湖和长江之间的丘陵地带生活了半辈子,对江南雨季的潮湿与阴暗有着深刻的记忆。后来有幸在长江口岸城市上海住了几年,对梅雨季节的厌倦日甚一日。那阴霾四布的天空,那无休无止的雨丝,那腐烂的垃圾与树叶,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文学作品 张爱玲 《门》 小说 文化理想 文学传统 人性 美学特征 “文化大革命”文学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小说(摘要)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欧梵 邓卓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3期140-156,共17页
一中国现代小说的所谓“现代”是指什么?按五四时期的说法,“现代”首先就是“新”,并且自觉地与“旧”传统对立。尽管新文学是在反对旧传统观念的激情中产生的,但并不意味着和旧传统突然决裂。它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比胡适和陈独秀等... 一中国现代小说的所谓“现代”是指什么?按五四时期的说法,“现代”首先就是“新”,并且自觉地与“旧”传统对立。尽管新文学是在反对旧传统观念的激情中产生的,但并不意味着和旧传统突然决裂。它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比胡适和陈独秀等文学革命领袖所说的更加复杂。中国对“小说”的传统概念是很模糊的,它包括了各种不同的体裁,象野史、传奇、笔记和文选,还有白话小说和章回小说。虽然后两种形式在十六世纪后期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说”就是西方所指的fiction。更确切地说,它不仅有民众日常生活语言形式的特征(象胡适所主张的那样),而且也带有诗歌和散文的那种更加高雅的“古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小说形式 白话小说 乡村小说 中国传统文学 现代文学 FICTION 乡土小说 早期作品 文学传统
下载PDF
审美论回归之路 被引量:26
16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8,共14页
审美论与文化政治论是20世纪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中两个彼此对抗的理论倾向。审美论发源于启蒙运动,并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观念,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广泛的形式主义思潮。20世纪下半叶风向陡转,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开辟了一条文化... 审美论与文化政治论是20世纪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中两个彼此对抗的理论倾向。审美论发源于启蒙运动,并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观念,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广泛的形式主义思潮。20世纪下半叶风向陡转,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开辟了一条文化政治论新路径,把审美论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加以批判和抨击。近些年,在"理论终结"和"理论之后"的背景下,审美论异军突起,重返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和美学知识生产场的前沿。通过重新规定文学艺术的独特性以及审美的重新合法化、新形式主义和重归审美体验式的研究,当代审美论正在悄然改变文学艺术和美学研究的地形图,同时也向理论家和批评家们提出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论 艺术理论 文学理论 后结构主义 美学知识 政治论 美学理论 文学传统 文学艺术研究 理论倾向
原文传递
汉赋用《诗》的文学传统 被引量:26
17
作者 许结 王思豪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0-204,224,共15页
汉赋用《诗》以词章解读经义,内涵修辞、讽喻、引述、经传四方面,彰显了"一代文学"之"赋"的时代特征与用《诗》的文学传统。汉赋用《诗》"以文引言",通过"直引"、"论诗"、"乐歌... 汉赋用《诗》以词章解读经义,内涵修辞、讽喻、引述、经传四方面,彰显了"一代文学"之"赋"的时代特征与用《诗》的文学传统。汉赋用《诗》"以文引言",通过"直引"、"论诗"、"乐歌"、"取义"、"取辞"诸方法,表现出修辞艺术由言词向文本转化的趋势;汉赋于《诗》兼取"三诗",而以《风》、《雅》为主,体现其偏重"言情"、"陈义"而略于"述德"的讽喻功能;汉赋引《诗》由"断章取义"到"取辞见义"的转变、对文学意境空间的重构,也使"文章"的意义得以增强;汉赋用《诗》有着以"传"解"经"的意义,内涵"赋"词与《诗》义的互文性,决定了汉赋对《诗》的摹写特征。汉赋首次以文学文本形式用《诗》,其引诗、解诗、化诗的文学化表现,以及常见的"公式套语"与"举一例百"之法,既隐含了赋体中"经义"与"词章"的矛盾,又为《诗》进入后世文学创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诗》 文学传统
原文传递
新媒体语境与“文学史的终结”——兼谈文学批评的现实困难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吴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3,共9页
"文学史的终结"是指传统的以经典作品为核心构建的文学逻辑的断裂或终止。这种"文学史的终结"归因于当下的新媒体语境。新媒体语境即数字化媒体所形成或主导的文化场域。新媒体形成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文化场域... "文学史的终结"是指传统的以经典作品为核心构建的文学逻辑的断裂或终止。这种"文学史的终结"归因于当下的新媒体语境。新媒体语境即数字化媒体所形成或主导的文化场域。新媒体形成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文化场域,它标志着文化权力构成及其所属的结构性重组或重建。正是在此意义上,文学史在不同层面上终结了。首先是传统的经典作品的价值地位发生了"位移"。其次,"文学史的终结"体现在新媒体语境中的文学形态上。其三,新媒体语境的文学(美学的)评价和社会(市场的)评价更多体现传统文学史终结的趋势。新媒体文学将主导新的文学审美标准的重建。当前就是两种文学的博弈时代。如果说"文学史的终结"在理论实践上体现的是文学批评的终结,那么文学批评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新媒体语境中的浴火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现实困难 文学批评 结构性重组 文化场域 文学形态 价值地位 文学写作 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媒介融合”时代的“孵化器”——多重博弈下中国网络文学的新位置和新使命 被引量:23
19
作者 邵燕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191,共11页
刚刚过去的二○一四年对于网络文学发展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如果从一九九八年台湾蔡智恒(痞子蔡)在BBS上连载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大陆中文网络迅速传播算起,至二○一五年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走进第十七个年头了。十余年来... 刚刚过去的二○一四年对于网络文学发展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如果从一九九八年台湾蔡智恒(痞子蔡)在BBS上连载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大陆中文网络迅速传播算起,至二○一五年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走进第十七个年头了。十余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如野火之势,不但拥有了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群体,号称百万的写手大军,并且建立起自成一统的生产—分享—评论机制,以及建立在“粉丝经济”上的“部落文化”,这一切都对传统精英文学的主流地位构成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文学传统 起点中文网 粉丝文化 生产机制 泛娱乐化 理解媒介 何道宽 “孵化器” 腾讯
下载PDF
文学传统的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郭英德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自身 文学传统 独特 学思 存在 思想 事实 价值 历史与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