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本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关系,认为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当代文学发生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它确立了文学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制订了文艺方针,颁布了文学政策,建立了文学机构和组织。它还借助于会议报告和个人表态整合... 本文主要讨论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关系,认为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当代文学发生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它确立了文学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制订了文艺方针,颁布了文学政策,建立了文学机构和组织。它还借助于会议报告和个人表态整合并统一了文学观念和思想,进而完成了对文学创作的规范,由此,当代文学进入到一个有计划的管理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会议 当代文学 文学发生
下载PDF
文学会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发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6-82,共17页
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一次文代会和第四次文代会在不少文学史著作中,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阶段划分的历史节点。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始,延安文艺座谈会和第一次文代会作为文学史分期的历史界标,其政治功能被不断强化。进入八十... 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一次文代会和第四次文代会在不少文学史著作中,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阶段划分的历史节点。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始,延安文艺座谈会和第一次文代会作为文学史分期的历史界标,其政治功能被不断强化。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文学史分期界标的历史功能被逐渐淡化,文学的审美性原则以及文学形式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第一次文代会与第四次文代会的分期意义被反复讨论,但各有侧重的不同学术观点在共存中相互激发。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文学史家基于不同的目的,偏向于采用自然时段来划分文学发展阶段。在考察文学会议与文学史分期的关系时,应当把握三条原则:转折点与过程性的辩证结合,整体观与阶段性的辩证结合,历史无可避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会议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分期
原文传递
近二十年来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令存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17-25,共9页
近二十年来的40—70年代文学研究的推进及成果,一方面表现为对当代文学图景想象与重构的文学史写作实践,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表现在对这一时期文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并试图藉此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论文基于以上背景... 近二十年来的40—70年代文学研究的推进及成果,一方面表现为对当代文学图景想象与重构的文学史写作实践,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表现在对这一时期文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并试图藉此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论文基于以上背景,拟在学科史视阈中对近二十年来有关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予以清理,并就当代文学制度的总体研究状况,特别是有关当代文学制度的建立、当代文学的生产机制、当代文学文学会议等专门的研究选取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根据它们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对研究的推进、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程度等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二十年 当代文学制度 文学生产机制 文学会议
下载PDF
《人民文学》(1976—1979)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以文学会议为线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涵 邵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5期35-42,共8页
在全国文联与作协尚未恢复活动之前,复刊与改组后的《人民文学》凭借自身在文学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承担起了文坛组织者的角色。通过“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京文学工作者座谈会”以及“《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三刊编委... 在全国文联与作协尚未恢复活动之前,复刊与改组后的《人民文学》凭借自身在文学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承担起了文坛组织者的角色。通过“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京文学工作者座谈会”以及“《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三刊编委联席会”等文学会议,《人民文学》在文艺队伍重组、文学观念革新、文学组织重建以及文学实践引导等层面上,推动了文学领域的拨乱反正。这些会议是第四次文代会真正意义上的“前奏”,为“新时期文学”的建构扫清了思想障碍,提供了制度保障,是新时期文艺制度重建的一个重要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 《人民文学 文学会议 文学制度
下载PDF
文学会议中的“伤痕文学”——以《班主任》《伤痕》等小说的“讨论”为中心
5
作者 甘林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伤痕文学”,一般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也是重建新时期文学秩序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1977至1984年间,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作代会以及《人民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文学刊物组织召开的一系列重要文学会议中,讨论小... “伤痕文学”,一般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也是重建新时期文学秩序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1977至1984年间,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作代会以及《人民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文学刊物组织召开的一系列重要文学会议中,讨论小说《班主任》《伤痕》等为代表的“伤痕文学”的相关史料,勾勒呈现“伤痕文学”由最初“批评性的、带有贬斥含义”的称谓到高度肯定的转换历程,探究文学会议对于新时期文学秩序建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文学会议 文学秩序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文学出版的组织形式
6
作者 范军 李家军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9,共9页
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不可忽略的一支,是党的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民主主义文学出版的高峰。作为“个人智慧、抽象形式和集体结构”相互融合的文化形式,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属性,文... 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不可忽略的一支,是党的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民主主义文学出版的高峰。作为“个人智慧、抽象形式和集体结构”相互融合的文化形式,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属性,文学会议、文学社团、专业院系和专业机构通过领导讲话、会议报告、创办报刊、编印书籍、引导创作、文学论争、文学教学和实践等方式组织起延安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学出版,促进了革命文学出版制度的形成,推动了文学出版的大众化、民族化和现代革命文学出版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学出版 文学会议 文学社团 专业院系与机构
下载PDF
2016年澳大利亚及欧华文学研究概况
7
作者 欧阳光明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第8期69-75,共7页
澳大利亚与欧华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的华文创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16年的澳大利亚与欧华文学研究依然在稳步推进,从理论探索到作家作品研究、从文学现象的阐释到文学会议的召开,都有新的收获。理论视野在... 澳大利亚与欧华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的华文创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16年的澳大利亚与欧华文学研究依然在稳步推进,从理论探索到作家作品研究、从文学现象的阐释到文学会议的召开,都有新的收获。理论视野在探索与论争中不断扩大;对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16年的澳大利亚及欧华文学研究中占有较大比重。没有微观方面的作家、作品分析,就不可能对某一区域、某一文学的存在形态进行理论上的归纳与建构;华文文学会议的召开,对于华文文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也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及欧华文学研究 理论视野 文学现象 文学会议
下载PDF
“青创会”与作家培养
8
作者 孙向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6期45-51,共7页
文学会议不仅是文学秩序调整和转换的“风向标”,其本身也是国家和政党对文学进行“规约”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对作家培养而言,文学会议一样代表国家和政党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青创会”已经成为青年作家成长成才的“T型台”,... 文学会议不仅是文学秩序调整和转换的“风向标”,其本身也是国家和政党对文学进行“规约”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对作家培养而言,文学会议一样代表国家和政党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青创会”已经成为青年作家成长成才的“T型台”,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每一届“青创会”的会议主题都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通过这个会议来检阅和拔擢文坛新生力量,为文学队伍的新陈代谢提供“孵化”平台和展示舞台,让中国文学的星空更加灿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会议 “青创会” 作家培养 文学制度
下载PDF
施蛰存与建国初期的文学会议
9
作者 刘军 李灿 《克拉玛依学刊》 2014年第6期68-70,共3页
建国初期,施蛰存得以文学家的身份参加各种规格的文学会议,是当时的文化机构和主流文坛对他在建国前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的一种承认。但施蛰存并没有被当时庞杂的思想改造系统所吸收和消化,成为其名正言顺的体制内的一分子。他一贯的自由... 建国初期,施蛰存得以文学家的身份参加各种规格的文学会议,是当时的文化机构和主流文坛对他在建国前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的一种承认。但施蛰存并没有被当时庞杂的思想改造系统所吸收和消化,成为其名正言顺的体制内的一分子。他一贯的自由率真的性情和无拘束的美学追求,仍清晰地保留在他此后的为文与治学中,成为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建国初期 文学会议
下载PDF
当代文学会议的史料整理问题
10
作者 斯炎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文学会议作为当代文坛的重要存在,其史料整理的工作则明显滞后。问题主要在于史料整理还不够完整与系统,以及整理的思路与范式也较为单一。当代文学会议的史料整理工作亟待换代升级。深入当代文学会议的历史长河之中,编撰富有个性的当... 文学会议作为当代文坛的重要存在,其史料整理的工作则明显滞后。问题主要在于史料整理还不够完整与系统,以及整理的思路与范式也较为单一。当代文学会议的史料整理工作亟待换代升级。深入当代文学会议的历史长河之中,编撰富有个性的当代文学会议史,系列性、多维度地整理单个文学会议的史料专集,或许是目前寻求当代文学会议史料整理新形态与新范式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会议 史料整理 问题 路径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现当代文学学科会议”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南志刚 陈黎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现当代文学学科会议 综述 审美体验 文学观念 写作特点
原文传递
今夏文事拍案惊奇
12
作者 李林荣 《文学自由谈》 2007年第5期131-134,共4页
这边有人在撒娇 每年七八月,天热人乏。学生放假,老师避暑。天南地北的文山会海也多半暂时偃旗息鼓。文坛学界一时归于相对的清净安闲,只待秋风起时再兴风作雨,另开话语盛宴的流水席。
关键词 2007年 夏季 文学学术会议 文学 中国
原文传递
广东力推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文学创作
13
作者 邱海军 《作品》 2007年第10期79-80,共2页
  8月19日至20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广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学创作会议在中山市召开.……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农村题材 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会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原文传递
第一届韩国中语中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延世大学举行
14
作者 李铁根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第一届韩国中语中文学国际学术会议 延世大学 语言研究 学术交流 韩国
下载PDF
首届“中语中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汉城举行
15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58,共1页
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于2002年5月在汉城召开了“第一届中语中文学国际学术会议”,主题为“两岸中国语文学五十年研究之成就与方向”。我院陈多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古代戏曲研究的检讨与展望》的报告。
关键词 首届“中语中文学国际学术会议 汉城 韩国 中国 文学 学科建设 戏曲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