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士禛与江南遗民诗人群 被引量:13
1
作者 蒋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清初诗人王士任扬州推官的五年,是他毕生政治、文学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在这五年中,他利用自己的家世背景、社会地位和文学才能,积极地结交在当时拥有舆论影响力的江南遗民群体。除了频繁地在扬州举行歌咏宴集外,还借公务... 清初诗人王士任扬州推官的五年,是他毕生政治、文学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在这五年中,他利用自己的家世背景、社会地位和文学才能,积极地结交在当时拥有舆论影响力的江南遗民群体。除了频繁地在扬州举行歌咏宴集外,还借公务之便拜访、结识苏、常二府和金陵的遗民诗人,以“布衣交”赢得遗民群体的普遍赞赏。通过出版、批评和提携后进,他逐步树立起文坛领袖的形象,为日后雄踞文坛盟主的地位积累了必要的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诗人 文学交往
原文传递
“文学作为社会幻想的试验场”--另一个德国的“接受理论” 被引量:5
2
作者 方维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52,共16页
人们在谈论德国接受理论时,几乎只提康士坦茨学派,而对当时另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民主德国的"交往美学"所知甚微。与西德的"接受美学"或"效应美学"不同,"交往美学"认为,文学生产是文学过程... 人们在谈论德国接受理论时,几乎只提康士坦茨学派,而对当时另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民主德国的"交往美学"所知甚微。与西德的"接受美学"或"效应美学"不同,"交往美学"认为,文学生产是文学过程中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没有生产便没有接受。换言之,"交往美学"注重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整个文学交往过程,试图通过阐释文学创作与阅读以及作家、作品与读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来总体把握文学过程,视这种关系为作品和读者、生产者和接受者共同参与的双重过程。文学作品要产生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必须具有能使功能得到发挥的"接受导向";其二,必须遇到能够兑现作品潜在功能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美学 文学交往 接受导向 行动读者
原文传递
交往论视野:一条文学研究的新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兴明 张一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7,共8页
当代生活世界的文学审美和消费显示出与此前时代文学现象不同的意义品质,这种意义品质要求我们从交往论的视野来探寻其合理性维度,明晰其价值指向。借助哈贝马斯前期对于文学公共领域的探讨和后期"戏剧行为"的言语交往活动的... 当代生活世界的文学审美和消费显示出与此前时代文学现象不同的意义品质,这种意义品质要求我们从交往论的视野来探寻其合理性维度,明晰其价值指向。借助哈贝马斯前期对于文学公共领域的探讨和后期"戏剧行为"的言语交往活动的阐述,可以将文学交往的内涵明晰为:平等主体之间以文学为媒介,在语感形式的共契、情感的共鸣、意义的共识三个层面达成的交往型意义活动。当代生活中的文学交往在日常消费的审美活动中完成了主体之间的理解和共契,为克服现代性分裂的"解分化"路径打开了一个可能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往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公共领域
下载PDF
新疆时期艾青的文学交往活动研究——以口述史、回忆录、书信为中心
4
作者 吴新锋 朱君岩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在近年来作家史料研究的整体进展下,回忆录、书信、口述史等资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们极大地推动了作家研究的深入发展。艾青流寓新疆时期,通过口头交流和书信与外界沟通,成为他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通过细致梳理记载艾青文学交往的回... 在近年来作家史料研究的整体进展下,回忆录、书信、口述史等资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们极大地推动了作家研究的深入发展。艾青流寓新疆时期,通过口头交流和书信与外界沟通,成为他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通过细致梳理记载艾青文学交往的回忆录、书信和口述史,能够再现艾青新疆时期的文学交往活动,揭示他与交往对象之间的交流内容。在交互式的信息沟通中,可以充分挖掘艾青新疆时期的文学观点、创作观念以及心路历程。这些文学交往活动不仅提供了探究艾青新疆时期文学创作的新视角,而且开辟了艾青研究的新路径,进一步呈现更加丰富立体的艾青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新疆时期 文学交往 文学思想 精神走向
下载PDF
论萧红创作中的鲁迅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建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4,共11页
鲁迅与萧红的文学交往是众所周知的。鲁迅发现了萧红的文学才能,萧红一生追随鲁迅思想,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彼此在文学创作中找寻精神的对话与交流。鲁迅与萧红的文学交往一直处于“不断被言说”的状态,不容否认,鲁迅不仅在生活、思... 鲁迅与萧红的文学交往是众所周知的。鲁迅发现了萧红的文学才能,萧红一生追随鲁迅思想,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彼此在文学创作中找寻精神的对话与交流。鲁迅与萧红的文学交往一直处于“不断被言说”的状态,不容否认,鲁迅不仅在生活、思想上关照萧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文学创作 萧红 文学交往 文学才能 言说
下载PDF
翻译“论争”与“论战”--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交往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红娟 傅修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68,共8页
瞿秋白与鲁迅的文学交往,以及他们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和文学事件。鲁迅和梁实秋的翻译论争前后长达八年之久,后因瞿秋白介入而升级为论战。这场翻译论争,有文学与语言的论衡,也有民族文化和思想... 瞿秋白与鲁迅的文学交往,以及他们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和文学事件。鲁迅和梁实秋的翻译论争前后长达八年之久,后因瞿秋白介入而升级为论战。这场翻译论争,有文学与语言的论衡,也有民族文化和思想变迁的面相。鲁迅、瞿秋白和梁实秋在翻译观的多层面相间游走,在公谟与私谊间转换,求同存异亦因时势而定。具体而言,鲁迅和梁实秋的论争体现为技术主义、文化政治的偏重与艺术趣味的差异;瞿秋白和鲁迅、梁实秋的区隔有政党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化权势转移的旨趣分别。鲁迅和梁实秋、瞿秋白事实上存有翻译共识,即技术主义、文化对接与艺术品味的标高才是翻译的普遍自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论争 鲁迅 瞿秋白 文学交往
下载PDF
刘宋僧俗文人交往考论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虹岩 《文艺评论》 2018年第4期95-100,共6页
刘宋以文为尚,文学交往不仅体现在帝王文士、才子贵胄之间,而且世俗文人与方外僧侣之间也时有文字往还。谢灵运为高僧撰写铭诔,如《庐山慧远法师诔》《昙隆法师诔》;傅亮、殷景仁为佛像作赞,如《文殊师利菩萨赞》《弥勒菩萨赞》《文殊... 刘宋以文为尚,文学交往不仅体现在帝王文士、才子贵胄之间,而且世俗文人与方外僧侣之间也时有文字往还。谢灵运为高僧撰写铭诔,如《庐山慧远法师诔》《昙隆法师诔》;傅亮、殷景仁为佛像作赞,如《文殊师利菩萨赞》《弥勒菩萨赞》《文殊像赞》;文士们还辑录、撰写佛教故事,如刘义庆《宣验记》、傅亮《光世音应验记》、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凡此种种,既说明佛教在庙堂上接受之普泛,同时也促进了佛教在朝野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往 文人 刘宋 考论 僧俗 佛教故事 弥勒菩萨 谢灵运
原文传递
文学理论中的成规概念与经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D.W.佛克马 斯义宁 薛载斌 《文艺研究》 1987年第6期131-135,共5页
成规概念远非是清晰明确的,所有关于成规的讨论似乎都陷入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悖论之中。审美经验被认为或者是遵循成规的结果,或者是违背成规的结果。雪莱曾试图摆脱“成规化表达的互文性”,但是尼釆却断言“成规是伟大艺术的产生条件”。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经验研究 规则性 解决方法 文学文本 意识形态 符号学 文学交往 现实模式 抽象模式
下载PDF
路遥延川时期的文学交往(1969-1973)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明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文在近年来路遥文学年谱等当代文学的史料整理进展之下,尝试继续发掘路遥的作家前史。路遥1960年代的人生行止主要是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而在1970年代初期的延川,路遥有了文学生活的可能。路遥最早的文学生活与文学交往,也为1970年代... 本文在近年来路遥文学年谱等当代文学的史料整理进展之下,尝试继续发掘路遥的作家前史。路遥1960年代的人生行止主要是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而在1970年代初期的延川,路遥有了文学生活的可能。路遥最早的文学生活与文学交往,也为1970年代文学环境与文学青年的互动关系在"地下"叙事之外,提供了另一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延川时期 文学交往 1970年代 文学青年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明清女性文学交往
10
作者 柳素平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6期150-151,共2页
中晚明知识妇女的社会交往中,基于文学艺术交流的成分偏多。这一时期,以文字为纽带的文学交往,是知识妇女的主要交往方式。其他的交往方式,也多与文化交往密切相关:在游历中,所接触、拜访的多为文人,即使单纯游玩性质的旅游、有着任务... 中晚明知识妇女的社会交往中,基于文学艺术交流的成分偏多。这一时期,以文字为纽带的文学交往,是知识妇女的主要交往方式。其他的交往方式,也多与文化交往密切相关:在游历中,所接触、拜访的多为文人,即使单纯游玩性质的旅游、有着任务的宦游,多半为且歌且行,通过诗词散文抒发自己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往 艺术交流 文化交往 交往方式 中晚明 比较视野 宦游 社会交往
原文传递
当郭嵩焘遭遇白郎宁——关于晚清中西文学交往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德翔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8,共7页
一1878年4月18日,英国《利兹水星报》(Leeds Mercury)刊载了一条轶事: 新来本国的中国大使颇具文才,或许是马修·普赖尔以来(利顿爵士一人除外)几个以诗知名的外交官之一。抵达本国不久,他就表达了一个愿望:与英国大诗人们... 一1878年4月18日,英国《利兹水星报》(Leeds Mercury)刊载了一条轶事: 新来本国的中国大使颇具文才,或许是马修·普赖尔以来(利顿爵士一人除外)几个以诗知名的外交官之一。抵达本国不久,他就表达了一个愿望:与英国大诗人们结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交往 郭嵩焘 中西 晚清 外交官 英国 诗人
原文传递
江南作家的文学交往与战后儿童文学运动的传承——以《大公报》副刊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彩珍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3,共4页
20世纪20年代,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谢冰心等为代表的众多作家发起的"儿童文学运动"是现代中国的重要文化事件与文学现象。"儿童文学运动"不仅标志着"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得到确立,同时也意味着一种独立的文学形态——儿童文学... 20世纪20年代,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谢冰心等为代表的众多作家发起的"儿童文学运动"是现代中国的重要文化事件与文学现象。"儿童文学运动"不仅标志着"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得到确立,同时也意味着一种独立的文学形态——儿童文学由此产生。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最早开拓者",儿童文学运动"所掀起的系列创作、翻译、编辑、研究活动,为现代儿童文学发展提供了最早的范本。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儿童文学 文学运动 《大公报》 文学交往 作家 副刊 传承 战后
原文传递
李梦阳与歙县商人交往的文学史意义
13
作者 陆煜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以李梦阳与歙县商人的交往为研究对象,考察李梦阳与歙县商人交往的文学史意义:李梦阳与南方士人的交往及别集在南方地区刻印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促进了李梦阳文学新思想的提出、促成其诗歌的日常化和对墓志铭书写的突破;歙县商人诗作则... 以李梦阳与歙县商人的交往为研究对象,考察李梦阳与歙县商人交往的文学史意义:李梦阳与南方士人的交往及别集在南方地区刻印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促进了李梦阳文学新思想的提出、促成其诗歌的日常化和对墓志铭书写的突破;歙县商人诗作则受李梦阳影响师法唐代,与李梦阳的交往促使他们之间互相认识、诗酒酬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梦阳 歙县商人 文学交往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缅怀田老对我的教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家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9-291,共3页
关键词 田仲济 文学交往 现代文学 回忆录 中国
下载PDF
战时大后方文学与法西斯国家文学交往片论
15
作者 苏光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战时大后方文学与法西斯国家文学交往片论苏光文如果说,和平时期文学对外交往还有一定的弹性、模糊性与宽泛性的话,那么战争时期文学对外交往就显得单纯而明朗得多,甚至只能是认同或排击的背反走向,因为,战争说到底是两种文化的大... 战时大后方文学与法西斯国家文学交往片论苏光文如果说,和平时期文学对外交往还有一定的弹性、模糊性与宽泛性的话,那么战争时期文学对外交往就显得单纯而明朗得多,甚至只能是认同或排击的背反走向,因为,战争说到底是两种文化的大搏斗。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法西斯 文学交往 反法西斯文学 意大利 日本军部 法西斯主义 中国抗战文学 日本文学 《新华日报》 希特勒
下载PDF
文学莫逆·政治同道·德性分途——基于文学交往的王阳明和李梦阳关系递嬗考论
16
作者 郝永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1,共9页
王阳明和李梦阳是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的两个文化巨子。二人的交往,终其一生不断,但是,关于二人关系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考察二人的交往过程,大体经历了从文学莫逆到政治同道再到德性分途的演变递嬗。首先,作为文人才士,二人... 王阳明和李梦阳是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的两个文化巨子。二人的交往,终其一生不断,但是,关于二人关系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考察二人的交往过程,大体经历了从文学莫逆到政治同道再到德性分途的演变递嬗。首先,作为文人才士,二人因唱酬而成文学莫逆,在李梦阳领导的文学复古运动中,王阳明是文学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之后,二人由文学莫逆而成政治同道:先是同官京师,后因弹劾刘瑾同获罪遭遇贬谪;继而先后迁任江西,接续风教。李梦阳终其一生保持文人才士德性,而王阳明则有着从文人才士德性向儒家圣贤德性的转变过程,或者说是兼有文人才士德性和儒家圣贤德性。德性的分殊导致二人在对待朱宸濠谋反上,出现截然不同的结局。王阳明和李梦阳关系的递嬗,既反映了二人文学交往的实际情状,也折射了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与政治文化生态,同时还具有德性修养上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李梦阳 文学交往 德性修养
下载PDF
明中期白族的文学交往及成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188,共7页
明中期的嘉靖至万历初年是白族文学交往的第一个高峰期。通过对这一时期白族代表文士杨士云、李元阳、杨南金、樊相、董难、吴尧献、吴懋等交往对象的考析,可以看出这一文学交往高峰的成因。就宏观而言,这一文学交往高峰与明廷的文化战... 明中期的嘉靖至万历初年是白族文学交往的第一个高峰期。通过对这一时期白族代表文士杨士云、李元阳、杨南金、樊相、董难、吴尧献、吴懋等交往对象的考析,可以看出这一文学交往高峰的成因。就宏观而言,这一文学交往高峰与明廷的文化战略以及在西南边地积极推行设学、科举和派遣流官等文化、政治制度有深刻联系;就微观而言,与白族文士群体拥有相对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积极的交往态度有直接关系。白族的文学交往及成果对南方少数民族文学、西南地区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成为明代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历史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白族 文学交往 考述 成因
下载PDF
清代云南元江文人马汝为行谊交游考述
18
作者 李小凤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3,共9页
限于材料,学界关于清代云南元江文人马汝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和书法两方面。文章基于《马悔斋先生遗集》,多方搜寻、补充相关文献,对马汝为的交游范围和行谊状况作初步研究。马汝为的行迹范围大致在云南、京师、贵州三地,交游对象主... 限于材料,学界关于清代云南元江文人马汝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和书法两方面。文章基于《马悔斋先生遗集》,多方搜寻、补充相关文献,对马汝为的交游范围和行谊状况作初步研究。马汝为的行迹范围大致在云南、京师、贵州三地,交游对象主要有同乡、同僚、同教三类群体。新近发现的马汝为诗文对研究其生平特别是行谊很有帮助,新材料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从历史细节进一步了解马汝为其人其事,进而对当时的文人境况和心理、社会文化交往有所管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 马汝为 文学交往
下载PDF
论网络传播对文学交往主体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光梅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网络传播的兴起,使文学交往主体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传播条件下,文学交往主体的不对等关系瓦解,平等的互动关系建立;直接交往关系得以突显,间接交往关系进一步延伸;创造和再创造关系出现了浅浮和错位。
关键词 网络传播 文学交往 主体关系
下载PDF
梁漱溟与毛泽东的恩怨情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特立 《湖南文史》 2002年第6期34-38,共5页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由于某些“自视太高”和“固执己见”的缘故,而有“傲人”之称。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30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由于某些“自视太高”和“固执己见”的缘故,而有“傲人”之称。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30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毛泽东 思想品德 革命友情 文学交往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