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 被引量:36
1
作者 蒋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89,共8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文如其人”或相反一直是个论争不休的话题。作者认为 ,“文不如其人”的命题是基于如下三项假设或者说断定的前提而成立的。第一 ,作家有文如其人的愿望 ;第二 ,作家都真实地表达了他的内心 ;第三 ,文学作品能够如...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文如其人”或相反一直是个论争不休的话题。作者认为 ,“文不如其人”的命题是基于如下三项假设或者说断定的前提而成立的。第一 ,作家有文如其人的愿望 ;第二 ,作家都真实地表达了他的内心 ;第三 ,文学作品能够如实地再现作家所欲表达的意思。但是 ,以上三点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稍加检讨 ,便显示出牵强性。所以“文如其人”的命题实际上是有限度的 ,其内核主要应该是人的气质乃至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如其人 气质 中国 古代
下载PDF
周大新小说论 被引量:7
2
作者 梁鸿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62,共6页
一、村落意识与乡村情感 考察20世纪50年代左右出生的作家作品,似乎无法避开"乡村--城市"这一处于复杂纠缠状态的名词范畴.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周大新 小说 村落意识 乡村情感 窥视者 善恶辩证法 文如其人 《第二十幕》 《走出盆地》 《21大厦》
下载PDF
分层析理与价值认定——“文如其人”理论命题新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遂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60,共6页
"文如其人"所涉问题颇为复杂。在知性、气性层面上,文、人对应,应以定点论解释;在情性、德性层面上,文、人不完全对应,应以两点论解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如其人"中包括了应然的思想,即要求言行一致,人、文统一... "文如其人"所涉问题颇为复杂。在知性、气性层面上,文、人对应,应以定点论解释;在情性、德性层面上,文、人不完全对应,应以两点论解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如其人"中包括了应然的思想,即要求言行一致,人、文统一,具有价值导向功能。精神文化负有社会职责,需要文、人参照评价机制。因此,在文、人关系问题上,既要有辩证思维的两点论,也要有整体思维的重点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价值认定 不完全对应 命题 析理 价值导向功能 言行一致 社会职责
原文传递
人品与文品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承学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5,共10页
古人说,文如其人。这其实包涵了两个命题:一个是体与性即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一个是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前者探讨作家的气质、禀性、性格等个性因素对于文学风格的影响;后者则主要探讨作家的人格、情操、思想、品行等道德因素对于艺... 古人说,文如其人。这其实包涵了两个命题:一个是体与性即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一个是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前者探讨作家的气质、禀性、性格等个性因素对于文学风格的影响;后者则主要探讨作家的人格、情操、思想、品行等道德因素对于艺术品格的制约。或者换句话说,前者是美学和心理学的交汇合流;后者是伦理学对于创作论和审美论的锲入。这两者当然难以截然分开,实际上古人往往把两个命题综合起来,但为了论述清晰方便,本文只对古代的人品文品说作些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品 学风格 文如其人 创作个性 个性因素 艺术品格 道德因素
原文传递
“文如其人”命题探微——以考察其思想基础、思维方式为中心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6,共8页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文如其人"命题,往往具有"实然"、"应然"双重意义。其思想基础既在于儒家思想及文人普遍观念对文之反映、认识功能的信赖,也在于儒道两家共同标举的贵真理想。在古代文论具体情境中,...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文如其人"命题,往往具有"实然"、"应然"双重意义。其思想基础既在于儒家思想及文人普遍观念对文之反映、认识功能的信赖,也在于儒道两家共同标举的贵真理想。在古代文论具体情境中,该命题在具备一定合理意义的同时,必然存在思维方式上的漏洞。而同样文化背景下的"文未必如其人"论者,则很难对其完成有效质疑。通过思考该命题的特质、得失,今人亦能获得文学研究方法上的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思维方式 命题 学研究方法 古代 儒家思想 认识功能 化背景
原文传递
德正·德直·德馨——读懂陋室中的刘禹锡
6
作者 臧卫国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年第27期42-44,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在创作层面强调"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可谓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典范.深入了解刘禹锡"德正""德直""德馨"之品行,我们...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在创作层面强调"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可谓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典范.深入了解刘禹锡"德正""德直""德馨"之品行,我们才有可能读出《陋室铭》寄托的刘禹锡的真实志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陋室铭》 文如其人 言为心声
下载PDF
并非文如其人
7
作者 冯积岐 《文学自由谈》 202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文如其人,是我们评价某个作家的常用语。这顶帽子不是给每个作家戴在头上都合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世界供献了《罪与罚》《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好多部经典作品,可是,他的为人和为文却在两条道上奔跑。英国作家毛姆曾对他的为... 文如其人,是我们评价某个作家的常用语。这顶帽子不是给每个作家戴在头上都合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世界供献了《罪与罚》《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好多部经典作品,可是,他的为人和为文却在两条道上奔跑。英国作家毛姆曾对他的为人和为文做出过比较贴切的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具有的惊人原创力,使他成为世上最卓越的小说家之一,而这种原创力的源头,不是他身上的善,而是他身上的恶。”可以说,他是一个十足的无赖、赌徒、骗子。他的道德上的污点是无法抹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文如其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国作家 《卡拉马佐夫兄弟》 《群魔》 原创力 毛姆
原文传递
文与人视阈下文章风格的探讨
8
作者 周思嘉 《汉字文化》 2024年第8期46-48,共3页
文品与人品的关系,在学界一直颇有分歧。它不仅涵盖了文学,更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关系问题。文品与人品是相统一的,即“文如其人”说,其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性体”说和“风骨”论更是对“文如其人”的系统、... 文品与人品的关系,在学界一直颇有分歧。它不仅涵盖了文学,更上升到了哲学层面“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关系问题。文品与人品是相统一的,即“文如其人”说,其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性体”说和“风骨”论更是对“文如其人”的系统、全面论述。文品与人品也时常会出现不对等的情况,即“文非其人”说,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分别从精神指向上的差异、文品与人品的割裂、人的变易性、风格的多变性来深入探讨“文非其人”的原因。另外,无论文品与人品的关系如何变化,其中也总存在着一些永恒不变的内核。对于“文品与人品”的关系问题,应该用历史的、动态的眼光去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其人 体性说 辩证法
原文传递
爱国爱教 修身立德——2023年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侧记
9
作者 易文文 李一凡 《中国西藏》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的西黄寺,是自清以来藏传佛教高僧在北京的主要驻锡地。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唯一培养和授予单位-一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以下简称高佛院)便坐落于此。清幽之地,超然世外,藏传佛教“三级学衔”制度实施二十年... 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的西黄寺,是自清以来藏传佛教高僧在北京的主要驻锡地。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唯一培养和授予单位-一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以下简称高佛院)便坐落于此。清幽之地,超然世外,藏传佛教“三级学衔”制度实施二十年来,这里培养了335位“拓然巴”,他们中的许多人正逐渐成长为藏传佛教传承和发展的有生力量。2023年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上,由高佛院培养的藏传佛教高素质僧才提交了多篇优秀论文。文如其人,灼灼其华,本刊采访了其中的几位优秀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佛学院 藏语系 爱国爱教 修身立德 灼灼其华 文如其人 然巴
下载PDF
应“咏”屐齿印苍苔 评论家毛时安印象
10
作者 刘玉琴 《上海戏剧》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20世纪90年代起与毛时安相识,时常一起看戏讨论,有着20多年的交流交往。印象中的毛时安是一个性格率真的人,其戏剧的评论风格也大抵文如其人。这里的率真不仅指向他的性情,更指向他的敢于直言,不隔靴搔痒,如对有的戏嗤之以鼻,有的又欣... 20世纪90年代起与毛时安相识,时常一起看戏讨论,有着20多年的交流交往。印象中的毛时安是一个性格率真的人,其戏剧的评论风格也大抵文如其人。这里的率真不仅指向他的性情,更指向他的敢于直言,不隔靴搔痒,如对有的戏嗤之以鼻,有的又欣喜难禁,常常喜怒形于色。这看起来似乎较为随性,不太成熟,可又内蕴着他的忧患意识和真诚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时安 文如其人 忧患意识 率真 20世纪90年代 印象
下载PDF
从艺术人格论对“文如其人”的新解 被引量:6
11
作者 黎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8-64,共7页
以往的文艺批评实践,关于艺术家和其作品关系的研究往往重“文”轻“人”。本文着重用艺术人格论重新阐释“文如其人”的观点,通过对经典理论的证明和质疑,用艺术人格在作品中的丰富性即“人格认同”、“人格差异”和“人格互补”来... 以往的文艺批评实践,关于艺术家和其作品关系的研究往往重“文”轻“人”。本文着重用艺术人格论重新阐释“文如其人”的观点,通过对经典理论的证明和质疑,用艺术人格在作品中的丰富性即“人格认同”、“人格差异”和“人格互补”来说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格理论 艺批评实践 文如其人
下载PDF
说“理”有道 文成则“服”——考场议论文说理方法探微
12
作者 李雪萍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田坎服水,道理服人”,议论文写作也是如此,其关键就在于说理深刻。正所谓“文如其人”,人站直了才有正气,说话才能铿锵;理“站直”了,文章自然掷地有声,以理服人。考生若想写出高分议论文,不妨抓好“说理”这一环节,巧妙运用相关说理... “田坎服水,道理服人”,议论文写作也是如此,其关键就在于说理深刻。正所谓“文如其人”,人站直了才有正气,说话才能铿锵;理“站直”了,文章自然掷地有声,以理服人。考生若想写出高分议论文,不妨抓好“说理”这一环节,巧妙运用相关说理方法,或许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卷老师 议论写作 说理方法 巧妙运用 文如其人 方法探微 以理服人
原文传递
看不见的控制:儒学思想对传统文学的规训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泽华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福柯通过“权力—知识”的概念将规训看作一种持久的运行机制,以“知识”控制人的行为,通过规范化裁决、监视和检查的手段,将人规训成某一类人。在传统文学的发展中,儒学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知识”规训机制:儒学通过对“诗言志”命题... 福柯通过“权力—知识”的概念将规训看作一种持久的运行机制,以“知识”控制人的行为,通过规范化裁决、监视和检查的手段,将人规训成某一类人。在传统文学的发展中,儒学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知识”规训机制:儒学通过对“诗言志”命题的掌控,以之为传统文学话语场的信条,将“志”由起初泛指心中所思而趋向狭义,成为儒学思想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代言;“礼以别异”的观念促成的文体等级谱系,充当了规范化裁决的规训手段,将其他文体的发展导向诗学传统;“文如其人”的观念让“文”成为审查作者道德是否合乎儒学思想的“全景敞视”监视机制,而儒学促成的传统道德成为这个规训机制的惩戒方式。在儒学“权力—知识”机制的规训下,文人的创作活动常常笼罩在偏离的焦虑中,这种心态在文学史上扮演着驱动器的角色,推动着文学的发展,或将偏离的文学拉拢回归,或采取尊体的方式使新兴的偏离文体向诗学称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规训 诗言志 文如其人 焦虑
下载PDF
“文如其人”与“潘岳现象”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东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文学创作是最不具有遮掩性的“欲盖弥彰”的“人格控制”活动,是最自由、最全面地表现创作主体的本质,最充分、最完满地展示其主体性的精神创作活动。文学创作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创作主体的主导性,呈现出“文如其人”的基本情状;同时也... 文学创作是最不具有遮掩性的“欲盖弥彰”的“人格控制”活动,是最自由、最全面地表现创作主体的本质,最充分、最完满地展示其主体性的精神创作活动。文学创作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创作主体的主导性,呈现出“文如其人”的基本情状;同时也体现为创作主体的精神超越性,导致了“潘岳现象”的发生。创作主体的现实人格与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艺术人格有基本的一致性,也有某种程度的区别与距离。“潘岳现象”不是对“文如其人”的否定,而是文学创作的主体精神超越性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潘岳现象” 主体性 现实人格
下载PDF
从福柯的主体建构理论看文如其人
15
作者 郭利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46-48,共3页
“文如其人”这一古老的命题历来饱受争议,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主体建构理论提供了看待这一“命题”的新角度:“文如其人”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对作家的主体建构具有支配作用;而福柯的“自我的技术”理论则更进一步,为创作... “文如其人”这一古老的命题历来饱受争议,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主体建构理论提供了看待这一“命题”的新角度:“文如其人”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对作家的主体建构具有支配作用;而福柯的“自我的技术”理论则更进一步,为创作者在创作中的主体建构方式提供了路径:把“文”作为构建自我的载体和动力,作者得以在写作中打破权力话语的支配,从而实现一个更好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福柯 主体建构 自我的技术
下载PDF
“文如其人”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心强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60-68,共9页
"文如其人"是古代文论中的核心命题,在当今依然被广泛使用,但质疑和批判之声音不绝于耳。近30年来对于该命题的研究,学界主要围绕渊源回溯、涵义辨析、成立条件探索、失效原因分析、应持有的态度五个方面展开。存在的不足伴... "文如其人"是古代文论中的核心命题,在当今依然被广泛使用,但质疑和批判之声音不绝于耳。近30年来对于该命题的研究,学界主要围绕渊源回溯、涵义辨析、成立条件探索、失效原因分析、应持有的态度五个方面展开。存在的不足伴随着可开拓的空间,表现为:研究视角局限于文艺学内部,缺乏跨学科的宏观视野;未吸纳当代"人格"学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具体分析;对命题背后的文化学意蕴及民族心理等挖掘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研究角度 述评 反思
下载PDF
浅谈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的人品文品论
17
作者 廖凤娣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6期0145-0150,共6页
人品文品论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本质是讨论创作(做文)与人品(做人)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为文”是创作之业,“做人”是内圣之学,二者的内涵与指涉不同,所以有时会出现“文如其人”的现象,有时又会“文非如人”的... 人品文品论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本质是讨论创作(做文)与人品(做人)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为文”是创作之业,“做人”是内圣之学,二者的内涵与指涉不同,所以有时会出现“文如其人”的现象,有时又会“文非如人”的情况。随着时代精神、文学观念的演变以及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历代的文人学者对于文品与人品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也在持续深化与变革之中。这一变化过程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动态性,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人格美的持续追求和文化价值的传承。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的人品文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品 文如其人 非如人
下载PDF
母鸡的长相是否重要——艺术家不良品行信息传播对作品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葛岩 秦裕林 +2 位作者 姚君喜 陈侠 何俊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126,共16页
使用实验方法,本研究观察艺术家不良品行信息对绘画作品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不良品行信息会带来负向作品评价,但动机—卷入程度对该影响有显著调节作用。该作用表现为:(1)对于缺乏评价作品之外其他动机的被试,不良品行信息不... 使用实验方法,本研究观察艺术家不良品行信息对绘画作品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不良品行信息会带来负向作品评价,但动机—卷入程度对该影响有显著调节作用。该作用表现为:(1)对于缺乏评价作品之外其他动机的被试,不良品行信息不会带来负向作品评价;(2)对于除评价作品之外尚有其他利益动机的被试,不良品行信息会带来显著负向作品评价。研究实证检验了道德品行信息对作品评价的影响方式,为"文如其人"还是"人、文两途"这一传统美学争论,提供了从心理机制角度出发的经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如其人 作品评价 道德评价 动机 注意
原文传递
形同而质异:“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翠云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人们常常将中国古典文论命题“文如其人”与法国布封的“风格即人”相等同,其实两者的内涵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正体现了中西诗学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 文如其人 风格即人 差异
下载PDF
我国古代文论对当前写作教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玖江 荣维东 阳利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第4期4-7,共4页
我国古代文论对当前写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载道""言志"与"应世"的写作目的观,使其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言志""抒情"比"载道"更可贵,也... 我国古代文论对当前写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载道""言志"与"应世"的写作目的观,使其十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言志""抒情"比"载道"更可贵,也与真实的社会需要相结合.二是"言之有物"的写作内容观,使其形成说理等三大写作内容和独特的写作理论.三是"文质兼美""偏重文采"的写作评价观,使其依然把"语言有文采"作为重要的衡文指标,并且保持了语言表达与特定文体相适应.四是文体多样化,但有"泛文艺化"的倾向,使其文体界限不明晰,但也可推进创意写作教学.五是"文如其人",重视写作主体的精神和品格修养,但是易忽视文章写作过程和写作技能本身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写作教学 言之有物 文如其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