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 |
邹建军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5
|
|
2
|
由“玉女忧伤”到“生冷怪酷”——从张悦然的“发展”看文坛对“80后”的“引导” |
邵燕君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3
|
|
3
|
论宋词小序 |
赵晓岚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4
|
文化“寻根”与当代文学 |
季红真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5
|
|
5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许渊冲英译《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
李菡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0
|
|
6
|
吉本芭娜娜文学的孤独主题与社会意义 |
周异夫
|
《日语学习与研究》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7
|
试论80后文学命名的意义 |
江冰
|
《文艺评论》
|
2004 |
14
|
|
8
|
铁凝:快乐地游走在“集体写作”之外 |
贺绍俊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9
|
存活斗争的胜利者 |
刘意青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
10
|
艾丽丝·默多克访谈录 |
S.B.塞格瑞
朱璇
吴其尧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1
|
|
11
|
弗·伍尔夫至凌叔华的六封信 |
杨静远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9
|
|
12
|
主体性建构:对近20年女性主义叙事的一种理解 |
王宇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0 |
14
|
|
13
|
施蛰存传略 |
杨迎平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14
|
作家们的作家──博尔赫斯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
季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0
|
|
15
|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与《巨流河》 |
王德威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16
|
现代中国文坛对芥川龙之介的译介与接受 |
秦刚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5
|
|
17
|
倔强的灵魂——略论简·奥斯汀的女权主义思想 |
张丹丹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1 |
16
|
|
18
|
韩少功:从“文化寻根”到“精神寻根” |
陈仲庚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19
|
奎章阁文人与元代文坛 |
邱江宁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20
|
徐步向前——徐则臣小说简论 |
邵燕君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