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史裂隙与想象性书写:抗战时期上海小说中的通货膨胀
1
作者 郑欣怡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9-36,共8页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城市生活进入战时状态,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军的入侵与逐步占领,国民政府和汪伪政权的经济失策等负面因素,导致通货膨胀成为抗战时期上海经济的主要形态。抗战时期上海小说则通过书写疯狂增长的物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城市生活进入战时状态,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军的入侵与逐步占领,国民政府和汪伪政权的经济失策等负面因素,导致通货膨胀成为抗战时期上海经济的主要形态。抗战时期上海小说则通过书写疯狂增长的物价、社会职业地位的变迁与投机活动的兴盛,折射并回应了通货膨胀这一社会生活重要命题。同时,考诸彼时上海这一中国金融中心的历史真实经济形态,能够发现上海小说作者们在反映抗战时期真实现象之外,文本写作也存在颇多变形。这种书写姿态的文史裂缝间,实则投映出作家内在的情感思绪以及文学自身所独具的力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上海小说 通货膨胀 文史裂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