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7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213
1
作者 方殿春 魏凡 《文物》 1986年第8期1-17,97-101,共22页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存是在1981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的。1983年,经试掘进一步确认这一遗存的石棺墓地为积石冢性质,在附近山上调查时又发现一处"女神庙"遗址,随即开始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工作。现将1983—1985年的发掘成果简报如下。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牛河梁 神庙 文化遗存 筒形器 石棺墓 出土玉器 发掘 石块 性质
原文传递
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52
2
作者 苏秉琦 《考古学报》 1965年第1期51-82,共32页
一、引言仰韶文化是我国考古学研究上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它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古代民族文化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不言而喻,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仰韶文化的发现,是本世纪二十年代... 一、引言仰韶文化是我国考古学研究上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它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我国古代民族文化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不言而喻,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仰韶文化的发现,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事情,但大量的资料积累和有关诸问题的探索,还是解放后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 洛阳地区 泉护村 原始文化 文化遗存 元君庙 尖底瓶 二期文化
原文传递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47
3
作者 杨虎 朱延平 +1 位作者 孔昭宸 杜乃秋 《考古》 1985年第10期865-874,961-962,共12页
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和我队,于该旗东南部进行文物考古普查工作时,发现在兴隆洼遗址上散布一种厚胎夹砂陶罐,及陶钵等残片,其上饰有压印复合纹饰,不同于已知考古文化的同类陶器。该遗址面积较大,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内蒙古敖汉旗 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 陶器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考古文化 纹饰 文化
原文传递
生殖崇拜文化略论 被引量:93
4
作者 赵国华 《中国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131-156,共26页
本文对中国原始社会中的生殖崇拜从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角度进行了考释。作者认为,半坡彩陶鱼纹系女阴的象征,鱼纹彩陶是祈求人口繁盛的鱼祭的祭器;时代稍晚的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遗存中的彩陶蛙纹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同期文化遗存... 本文对中国原始社会中的生殖崇拜从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角度进行了考释。作者认为,半坡彩陶鱼纹系女阴的象征,鱼纹彩陶是祈求人口繁盛的鱼祭的祭器;时代稍晚的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遗存中的彩陶蛙纹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同期文化遗存中陶器上的花卉等植物纹样则是女阴象征。中国古代崇祀"高禖"的礼俗是生殖崇拜文化的一个内容。郭沫若认为"玄鸟生商"中之"玄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作者进而认为,鸟在远古即是男根的象征,二足乌之三足即男性生殖器的抽象表现,由此可对太阳神话的起源有新的理解。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晚期文化遗存中彩陶上的蜥蜴纹、壁虎象、龟纹、蛇纹,均系男根之象征,嗣后又发展出以山、虎、野牛象征男根。中国古代祭拜马祖是为了祈求子息繁盛。生殖崇拜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对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迫切需要。生殖崇拜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后来发展出的灿烂文化的萌芽。对于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于原始社会以及人类文化史有新的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崇拜文化 象征意义 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生殖器 文化遗存 女阴崇拜 中国原始社会 彩陶盆 男性生殖器 象征物
原文传递
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 被引量:86
5
作者 孙守道 郭大顺 《文物》 1984年第6期11-17,20+99,共9页
近年来,我们在辽宁西部的朝阳、阜新地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市及其邻区,即主要在辽河流域范围内,陆续发现和辨认出一批(多达上百件)属于红山文化的玉器。这批玉器大件多,工艺独特,造型不限于各地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珠、环、璧、璜一类佩饰,... 近年来,我们在辽宁西部的朝阳、阜新地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市及其邻区,即主要在辽河流域范围内,陆续发现和辨认出一批(多达上百件)属于红山文化的玉器。这批玉器大件多,工艺独特,造型不限于各地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珠、环、璧、璜一类佩饰,而以成组鸟兽形玉为一大特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批玉器中,出现了龙和与龙有关的形象。本文以综合分析这批玉器资料为基础,对红山文化给予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西辽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 玉器 夏家店下层文化 文化遗存 出土 辽宁西部 黄河流域文化 起源
原文传递
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90
6
作者 陈全家 于建华 《北方文物》 2001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记述了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石制品86件,动物化石45件。石制品中有典型的楔形、船底形石核;工具有长身圆头刮削器、雕刻器和锛形器等。动物化石可鉴定的有10个种属,均属于东北更新世晚期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其... 本文记述了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石制品86件,动物化石45件。石制品中有典型的楔形、船底形石核;工具有长身圆头刮削器、雕刻器和锛形器等。动物化石可鉴定的有10个种属,均属于东北更新世晚期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其文化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或稍晚。该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探讨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以及细石器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细石器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年代 动物化石 发现 传播 过渡
原文传递
海拉尔的中石器遗存——兼论细石器的起源和传统 被引量:85
7
作者 安志敏 《考古学报》 1978年第3期289-316,396-397,共30页
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的松山,以出土细石器著称,是我国东北地区较早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28年东省文物研究会在这里发现了八个地点,采集一批石器和陶片,认为"最晚的属于新石器时代"。四十年代以后,陆续在这里做... 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的松山,以出土细石器著称,是我国东北地区较早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28年东省文物研究会在这里发现了八个地点,采集一批石器和陶片,认为"最晚的属于新石器时代"。四十年代以后,陆续在这里做过零星的调查,大都没有发表正式报告。这个时期的调查还包括海拉尔河右岸的砂丘(位于海拉尔市北部)发现的完整陶器等,可能属于时代较晚的墓葬。有人笼统地判断这里的细石器属于汉代或以后,甚至晚到六朝以后尚属金石并用期,也有人提出这一带遗址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95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组曾做过调查。1962年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石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 海拉尔市 细石叶 中石器 石核 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文化遗存 起源
原文传递
长葛石固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83
8
作者 郭天锁 陈嘉祥 《华夏考古》 1987年第1期3-125,225-232,共131页
前言石固(村)位于河南省长葛县西南约12.5公里处。遗址就在老石固村与岗河村之间的地方。它西距老石固村1公里,东离岗河村约0.5公里。遗址西近伏牛山余脉,东连豫中平原,土地肥沃。
关键词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遗址 口径 红陶 陶器 泥质 陶壶 文化遗存 随葬品
原文传递
1988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82
9
作者 丁清贤 张相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057-1066,1153-1154,共12页
濮阳西水坡遗址,是濮阳市文物部门在配合引黄供水指挥部修建调节池时发现的。1987年5至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濮阳市文管会、博物馆、文物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当8月份在 T137发现第一组蚌图,即 M45墓室正中的人骨架及东西两... 濮阳西水坡遗址,是濮阳市文物部门在配合引黄供水指挥部修建调节池时发现的。1987年5至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濮阳市文管会、博物馆、文物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当8月份在 T137发现第一组蚌图,即 M45墓室正中的人骨架及东西两侧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后,认为前所未见,意义重大,于是上报了省文物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水坡遗址 仰韶文化 东周时期 人骨 龙山文化 文化遗存 红烧土 发掘 蚌壳 剖面图
原文传递
中商文化研究 被引量:77
10
作者 唐际根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3-420,共28页
The Shang culture of Erligang period and that of Yinxu period, represented by the Shang city at Zhengzhou and by Anyang Yinxu respectively, constitute two important stages of the Shang archaeological culture. Previous... The Shang culture of Erligang period and that of Yinxu period, represented by the Shang city at Zhengzhou and by Anyang Yinxu respectively, constitute two important stages of the Shang archaeological culture.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Shang culture we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two major stages, which, however, do not form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the Shang culture, and a certain temporal gap exists between them. The Shang culture in this gap features relative indespendence, so it can be called mid Shang culture. The mid Shang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according to the stratigraphic evidence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discovered on the Huayuanzhuang site north of the Huanshui River in Anyang, the Taxi site in Gaocheng and the Daxinzhuang site in Jinan. This periodization can stand the test of the archaeological material from numerous sites across the country, such as the Gudui site in Anqiu of Heze and the Jingnansi site in Jingsha city. The mid Shang period corresponds roughly to the historical stage from the Zhong Ding to the Xiao Yi reigns. Based on available data,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 mid Shang remains discover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to ten types, each of which possesse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In the pattern of distribution, the mid Shang culture distinctly differs from both the early and late periods of the Shang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商文化 小双桥遗址 文化遗存 大口尊 大辛庄遗址 墓葬 郑州商城 陶器 铜器 文化面貌
原文传递
洛阳矬李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74
11
《考古》 1978年第1期5-17,78-79,共15页
矬李遗址位于洛阳市南郊约12.5公里的古城公社矬李大队,遗址区是一处南北约700、东西约500米的台地,矬李村就座落在遗址上(图一)。遗址东南距伊阙约5公里,遗址就在伊水、洛水之间。这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有名的洛阳平原。遗址区地... 矬李遗址位于洛阳市南郊约12.5公里的古城公社矬李大队,遗址区是一处南北约700、东西约500米的台地,矬李村就座落在遗址上(图一)。遗址东南距伊阙约5公里,遗址就在伊水、洛水之间。这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有名的洛阳平原。遗址区地势南高北低。遗址表层保存不好,根据地形,台地从下至上可分三层:第一层多仰韶文化遗存;第二层比第一层高约2米,多"河南龙山文化"遗存;第三层比第二层高约1.5米,多二里头类型文化遗存。表土为黄灰色,多期陶片和残石器,四周断崖上已暴露出很厚早的文化堆积和灰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口径 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 灰陶 文化堆积 泥质 洛阳市 红烧土 长方形
原文传递
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 被引量:72
12
作者 俞伟超 《文物》 1980年第10期1-12,共12页
一、古史传说中先楚与三苗的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徐炳昶先生已指出楚与三苗同属南方的"苗蛮集团"。如作进一步考察,又知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楚人的始祖,因屈原在《离骚》中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历来都只考... 一、古史传说中先楚与三苗的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徐炳昶先生已指出楚与三苗同属南方的"苗蛮集团"。如作进一步考察,又知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楚人的始祖,因屈原在《离骚》中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历来都只考虑是颛顼。但《国语·鲁语上》、《大戴礼记·帝系》、"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三苗文化 考古学 文化系统 洞庭湖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古史传说 文化遗存 黄河中游
原文传递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被引量:69
13
作者 严文明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72-83,共12页
(一)中国稻作农业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印度说、东南亚说、华南说和云南说。现在主张前两种说法的人少了,而主张后一种说法的人逐渐增多。不过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考虑大量史前栽培稻遗存的证据,... (一)中国稻作农业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印度说、东南亚说、华南说和云南说。现在主张前两种说法的人少了,而主张后一种说法的人逐渐增多。不过所有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考虑大量史前栽培稻遗存的证据,而要探索稻作农业的起源是不能不考虑这些证据的。几年以前,我曾对当时已知的30多处史前栽培稻遗存的年代、分布、种属进行了分析,对它们同我国历史上记载的野生稻与现今生存的野生稻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长江下游 稻谷壳 长江中下游 文化遗存 长江流域 遗址 华南
下载PDF
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64
14
作者 赵化成 宋涛 《考古学报》 1987年第3期359-396,407-412,共44页
一、遗址概况与发掘经过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甘谷县盘安乡毛家坪村,东距县城25公里。遗址分布在渭河南岸的第二阶地上,与今河道相距约0.5公里,其间有陇海铁路和天兰公路穿过(图一)。遗址东西长约300、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 一、遗址概况与发掘经过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甘谷县盘安乡毛家坪村,东距县城25公里。遗址分布在渭河南岸的第二阶地上,与今河道相距约0.5公里,其间有陇海铁路和天兰公路穿过(图一)。遗址东西长约300、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南部紧靠丘陵,东部为冲沟,西北部为台地边缘,高差3—5米。西北部台地下有渭河的小支流——南河流过。遗址南部地势较高为墓葬区,今辟为梯地;北部低平为居住区,且大部分被今村庄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文化遗存 发掘报告 甘肃省 文物工作 绳纹 口径 红陶器 遗址 灰陶
原文传递
后冈一期文化研究 被引量:63
15
作者 张忠培 乔梁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1-280,共20页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后冈一期文化并非居停于豫北冀南的狭小地带,而是以河套及山东半岛为犄角、广布于整个黄河下游地区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一后冈一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31年由梁思永先生主持的著名的安阳后冈...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后冈一期文化并非居停于豫北冀南的狭小地带,而是以河套及山东半岛为犄角、广布于整个黄河下游地区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一后冈一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31年由梁思永先生主持的著名的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作为一种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提出,则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长期以来,后冈一期文化一直被视作仰韶文化分布在豫北冀南地区的一种类型,将其同时代相近的半坡文化划归在同一文化之中。随着后冈一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不断增多和某些遗存被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存 庙底沟文化 半坡文化 北辛文化 文化性质 冀南地区 陶器 考古学文化 遗址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一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63
16
作者 许伟 杨建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1,98-99,共23页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东缘,其东南部为太行山地,西北部为平川,境内嶑峪河、乌马河均源于太行山地,西流入汾河。白燕村坐落在太行西麓的山前缓坡地带,西南距太谷县城约15公里,北距嶑峪河3.75公里,南临乌马河,西南与阳邑隔河相望...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东缘,其东南部为太行山地,西北部为平川,境内嶑峪河、乌马河均源于太行山地,西流入汾河。白燕村坐落在太行西麓的山前缓坡地带,西南距太谷县城约15公里,北距嶑峪河3.75公里,南临乌马河,西南与阳邑隔河相望,两村相距约4公里(图一)。遗址主要分布在白燕村西北的河滨阶地上,现存范围东西长约830、南北宽约430米,面积在35万平方米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纹 标本 发掘简报 太原盆地 文化遗存 陶器 遗址 灰坑 太谷县 太行山
原文传递
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60
17
作者 郭治中 索秀芬 包青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577-586,共10页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林西县最南端,西拉木伦河的北岸阶地上,北距林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约37公里,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约0.5公里(图一)。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段余脉的群山之中,但山势较平缓,山间有大片空阔地带,适宜于农业耕作。遗址现存面...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林西县最南端,西拉木伦河的北岸阶地上,北距林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约37公里,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约0.5公里(图一)。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段余脉的群山之中,但山势较平缓,山间有大片空阔地带,适宜于农业耕作。遗址现存面积约十余万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音长 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遗址 西拉木伦河 小河沿文化 红山文化 筒形 陶器 口径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几何形印纹陶遗存的分区、分期及其有关问题 被引量:55
18
作者 李伯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39-57,共19页
几何形印纹陶器(包括原始瓷器)是我国华南与东南地区古代文化遗存的重要内涵之一。自1914、1915年在广东省南海县南越文王墓中首次发现以来,这类文化遗物不断有所出土,包含有几何形印纹陶的文化遗存也屡有发现。解放后,随着新中国考古... 几何形印纹陶器(包括原始瓷器)是我国华南与东南地区古代文化遗存的重要内涵之一。自1914、1915年在广东省南海县南越文王墓中首次发现以来,这类文化遗物不断有所出土,包含有几何形印纹陶的文化遗存也屡有发现。解放后,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调查、发掘工作陆续展开,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新发现的印纹陶遗址已近千处,经过正式科学发掘的也不下几十处。通过这些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几何形印纹陶延续的时间很长,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都有发现;以几何形印纹陶为重要文化内涵的遗存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华南与东南沿海的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全省以及江苏、安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纹陶 遗址 原始瓷器 陶器 文化遗存 印纹硬陶 文化面貌 文化内涵 新石器时代 原始青瓷
原文传递
王湾三期文化研究 被引量:59
19
作者 韩建业 杨新改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2,共22页
一、序言王湾三期文化因发现于河南洛阳王湾而得名。1959年秋和1960年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对王湾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王湾遗址的新石器文化可分为三大期,其中第三期是所谓"河南龙山文化"。其后,学术界一般将以王... 一、序言王湾三期文化因发现于河南洛阳王湾而得名。1959年秋和1960年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对王湾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王湾遗址的新石器文化可分为三大期,其中第三期是所谓"河南龙山文化"。其后,学术界一般将以王湾三期为代表的一类遗存看作是"河南龙山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称其为"王湾类型"。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邹衡就将王湾三期和后岗二期所代表的两类遗存当两个文化看待。安金槐除把豫中、豫西和豫东、豫北的"龙山文化"从考古学文化的层次上加以区分外,更指出这种以现代行政区划来命名文化的不可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王湾 三期 中原龙山文化 石家河文化 新石器文化 考古学文化 文化遗存 龙山时代 王城岗
原文传递
新石器时代葬猪的宗教意义——原始宗教文化遗存探讨札记 被引量:56
20
作者 王仁湘 《文物》 1981年第2期79-85,共7页
在我国定居的原始部族中,猪的饲养与农业的发展是并存的。猪在远古以至现代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具有特定的意义。不仅如此,在那原始混沌的人类理性记忆之中,猪还具有着一种"神圣"的意义。这种对于猪的"神圣"观念一直... 在我国定居的原始部族中,猪的饲养与农业的发展是并存的。猪在远古以至现代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具有特定的意义。不仅如此,在那原始混沌的人类理性记忆之中,猪还具有着一种"神圣"的意义。这种对于猪的"神圣"观念一直嬗递了几千年,直至近代的某些民族中,依然存在着。本文试图依据原始文化遗存,主要对新石器时代葬猪的宗教意义进行初步探讨,也许有助于原始宗教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原始宗教 宗教意义 文化遗存 猪骨 考古学 夏家店下层文化 墓葬 齐家文化 龙山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