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5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47
1
作者 杨虎 朱延平 +1 位作者 孔昭宸 杜乃秋 《考古》 1985年第10期865-874,961-962,共12页
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和我队,于该旗东南部进行文物考古普查工作时,发现在兴隆洼遗址上散布一种厚胎夹砂陶罐,及陶钵等残片,其上饰有压印复合纹饰,不同于已知考古文化的同类陶器。该遗址面积较大,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内蒙古敖汉旗 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 陶器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考古文化 纹饰 文化
原文传递
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 被引量:112
2
作者 杨虎 朱延平 《考古》 1987年第6期481-506,577-580,共30页
小山遗址(即兴隆洼Ⅳ号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东南边缘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1.3公里(直线距离,下同)。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1984年建旗文物管理所)和我队在该旗东南部进行文物考古普查工作时发现这处遗址,次年我队作过复查(图一)先后... 小山遗址(即兴隆洼Ⅳ号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东南边缘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1.3公里(直线距离,下同)。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1984年建旗文物管理所)和我队在该旗东南部进行文物考古普查工作时发现这处遗址,次年我队作过复查(图一)先后采集到一些压印几何纹和竖压横排短"之"字形线纹陶片,压削石器的石核、窄石片,以及磨制石斧和耜等。以前虽然在教来河中游、西拉木伦河中游及老哈河中游等地,采集过这类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纹 内蒙古敖汉旗 文化遗址 陶器 纹饰 文物考古 红山文化 磨光 石器 字形
原文传递
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 被引量:100
3
作者 刘晋祥 杨国忠 《考古学报》 1982年第2期183-198,265-266,共18页
阴河与召苏河自西北来,均注入英金河。两河河口之间是宽约3公里的一座土山岗,山岗高出河面约35米。西水泉村座落在召苏河西岸山岗的东侧坡下,南距赤峰市约9公里。遗址位于村西山岗的东侧坡上,高出河面约15—30米。岗上已造林固沙多年,... 阴河与召苏河自西北来,均注入英金河。两河河口之间是宽约3公里的一座土山岗,山岗高出河面约35米。西水泉村座落在召苏河西岸山岗的东侧坡下,南距赤峰市约9公里。遗址位于村西山岗的东侧坡上,高出河面约15—30米。岗上已造林固沙多年,树林里滞留着很厚的流沙。在树林以外的地方,地面剥蚀严重,一些石器和陶片暴露在地面上。从黄色耕土面上可看到一片片的灰土痕迹。我们发掘的三个地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文化遗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 陶器 水泉 赤峰 考古学 口径 采集 细石器
原文传递
关于陶寺墓地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1
4
作者 高炜 高天麟 张岱海 《考古》 1983年第6期531-536,共6页
在黄河中游各地,不同类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已有许多重要发现。基于深入研究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形态的需要,寻找大面积的龙山文化墓地,一直是考古学界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龙山文化 不同类型 居住遗址 文化遗址 公元前 晚期 陶器 早期 考古学 墓葬
原文传递
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86
5
作者 汪遵国 李文明 钱锋 《考古》 1984年第2期109-129,194-197,共25页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北15公里,属武进县郑陆公社三皇庙大队(图一)。寺墩是一个高出地面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100、南北80米。遗址分布在土墩下的东、北农田中,现有面积约6万平方米。当地农民在平整土地、取土烧砖中,多次发现重...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北15公里,属武进县郑陆公社三皇庙大队(图一)。寺墩是一个高出地面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100、南北80米。遗址分布在土墩下的东、北农田中,现有面积约6万平方米。当地农民在平整土地、取土烧砖中,多次发现重要遗物,其中主要的有:1973年春,在墩东出土玉制璧琮等三十多件;1976年左右在墩北出土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陶器二、三十件;1978年9月在电灌站北低田中出土玉制璧琮三组,约二十多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面纹 文化遗址 出土 微钙化 透闪石 墓葬 象征 随葬品 玉璧 陶器
原文传递
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調查 被引量:74
6
作者 戴应新 《考古》 1977年第3期154-157,172+217-220,共9页
神木县在陕西省东北部,北接内蒙,南濒黄河,万里长城从西南向东北横亘全境。县内北半部为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南半部系高原沟壑区。发源于长城外的秃尾河向东南流人浩荡的黄河,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即位于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南岸的山梁上。石峁... 神木县在陕西省东北部,北接内蒙,南濒黄河,万里长城从西南向东北横亘全境。县内北半部为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南半部系高原沟壑区。发源于长城外的秃尾河向东南流人浩荡的黄河,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即位于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南岸的山梁上。石峁遗址属高家堡公社石峁大队,西距高家堡1.5公里,东北距县城60公里,北距长城10公里。榆林到府谷的公路沿着洞川沟从遗址山脚下经过(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县 文化遗址 图版 高原沟壑区 陕西省 秃尾河 陶器 毛乌素沙漠 黄河 玉石器
原文传递
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 被引量:75
7
作者 李恭笃 《文物》 1977年第12期1-12,81+13-22,共23页
1973年我们在昭乌达盟敖汉旗小河沿公社老哈河、蚌河两岸进行了调查,在四道湾子大队三道湾子生产队村南和白斯朗营子大队的塔山、南台地、四稜山下发现了六处古代文化遗址(图一)。1974年6—8月,在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协助下,由昭乌... 1973年我们在昭乌达盟敖汉旗小河沿公社老哈河、蚌河两岸进行了调查,在四道湾子大队三道湾子生产队村南和白斯朗营子大队的塔山、南台地、四稜山下发现了六处古代文化遗址(图一)。1974年6—8月,在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协助下,由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和敖汉旗文化馆共同进行了发掘。现将所获材料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红山文化 原始文化 小河沿文化 三角形 文化遗址 口径 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 敖汉
原文传递
晋豫鄂三省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58
8
作者 邹衡 《文物》 1982年第7期1-16,97,共17页
1979—198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商周组毕业实习时,与山西、河南、湖北三省有关文物考古单位合作,共同调查(复查)并试掘了一批遗址,获得了比较丰富的资料。目前正在编写正式报告,这里把以上调查的主要资料先报道出来,供学术界参考。
关键词 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先商文化 文化特征 大口尊 早商文化 西周晚期 文化 文化
原文传递
裴李岗遗址一九七八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55
9
作者 李友谋 《考古》 1979年第3期197-205,289-290,共11页
裴李岗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一九七七年发现,同年春作了试掘(见《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8年2期)。为了进一步弄清遗址的情况和基本的文化面貌,今年四月下旬,我们又作了第二次发掘。发掘之前,我们... 裴李岗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一九七七年发现,同年春作了试掘(见《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8年2期)。为了进一步弄清遗址的情况和基本的文化面貌,今年四月下旬,我们又作了第二次发掘。发掘之前,我们在遗址的范围內,有重点的进行了一次钻探,目的是摸清和了解遗址的大概情况,确定发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第二次发掘 发掘简报 墓葬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面貌 文化 基本的 口径
原文传递
记两城镇遗址发现的两件石器 被引量:55
10
作者 刘敦愿 《考古》 1972年第4期56-57,共2页
山东日照两城镇是一处面积较大的典型龙山文化遗址,曾多次发现精美的遗物,其中较为特殊的是一再发现类似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纹饰。这种纹饰最初见之于陶器上,这次又见之于石器上。
关键词 日照两城镇 石器 文化遗址 纹饰 商周时代 青铜器 再发现 龙山文化 扁平石 山东
原文传递
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4
11
作者 唐兰 《文物》 1975年第7期72-76,共5页
1973年冬至1974年秋,在江西省清江县吴城村进行了三次考古调查发掘工作。那里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了青铜、陶、玉、石等器物五百余件,在若干器物上刻划了文字(文字摹本及层位关系等均见本期56页表一),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第一,在江... 1973年冬至1974年秋,在江西省清江县吴城村进行了三次考古调查发掘工作。那里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了青铜、陶、玉、石等器物五百余件,在若干器物上刻划了文字(文字摹本及层位关系等均见本期56页表一),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第一,在江西发现商代遗址,已发表的这是第一次。清江就是樟树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文化遗址 清江 陶器 江西省 二里冈 小屯文化 发现 石范 青铜器
原文传递
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遗址 被引量:54
12
作者 方西生 孙德萱 赵连生 《考古》 1980年第3期193-202,289,共11页
遗址位在汤阴县城东6公里,白营村东0.5公里,汤河在遗址北面约1.5公里由西向东流过,西南近一公里有一条东西向的枯河道。白营的东南有瓦岗,西南有火龙岗。遗址地处平原,自然环境良好,土地肥沃,从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辛勤地劳... 遗址位在汤阴县城东6公里,白营村东0.5公里,汤河在遗址北面约1.5公里由西向东流过,西南近一公里有一条东西向的枯河道。白营的东南有瓦岗,西南有火龙岗。遗址地处平原,自然环境良好,土地肥沃,从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辛勤地劳动、生息和繁殖。由于居住的堆积,遗址的中心地区逐渐形成一个老远就能看见的高台地,高出周围地表约3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河南 龙山文化 房基 居住 白灰 陶器 晚期 地表 足盘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铜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1
13
作者 安志敏 《考古学报》 1981年第3期269-285,共17页
一在人类历史上,金属器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由父系氏族公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奴隶制的青铜器时代,标志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而关于金属器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成为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早在商代,中国... 一在人类历史上,金属器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由父系氏族公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奴隶制的青铜器时代,标志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而关于金属器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成为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早在商代,中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古代世界史上放射着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龙山文化 青铜器 早期铜器 夏家店下层文化 文化遗址 齐家文化 仰韶文化 红铜器 公元前 新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论造律台类型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李伯谦 《文物》 1983年第4期50-59,共10页
造律台类型是指豫东以及鲁西南、皖西北地区以河南省永城县造律台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龙山期文化遗存,也称为青堌堆类型或王油坊类型。由于其分布地域同古史传说中的一些地名与人物活动有关,学术界颇为重视。在商文化起源问题的讨论中,不... 造律台类型是指豫东以及鲁西南、皖西北地区以河南省永城县造律台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龙山期文化遗存,也称为青堌堆类型或王油坊类型。由于其分布地域同古史传说中的一些地名与人物活动有关,学术界颇为重视。在商文化起源问题的讨论中,不少同志已作出它是先商文化的论断。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文化性质、来源,发展去向以及与周围其他文化的关系诸问题的分析,对其族属作一初步探索。造律台是一个高出地面7米多的土台子,1936年秋,前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等人为寻找殷墟文化的来源到豫东调查,首次发现并发掘了这处遗址。遗址堆积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龙山文化 二期文化 文化发展 二里冈 西北地区 文化遗址 先商文化 文化遗存 文化内涵 类型
原文传递
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丝麻织品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张松林 高汉玉 《中原文物》 1999年第3期10-16,共7页
河南青台仰韶文化遗址所出的炭化丝织品,经观察和鉴定,发现其中不仅有麻布、丝帛,而且有浅绿色罗纹丝织品。本文通过对遗址出土的纺轮、陶刀和村关骨制用具的分析,对当时的丝织技术和纺织水平作出了科学地推断。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丝织物 丝织品 文化遗址 丝纤维 浅绿色 投影宽度 土丝 考古研究所
原文传递
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 被引量:40
16
作者 刘莉 星灿 《华夏考古》 1998年第1期89-113,61,共18页
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澳)刘莉著星灿译酋邦理论与地区聚落形态社会发展导致“文明”出现一直被视为一种进化论①。其基本倾向——社会组织由简单到复杂——已被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所证实②。近年以来,学术界致力于理解复杂社会... 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澳)刘莉著星灿译酋邦理论与地区聚落形态社会发展导致“文明”出现一直被视为一种进化论①。其基本倾向——社会组织由简单到复杂——已被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所证实②。近年以来,学术界致力于理解复杂社会发展的进化过程,把兴趣放在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酋邦 二里头遗址 山东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政治实体 聚落形态 文化遗址 早期国家 政治中心 城子崖
原文传递
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46
17
作者 安金槐 李京华 《文物》 1983年第3期8-20,98,共14页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西约一公里的台地上。它南望箕山,北依嵩岳,颍水流经南侧,五渡河从它的东边注入颍水(图一)。 1956年春,我们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这个遗址,当时曾定名为"八方村龙山文化遗址"。1961年。
关键词 王城岗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灰坑 夯土建筑 文化遗址 发掘 陶器 陶片 出土
原文传递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首次发现铜器 被引量:45
18
作者 张岱海 《考古》 1984年第12期1069-1071,1068+1155,共5页
1983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在 M3296号墓中,首次发现一件铜器。M3296位于陶寺遗址东南隅、陶寺墓地第三发掘区、探方 T3112的东南角。开口在第二层(近、现代扰土层)下。墓呈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口中线长215厘米,宽65—80厘米,头端略小,墓... 1983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在 M3296号墓中,首次发现一件铜器。M3296位于陶寺遗址东南隅、陶寺墓地第三发掘区、探方 T3112的东南角。开口在第二层(近、现代扰土层)下。墓呈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口中线长215厘米,宽65—80厘米,头端略小,墓深220厘米。方向115°,无葬具。墓底埋葬骨架一具,保存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发现 早期铜器 中原龙山文化 文化遗址 山西 襄汾 短对角线 墓葬 出土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从晋侯墓地看西周公墓墓地制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李伯谦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51-60,共10页
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略偏西,地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的中部(图一)。自1992年至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连续进行了5次发掘,目前除附属的车马坑尚待揭露,附近地段尚需进一步勘探外,整个墓地已基本... 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略偏西,地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的中部(图一)。自1992年至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合作连续进行了5次发掘,目前除附属的车马坑尚待揭露,附近地段尚需进一步勘探外,整个墓地已基本发掘完毕。墓地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30米,墓葬基本分为北南两排,北排4组,南排3组,北排与南排之间西端1组,共17座大墓(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墓 墓葬 山西省 西周时期 考古研究 发掘 昭穆制度 西周中期 文化遗址 祭祀坑
原文传递
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41
20
作者 彭适凡 李家和 《文物》 1975年第7期51-71,104,共22页
吴城商代遗址是1973年秋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发现的。这是我国长江以南第一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商代文化遗址,对于研究我国南方地区的奴隶社会以及南方地区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了贯彻党和国家保护文物的政策,在... 吴城商代遗址是1973年秋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发现的。这是我国长江以南第一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商代文化遗址,对于研究我国南方地区的奴隶社会以及南方地区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了贯彻党和国家保护文物的政策,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与重视下,以及北京、洛阳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并得到当地贫下中农的热情支持,我们从1973年冬至1974年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原始瓷器 文化遗址 出土 青铜器 文字 石范 大口尊 陶器 二里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