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遗产权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7,共8页
文化遗产权是个人、团体及国家等权利主体对文化遗产的享用、传承及发展的权利。鉴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互为表里和相互依存关系,文化遗产权不宜机械地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由于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 文化遗产权是个人、团体及国家等权利主体对文化遗产的享用、传承及发展的权利。鉴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互为表里和相互依存关系,文化遗产权不宜机械地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由于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和属性及其与公共利益的密切关系,文化遗产权的行使也受到公共利益的极大限制。这种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需要以公法加以规范与保护的公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产权 权利 公权
原文传递
文化权利视野下的文化遗产权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姗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3-30,共8页
文化权利是随着人权理论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权,内在地包含了文化遗产权的某些方面,但文化遗产权概念的提出突破和发展了传统文化权利的内涵。文化遗产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具有形式和内容上的正当性,是指特定主体基于... 文化权利是随着人权理论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权,内在地包含了文化遗产权的某些方面,但文化遗产权概念的提出突破和发展了传统文化权利的内涵。文化遗产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具有形式和内容上的正当性,是指特定主体基于对特定的文化遗产的某种利益或者与特定文化遗产的某种联系,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对该文化遗产进行享用、收益、处分以及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复合权利。文化遗产权是公益权与私益权的统一体,其主体包括个人、团体和全人类3个层面,客体是具有特殊资源属性的文化遗产,内容包括对文化遗产的接触、欣赏和保护权,传承权和发展权,开发利用权和参与管理权,所有权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文化权利 文化产权 文化产保护 文化产开发 文化产管理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的宪法基础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凡 董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文化遗产是一国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一国国民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保护理应获得作为一国根本大法的宪法的重视。在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和宪法关系的基础上,梳理各国宪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规定,并从宪法维度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定位和权... 文化遗产是一国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一国国民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保护理应获得作为一国根本大法的宪法的重视。在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和宪法关系的基础上,梳理各国宪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规定,并从宪法维度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定位和权利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保护 宪法 文化国家 文化产权 共享文化产权
下载PDF
文化遗产权视角下我国文化遗产行政执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文化遗产行政执法是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前我国文化遗产行政执法存在很多问题,如过度强调私权理念和刑事手段,文化遗产行政执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执法主体分布不均,文化遗产行政执法效能较低;违法活动日趋隐蔽、... 文化遗产行政执法是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前我国文化遗产行政执法存在很多问题,如过度强调私权理念和刑事手段,文化遗产行政执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执法主体分布不均,文化遗产行政执法效能较低;违法活动日趋隐蔽、复杂,增加了文化遗产执法的难度;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化遗产执法存在漏洞;忽视文化遗产内在规律导致文化遗产保护性破坏频发。对此,应当分别从提高文化遗产行政执法的合法性、重新认识并充分利用行政执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有价值、平衡文化遗产行政执法主体的配置、预防保护性破坏与提高执法能力并举、完善对文化遗产行政执法的综合监督机制等方面对我国文化遗产行政执法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行政执法 文化产权 综合监督机制 保护性破坏 执法能力 执法主体 特有价值
下载PDF
从财产权到人权:文化遗产权的理念变迁与范畴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姗辰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4,共10页
文化遗产立法自近现代发展至今历经了由特殊财产法到文化人权保障立法的变迁,文化遗产相关权利的理论基础也由特殊财产权转变为文化权利。但是,文化遗产权在属性和价值上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内容亦涉及人权的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与狭义... 文化遗产立法自近现代发展至今历经了由特殊财产法到文化人权保障立法的变迁,文化遗产相关权利的理论基础也由特殊财产权转变为文化权利。但是,文化遗产权在属性和价值上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内容亦涉及人权的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与狭义的文化权利相比,其与广义的人权体系更为切合。作为人权的"文化遗产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主体包括个体、社群、全人类等不同层次;客体为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整体;内容既包括相关主体的特殊财产权及其创造或传承文化遗产相关行为受到尊重的自由权,又包括其参与文化遗产相关活动并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收益的参与和收益权,是公益权与私益权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法 文化产权 文化权利 人权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统一立法模式考量 被引量:1
6
作者 田艳 艾科热木.阿力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2,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开立法、分别管理的现实不符合实践的要求,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文化遗产统一立法的必要性主要是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开立法、分别管理的现实不符合实践的要求,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文化遗产统一立法的必要性主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求、整体性保护理念的要求以及完善当前管理体制的要求。日本、韩国、荷兰、白俄罗斯等国的立法经验以及贵州地方立法的实践经验都表明文化遗产统一立法优势非常明显。我国文化遗产统一立法的可能路径主要是公权保护与私权保护统一立法以及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立法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统一立法 模式选择 文化产权
原文传递
文化遗产安全法治体系建构:理念更新与制度优化
7
作者 齐崇文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23年第2期44-63,共20页
破除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局限,维护和塑造文化遗产安全,必须要从遗产形成和发展的主客观要素入手,从人、空间、时间和文化遗产的相互关系出发,树立以人为主体,动态、发展的遗产安全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和塑造文化遗产安全是防... 破除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局限,维护和塑造文化遗产安全,必须要从遗产形成和发展的主客观要素入手,从人、空间、时间和文化遗产的相互关系出发,树立以人为主体,动态、发展的遗产安全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和塑造文化遗产安全是防范化解文化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以新安全观为引领建构文化遗产安全法治体系,不仅要在法治框架内对“为谁保护”“保护什么”“谁来保护”“怎么保护”的文化遗产保护议题予以回应,还应当以文化遗产权为中心,对现有的文化遗产安全法律规范体系和法律实施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安全 主体性原则 文化产权
原文传递
文物返还的法理基础研究:文化主权与文化遗产权
8
作者 张书悦 穆永强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8-64,共7页
文物返还涉及原属国、保留国与市场国三方主体。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整体趋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这种环境为文物返还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各国可以就文物返还问题进行协商。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协商与博弈,文物返还这一问题在现... 文物返还涉及原属国、保留国与市场国三方主体。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整体趋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这种环境为文物返还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各国可以就文物返还问题进行协商。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协商与博弈,文物返还这一问题在现实中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以文物为起点探究文物返还背后的实质,进而明确文物返还的法理基础在于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权。分别对文化主权、文化遗产权加以详细阐述以体现其在文物返还中的重要地位,以使主张文物返还的依据更具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返还 文化主权 文化产权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一种超越知识产权的新型民事权利 被引量:33
9
作者 韩小兵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1,144,共7页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权利性质的探讨。在概括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权利"说、"传统资源权"说、"知识产权"说、"土著产权扩张"说等学说的基础上,重点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与现...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权利性质的探讨。在概括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权利"说、"传统资源权"说、"知识产权"说、"土著产权扩张"说等学说的基础上,重点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与现有民事权利中最为近似的知识产权的差异,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应界定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权利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产权 新型民事权利
原文传递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传磊 《学周刊(上旬)》 2012年第12期4-6,共3页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采取了多种方法给予保护,逐步形成了以行政保护为主的保护模式。事实证明,这种保护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修正与补充。本文在评析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基础上...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采取了多种方法给予保护,逐步形成了以行政保护为主的保护模式。事实证明,这种保护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修正与补充。本文在评析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别权利——非物质文化遗产权,以加强对其保护,从而形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威核心的全方位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产行政保护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产权
原文传递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精华 《研究生法学》 2010年第4期125-131,共7页
我国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如何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概念加以保护是必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内容包括人身权... 我国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如何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概念加以保护是必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界众说纷纭,有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特别法保护模式。但采用综合保护模式,即兼采传统知识产权模式和特别法保护模式的优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全面而充分的保护是较理想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产权 知识产权 保护模式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
12
作者 刘志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尚缺乏体系化的立法和精细的制度设计,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仅侧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公法保护;现代知识产权法中对权利主体、内容和保护期的要求以及来自"公共领域"理论的限制,压缩...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尚缺乏体系化的立法和精细的制度设计,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仅侧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公法保护;现代知识产权法中对权利主体、内容和保护期的要求以及来自"公共领域"理论的限制,压缩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知识产权进行立法的空间;超越传统的知识产权法理论和权利框架,创新性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进行知识产权立法,将加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产权 私法保护 知识产权立法 “公共领域”理论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合理性研究——由安顺地戏署名权案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瑞云 《才智》 2012年第14期8-8,共1页
《千里走单骑》被诉侵权案终审判决驳回安顺地戏维权方正名的诉求,引发知识产权界的热议。而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方的民事权益方面却是爱莫能助,不禁让人感叹其行政色彩。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产权 千里走单骑 合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