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中国非遗传承与发展观念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西沐 雷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新时期,中国非遗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管理问题、推广与传播问题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等,使中国非遗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状况,必须探索新的原则与观念。在原则方面,要系统研究非遗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非... 新时期,中国非遗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管理问题、推广与传播问题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等,使中国非遗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状况,必须探索新的原则与观念。在原则方面,要系统研究非遗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重,推动非遗及其资源的“活化”发展等;在观念方面,强调非遗传承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非遗及其资源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非遗传承发展要融入大众与生活,非遗资源化与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非遗传承发展要聚焦融合发展的趋势,消费是非遗传承发展中的最佳传播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发展 非遗资源化 文化遗产活化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贵州地方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初探
2
作者 孔维增 袁本海 姜桂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贵州地方文史类课程大多作为区域特色课程开设,地方杰出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和社会发展演变的情况是其主要关注内容。贵州高校的文史课程多以古籍点校、博物馆参观、文化遗址考察作为主要教学实践方式。但这些实践环节大多停留在资料搜... 贵州地方文史类课程大多作为区域特色课程开设,地方杰出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和社会发展演变的情况是其主要关注内容。贵州高校的文史课程多以古籍点校、博物馆参观、文化遗址考察作为主要教学实践方式。但这些实践环节大多停留在资料搜集和整理层面。针对贵州地方史课程的特点,依托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平台,开展文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既是对传统实践教学的扩展和延伸,也是“新文科”理念下推进跨学科交叉,提高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史课程 实践 文化遗产活化
下载PDF
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利用路径研究
3
作者 丁乐然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文化遗产地作为城市中最大IP,成为城市中最有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回顾半个世纪以来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利用的历程,客观总结其成效与问题,从商代都城遗址活化利用的角度探究切实可行的文化遗产地保护活化路径,通过遗产保护活化激发文... 文化遗产地作为城市中最大IP,成为城市中最有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回顾半个世纪以来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利用的历程,客观总结其成效与问题,从商代都城遗址活化利用的角度探究切实可行的文化遗产地保护活化路径,通过遗产保护活化激发文化驱动性,提升城市活力,引领国家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有机更新 文化遗产保护活化 商城遗址
下载PDF
文化遗产活化体验质量对旅游者目的地忠诚的影响:一个链式多重中介模型 被引量:36
4
作者 唐培 何建民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7,共12页
旅游目的地文化遗产对旅游者的吸引日益增加,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文化遗产活化体验质量正成为旅游者目的地忠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学术界缺乏关于文化遗产活化体验质量对旅游者目的地忠诚影响的研究。本文首先以文保学习... 旅游目的地文化遗产对旅游者的吸引日益增加,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文化遗产活化体验质量正成为旅游者目的地忠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学术界缺乏关于文化遗产活化体验质量对旅游者目的地忠诚影响的研究。本文首先以文保学习收获、旅游者感知价值和旅游者满意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文化遗产活化体验质量对旅游者目的地忠诚影响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然后以景区旅游目的地井冈山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了模型验证;最后在城市旅游目的地上海开展了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文化遗产活化体验质量显著正向影响文保学习收获、旅游者感知价值和旅游者满意;(2)文保学习收获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者感知价值;(3)文保学习收获、旅游者感知价值和旅游者满意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为旅游者目的地忠诚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于景区企业经营管理及其盈利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启发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活化 旅游体验质量 目的地忠诚 景区企业
下载PDF
植入、融合与统一:文化遗产活化中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31
5
作者 林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文化遗产活化既是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与继承,又要以"活态"的开发形式对蕴含其中的物质及精神的价值进行解码、诠释、继承和重构。然而,在多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活化不仅要倚重于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更不断考验着现代社会对... 文化遗产活化既是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与继承,又要以"活态"的开发形式对蕴含其中的物质及精神的价值进行解码、诠释、继承和重构。然而,在多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活化不仅要倚重于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更不断考验着现代社会对多种价值调和与重构的能力。这一过程客观上必然会面对种种价值选择的困境。笔者认为,求索文化遗产活化的价值选择之路,关键在于对三个核心问题进行解答,即如何将现代性植入传统价值体系,如何实现市场价值与文化自觉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选择 现代性 文化遗产活化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活化”语境下唐妞的诞生、成长与未来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博雅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1,共7页
具有"重振、振兴、再生、复兴、新生、改造"之意的"活化"一词在历史建筑、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与传承以及文创产品研发等不同语境下体现出趋同的积极涵义。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走出去的大IP--唐妞在"让文物活起来&... 具有"重振、振兴、再生、复兴、新生、改造"之意的"活化"一词在历史建筑、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与传承以及文创产品研发等不同语境下体现出趋同的积极涵义。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走出去的大IP--唐妞在"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下诞生并成长,以资本的力量为产品开发注入活力,以活化的产品理念进一步盘活文化资源,拓展产业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遗产活化 文创产品 唐妞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旅游体验视角下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江敏 王青 +1 位作者 赵青青 刘晶晶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0年第10期1122-1126,共5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保护和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诉求。基于游客体验需求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对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和传承民族文化意义重大。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调研了当地古茶园遗产地,并对游客进行了访谈,通过Nvivo 11软件对...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保护和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诉求。基于游客体验需求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对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和传承民族文化意义重大。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调研了当地古茶园遗产地,并对游客进行了访谈,通过Nvivo 11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扎根编码分析,游客满意的旅游项目和游客预期体验一一对应。结果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最根本立足点在于游客体验,包括知识、娱乐、情感、功能、人际导向等5种类型。基于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可开发科普体验、休闲体验、情感体验、康养体验、交流体验等5类项目,同时考虑游客、开发者、政府、社区居民等多主体进行针对性的生态旅游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 农业文化遗产活化 生态旅游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兰晓虹 白慧玲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第6期106-110,共5页
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寺文化中的重要篇章,也是多元文化汇聚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文化遗产价值意蕴丰富,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宗教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及民族文化融合价值等方面。因此,加强对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研究... 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寺文化中的重要篇章,也是多元文化汇聚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文化遗产价值意蕴丰富,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宗教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及民族文化融合价值等方面。因此,加强对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研究,开发利用云冈文化遗产资源,充分提炼其文化遗产价值,有助于发展云冈旅游、弘扬云冈文化。针对目前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所存在的,如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不完善、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总体规划设计尚在初期、文化遗产开发与产业化运作尚未成熟、缺乏文化遗产活化的专业人才等问题,要从文化遗产本体活化、观赏者活动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等方面探讨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从而实现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开发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活化 文化遗产价值 活化路径
下载PDF
文化线路遗产活化利用:欧洲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静 王敏娴 乔桂强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欧洲作为文化线路理念的发源地,其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居于世界前列,其中文化线路的活化利用尤为突出。通过提供旅游和教育活动,欧洲文化线路实现了经济、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重价值,对欧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欧洲文化线路活化... 欧洲作为文化线路理念的发源地,其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居于世界前列,其中文化线路的活化利用尤为突出。通过提供旅游和教育活动,欧洲文化线路实现了经济、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重价值,对欧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欧洲文化线路活化利用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以下6点:协调统一的多层管理体制、文化导向的活化利用理念、灵活多元的旅游开发模式、面向未来的遗产教育活动、民间力量的实质性参与、数字化平台为主的宣传展示。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线路遗产活化利用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文化线路 文化线路遗产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北石窟寺文化遗产活化探析
10
作者 张黎琼 庞欢妮 《旅游纵览》 202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石窟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文旅融合,有效地活化利用石窟文化遗产,既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又保护传承了石窟文化。北石窟寺是全国中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石窟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文旅融合,有效地活化利用石窟文化遗产,既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又保护传承了石窟文化。北石窟寺是全国中小石窟寺的典型代表,是陇东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群,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价值,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下,加强对北石窟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研究,发掘北石窟寺的文化遗产价值,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有助于弘扬北石窟文化,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由于长期以来以保护北石窟寺为主,对其活化利用不足。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通过探索科学合理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路径,使之成为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实现北石窟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石窟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原文传递
从传统到创新:广州通草画文化遗产活化的新路径
11
作者 李霞 李丽珍 《纺织报告》 2024年第9期136-138,共3页
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从传统到创新,探索文化遗产活化的新路径,成为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任务。文章以广州通草画为例,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在文化遗产活化中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策略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广州通草画 数字化转型 文化遗产活化 技术策略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韩国书院的活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琳曦 《长江技术经济》 2020年第S01期212-217,共6页
韩国在世界遗产的申报、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意识很强。2016年,韩国书院第一次申遗失败。韩国文化财厅锲而不舍,2019年韩国书院第二次申遗成功。中国学术界以前书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书院发展史、书院思想等方面,但是对别国书院资源活... 韩国在世界遗产的申报、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意识很强。2016年,韩国书院第一次申遗失败。韩国文化财厅锲而不舍,2019年韩国书院第二次申遗成功。中国学术界以前书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书院发展史、书院思想等方面,但是对别国书院资源活化、旅游开发的研究较少。韩国对书院遗产保护与活化意识都很强,值得我们研究。本文结合韩文文献,探寻其文化渊源,探讨其韩国书院遗产的保护与旅游活化,希望对中国的书院资源文旅融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修书院 享祀礼制度 文化遗产活化
下载PDF
媒介与目的:文化遗产活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姝芳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5期178-187,共10页
文化遗产首先是作为时空割裂下的"客观物"而存在的,其以"媒介物""文化资源"的形式进入现代视野。但是,其本身兼具可视(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这促使其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成为构建"人是目的"... 文化遗产首先是作为时空割裂下的"客观物"而存在的,其以"媒介物""文化资源"的形式进入现代视野。但是,其本身兼具可视(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这促使其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成为构建"人是目的"的价值体系和进行民族身份认同的最佳载体。其一方面可以在身体感知的范围内直观地确证民族身份感,另一方面可以在文化遗产所内蕴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内涵中获得基于价值--情感认同的民族身份意识,从而使得人们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情感上获得自身确定的历史感和归属感。文化遗产活化在"媒介与目的"的共在关系中彰显人性价值和塑造民族身份,并以此为现代人的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重建历史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活化 媒介 目的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文化遗产创业视角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一平 陈昀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22,共11页
文化遗产创业是文化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可行路径。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面临着公众认知滞后、制度环境复杂、文化产业链不完整等诸多挑战。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需要优化顶层... 文化遗产创业是文化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可行路径。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面临着公众认知滞后、制度环境复杂、文化产业链不完整等诸多挑战。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创业需要优化顶层设计,推动文化创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创业 大运河文化 文化遗产活化
下载PDF
Emoji面孔的轮廓形状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以汉口水塔Emoji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俊 吴玉泽 许艳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3-411,共9页
目的 研究Emoji设计中面孔轮廓形状对人们使用意愿的影响,为武汉本地文化遗产活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方法 向被试者展示8个具有不同情绪内容和面孔轮廓形状的汉口水塔Emoji,通过问卷的形式分别对被试者的共情能力、感知情绪强度、使... 目的 研究Emoji设计中面孔轮廓形状对人们使用意愿的影响,为武汉本地文化遗产活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方法 向被试者展示8个具有不同情绪内容和面孔轮廓形状的汉口水塔Emoji,通过问卷的形式分别对被试者的共情能力、感知情绪强度、使用意愿等进行测量。结果 验证了Emoji的面孔轮廓形状对人们感知情绪强度与使用意愿的影响。结论 对汉口水塔Emoji而言,相比倒三角形,人们对面孔轮廓形状为圆形的Emoji具有更强的使用意愿。其中,感知情绪强度在轮廓形状与使用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而人们能从面孔轮廓形状与表情内容情绪一致的Emoji中感知到更强的情绪;个体的共情能力对情绪强度的感知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给人们的启示是,在设计类似主题的Emoji时需考虑面孔轮廓形状对情绪表达和使用意愿的影响,避免产生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ji面孔轮廓形状 情绪强度感知 文化遗产活化 使用意愿
下载PDF
唐卡色彩邻接网络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梅 钟吴诚 舒天骆 《设计》 2022年第15期24-27,共4页
为传承唐卡艺术的色彩文化,最大程度保留唐卡的色彩文化基因,推动唐卡艺术在当代的活化。以K-means聚类算法对唐卡代表色彩及邻接关系进行计算,构建目标产品和唐卡的色彩邻接矩阵,将配色流程转化为等价邻接矩阵间的映射问题。将唐卡色... 为传承唐卡艺术的色彩文化,最大程度保留唐卡的色彩文化基因,推动唐卡艺术在当代的活化。以K-means聚类算法对唐卡代表色彩及邻接关系进行计算,构建目标产品和唐卡的色彩邻接矩阵,将配色流程转化为等价邻接矩阵间的映射问题。将唐卡色彩邻接网络应用于产品配色设计流程,实践表明产品高度活化了唐卡色彩文化因子,有效传承了唐卡的色彩文化。以K-means聚类算法构建唐卡色彩邻接网络,能有效活化唐卡色彩文化基因,也为设计师的配色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色彩 K-MEANS 色彩邻接网络 产品配色 文化遗产活化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街区开发策略研究
17
作者 曹孟陬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130-132,共3页
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发展的标志,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因此,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应重新审视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街区开发现状,充分认知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发展的标志,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因此,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应重新审视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街区开发现状,充分认知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构成、民族文化振兴发展源泉、文旅融合发展必然。并通过加大政府支持,提供坚实保障、依托地域特色,开发旅游街区、强化文旅互动,创新文旅模式、注重产业融合,开发多元产品、扩大媒体宣传,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化遗产活化 旅游街区开发
下载PDF
口述史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中的新尝试——以“南京城墙记忆”口述史为例
18
作者 金连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9期64-68,共5页
"南京城墙记忆"口述史项目首次采用口述史学新型资源收集方法,通过面对面访谈,深度挖掘、提取、保存与南京城墙有关的珍贵个人记忆资源,构建南京城墙记忆资源体系。该项目的开展不仅是南京城墙保护、研究与利用工作的组成部分... "南京城墙记忆"口述史项目首次采用口述史学新型资源收集方法,通过面对面访谈,深度挖掘、提取、保存与南京城墙有关的珍贵个人记忆资源,构建南京城墙记忆资源体系。该项目的开展不仅是南京城墙保护、研究与利用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拉进了城墙与人的距离,促进南京城墙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推动南京城墙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南京城墙 记忆资源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活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秀宏 杨璞 《标准科学》 2013年第6期34-36,共3页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资产理论,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活化的实质是品牌资产的再生,并探讨了活化路径一方面要通过复活非遗品牌的旧元素来寻找原有品牌资产,另一方面为品牌注入新元素以创造新的品牌资产来源。最后提出相关品牌活化策略...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资产理论,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活化的实质是品牌资产的再生,并探讨了活化路径一方面要通过复活非遗品牌的旧元素来寻找原有品牌资产,另一方面为品牌注入新元素以创造新的品牌资产来源。最后提出相关品牌活化策略,以期为区域管理人员提供可供借鉴的策略范本,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的标准化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资产品牌活化区域文化科学发展
下载PDF
守正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动漫化路径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传志 米高峰 《民族学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呈现多元民族生活图景、彰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载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其以实体地域空间为核心的传承路径被不断消解与重构,面临新的发展瓶颈。动漫艺...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呈现多元民族生活图景、彰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载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其以实体地域空间为核心的传承路径被不断消解与重构,面临新的发展瓶颈。动漫艺术与民间文学内在特质的契合,为其通过新媒介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可行路径。以时代视角开掘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的人文价值,以民俗传统底蕴丰厚动漫化的艺术空间,以民族文化认同建构动漫化的精神谱系,不仅可助推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在大众视野的再回归,还可通过动漫媒介将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以“民族文化IP”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新形态,促进其与生态发展、乡村康养、民俗文旅等地方经济的有机联动,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跨界融合,赋能新时代民族文旅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正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 少数民族 民间文学 动漫化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