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被引量:74
1
作者 乐黛云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17-19,6,共4页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或称为不开化的野人,或称为类同禽兽的蛮夷,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绝灭之而后快。当年白...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或称为不开化的野人,或称为类同禽兽的蛮夷,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绝灭之而后快。当年白种人占领南、北美洲,对当地土著文化就是持这种态度;孟夫子提倡的“用夏变夷”,鄙视“南蛮(?)舌之人”,引经据典地推崇“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也与此相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误读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不同文化 文化差异性 文化体系 郭沫若 文化相对主义 主体文化 客体文化
原文传递
从翻译伦理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40
2
作者 唐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本文从文化误读分类入手,借用Andrew Chesterm an的翻译伦理模式理论,探究误读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对译者伦理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文化误读映射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译者对不同伦... 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本文从文化误读分类入手,借用Andrew Chesterm an的翻译伦理模式理论,探究误读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对译者伦理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文化误读映射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译者对不同伦理模式的遵从,误读现象的历时变化体现了译者伦理观念的动态变化和译者自觉意识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化误读 再现伦理 基于规范的伦理 译者伦理观
下载PDF
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董洪川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2期18-22,共5页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了认真分析,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误读'的理论依据,并对'文化误读'类型进行了仔细分辨,并...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了认真分析,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误读'的理论依据,并对'文化误读'类型进行了仔细分辨,并对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在文化交流中的正负作用进行了概括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期待视野 语境 文学翻译
下载PDF
文化误读与误译 被引量:36
4
作者 白立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文化误读 误读与误译 中国诗歌 “讹” 庞德 误译现象 中国古诗 中国画 《神州集》 文化传统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问题 被引量:22
5
作者 邹威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5-180,共6页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文化学者和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误读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壁垒,是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语言学、哲学与文学批评的对象。在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辨...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文化学者和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误读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壁垒,是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语言学、哲学与文学批评的对象。在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入手,阐释文化误读、文化宽容的文化内涵,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哲学、语言学与文学维度深入透视,为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文化宽容 文化语境 视阈融合
下载PDF
解构主义与翻译文学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13
6
作者 魏家海 《外国语言文学》 2003年第3期49-52,共4页
本文根据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探讨了翻译文学中文化误读的必然性 ,揭示了文化误读的可能性 ,即在伦理文化、政治文化和美学意象方面的误读 ,最后提出文化误读的积极作用 ,文化误读促进了语言文学的新发现 ,有助于文学样式的创新和陌生化 ... 本文根据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探讨了翻译文学中文化误读的必然性 ,揭示了文化误读的可能性 ,即在伦理文化、政治文化和美学意象方面的误读 ,最后提出文化误读的积极作用 ,文化误读促进了语言文学的新发现 ,有助于文学样式的创新和陌生化 ,推动了文化“原型”的生产和传播 ,促进了文化的通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文化误读 文学 翻译 伦理文化 政治文化 美学意象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素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4,共3页
20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表明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更是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文本的理解是文化语境关照下的解读。在母语文化的禁锢下,译者可能不理解或曲解异质文化。误读通常源于译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和对原... 20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表明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更是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文本的理解是文化语境关照下的解读。在母语文化的禁锢下,译者可能不理解或曲解异质文化。误读通常源于译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和对原语文化的错位预设。文化误读主要是由思维方式差异,即不同的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造成的,主观的文化误读虽然偶尔也会产生积极意义,但是多数情况下应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文化图式 文化预设
下载PDF
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毓庆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80,共10页
雎鸠本是凶猛之鸟 ,《关雎》乃是以雎鸠之求鱼以象征男子求爱的。而汉儒却视其为贞鸟 ,并释“关关雎鸠”为雌雄和鸣 ,以喻夫妻和谐。此一诠解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在雎鸠由猛禽转变为贞鸟的背后 ,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观念与民族心... 雎鸠本是凶猛之鸟 ,《关雎》乃是以雎鸠之求鱼以象征男子求爱的。而汉儒却视其为贞鸟 ,并释“关关雎鸠”为雌雄和鸣 ,以喻夫妻和谐。此一诠解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在雎鸠由猛禽转变为贞鸟的背后 ,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观念与民族心理变化的原因。此是由历史变迁而造成文化误读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雎鸠 猛禽 贞鸟 文化误读
原文传递
论文化翻译视角下典籍英译的人本主义价值观——以《孙子兵法》Minford译本中“诡道”的文化误读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海翔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2,83,共7页
西方译者以"人本主义价值观"为标准对中国典籍进行曲解是典籍翻译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从源语文化的立场来看,如何对这一现象展开翻译批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采用什么批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译本对目的语读... 西方译者以"人本主义价值观"为标准对中国典籍进行曲解是典籍翻译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从源语文化的立场来看,如何对这一现象展开翻译批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采用什么批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译本对目的语读者的误导,又能让目的语读者认可呢?笔者以《孙子兵法》Minford译本中"诡道"的文化误读为例,从文化翻译、文化误读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译者的翻译意图与策略,提出"典籍翻译的人本主义价值观"这一解决方法,即视文本为平等交流的"他者",遵循以文本为依归的阐释辩证的原则,让始于文本的曲解止于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文化误读 人本主义 文化翻译 价值观 译本 典籍英译 诡道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 被引量:12
10
作者 萧功秦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7年第4期27-35,共9页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萧功秦在清末变革过程中,中国立宪派存在着对西方宪政制度的双重误解:第一重误解,是把西方宪政制度视为一种可以适于各种不同文化社会环境的普适性制度,这种宪政乐观主义,在清末中国士...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萧功秦在清末变革过程中,中国立宪派存在着对西方宪政制度的双重误解:第一重误解,是把西方宪政制度视为一种可以适于各种不同文化社会环境的普适性制度,这种宪政乐观主义,在清末中国士绅官僚精英中几乎成为一种无须验证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政治 制度决定论 文化误读 立宪政体 政治参与 近代中国人 张之洞 钦定宪法 梁启超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论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11
11
作者 魏家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96-102,共7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翻译活动的文化误读,指出误读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提示了误读表现的几个方面,即文体风络、民族文化形象、文化术语和伦理道德文化。探讨了文化误读的正负数应,在大多娄情况下,误读不利于跨文化交际,但在基... 本文简要分析了翻译活动的文化误读,指出误读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提示了误读表现的几个方面,即文体风络、民族文化形象、文化术语和伦理道德文化。探讨了文化误读的正负数应,在大多娄情况下,误读不利于跨文化交际,但在基些情况下,可增加目标语文化的艺术表现力,促进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学术术语 翻译 文化误读 文化交际 消极效应 积极效应 文化差异 文体风格 伦理道德
下载PDF
论《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文化差异与误读 被引量:14
12
作者 于建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79,共3页
人们在接触异文化时,总是习惯于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判断和解读,难以摆脱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从而造成对异文化真实面目的歪曲和颠覆。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经典,富含... 人们在接触异文化时,总是习惯于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判断和解读,难以摆脱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从而造成对异文化真实面目的歪曲和颠覆。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经典,富含中国文化元素,是好莱坞电影梦工场的编剧和导演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展现了当代美国人对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层解读。透过两部影片所反映出的中国文化表象,能够清晰地看到中美两国文化的契合与冲突,美国文化内涵的彰显和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误读 表层文化 深层文化
下载PDF
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误读的合理性与不可避免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6-189,共4页
跨文化交流都是由自身特定视界出发去理会和梳理他者的,对每一种文化而言,都具有被特定视界关注和整合的趋势。文化误读往往被认为是文化交流中的壁垒,是交流学、翻译学批评的对象。本文从文化哲学、现代释义学视野阐述由于前见与视界... 跨文化交流都是由自身特定视界出发去理会和梳理他者的,对每一种文化而言,都具有被特定视界关注和整合的趋势。文化误读往往被认为是文化交流中的壁垒,是交流学、翻译学批评的对象。本文从文化哲学、现代释义学视野阐述由于前见与视界问题的存在,误读存在与文化融合的合理性。并以梭罗创造性理解中国典籍为个案,分析论证出误读实际上是带入性理解。因此,面对语言文化差异不能只在“文字技巧”上下功夫,更要以开放的态度寻求中西文化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文化误读 视界前见 梭罗
下载PDF
泰戈尔: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误读以《吉檀迦利》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燕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3,176,共8页
本文在西方现代文化的语境中 ,通过以《吉檀迦利》为对象的个案研究 ,考察了泰戈尔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积极性误读与消极性误读 ,辨析了这种文化误读根源于异国情调与东方他者的误读和殖民主义文化语境的认可 ,以挖掘泰戈尔在后殖民主义... 本文在西方现代文化的语境中 ,通过以《吉檀迦利》为对象的个案研究 ,考察了泰戈尔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积极性误读与消极性误读 ,辨析了这种文化误读根源于异国情调与东方他者的误读和殖民主义文化语境的认可 ,以挖掘泰戈尔在后殖民主义时代对东西方走向文化对话所具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吉檀迦利》 文化误读 文化对话
下载PDF
文化误读与审美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建平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化误读与审美杨建平自从人类结束了文化隔离的历史、审美活动就不再局限在对本民族艺术的接受方面,它早已成为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复杂精神活动。然而这种审美在走向开放的同时,也受到了文化误读的困扰和影响。对于这样一种特... 文化误读与审美杨建平自从人类结束了文化隔离的历史、审美活动就不再局限在对本民族艺术的接受方面,它早已成为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复杂精神活动。然而这种审美在走向开放的同时,也受到了文化误读的困扰和影响。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尤其是在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审美效应 异域文化 审美趣味 审美主体 艺术作品 解读方式 比较文学 文化交流 民族
下载PDF
简述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雅伦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6期224-225,共2页
该文简要概括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特殊之处,分析了其与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差异以及不同华裔作家笔下塑造出不同"中国形象"的原因。着重提出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 该文简要概括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特殊之处,分析了其与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差异以及不同华裔作家笔下塑造出不同"中国形象"的原因。着重提出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四个层面,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并总结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中国形象 形象塑造层面 文化误读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跨文化误读与接受:《欲望号街车》在中国 被引量:9
17
作者 吾文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欲望号街车》以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特色闻名于世。中国对它的评论与演出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接受与过滤。从人物分析到艺术探讨,从“空间戏剧”到小剧场的演出,都标示着该剧的“汉化”过程,充分反映了中国在接... 《欲望号街车》以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特色闻名于世。中国对它的评论与演出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接受与过滤。从人物分析到艺术探讨,从“空间戏剧”到小剧场的演出,都标示着该剧的“汉化”过程,充分反映了中国在接受这部美国当代戏剧名著时的文化误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号街车》 文化误读 接受研究 比较文学
下载PDF
浅议俄汉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小成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37,共4页
浅议俄汉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周小成一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乐黛云1994)。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 浅议俄汉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周小成一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乐黛云1994)。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非言语交际行为的认识自然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 文化背景 文化交际 交际行为 俄罗斯人 非言语行为 交际文化 文化误读 俄汉民族 《外语教学与研究》
下载PDF
“期待视野”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青 SUN Qing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98-201,共4页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 ,探讨了文学翻译中“期待视野”造成“文化误读”的理据 ;从译者的角度 ,分析了“期待视野”中文化意象、语言的文化内涵对文学翻译造成的影响 ;从译文读者的角度 ...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 ,探讨了文学翻译中“期待视野”造成“文化误读”的理据 ;从译者的角度 ,分析了“期待视野”中文化意象、语言的文化内涵对文学翻译造成的影响 ;从译文读者的角度 ,分析了同一时代的读者和不同时代的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文章最后指出文学翻译中出现的“文化误读”有着消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文化误读 文学翻译 文化意象 文化内涵 语言
下载PDF
从译者主体性看翻译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峻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1,共4页
翻译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翻译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误读。本文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对译者翻译工作的过程和作用予以阐述,评析翻译中文化误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充分发挥自... 翻译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翻译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误读。本文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对译者翻译工作的过程和作用予以阐述,评析翻译中文化误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翻译能力和语言天赋,做出真正优秀的翻译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主体性 文化误读 文化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