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5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81
1
作者 邓先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7,共5页
本文在阐述文化、生态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即是文化生态的内涵。由于文化生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涉及面广 ,当前宜将和谐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作为突破口 ,着重进行研究。同时以长... 本文在阐述文化、生态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即是文化生态的内涵。由于文化生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涉及面广 ,当前宜将和谐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作为突破口 ,着重进行研究。同时以长江文化生态为例 ,揭示了文化生态研究的意义 :(1 )有助于深刻认识地区文化的根基与特质 ;(2 )有助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开拓地区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3 )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研究意义 长江流域 文化系统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 被引量:72
2
作者 俞伟超 《文物》 1980年第10期1-12,共12页
一、古史传说中先楚与三苗的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徐炳昶先生已指出楚与三苗同属南方的"苗蛮集团"。如作进一步考察,又知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楚人的始祖,因屈原在《离骚》中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历来都只考... 一、古史传说中先楚与三苗的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徐炳昶先生已指出楚与三苗同属南方的"苗蛮集团"。如作进一步考察,又知楚人与三苗的先祖是同源的。楚人的始祖,因屈原在《离骚》中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历来都只考虑是颛顼。但《国语·鲁语上》、《大戴礼记·帝系》、"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三苗文化 考古学 文化系统 洞庭湖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古史传说 文化遗存 黄河中游
原文传递
论两广出土的先秦青铜器 被引量:50
3
作者 黄展岳 《考古学报》 1986年第4期409-434,共26页
先秦时代,我国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曾经是古代越人活动的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统称为"百越"。《汉书·地理志》颜注引臣瓒曰:"自交阯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考古发现证实,这说法大体上是可以信从的... 先秦时代,我国东南沿海和岭南一带,曾经是古代越人活动的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统称为"百越"。《汉书·地理志》颜注引臣瓒曰:"自交阯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考古发现证实,这说法大体上是可以信从的。百越地区,统属于考古学上的几何印纹陶系统;因地域辽阔,支系众多,历史发展不平衡,文化面貌也有差异。依照习惯的说法,当时居住在今两湖地区的称扬越;居住在今皖南、苏南、浙北一带的称吴越;居住在浙南的叫东越(东瓯);在今福建的叫闽越;在今江西的叫干(于)越;居住在岭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出土 先秦时代 中原文化 青铜文化 战国秦汉时期 铜鼓 文化系统 刮刀 百越
原文传递
史前陶鬶初论 被引量:39
4
作者 高广仁 邵望平 《考古学报》 1981年第4期427-459,共33页
在近代考古文献中,鬶的名称首次见于《城子崖》,该报告是依《说文·鬲部》:"鬶,三足鬴也,有柄、喙"来给这种形制奇特的器物命名的。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各地,东起海滨,西至陕西,北自辽东,南达岭南,已有上百处遗址出土了各... 在近代考古文献中,鬶的名称首次见于《城子崖》,该报告是依《说文·鬲部》:"鬶,三足鬴也,有柄、喙"来给这种形制奇特的器物命名的。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各地,东起海滨,西至陕西,北自辽东,南达岭南,已有上百处遗址出土了各式陶鬶(图一、文末表一)。这些遗址,早的可上溯至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前,晚的约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在这样广阔的地域和如此长久的时间里,陶鬶的形制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本文试图以典型陶鬶的出土层位为主要依据,参照共存物所测定的绝对年代(见文末表二),把陶鬶在形制、风格上的变化粗略地排出个序列来,以供史前遗存编年断代参考。再者,陶鬶是一种形制复杂的器物,尽管各地所出多有不同,但却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共同特性。因此,我们认为其中的大多数应同出一源。本文试图按照它们在各地出现的早迟、多寡来探讨各类各型陶鬶之间可能存在着的源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龙山文化 出土 考古学 大坟口文化 仰韶文化 文化系统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 形制 史前遗存
原文传递
论包装设计生态化与民族文化 被引量:36
5
作者 戎宁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8-199,共2页
论述了包装生态学与产品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民族文化历史、人文以及风土人情的角度 ,分析比较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特色 ,从而使中国的设计水平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寻找理论依据。
关键词 设计文化形态 民族化特征 包装生态文化 文化系统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跨出新文学之后的思考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颐武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3,共8页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新文学 20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 文化时代 2003年 市场化 全球化 核心命题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80年代 文化系统 计划经济 过渡性 深刻性 研究者 前期 传统
原文传递
夏家店下层文化渊源刍论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立新 齐晓光 夏保国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6,共12页
自60年代夏家店下层文化命名以来,考古学界普遍将西起桑干河上游、东至医巫闾山、北达西拉木伦河、南抵拒马河流域的燕山南北广大范围内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的遗存指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并进而展开了有关其源流、特征、分期、类型与... 自60年代夏家店下层文化命名以来,考古学界普遍将西起桑干河上游、东至医巫闾山、北达西拉木伦河、南抵拒马河流域的燕山南北广大范围内含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的遗存指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并进而展开了有关其源流、特征、分期、类型与族属等一系列课题的探讨。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渊源目前主要存在3种代表性观点: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西辽河水系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文化 大甸子 文化系统 小河沿文化 文化遗存 二期文化 遗址群
原文传递
格尔茨的“深度描绘”与文化观 被引量:32
8
作者 林同奇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9-180,共22页
本文比较详细地评介了当前在美国学术界影响颇大的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的文化概念和分析方法。格尔茨认为,"文化"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文化的符号性、公共性和系统性。把这三方面的含义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文化... 本文比较详细地评介了当前在美国学术界影响颇大的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的文化概念和分析方法。格尔茨认为,"文化"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文化的符号性、公共性和系统性。把这三方面的含义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文化的"本文性"。"本文"所指的范围远远超出语言文字,概括了一切据以解释人类生活之意义的各种人类社会活动及其产物,甚至涉及宇宙的本质。格尔茨还提出了"深度描绘"方法,即对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对人类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方式进行层层深入地描绘和分析。格尔茨提出的上述观点和方法对我国学者从事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系统 深度描绘 文化概念 文化 巴里人 意义结构 公共性 系统 人类学家
原文传递
饮食人类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5
9
作者 彭兆荣 肖坤冰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6,共9页
饮食作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文化人类学的关注。人类学对饮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族志表述,包括人种、生态、族群、区域、政治、伦理、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关系和差异,藉以对文明形态和文化形貌进行分析。本... 饮食作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文化人类学的关注。人类学对饮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族志表述,包括人种、生态、族群、区域、政治、伦理、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关系和差异,藉以对文明形态和文化形貌进行分析。本文在梳理西方饮食人类学的历史脉络、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近年来的饮食人类学研究进行评述,以期促进人类学这一重要分支在国内的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人类学 文化系统 分类隐喻 食物伦理
原文传递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中心发展论和发展不平衡论——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规律和中国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28
10
作者 佟柱臣 《文物》 1986年第2期16-30,39,共16页
中国幅员辽阔,新石器时代文化丰富而复杂。那么这个文化到底是怎样开始的呢?有没有从一个地点起源向四方传播的迹象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了当前我国考古材料的实际,我认为: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阶段,并不存在从一... 中国幅员辽阔,新石器时代文化丰富而复杂。那么这个文化到底是怎样开始的呢?有没有从一个地点起源向四方传播的迹象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了当前我国考古材料的实际,我认为: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阶段,并不存在从一个地点起源的问题。而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经过中石器时代、向着新石器时代延续发展下来的。延续发展下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又形成若干个中心,因此,作多中心发展。这些多中心的文化,发展有迟有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发展不平衡 系统中心 山东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文化系统 文化发展 屈家岭文化
原文传递
村落透视——江南村落空间形态构成浅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姚志琳 《建筑师》 2005年第3期48-55,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江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质和地域特征,对村落空间秩序与场所精神进行解读。探讨在特定文化系统和场地环境内,建筑空间原型的产生背景,以及在现实物质技术条件下的建筑构成逻辑的表达。
关键词 形态构成 江南 地域特征 传统村落 场所精神 空间秩序 场地环境 文化系统 产生背景 空间原型 建筑构成 技术条件
下载PDF
家礼与国法的关系、原理、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中秋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3,共9页
家礼是传统中国的修身治家之具,国法是治国定天下之具。家礼与国法的构成,揭示出其同源、并行的时间关系,异体、同构、通质的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其各自、相互和共生的功能关系。家礼和国法的存在与运作遵循着自然—秩序原理、伦理─政治... 家礼是传统中国的修身治家之具,国法是治国定天下之具。家礼与国法的构成,揭示出其同源、并行的时间关系,异体、同构、通质的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其各自、相互和共生的功能关系。家礼和国法的存在与运作遵循着自然—秩序原理、伦理─政治原理和人的文化原理,而一以贯之者乃中华文化“和谐”之道。家礼与国法藉此所蕴含的自身和谐、社会秩序构成和谐、与自然─社会─文化系统相和谐的创制理念,具有超时空的价值,在人类自身和与自然关系紧张的今天尤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法 家礼 原理 意义 时间关系 结构关系 功能关系 “和谐” 中华文化 一以贯之 社会秩序 文化系统 自然关系 自身 修身 治国 伦理 价值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郑大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既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深刻印记:一方面在维护传统的基础上反省传统,一方面又在批判西方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为本位,融会调...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既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深刻印记:一方面在维护传统的基础上反省传统,一方面又在批判西方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为本位,融会调和西方文化,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不一致性以及强烈的文化优位意识这样三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西文化 保守主义 刻印 文化系统 文化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 西化思潮 反映 存在
原文传递
冲突与融合:外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被引量:18
14
作者 公丕祥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9,22,共8页
(一) 中华法律文化发端于具有发展原始农业良好条件的黄河流域,在漫漫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农业文明色彩的法律文化机制。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规范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法律心理和经验。... (一) 中华法律文化发端于具有发展原始农业良好条件的黄河流域,在漫漫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农业文明色彩的法律文化机制。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规范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法律心理和经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条件的作用下,由特定的法律制度与法律观念所构成的法律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古法律文化形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与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 必然产物 中国历史 中国社会 价值取向 文化系统 文化形态 农业文明 文化机制
下载PDF
近代中国婚姻家庭变革思潮述论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建生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9-167,共29页
相互依存的婚姻家庭制度,以及伦理道德等诸因素,在中国社会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不仅体现于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还可证诸于婚姻习俗。
关键词 婚姻家庭变革 伦理道德 婚姻家庭制度 婚姻习俗 文化系统 氏族社会 封建社会 亲属制度 社会史 阶级社会
原文传递
论挹娄的考古学文化 被引量:20
16
作者 贾伟明 魏国忠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29,共6页
“挹娄”一称见于记载,始于魏文帝时成书的《魏略》:“挹娄一名肃慎氏。”可见《魏略》的作者认定“挹娄”乃肃慎之别称,后代史书多抄录于此,记“肃慎一名挹娄”或“挹娄一名肃慎”。遗憾的是《魏略》一书后代佚失,未能流传至今,现在所... “挹娄”一称见于记载,始于魏文帝时成书的《魏略》:“挹娄一名肃慎氏。”可见《魏略》的作者认定“挹娄”乃肃慎之别称,后代史书多抄录于此,记“肃慎一名挹娄”或“挹娄一名肃慎”。遗憾的是《魏略》一书后代佚失,未能流传至今,现在所能见到的为清代辑本。所以,对当时《魏略》的作者所记“挹娄一名肃慎氏”的真伪无从考证,其根据就更无法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文化特征 文化系统 肃慎 夫余 居地 沃沮 物质遗存 三国志 物质文化
原文传递
燕山南麓新石器时代文化初论 被引量:17
17
作者 段宏振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存 陶器 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 兴隆洼文化 小河沿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遗存 文化系统 内蒙古敖汉旗
原文传递
科学文化与现代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郏斌祥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8年第5期10-17,47,共9页
本文研究了科学文化与现代化的某些问题。作者认为,科学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系统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一部分;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展现为四个层次,这是从文化视角揭示出来的科学本质;现代化就是商品化·科学化·民主... 本文研究了科学文化与现代化的某些问题。作者认为,科学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系统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一部分;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展现为四个层次,这是从文化视角揭示出来的科学本质;现代化就是商品化·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的文化特征是科学文化,科学化的结果是使科学文化成了一种足以与人文文化相抗衡的文化力量;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次新的文化启蒙运动可以把“商品、科学和民主”作为其口号,要请出“德·赛·康”(DSC)三位先生;最后,作者对我国的文化政策设计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化 现代化 科学精神 文化系统 人文文化 文化力量 文化转向 商品化 文化视角 文化特征
下载PDF
社会文化结构与学校课程改革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爱程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9-52,共4页
文章根据当前学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社会文化方面的根源,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课程内容改革问题,以及学校课程在继承和传递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关键词 学校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择 文化结构 普通教育课程 文化系统 社会文化 思维能力 知识结构 文化遗产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关于文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洪宇 程启灏 +1 位作者 俞怀宁 熊建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47-58,共12页
文化——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词语。文化——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急遽发展,文化研究遂成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股世界性文化浪潮。文化学就是在这股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一门专门研究文化的新... 文化——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词语。文化——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急遽发展,文化研究遂成为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股世界性文化浪潮。文化学就是在这股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一门专门研究文化的新兴学科。文化学(英文Culturology,法文Culturologie,德文kulturologie),亦称文化科学。目前,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致力于文化学的研究。30年代左右,我国学者黄文山、陈序经等人曾作过探索性研究。建国后,由于诸种原因,文化学在国内几成绝学,仅港台等地尚有一些学者仍在继续探索。随着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的到来,文化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化学的创建,也随之成为一项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进行的工作。为此,本文拟就文化学的历史、对象和理论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化 文化学研究 文化研究 文化史学 文化系统 研究对象 文化系统 新兴学科 文化发展 人类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