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文化理路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海荣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99,共8页
农村问题事实上带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特征。从思想文化角度看,转型期乡村发展的困境主要源于"文化失调"。文化失调导致农民精神贫困,德性失守、心理失衡、认同失灵等问题,便是其"显症"。藉此,重塑守序与遵道,将&qu... 农村问题事实上带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特征。从思想文化角度看,转型期乡村发展的困境主要源于"文化失调"。文化失调导致农民精神贫困,德性失守、心理失衡、认同失灵等问题,便是其"显症"。藉此,重塑守序与遵道,将"敬法"与"修儒"相连接,培育弘扬新时代的人文精神,重构乡村文化价值认同,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文化理路。面对多元的实践探索,需要以"无用之用"的思维理念进行深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失调 乡村振兴 新农村建设 文化理路 乡村治理
原文传递
从共生到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探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邓玉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纷呈,在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现实环境里,各国文化多样性势必要求各民族积极互动。梳理中华民族文化从共生到共享的历史脉络,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纷呈,在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现实环境里,各国文化多样性势必要求各民族积极互动。梳理中华民族文化从共生到共享的历史脉络,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进行梳理与讨论,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逻辑是从文化整合开始的,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形成的价值与理念,在实践中又表征为文化共享。各民族共生共享的多元文化只有在欣赏与竞生的过程中互守尊严、相倚为强,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延续民族文化之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理路 文化整合 文化自信 文化共享
下载PDF
新时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化理路 被引量:3
3
作者 史宏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1,共5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亘古不变的精神财富与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情怀内在于人心,凝结于人的认知、情感、德性发展过程,外显于人的实践行动。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亘古不变的精神财富与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情怀内在于人心,凝结于人的认知、情感、德性发展过程,外显于人的实践行动。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基点,拓展厚植路径,增进爱国主义认同,推动情怀生成深化。文化的丰富样态及其对人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刻性决定了文化对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挖掘文化的丰富样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以文载道,不断加强爱国主义理念认同;以文传情,不断增进爱国主义情感认同;以文植德,不断强化爱国主义道德认同;以文化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实践认同,是新时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化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爱国主义情怀 文化理路 认同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文化理路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尹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8期121-121,123,共2页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民族发展的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建立文化,良好地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髓所在。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乡村文化发展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精神领袖”,促进乡村居民精神和文...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民族发展的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建立文化,良好地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髓所在。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乡村文化发展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精神领袖”,促进乡村居民精神和文明素养的重塑与丰富,推进乡村发展走向更宽阔的道路,处理好转型期乡村发展带来的“文化失衡”,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发展 文化理路
下载PDF
容纳百川与创新学术——和合学的文化理路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安宪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1期57-59,共3页
传统是为现实服务的 ,继承是为创新服务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但是如果没有创造性的发展也就没有真正的继承。和合学正是发扬了中国文化史上“容纳百川”的学术精神 ,使
关键词 和合学 文化理路 文化建设模式 综合性创造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摆脱农村发展困境的途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进 《江西农业》 202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人民成长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国屹立不倒的灵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受到了高度重视。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丰富乡村人内心的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人民成长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国屹立不倒的灵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受到了高度重视。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丰富乡村人内心的精神世界,有了文化支撑,乡村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基于此,针对农村发展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发展困境 文化理路
下载PDF
青海多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
7
作者 李臣玲 高黎婷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提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青海历来作为多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交汇地之一,承载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因此,探赜青海多民族地区铸... 提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青海历来作为多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交汇地之一,承载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因此,探赜青海多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从多元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溯源,可以从“四个与共”在青海多民族地区的具象展演进程中探究其价值意蕴,从而揆诸在青海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使之成为各民族人民的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多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具象展演 文化理路
下载PDF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文化理路
8
作者 李成军 田正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4-198,共5页
当前"国学热"是指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论域的转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崛起,近代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逐渐解除。在这种背景下... 当前"国学热"是指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论域的转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崛起,近代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逐渐解除。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引发了人文精神危机、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中西文明比较等话题的讨论。这些讨论为解构近代以来制约传统文化地位的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扫清制约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障碍打下基础,并从不同层面导引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为促成大众"国学热"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热 文化理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文化理路
9
作者 程银 胡达仁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其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协和万邦、命运与共的处世理念,科学有效地回答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为破解全球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了当前和今...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其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协和万邦、命运与共的处世理念,科学有效地回答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为破解全球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时代命题。从文化心理基础和文化逻辑进路的视角来探寻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路径,需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包容共生的文化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凝聚全球共识,摒弃单边主义,搭好世界多边主义的舞台,架稳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连心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深入人心 文化理路 文化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党员干部“严以修身”的文化理路和实践途径
10
作者 康雅娴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12,共4页
中国共产党人的修身其实就是党性修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所囊括的诸多义项就是修身文化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推陈出新和发明创造,具有深远的民族根脉。近期在全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更... 中国共产党人的修身其实就是党性修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所囊括的诸多义项就是修身文化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推陈出新和发明创造,具有深远的民族根脉。近期在全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更是明确要求党员干部"严以修身"。而党员干部"严以修身"的文化理路和实践途径应包括修心、修性、修行、修文、修能、修业、修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修身 文化理路 实践途径
下载PDF
我国大学教师制度的“近代经验”
11
作者 刘剑虹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19,共9页
我国近代大学教师制度是一份丰厚的制度遗产,其“近代经验”无疑具有超越历史的带着某种普适性的意义。这一制度遗产具有四大特征:其演进的灵魂是“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其演进的文化理路是从移植到创造;其演进的外部动因是政... 我国近代大学教师制度是一份丰厚的制度遗产,其“近代经验”无疑具有超越历史的带着某种普适性的意义。这一制度遗产具有四大特征:其演进的灵魂是“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其演进的文化理路是从移植到创造;其演进的外部动因是政府主导与大学自主;其演进的内在动力是“校长负责”与“教授治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制度 文化理路 校长负责 教授治校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理路创新路径探索
12
作者 王新亮 《大学(思政教研)》 2021年第1期11-12,共2页
弘扬优秀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并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促进意义。为了加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探讨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 弘扬优秀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并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促进意义。为了加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探讨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育人功能以及加强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理路创新的宣传力度,分析如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文化理路创新的新路径,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理路 创新
下载PDF
“严以修身”的文化理路
13
作者 张玉刚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严以修身"处于"三严三实"之首,是践行"三严三实"之基。从文化理路的视角来看,"严以修身"既继承和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积极因素,又传承了中国共产... "严以修身"处于"三严三实"之首,是践行"三严三实"之基。从文化理路的视角来看,"严以修身"既继承和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积极因素,又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修身自律的优良传统;既体现了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理论自觉,又体现了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以修身 文化理路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1920—1930年代国家主义派之内在文化理路 被引量:19
14
作者 敖光旭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109,共20页
“醒狮运动”之初,国家主义派致力建构中西杂糅之文化保守主义体系,以为其运动之意识形态。其现代学理厥为以欧陆玄学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哲学,及玄学之反动———实证哲学及实证学科(包括实证主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 “醒狮运动”之初,国家主义派致力建构中西杂糅之文化保守主义体系,以为其运动之意识形态。其现代学理厥为以欧陆玄学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哲学,及玄学之反动———实证哲学及实证学科(包括实证主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玄学与实证本相冲突,且因移植国家主义之中西时空错位,导致醒狮派理论之困境及内在紧张,并驱动其由消极强调国家主义之自在性,走向积极营建“新理性主义”哲学体系。玄学向为文化保守主义之壁垒,而实证主义之科学、进化精神及反玄学倾向,则促使醒狮派呼唤并回归“五四精神”,走向文化激进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义派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激进主义 内在文化理路 政治思想
原文传递
在历史视域中探索法治的中国图景——评《跬步探微:中国法史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小康 《原道》 2022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新近出版的《跬步探微:中国法史考论》一书,相对集中地反映了法律史学者陈景良教授省思中西古今二元对立的类型学法史叙事,在历史视域中探索法治的中国图景的学术成果。该书有三个特点。一是反思马克斯·韦伯等中外学者广泛运用的... 新近出版的《跬步探微:中国法史考论》一书,相对集中地反映了法律史学者陈景良教授省思中西古今二元对立的类型学法史叙事,在历史视域中探索法治的中国图景的学术成果。该书有三个特点。一是反思马克斯·韦伯等中外学者广泛运用的“类型学”方法对法律史研究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主张从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历史地、具体地诠释“法治”的标准,重新描绘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形象与图景。二是把握士大夫在传统法秩序中的主体地位,自觉关注儒家“道统”对士大夫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的影响。三是强调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时间感”,重视“史料、理论与方法”的内在关系,着力从宋代司法传统中发掘本土内生的“现代”法治元素,在宋代历史场域中考察传统法秩序的近世化转型。该书有助于理解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之关系,有助于推动法律史学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文化内在理路 士大夫 宋代司法传统 近世化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