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牧交错视角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体育文化沉积及其旅游活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必虎 纪凤仪 薛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8,共10页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提出为京张城乡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已有研究较少关注京张地区农牧交错的自然地理背景,导致各界对当地体育文化的理解与利用相对片面,制约京张地区永续发展。从农牧交错的视角出发,梳理京张地区历史时期沉积的...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提出为京张城乡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已有研究较少关注京张地区农牧交错的自然地理背景,导致各界对当地体育文化的理解与利用相对片面,制约京张地区永续发展。从农牧交错的视角出发,梳理京张地区历史时期沉积的体育文化,为旅游活化提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认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是以农牧交错地理环境为基础、以复合型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带状旅游文化区域,主要包括草原体育文化、冰雪体育文化、军事体育文化和徒步旅游文化。开发京张地区体育文化资源,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永续发展,需围绕农牧交错区域特色,挖掘京张体育文化内涵,活化京张体育文化沉积,打造京张体育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张地区 农牧交错带 体育文化 文化沉积 旅游活化
原文传递
浅析口译中的汉英文化沉积及翻译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兰 李延林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口译不仅是语言行为,更是文化行为,因此,口译者必须熟悉两种语言中的特殊文化。本文分析汉英民族间的文化沉积现象,从这一角度讨论汉语中成语、俚语、俗语、歇后语的英语口译及其策略,以期提高口译质量。
关键词 口译 文化沉积 策略
下载PDF
文化母题与海外华文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匡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0-186,共17页
母题是人类过去、现在和今后不断重复的精神现象。文学中的母题与民族的历史、族群的生活以及作家的个体生命体验息息相关。对于母题的探讨,可从文化人类学、民间文学扩展至人文学科诸多领域。海外华文文学,虽在东西方双重文化视野中呈... 母题是人类过去、现在和今后不断重复的精神现象。文学中的母题与民族的历史、族群的生活以及作家的个体生命体验息息相关。对于母题的探讨,可从文化人类学、民间文学扩展至人文学科诸多领域。海外华文文学,虽在东西方双重文化视野中呈示新异的生命脉象,却始终有中华文化血液溶于其文心文脉。中华文化母题维系着海外华文作家的思维方式、情感结构和书写心态,以独特的张力包含着多种可能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文化沉积 民族性与世界性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性
原文传递
《易经》的文化沉积与写作年代 被引量:1
4
作者 叶菲菲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8,共6页
《易经》有几点可以表明其写作年代的文化沉积:隐晦的图腾意识;"利建侯"的社会环境;以"邑人"为庶民的社会分层;不使用"哉、矣、也、乎"等语气词的语言风格。根据这些文化沉积推断,《易经》成书于殷末。
关键词 文化沉积 图腾意识 社会环境 社会分层
原文传递
人杰地灵“状元村”
5
作者 毛呈俊 陈献吉 廖军文 《对外大传播》 2002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状元村” 秀水村 文化沉积 文化活动 育人环境 古建筑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红线管控、旅游发展与文化表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必虎 盈斌 杨秋风 《中国生态旅游》 2022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有效协调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开发的功能定位是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改善民生”三效合一目标的难点与重点。本文围绕如...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有效协调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开发的功能定位是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改善民生”三效合一目标的难点与重点。本文围绕如何有效发挥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一问题框架,系统分析中国自然保护地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旅游发展与文化要素表征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因素,通过政策梳理、学理辨析、国内外对比等研究方法提出以上三方面问题的破题策略。本文认为要建设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需要运用“可接受的改变极限”思想开展红线划定与管控,因地制策、因时制宜、持续监测;需要加大游憩机会谱的研究及应用实践,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需要重视自然保护地内文化景观的提炼识别及其表征、传播,重视国家公园文化认同意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旅游发展 游憩机会谱 文化沉积表征
原文传递
论白马藏族“池哥昼”傩戏的史前文化沉积层 被引量:1
7
作者 包建强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2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池哥昼”的文化内容决定了它也属于原始文化。“池哥昼”的各文化成分诞生的时代不一致,沉积到“池哥昼”中的时间亦有先后。“池哥昼”最早的形态是拟兽舞蹈,是白马藏族先民们狩猎前训练能力的演练活动,至迟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已出现... “池哥昼”的文化内容决定了它也属于原始文化。“池哥昼”的各文化成分诞生的时代不一致,沉积到“池哥昼”中的时间亦有先后。“池哥昼”最早的形态是拟兽舞蹈,是白马藏族先民们狩猎前训练能力的演练活动,至迟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已出现。随着万物有灵观的形成,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原始宗教,“池哥昼”因沉积了自然崇拜和巫傩等成分,变为巫傩祭祀活动。随着时代演进,“池哥昼”也在不断衍化,在保留古老成分的基础上又接收新衍化的内容,最终形成了由多种文化沉积层与亚文化沉积层容融的文化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池哥昼”傩戏 史前 文化沉积
原文传递
明清易代之际容美土司的桃花源隐喻探析--以《容美纪游》为中心
8
作者 唐雨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8-94,124,共8页
容美土司在明清易代之际曾接纳过大批前来避难的汉族文人。清代文人顾彩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但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前往容美游历,而且作《容美纪游》记录旅途所见风土人情,发出容美即为“古桃源”的感慨。容美得以成为桃花源隐喻... 容美土司在明清易代之际曾接纳过大批前来避难的汉族文人。清代文人顾彩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但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前往容美游历,而且作《容美纪游》记录旅途所见风土人情,发出容美即为“古桃源”的感慨。容美得以成为桃花源隐喻的原因,既与容美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壮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社会风气与“帝力难至”的宽松政治环境有关,也可从“文化沉积带”与“赞米亚”的角度挖掘其背后隐含着的文化地理学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美纪游 桃花源 隐喻 文化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