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 被引量:40
1
作者 杨晓莉 刘力 张笑笑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0-848,共9页
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兴趣已经从关注文化差异转移到文化与心理如何相互影响。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cultural frame switch,CFS)模型认为:个体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文化构念网络,它们具有动态性,受情境线... 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兴趣已经从关注文化差异转移到文化与心理如何相互影响。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cultural frame switch,CFS)模型认为:个体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文化构念网络,它们具有动态性,受情境线索所驱动,个体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间根据情境需要进行文化框架的转换。CFS受到个体的种族内隐观和双文化认同整合的影响;CFS所积累的多元文化经验可以提高创造性和认知复杂性,也可能产生文化刻板化,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未来研究可以探讨CFS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细化研究,考察主流群体成员的CFS,重视整合视角的研究,运用多元研究方法。借鉴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对于考察我国的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个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框架转换 动态建构主义取向 多元文化经验 文化适应
下载PDF
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过程研究——基于文化框架转换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扬眉 梁果 +1 位作者 李爱君 王海波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141,共22页
继承人成长模式是目前中国家族企业理论和实践的热门议题,也是保障和提高家族企业跨代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家族企业传承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创业的主力军,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的多元文化经历和文化框架转换为其创业学习过程提供了... 继承人成长模式是目前中国家族企业理论和实践的热门议题,也是保障和提高家族企业跨代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家族企业传承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创业的主力军,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的多元文化经历和文化框架转换为其创业学习过程提供了独特资源和路径,本文基于文化心理学的动态建构主义视角,以6个家族企业的海归继承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程序提炼基于文化框架转换的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关键过程要素,包括海外获取性创业学习、创业动机促发、实验性创业学习(直觉和编译创业学习)3个创业学习阶段中,文化构念网络可用性、通达性和情境适用性的构建策略及其与创业学习过程的互动协同机制,试图在家族企业传承背景下构建基于文化框架转换的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过程理论模型,从文化心理学视角解读文化框架转换对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创业学习方式、路径选择和创业能力形成的微观作用机制,为家族企业海归继承人这一独特创业群体的成长提供富有前景的答案,为家族企业传承和跨代创业提供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海归继承人 文化框架转换 创业学习 多案例
原文传递
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基于社会冲突解决的视角 被引量:28
3
作者 何晓丽 谢荣慧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4-179,共6页
群体共情是指群体成员内化和间接体验另一群体成员的认知和情绪情感的过程。群体共情与个体共情不同,表现在身份感、共情偏好和文化影响的差异等方面。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减少群际冲突,促进群际亲社会行为。共情动... 群体共情是指群体成员内化和间接体验另一群体成员的认知和情绪情感的过程。群体共情与个体共情不同,表现在身份感、共情偏好和文化影响的差异等方面。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减少群际冲突,促进群际亲社会行为。共情动机和文化框架转换是分析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促进机制的两个视角。未来研究可以探索群体共情与个体共情神经机制的差异,建立群体共情对群际关系影响的综合模型,探索群体共情在群际关系改善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共情 群际关系 共情动机 文化框架转换
下载PDF
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概念、过程、测量及其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爱保 侯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7-212,共6页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增多,这导致双文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即身上同时拥有两种文化特征的人越来越多,双文化个体如何处理母体文化和新获得的文化则涉及...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增多,这导致双文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即身上同时拥有两种文化特征的人越来越多,双文化个体如何处理母体文化和新获得的文化则涉及到两种文化身份的认同整合问题。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双文化认同整合具有广泛性特征,它影响着个体在多文化背景当中的心理调适、文化框架转换、认知加工方式和认知复杂性,以及个体的创造性等,同时对群际关系也有重要影响。促进积极的双文化认同整合,在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认同整合 文化框架转换 认知加工
原文传递
认同整合促进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文化框架转换的解释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虹 王茹婧 倪士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5,共8页
采用2(认同身份启动,城市身份和农村身份)×2(认同整合,高认同整合和低认同整合)的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行为实验法对来自北京、威海的108名流动儿童进行测试,考察其对于城市他人和农村他人的评价,进一步分析认同整合促进流动儿童心... 采用2(认同身份启动,城市身份和农村身份)×2(认同整合,高认同整合和低认同整合)的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行为实验法对来自北京、威海的108名流动儿童进行测试,考察其对于城市他人和农村他人的评价,进一步分析认同整合促进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与低认同整合者相比较,高认同整合流动儿童对城市儿童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的评价更积极,表现出同化效应。揭示了文化框架转换是认同整合促进流动儿童文化适应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整合 文化框架转换 流动儿童 文化适应
下载PDF
藏-汉双文化者学业归因风格的文化框架转换研究
6
作者 崔占玲 高星 +1 位作者 胡丁丁 张惠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9-103,36,共6页
探索母语和第二语言文化对藏—汉双文化者认知方式的影响以及文化智力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文化启动范式,考察了不同文化情境下藏—汉双文化者的学业归因方式,进而揭示语言文化对认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启动不同,双文化者的学业归... 探索母语和第二语言文化对藏—汉双文化者认知方式的影响以及文化智力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文化启动范式,考察了不同文化情境下藏—汉双文化者的学业归因方式,进而揭示语言文化对认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启动不同,双文化者的学业归因方式不同,并受文化智力的影响。这说明,双文化者有两套文化情境系统,在不同语言文化下选择不同的认知方式,文化智力在其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汉双文化 学业归因方式 文化智力 文化框架转换
下载PDF
文化启动对蒙-汉双文化者二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冀赛男 李杰 +3 位作者 张淑军 何虎 爱民 张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4-561,共8页
采用文化启动范式,考察了传统文化线索对蒙-汉双文化者第二语言(汉语)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面孔图片启动时,蒙-汉双文化者与蒙古族面孔图片对话时比与汉族面孔图片对话时汉语表达的流畅性更低,但这一影响在汉族单文化者对照组中未出... 采用文化启动范式,考察了传统文化线索对蒙-汉双文化者第二语言(汉语)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面孔图片启动时,蒙-汉双文化者与蒙古族面孔图片对话时比与汉族面孔图片对话时汉语表达的流畅性更低,但这一影响在汉族单文化者对照组中未出现;当描述文化负荷和文化中性图片时,与描述汉族文化标识图片相比,描述蒙古族文化标识图片时,双文化者的汉语表达流畅性降低.说明与母语有关的文化线索干扰蒙-汉双文化者的汉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汉双文化 二语表达 文化启动 文化框架转换
下载PDF
新疆双语教师的文化适应力初探——基于CFS模型
8
作者 安洁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5期36-36,35,共2页
本文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cultural frame switch CFS)模型,结合新疆双语教师的现状明晰其文化角色定位,分析了多元文化经验对双语教师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新疆双语教师的文化适应力的新思路:加强语言训练;强调多元文化经... 本文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cultural frame switch CFS)模型,结合新疆双语教师的现状明晰其文化角色定位,分析了多元文化经验对双语教师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新疆双语教师的文化适应力的新思路:加强语言训练;强调多元文化经验的价值;增强双语教师多元文化学习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模型 新疆双语教师 文化框架转换 多元文化经验 文化适应力 提升思路
下载PDF
旅居与杂居藏汉双文化个体认知差异的研究
9
作者 李枏 冯聪 鞠实儿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8年第4期304-312,共9页
本文比较了旅居和杂居的藏汉双文化个体在文化和民族认知、文化框架转换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藏族旅居双文化个体的民族本质论认知倾向高于杂居双文化个体,同时藏族和汉族杂居双文化个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水平均高于旅居双文化个体。(2... 本文比较了旅居和杂居的藏汉双文化个体在文化和民族认知、文化框架转换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藏族旅居双文化个体的民族本质论认知倾向高于杂居双文化个体,同时藏族和汉族杂居双文化个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水平均高于旅居双文化个体。(2)与旅居双文化个体不同,在文化线索启动下,杂居双文化个体未表现出经典的双文化框架转换效应。以上结果表明,旅居和杂居双文化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第二文化认知表征和经验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居双文化个体 杂居双文化个体 认知模式 文化框架转换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