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书豪媒体奇观的文化政治学涵义 被引量:46
1
作者 黄璐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年第3期5-7,共3页
林书豪的媒体经历和奇观建构具有典型的案例分析价值,为理解体育媒体奇观与文化政治话语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践素材。搜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CNN媒体网站上有关林书豪的新闻报道,从文化政治学实践案例分析... 林书豪的媒体经历和奇观建构具有典型的案例分析价值,为理解体育媒体奇观与文化政治话语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践素材。搜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CNN媒体网站上有关林书豪的新闻报道,从文化政治学实践案例分析的视角,对美国主要的政治性媒体建构的林书豪奇观进行批判性反思。媒体奇观是由无数个陈词滥调、隐喻与话语细节组成一个宏观抽象的案例,再由无数个栩栩如生、想象与具体的案例组成一部媒体神话历史。林书豪媒体奇观具有失真的一面,掩埋了精心设计的文化政治陷阱,与新闻报道实行捆绑营销,使人们的意识处于一种自动接受的无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学 媒体奇观 林书豪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文化政治学阐释 被引量:43
2
作者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0年第6期1-2,共2页
我国的外语教育内中有外,是内生还是外来,一直是个悬置问题,表现在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关系上,就是不能执两用中。一方面,在外语教育政策和外语教学实践中,国家意识缺席,中华文化赤字;另一方面,西方理论和模式一直主导着外语学术生产... 我国的外语教育内中有外,是内生还是外来,一直是个悬置问题,表现在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关系上,就是不能执两用中。一方面,在外语教育政策和外语教学实践中,国家意识缺席,中华文化赤字;另一方面,西方理论和模式一直主导着外语学术生产和人才培养实践。改革开放40年来,外语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一路高歌猛进,我们的“脚”的确迈进了国际体系,但是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等诸多“头脑”领域从未进入世界知识体系,以致面对中美两国贸易冲突等国别关系事件,外语界基本上置身事外,集体失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果还是一味沉湎于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而不能自醒和自拔,无异于心甘情愿地构建中国外语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育 转基因工程 文化政治学 集体失语 国际视野 执两用中 中美两国 外语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前沿问题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23
3
作者 董金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157,共10页
二战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发展像一部三幕剧式,呈现为诞生—衰落—复兴的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在批判国家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过程中诞生和崛起,她们试图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寻求女性在生产... 二战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发展像一部三幕剧式,呈现为诞生—衰落—复兴的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在批判国家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过程中诞生和崛起,她们试图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寻求女性在生产劳动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80年代,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一下子失语并走向衰落,逐渐被主张"性别差异"的新激进女性主义思潮所取代,女性主义也整体上转向了以身份政治和承认政治为代表的文化政治学。当女性主义的研究集中在以身份和差异为主的文化政治学批判上时,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然而,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政治学无法真正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当资本吸纳剩余价值的目光从哈特和奈格里所说的"形式吸纳"走向"实质吸纳"时,女性的身体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范畴变成了全新的政治经济学范畴——身体的生产本身就是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这种状况为女性主义重新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身体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命题下,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将在新自由主义的帝国内部浴火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文化政治学 身体政治 帝国
原文传递
斯图亚特·霍尔论大众文化与传媒 被引量:19
4
作者 邹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4-87,共4页
作为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的声名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对大众文化与传媒的论述。霍尔坚持左翼马克思主义立场,试图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思想来解释日常政治传媒实践。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定义、编码/解码模式... 作为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的声名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对大众文化与传媒的论述。霍尔坚持左翼马克思主义立场,试图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思想来解释日常政治传媒实践。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定义、编码/解码模式的创立,尤其是对媒体、政治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从不同层面拓展了文化研究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大众文化 编码/解码 意识形态 文化政治学
下载PDF
法国当代电影与艺术等级体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洋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100,共7页
从2009年起,法国电影进入历史上的第四个"黄金时期",这个"黄金时期"的形成,抛开电影人的努力与创造,还与"艺术等级体制"的运作有关。我们可借用歌德著名的"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的概念,把... 从2009年起,法国电影进入历史上的第四个"黄金时期",这个"黄金时期"的形成,抛开电影人的努力与创造,还与"艺术等级体制"的运作有关。我们可借用歌德著名的"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的概念,把全球化时代各国电影在跨文化空间中构成的整体视为"世界电影",在某些学者看来,"世界电影"正处在某种所谓"电影战争"的敌对假想中。在这个背景下,法国当代电影的成功既得益于艺术家的创造,也得益于"艺术等级体制"发动的"标准竞争"。这些艺术等级体制包括以戛纳国际电影节为代表的前端电影文化活动,以《电影手册》杂志为代表的电影批评的中间环节,以及以电影学术体系的知识生产这个基础层面,它们之所以被认定为"艺术等级体制",标志是它们都生产"电影清单",这些清单的价值不仅在于选择、标举的导演与作品,更在于输出背后的电影评价标准,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商业评价体制展开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当代电影 艺术等级体制 文化政治学 戛纳国际电影节 《电影手册》
原文传递
文化的辩证法--关于“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6
作者 欧阳谦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5,共9页
本文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主要探讨了"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即它的文化辩证法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自出现以来,始终以文化问题作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口。"文化"... 本文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主要探讨了"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即它的文化辩证法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自出现以来,始终以文化问题作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口。"文化"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键词,具体表现就是以文化主义取代经济主义,以文化批判取代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文化唯物主义及其文化政治学来丰富和扩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既面向当代社会的现实变革,同时也试图填补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 意识形态 文化工业 文化唯物主义 文化政治学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毛泽东对西方文化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安德鲁·罗斯(著) 郑洛(摘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文化政治学 西方 美国学者 区域平衡发展 社会运动 文化批评 社区生活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视角反思本土妇女学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魏开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妇女学开始引起重视,本土妇女学学科化进程也随之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中国妇女学的学科化现状,考察本土妇女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探讨妇女学学科的命运,以进一步探究本土妇女学在学科化过程中知识生产的文化政治学... 20世纪80年代初,妇女学开始引起重视,本土妇女学学科化进程也随之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中国妇女学的学科化现状,考察本土妇女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探讨妇女学学科的命运,以进一步探究本土妇女学在学科化过程中知识生产的文化政治学意义以及妇女知识处于边缘地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妇女学 女性主义 本土妇女学 学科化 文化政治学
下载PDF
从政治的电影走向电影的政治——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36,共7页
从政治学与文化研究的视角观照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可以为阐释新中国60年的电影历史获取一种整体性与批判性的学术立场。总的来看,从1949—1979年亦即冷战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电影,作为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有机... 从政治学与文化研究的视角观照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电影工业及其文化政治学,可以为阐释新中国60年的电影历史获取一种整体性与批判性的学术立场。总的来看,从1949—1979年亦即冷战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电影,作为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体化的国家统制框架里,呈现为一种集政治与文化、生产与消费、精英与大众于一体的高度透明的话语体系,使电影成就为新中国政治与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之一;而从改革开放以来迄今亦即从1979年到冷战后期、后冷战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全球化语境里的中国电影工业,正在逐步调整政治与文化之间此消彼涨的权力关系,力图从政治的电影走向电影的政治,以便有效地应对他者与自我、国家与族群、普遍与个体之间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并期望在产业发展与文化认同的交互平台上构建国家电影的主体性并真正融入世界电影的工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文化政治 文化政治学 政治的电影 电影的政治 新中国 电影工业
原文传递
文化政治学:民俗学的新走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杰文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0-188,共9页
对于"民俗学是什么",学界内外存在着普遍的误解.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使民俗学研究走出低谷,美国民俗学家们经过激烈的论争,最终支持对民俗学进行文化政治学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这一研究范式背后连续性的问题意识,讨论了中国... 对于"民俗学是什么",学界内外存在着普遍的误解.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局面,使民俗学研究走出低谷,美国民俗学家们经过激烈的论争,最终支持对民俗学进行文化政治学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这一研究范式背后连续性的问题意识,讨论了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新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民俗 民俗主义 文化政治学
原文传递
教育与社会的转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P.布朗 A.海尔塞 +3 位作者 H.劳德 A.威尔斯 熊春文 李芳英 《国外社会学》 2003年第4期1-39,共39页
关键词 教育 社会转型 经济国家主义 经济生产力 社会控制 文化政治学
原文传递
从马克思到拉康——齐泽克与文化政治学之精神分析转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大平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文化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 精神分析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齐泽克 拉康 资本主义批判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学科间性及其文化政治学抉微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伟胜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99,共11页
一、比较文学的“恒常危机”众所周知,比较文学衍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86年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标志着采用比较方法研究文学的正式开始。同一年,爱德华·罗德在日内瓦开设各国文学比较史课程,也是在这一年,马克斯&#... 一、比较文学的“恒常危机”众所周知,比较文学衍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86年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标志着采用比较方法研究文学的正式开始。同一年,爱德华·罗德在日内瓦开设各国文学比较史课程,也是在这一年,马克斯·科赫在德国出版《比较文学评论》。以后,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的兴趣与浪漫派的世界主义意识结合在一起,促成了比较文学的诞生,(1)从此“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法名称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文化政治学 世界主义 理论著作 浪漫派 比较的方法 学科间性
原文传递
欧洲院线的三类扶持政策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洋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4,共6页
本文通过欧洲电影院线的几次变革,尤其是"二战"后到后冷战时期遇到的渠道竞争、多样性流失、技术改造等危机,对欧洲院线的"国家税收调控"、"欧盟MEDIA计划"和"艺术院线体系"这三大扶持政策进... 本文通过欧洲电影院线的几次变革,尤其是"二战"后到后冷战时期遇到的渠道竞争、多样性流失、技术改造等危机,对欧洲院线的"国家税收调控"、"欧盟MEDIA计划"和"艺术院线体系"这三大扶持政策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政治学理论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政策 欧洲电影 电影院 文化政治学 电影扶持
原文传递
论别现代理论的四种建构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明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3,共11页
别现代(Bie-modern)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它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社会文化状况做了有效的阐释,已然在国内学界乃至欧洲、美国等地引发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纵深推进,并逐渐获得积极承认的今天,别现代理论的紧迫性任... 别现代(Bie-modern)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它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社会文化状况做了有效的阐释,已然在国内学界乃至欧洲、美国等地引发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纵深推进,并逐渐获得积极承认的今天,别现代理论的紧迫性任务是寻找不同的思路将其自身细化,从而建构一种更能与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文化互证互释的自主性理论。基于研究现状和可行性分析,别现代理论至少可以有三种“再出发”的建构路径,即“理论的批评化”“介入到具体的学科研究中去”“作为文化理论积极和相关理论对话”。这三种建构路径只要有其中之一做到精细有效,就可能把别现代理论带入新境。当然,别现代理论自身也可以继续面向社会文化文本展开思想言说,以推进其思路。这也是别现代理论发展的一种应有路径。相信别现代理论会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而获得更多的承认,同时,它对于中国现代性的成长与成熟也不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别现代理论 文化政治学 理论的批评化
下载PDF
论课程文化政治学的重构--基于课程政治安全的视角
16
作者 郝德永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9,共10页
政治安全是课程安全的根本。作为文化政治的产物,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政治属性。将什么知识编制成课程,具有明确的政治原则与立场、具有严格的政治安全检视与考量。没有政治上安全、可靠的课程,教育就难以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 政治安全是课程安全的根本。作为文化政治的产物,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政治属性。将什么知识编制成课程,具有明确的政治原则与立场、具有严格的政治安全检视与考量。没有政治上安全、可靠的课程,教育就难以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因而,课程研究、编制与治理不仅是一种专业活动,须遵循专业逻辑,而且是一种文化政治活动,须遵循文化政治逻辑。对课程政治安全的诠释,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课程文化政治学。作为课程文化政治学研究的经典理论--批判课程论,深刻揭示了课程的文化政治事实存在,但却未能清晰阐明课程的文化政治逻辑存在。课程的政治安全研究亟待课程文化政治学意义上的理论突破,其关键在于从逻辑上阐明课程的文化政治属性、立场、功能与使命,以促进课程文化政治学研究的逻辑重构及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政治安全 批判课程论 文化政治学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逻辑——以市民社会为核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浩斌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1,共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可以从市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考察。20世纪初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方法论上开始对从单纯经济的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学术背景上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可以从市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考察。20世纪初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方法论上开始对从单纯经济的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学术背景上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向了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这一转变,表现在市民社会问题上,就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的视角来理解市民社会,转换到从文化与上层建筑的视角来理解市民社会。这就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市民社会。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就转变为公共领域的文化领导权问题,由此引出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等问题,并形成了与卢卡奇传统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文化政治学 市民社会 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华女阿五》:两种族裔属性斗争的文化政治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利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美国华裔作家黄玉雪的自传小说《华女阿五》,描述了美国华裔女孩阿五在美国族裔属性和中华族裔属性间的斗争,以及她如何摆脱被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双重边缘化的两难境地而融双重属性于一体的状况。阿五身上熔铸的中华族裔文化属性和美国... 美国华裔作家黄玉雪的自传小说《华女阿五》,描述了美国华裔女孩阿五在美国族裔属性和中华族裔属性间的斗争,以及她如何摆脱被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双重边缘化的两难境地而融双重属性于一体的状况。阿五身上熔铸的中华族裔文化属性和美国族裔文化属性反映了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的文化政治权利角力关系,从而达到重铸自我族裔属性,实现混合身份认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女阿五 族裔文化属性 混合身份 文化政治学 文化政治权利角力
下载PDF
文化政治学的学理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当代图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晓路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09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考察某种思想文化的分析样式关系到其外部系统要素和内在结构的发展,而且这种内外透视的角度与理论的话语指涉又形成某种互为逻辑的结构,二者密不可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欧洲和北美所呈现出的社会经济形态。
关键词 经典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批评 人类解放 外部系统 阶级理论 文化政治学 后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实用主义美学的重新崛起 被引量:3
20
作者 毛崇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百年之后,在西方思想界一度被不屑于顾的实用主义竟然能够东山再起,不仅势头不减当年,且又是一番风景。这是为什么?这种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说明了什么?一向不被重视的实用主义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生命力?本文从杜威、罗蒂与舒斯特曼三... 百年之后,在西方思想界一度被不屑于顾的实用主义竟然能够东山再起,不仅势头不减当年,且又是一番风景。这是为什么?这种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说明了什么?一向不被重视的实用主义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生命力?本文从杜威、罗蒂与舒斯特曼三位代表人物在哲学、美学与文化政治学互动的视野,扫视实用主义的百年发展以及它在后现代主义中的定位,并进而通过它与马克思及孔夫子的对话,窥视我们时代的某些精神特点,从中找出带有历史走向性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美学 伦理的审美生活 身体美学 文化政治学 真理与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