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胡适的文化使命感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文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8,共10页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感",作为社会上的广义的"仁人志士"通常所抱有的庞大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意义,其整体上的思想质地,既有现代性与传统的贯通,又有西学特色与民...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感",作为社会上的广义的"仁人志士"通常所抱有的庞大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意义,其整体上的思想质地,既有现代性与传统的贯通,又有西学特色与民族文化要素的结合,属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种新气象。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中,胡适是最有清醒的、自觉的和鲜明的"文化使命感"的一位,他对于"文化使命感"的反复提出(从"为国造因"到"再造文明")及其践行,实质乃是一种"文化报国",即从深沉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本着对世界文化潮流的把握,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包括文化国情),而立志以个体的社会文化活动,报效于民族和国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整体的思想文化建设,又集中表现为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质)的一种可贵的努力。如果说有什么"胡适思想"的话,此即"胡适思想"的精髓;如果说有什么"胡适精神"的话,这同样是"胡适精神"的最具光彩、也最具深刻文化价值内涵的一面。其实际的社会影响,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从‘五四’开始形成的新文化传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社会责任感 文化使命感 胡适 文化报
下载PDF
抗战时期郭沫若和茅盾的文化活动
2
作者 钟海波 《郭沫若学刊》 2018年第4期42-46,共5页
本篇论文论析了郭沫若和茅盾两位革命作家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及思想倾向。抗战时期,两位文化巨人经历了相似的人生轨迹:抗日拥共,心向延安,以笔代枪,暴露黑暗,歌颂光明,文化报国。虽然他们个性迥异,风格不同,但目标一致,互为补充,共... 本篇论文论析了郭沫若和茅盾两位革命作家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及思想倾向。抗战时期,两位文化巨人经历了相似的人生轨迹:抗日拥共,心向延安,以笔代枪,暴露黑暗,歌颂光明,文化报国。虽然他们个性迥异,风格不同,但目标一致,互为补充,共同引领了抗战时期文化及文学大潮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茅盾 抗日战争 文化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