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乌有乡的客人——解读《来自乌有乡的消息》
被引量:
8
1
作者
殷企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8,共9页
《乌有乡》打破了以往乌托邦传统所遵循的封闭逻辑,并非因为像某些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是莫里斯从"好客"历史语境中汲取了养料,而是因为《乌有乡》负有不同于其他乌托邦作品的特殊使命——"好客"或"客人"...
《乌有乡》打破了以往乌托邦传统所遵循的封闭逻辑,并非因为像某些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是莫里斯从"好客"历史语境中汲取了养料,而是因为《乌有乡》负有不同于其他乌托邦作品的特殊使命——"好客"或"客人"形象只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手段。这一使命就是延续由卡莱尔等人所开创的文化批评语境,并且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艺术形式来充实这一语境。主人公格斯特作为"客人"行走于新旧两个世界之间,既暗示莫里斯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问题的焦虑,又暗示他对新社会的憧憬,其间的意蕴不可不察。《乌有乡》呈现的是两种时空、两种文化、两种视角、两种思维模式。格斯特以他特殊的"客人"身份,恰到好处地承担了在这两种时空之间穿针引线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斯
客人
乌有乡
文化
批评
语境
社会转型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朋友”意象与共同体形塑——《我们共同的朋友》的文化蕴涵
被引量:
14
2
作者
殷企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9,共9页
《我们共同的朋友》中连贯而密集的"朋友"意象,本应比"垃圾山"意象受到更多的重视。该"朋友"群像并非简单地要说明友情和财富孰轻孰重,而是要提请读者参与财富这一文化命题的讨论。讨论财富问题,就是讨...
《我们共同的朋友》中连贯而密集的"朋友"意象,本应比"垃圾山"意象受到更多的重视。该"朋友"群像并非简单地要说明友情和财富孰轻孰重,而是要提请读者参与财富这一文化命题的讨论。讨论财富问题,就是讨论文化问题。在19世纪的英国,关于如何建构文化共同体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步形成,狄更斯也参与了这一建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向世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任何共同体的建构,都不能忘记生活在"漏洞"和"边角"里的共同朋友。通过"共同的朋友"这一形象,狄更斯参与建构了批判"现金联结"的文化语境,同时提出了一条通向共同体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友
财富
共同体
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文化
批评
语境
原文传递
题名
乌有乡的客人——解读《来自乌有乡的消息》
被引量:
8
1
作者
殷企平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8,共9页
文摘
《乌有乡》打破了以往乌托邦传统所遵循的封闭逻辑,并非因为像某些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是莫里斯从"好客"历史语境中汲取了养料,而是因为《乌有乡》负有不同于其他乌托邦作品的特殊使命——"好客"或"客人"形象只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手段。这一使命就是延续由卡莱尔等人所开创的文化批评语境,并且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艺术形式来充实这一语境。主人公格斯特作为"客人"行走于新旧两个世界之间,既暗示莫里斯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问题的焦虑,又暗示他对新社会的憧憬,其间的意蕴不可不察。《乌有乡》呈现的是两种时空、两种文化、两种视角、两种思维模式。格斯特以他特殊的"客人"身份,恰到好处地承担了在这两种时空之间穿针引线的任务。
关键词
莫里斯
客人
乌有乡
文化
批评
语境
社会转型
社会主义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朋友”意象与共同体形塑——《我们共同的朋友》的文化蕴涵
被引量:
14
2
作者
殷企平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项目批号:12&ZD17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们共同的朋友》中连贯而密集的"朋友"意象,本应比"垃圾山"意象受到更多的重视。该"朋友"群像并非简单地要说明友情和财富孰轻孰重,而是要提请读者参与财富这一文化命题的讨论。讨论财富问题,就是讨论文化问题。在19世纪的英国,关于如何建构文化共同体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步形成,狄更斯也参与了这一建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向世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任何共同体的建构,都不能忘记生活在"漏洞"和"边角"里的共同朋友。通过"共同的朋友"这一形象,狄更斯参与建构了批判"现金联结"的文化语境,同时提出了一条通向共同体的路径。
关键词
朋友
财富
共同体
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文化
批评
语境
Keywords
friend wealth community Dickens Our Mutual Friend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criticism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乌有乡的客人——解读《来自乌有乡的消息》
殷企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8
原文传递
2
“朋友”意象与共同体形塑——《我们共同的朋友》的文化蕴涵
殷企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