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35
- 1
-
-
作者
朱全升
汤池
-
机构
磁县文化馆
-
出处
《文物》
1984年第4期1-9,97-102,共15页
-
文摘
东魏茹茹公主墓位于河北省磁县城南2公里的大冢营村北。因其西南约300米处有一座封土巍峨的大冢,相对而言,当地群众称此墓为小冢(图一)。小冢的封土早年已削平。1976年春,大冢营村社员在村北平地时,铲破墓顶,发现了此墓。我馆闻讯后,报经河北省文化局批准,于1978年9月至1979年6月进行清理发掘。发掘过程中曾得到中央美术学院、河北省文管处、邯郸行署文化局、文物出版社等单位的指导与帮助。当时,我馆举办亦工亦农考古训练班,全体学员也参加了此墓的发掘。
-
关键词
东魏
河北省
标本
图版
磁县
发掘简报
墓室壁画
拜占廷
文化局
中央美术学院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
被引量:54
- 2
-
-
作者
殷涤非
罗长铭
-
出处
《文物》
1958年第4期8-11,7,共5页
-
文摘
安徽寿县自1955年发现蔡侯墓后,更加引起各方人士的重视。六安专署为加强寿县地下文物保护,根据省文化局及当地党委的指示,于去年九月间抽调所属各县文化干部十一人,组成六安专区文物普查工作队,重点进行寿县境内文物的普查工作。
-
关键词
寿县
出土
普查
文物保护
六安
工作队
郭沫若
复堤工程
瓦埠湖
文化局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客家山歌音调考源
被引量:40
- 3
-
-
作者
王耀华
-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6-75,共10页
-
文摘
在汉族民间音乐中,山歌作为人民群众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歌唱形式,具有较为稳固的传承性和保守性,并且与各地人民的社会生活保持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通过各地域、各民系山歌音调的考源,当可在一定程度上追溯其古形态,并由各地域之间的对比参照,寻其流变线索,为音乐音调的发展历史、地域变迁提供有益资料,进而为人群迁涉历史和民系文化特征之比较研究作有益的参考。
-
关键词
中国民间
传承性
文化特征
客家山歌
文化部
流变
文化局
渊源
发展历史
色彩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被引量:43
- 4
-
-
作者
汤文兴
-
机构
临汝县文化馆
-
出处
《中原文物》
1981年第1期5-8,67+75+2,共7页
-
文摘
阎村遗址位于临汝县东25华里,纸坊公社以北、阎村以东、黄涧河西岸的台地上,地势较为平坦,高出河床约3米。南北长25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共约25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3米。一九六四年以来,这里修筑河渠和平整土地,不断出土瓮棺葬、白衣彩陶、石斧、石铲、骨针和大量的夹砂红陶片。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间,当地社员在遗址东部种树,在不到三十平方米的范围内,挖出了十一座瓮棺葬。据社员谈。
-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瓮棺葬
平整土地
彩陶纹饰
层堆积
陶缸
红陶
陶片
台地
文化局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山西柳林县高红发现商代铜器
被引量:41
- 5
-
-
作者
杨绍舜
-
出处
《考古》
1981年第3期211-212,292-293,共4页
-
文摘
柳林县在山西省西部,地处太军公路的西段,是古今要道,战国时为赵国蔺县地。高红村位于柳林县的西边,距城10余公里,在八盘山下,太军公路必经之道,离军渡只有0.5公里,地势险要(图一)。 1978年4月8日,该队社员们在村西北八亩垣上翻地时,发现了一批铜器。
-
关键词
柳林县
山西省
商代铜器
出土
图版
公路
文化局
发现
西部
战国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代渤海湾西部海岸遗迹及地下文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39
- 6
-
-
作者
李世瑜
-
出处
《考古》
1962年第12期652-657,9-10,共8页
-
文摘
一关于古代渤海湾西部海岸线向东推移的过程,也即渤海湾西岸(苏运河、海河、捷地河流域尾闾地段)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的研究,是我国历史地理研究上的重要课题之一。搞清了这个问题,不但可以补足和匡正历史记载上的缺失,而且有助于滨海地区冲积平原与夹沙河流的关系问题的解决。尤有进者,搞清了这一问题,对于当前的生产建设,还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诸如建港、水利工程,一般建筑,土地利用,以至地质探矿,海水养殖等等皆是。
-
关键词
海岸
冲积平原
文物
西部
形成过程
文化局
宁河县
古代
渤海湾
天津市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广东肇庆市北岭松山古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8
- 7
-
-
作者
徐恒彬
-
机构
广东省博物馆发掘小组
肇庆市文化局发掘小组
-
出处
《文物》
1974年第11期69-79,99,共12页
-
文摘
1972年11月底,广东省肇庆市电化厂职工在北岭松山脚建设厂房,挖出了一些青铜器,立即引起了该厂领导和工人的注意,认为这些铜器是珍贵文物,根据党和国家的文物政策法令应加以保护,马上拿回仓库保管好,并报告市文化局。市文化局当即派人前往调查,及时保护了现场,迅速电告省博物馆。省博物馆立即派人前往,会同肇庆市文化局的同志,共同清理发掘了这座古墓。现将情况初步整理报告如下:
-
关键词
广东肇庆
青铜器
随葬器物
古墓
出土器物
省博物馆
松山
文化局
刻划符号
广东省肇庆市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剑川海门口古文化遗址清理简报
被引量:33
- 8
-
-
作者
作铭
-
机构
云南省博物馆筹备处
-
出处
《考古》
1958年第6期5-12,4-7,共12页
-
文摘
一、发现及发掘经过1957年3月25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科分电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文化局及省博物馆,通知该州剑川县海门口在挖河工程中发现大批石器及陶器,邀省城有关方面派考古人员急速到工地协助清理,因放水期急迫,须先期清理完毕。上述各机关乃于26日召开临时会议,决定由省博物馆派考古人员三人,会同州文化科到工地协助工作;另一方面通知州文化科暂将出石、陶器的一段工地,加以封锁,
-
关键词
古文化遗址
陶器
剑川
文化局
出土文物
考古
新石器
工地
省博物馆
大理白族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锦西西孤山辽萧孝忠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28
- 9
-
-
作者
雁羽
-
出处
《考古》
1960年第2期34-35,共2页
-
文摘
锦西西孤山辽萧孝忠墓过去曾有过调查和了解。前辽西省博物馆筹备处于1954年10月曾派人去过西孤山,并运回该墓所出的大安五年墓志1合。1957年11月前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遵照辽宁省文化局指示又派人前去调查一次。该墓早在日寇占领东北初期即已被破坏。1958年5月我们进行正式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报于下:
-
关键词
墓志
孤山
锦西
辽宁省
辽西
辽墓
文化局
东北
清理简报
调查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山西文水北峪口的一座古墓
被引量:28
- 10
-
-
作者
冯文海
-
机构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
出处
《考古》
1961年第3期136-138,141,共4页
-
文摘
1960年6月中旬,文水县北峪口发现了一座画象石墓。我们得悉后,即派人协同该县文化局同志对此墓进行清理。另在墓前15米处,发现宋铜钱两瓮,约300余公斤,钱上有嘉祐、元祐和崇宁等年号。一、墓的形制和结构此墓为石砌八角形仿木构建筑的单室墓。墓室正南北向,南北长2.43,东西宽2.37米。在依墓室的东西及北壁下有石砌棺床。
-
关键词
峪口
木构建筑
古墓
形制
文化局
石砌
画象
东西
协同
年号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23
- 11
-
-
-
机构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
-
出处
《考古》
1959年第4期185-187,220,共4页
-
文摘
1958年11月,山东省文物训练班在结业期间,适逢济南东郊人民公社在大辛庄深翻土地。省文化局调集了文训班全体学员89人,并有文化部文物局王黎晖等同志及科学院考古所陈作良等同志具体协助,在孩遗址上进行了短时间的钻探与试掘工作。大辛庄属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在济南东郊,西距胶济敛路黄台车站4公里,南距胶济铁路1/4公里,遗址在村东南铁路之北。这一带地形稍高,愈北愈低,遗址中间有一东南、西北向的大沟,最宽约50,深2米,当地群众称为"蝎子沟",沟将遗址分作两牛。
-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大辛庄遗址
文化层
济南
山东省
考古
图版
文化局
文化部
东南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甘肃武威发现一批西夏遗物
被引量:23
- 12
-
-
-
机构
甘肃省博物馆
-
出处
《考古》
1974年第3期200-204,216,共6页
-
文摘
1972年1月,甘肃省武威县张义公社的社员群众在小西沟岘挖药材时,发现一批西夏遗物。武威县文教局、武威地区政治部、文化局和甘肃省文化局都非常重视,先后三次派县、地区文化馆和省博物馆的同志前往了解、收集,并在群众发现遗物的地方进行了清理。张义公社党委也召集干部会议,进行保护文物的动员教育,给收集、清理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使这一批西夏遗物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
关键词
西夏文
遗物
甘肃省
武威地区
文化局
发现
省博物馆
清理工作
政治部
公社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河北青龙县抄道沟发现一批青铜器
被引量:23
- 13
-
-
作者
郑绍宗
-
机构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
出处
《考古》
1962年第12期644-645,7,共3页
-
文摘
1961年5月,河北省青龙县王厂乡抄道沟村农民朱会,在村西后山台地上,掘出了一批较为珍贵的青铜器,共中包括羊首曲柄短剑、鹿首弯刀、铃首弧背刀、曲柄匕形铜器、铜戚各1件,环首刀3件。经该县中学教员张琦的反映,当即由县文化部门将所出青铜器作了搜集。1962年2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派郑绍宗同志到现场进行了调查。抄道沟位于王厂乡北2.5公里的山谷中,村东6公里是八道河,西北紧靠都山。
-
关键词
青铜器
曲柄
河北省青龙县
铜器群
弯刀
文物工作
环首
文化局
文化部
图版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滕县后荆沟出土不■簋等青铜器群
被引量:20
- 14
-
-
作者
万树瀛
-
机构
滕县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1981年第9期25-29,98,共6页
-
文摘
1980年3月上旬,山东省滕县城郊公社后荆沟大队社员在村北取土时,发现一批铜器。我馆同志当即前往作了调查、清理。其地为一残墓(编号ST80/M1,下称一号墓)。出土铜器共十五件,在当地文物保护小组的配合下,均已交国家收藏。县文化局对发现,保护这批文物的有关人员,给了表扬和奖励。有关资料整理简报如下:
-
关键词
铜器群
出土
文物保护
整理简报
形制
山东省
铭文
图版
文化局
清理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营城子贝墓
被引量:20
- 15
-
-
作者
于临祥
-
机构
旅顺博物馆
-
出处
《考古学报》
1958年第4期71-89,140-145,共25页
-
文摘
1954年7月,旅大市图书馆孙克力同志在市郊营城子的新建铁路、公路路基的两侧,发现古墓葬,即报告旅大市文化局。市文化局当即派李雅、于临祥同志前去现场调查。前後经过两次调查,发现了大批古墓葬,并认为必须发掘。因此,市文化局於8月12日,以李雅、于临祥、张世明、陈忠远、王洪志、王慕侠、苏君会、李海亭、孙信风、衣燕春、陈兰柱、于翠娥、任淑香诸同志组成"营城子古墓葬清理发掘工作红",进行发掘工作。自1954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止,共清理了贝墓41座,砖墓9座,石板墓2座,土穴的辽金墓2座,共计54座。这里只将贝墓报导出来,以供研究参考。
-
关键词
出土
随葬品
合葬
古墓葬
墓葬形制
陶器
夫妻
骨架
陶壶
文化局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内蒙林西考古调查
被引量:18
- 16
-
-
作者
吕遵谔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
-
出处
《考古学报》
1960年第1期9-23,111-113,共18页
-
文摘
1956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三年级同学7人(杨式梃、戴尔俭、严文明、徐秉铎、白瑢基、纪仲庆、李炎贤),由裴文中教授和吕遵谔领导,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大力协助下,到赤峰实习。於实习完毕後,又到林西进行了一次教学实习,调查了砂窝子、锅撑子山和林西县城西门外山坡等地点,并在砂窝子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根据这次林西实习所得的资料,写成这篇报告。
-
关键词
新石器
文化局
石核
陶片
砂土
裴文中
砂坑
磨棒
刮削器
考古调查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試論殷墟文化分期(续完)
被引量:15
- 17
-
-
作者
邹衡
-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5期65-92,共28页
-
文摘
四、分期、特征与年代(一) 遺址和墓葬的分期1.窖穴与探沟(方)的分組与分期我們若先用殷墟最常見、形制变化最显著的分襠矮領鬲(A型)、大口(皀殳)(C型盂)、深腹平底盆、平底罍(A型)四种陶器为主要标准,再用其共生的甑、直腹(皀殳)(A型)、豆、盘、浅腹圜底缽、釜、厚胎缸、大口尊、圜腹罐、瓮、瓿以及器盖等陶器为次要标准,則可串联以下39个单位(其中包括一座墓葬),分为下表(表四)7組: 表中所列各种型式陶器,在以上7组单位中形成了一致的序列。
-
关键词
文化局
文化因素
陶器
殷墟发掘
文化分期
殷墟文化
大口尊
形制
图版
墓葬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重庆忠县邓家沱石阙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17
- 18
-
-
作者
李锋
-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7,共9页
-
文摘
2001至2003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受重庆市文化局三峡办的委托,对重庆忠县邓家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取了一批颇具研究价值的考古资料。其中的邓家沱墓阙尤为重要,它是继丁房、无铭、乌杨三阙之后在忠县发现的第四处石阙,因其被深埋于地下,虽然在废弃前也曾遭到严重损毁,但其残存部分的石阙画像却保存较好。现将我们的初步认识披露于后,以供研究。
-
关键词
重庆市
忠县
考古发掘
大学历史
考古资料
文化局
遗址
画像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河北易县燕下都第十六号墓发掘
被引量:17
- 19
-
-
作者
孙德海
-
机构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
出处
《考古学报》
1965年第2期79-102,166-175+178-179,共36页
-
文摘
燕下都第16号墓,是我队于1961—1962年勘察燕下都故城址时发现的二十八座古墓中的一座(褊号为墓16)。它位于东城九女台墓区,西南距百福村约670米,是九女台墓区北排五座墓居中的一墓。 1964年5月,我队为了更确切地了解达些古墓的形制和年代,并配合当地农业生产平整土地的需要,对第16号墓作了发掘。发掘工作从5月6日开始,至6月16日结束。参加发掘和资料整理的有孟浩、陈惠、陈应祺、马端、马尚柱、马孝会、孙德海等。
-
关键词
图版
发掘
文物工作
考古学
易县
河北省
陶器
长方形
形制
文化局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河南临汝大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5
- 20
-
-
作者
赵青云
-
机构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
出处
《考古》
1960年第6期1-4,3-5,共7页
-
文摘
临汝县在洛阳东南约90公里。大张村位子汝河北岸,县城西北9公里。村西临洗耳河,东滨荆河。遗址位于大张西南的平原上,北部为一小土岗。面积约14万平方米,地面上散存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和少量汉代的砖瓦。1959年9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试掘了这处古文化遗址,工作历时三个月,共开探沟4条,发掘面积320平方米。清理窖穴53座,墓葬20座,房基1座,出土遗物611件。这里的文化遗迹互相迭压,并有打破的现象,文化遗物也相当丰富。现将试掘中的主要收获报导于后:
-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层
图版
河南省
古文化遗址
出土
平方米
文物工作
墓葬
文化局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