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无声告白》中的“他者” 被引量:2
1
作者 仝丹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4-57,共4页
《无声告白》叙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跨种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女儿莉迪亚因思想上不堪重负而选择死亡。华裔作家伍绮诗立足于"华裔——美国人"双重身份,用文学的方式表现了华裔"他者"... 《无声告白》叙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跨种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女儿莉迪亚因思想上不堪重负而选择死亡。华裔作家伍绮诗立足于"华裔——美国人"双重身份,用文学的方式表现了华裔"他者"、女性"他者"、文化夹缝中"他者"的困境,据此揭示了华裔族群在文化混杂空间里所遭遇的文化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他者 华裔 文化夹缝
下载PDF
文化夹缝中缪斯家园的定位与守望——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一种二律背反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丽贞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化夹缝中缪斯家园的定位与守望——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一种二律背反现象●陈丽贞站在世纪之交的分水岭,很自然就回顾所来路。在当下急遽转型的现实语境中,这种文学范畴里的世纪意识对于一个文学史研究者来说是份属当然的。前... 文化夹缝中缪斯家园的定位与守望——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一种二律背反现象●陈丽贞站在世纪之交的分水岭,很自然就回顾所来路。在当下急遽转型的现实语境中,这种文学范畴里的世纪意识对于一个文学史研究者来说是份属当然的。前瞻的热望离不开回顾的清醒。因此,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二律背反现象 文化夹缝 20世纪 中国现当代文学 “还乡” 终极价值 现代化 回归民族传统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于文化夹缝里重建身份——评电影《饮碗茶》及同名小说中的第二代美国华裔成长历程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15,共3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可以说是美国华裔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华人移民在美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沉默,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出呐喊,不再是被社会遗忘的群体了。美国华裔作家朱路易(Louis Chu,1915-1970)的小说《饮碗茶》(Eat a Bowl of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可以说是美国华裔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华人移民在美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沉默,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出呐喊,不再是被社会遗忘的群体了。美国华裔作家朱路易(Louis Chu,1915-1970)的小说《饮碗茶》(Eat a Bowl of Tea)正是描述了这个时期美国华裔的生活,以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生动展示了四十年代未美国唐人街的单身汉社会,讲述了第二代华裔移民王宾来(Ben Loy)回国娶妻,返回唐人街后,因性无能导致妻子李梅爱(Mei Oi)与光棍阿松(Ah Song)有奸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文化身份 四十年代 成长历程 六十年代 唐人街 华人移民 小说 第二代 文化夹缝
下载PDF
身份不明的苦恼——试析台湾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小说中华裔美国人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窘境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英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4,共4页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培养了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李昂、施叔青等一大批重量级作家,其文学观念、写作技巧、社会情绪等相较于同时代的大陆小说呈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尽管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但小说人物的共同特征在于都...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培养了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李昂、施叔青等一大批重量级作家,其文学观念、写作技巧、社会情绪等相较于同时代的大陆小说呈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尽管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但小说人物的共同特征在于都有身份不明的苦恼,因为他们虽然告别了生养自己的文化空间,主动与母体文化割裂,但却无法扎根于异域文化土壤,只能游离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狭窄缝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现代文学》 身份不明 美籍华裔 文化夹缝
下载PDF
文化回归与文化妥协——解析印第安裔剧作家罗伯的《窃尸》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惠玲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7,共6页
本文运用后殖民批评理论,解析美国印第安裔剧作家小威廉·耶伯·罗伯在其代表作《窃尸》中所表现的寻求族裔文化归属与本真文化无法回归这一双重主题,探讨罗伯在表述当代印第安人认同祖先文化、回归部族传统的强烈愿望的同时,... 本文运用后殖民批评理论,解析美国印第安裔剧作家小威廉·耶伯·罗伯在其代表作《窃尸》中所表现的寻求族裔文化归属与本真文化无法回归这一双重主题,探讨罗伯在表述当代印第安人认同祖先文化、回归部族传统的强烈愿望的同时,是如何通过剧中三兄弟寻觅传统的失败以及他们最终与白人基督教文化达成的妥协,再现当代印第安人陷于文化夹缝之中的真实处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 回归 文化夹缝 妥协
原文传递
夹缝中的应变与生长——严歌苓小说之新移民形象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峥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6-138,共3页
严歌苓笔下的新移民,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感到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两种语言文化不可调和的矛盾会造成他们的"失语症",甚至造成人格的分裂。寄居他乡者除了境遇的尴尬和艰辛,更多的是心理上深深的孤独感和漂泊感。这会使他们... 严歌苓笔下的新移民,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感到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两种语言文化不可调和的矛盾会造成他们的"失语症",甚至造成人格的分裂。寄居他乡者除了境遇的尴尬和艰辛,更多的是心理上深深的孤独感和漂泊感。这会使他们感到心灵的失落,但也会带来自由、清醒和局外的空间。他们通过顽强的挣扎、奋斗,在不断地应变、生长。他们的形象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格调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 文化夹缝 应变生长
下载PDF
文化夹缝中生存之艰难——《群山回唱》中阿富汗移民的身份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意梦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29-130,144,共3页
美籍阿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群山回唱》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阿富汗移民形象。这些在异乡生活的移民都不同程度地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感到焦虑,在追寻文化身份过程中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最后通过杂交文化身份的重构,绝大多数阿富汗... 美籍阿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群山回唱》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阿富汗移民形象。这些在异乡生活的移民都不同程度地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感到焦虑,在追寻文化身份过程中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最后通过杂交文化身份的重构,绝大多数阿富汗移民都找到了生活的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夹缝 身份认同 身份重构 《群山回唱》
下载PDF
打破沉默 寻找自我——浅析《喜福会》人物的文化身份认同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呢喃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3期116-117,共2页
小说《喜福会》中,沉默是贯穿始终的因素,故事中的人物都因身份而沉默,又为了与命运抗争或找寻自我身份而打破沉默。她们或是被身份所迫而不得不沉默,又或是为了掩盖身份的尴尬和自我的迷失而沉默。然而,唯有打破种种沉默,才使得她们从... 小说《喜福会》中,沉默是贯穿始终的因素,故事中的人物都因身份而沉默,又为了与命运抗争或找寻自我身份而打破沉默。她们或是被身份所迫而不得不沉默,又或是为了掩盖身份的尴尬和自我的迷失而沉默。然而,唯有打破种种沉默,才使得她们从对抗到理解,从排斥到接受。这个过程,也恰是一次寻求身份认同的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 文化夹缝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文化夹缝中的现代“怨女”——论现代女性作家笔下的母女冲突
9
作者 段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在“五四”女性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怨女”形象。这种形象的出现,是因为在新的文化转型时期,现代新女性陷入了“慈母之爱”与“情人之爱”的纠葛与冲突之中。由于母女之间特殊的血缘和文化上的关联,现代新女性在文化冲突中无法清晰地... 在“五四”女性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怨女”形象。这种形象的出现,是因为在新的文化转型时期,现代新女性陷入了“慈母之爱”与“情人之爱”的纠葛与冲突之中。由于母女之间特殊的血缘和文化上的关联,现代新女性在文化冲突中无法清晰地对自身的文化处境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女性作家 怨女 慈母之爱 情人之爱 母女冲突 文化夹缝
下载PDF
绽放在文化夹缝中的女勇士之花——论《女勇士》中的边际文化身份认同及影响
10
作者 刘靖宇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女勇士》是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广受好评的代表作。本文着眼于叙述者的边际身份认同,探索叙述者如何在中美文化交织的夹缝中基于不同的文化定位而进行的斗争、选择,最终确立身份认同的艰苦过程。《女勇士》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作为一名华裔... 《女勇士》是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广受好评的代表作。本文着眼于叙述者的边际身份认同,探索叙述者如何在中美文化交织的夹缝中基于不同的文化定位而进行的斗争、选择,最终确立身份认同的艰苦过程。《女勇士》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作为一名华裔女性的成长历程,其中涉及中国传统女性风俗及传说,极具中国风味。作为叙述者,作者处在中美文化交织的环境中,她既是双重文化的局内人,亦是局外者,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认同 《女勇士》 文化夹缝 中美文化 华裔女作家 叙述者 文化定位 成长历程
原文传递
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基姆——评吉卜林小说《基姆》
11
作者 朱俊霞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0-91,共2页
约瑟夫·拉迪亚德·吉卜林是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小说《基姆》是吉卜林最后一部印度题材的小说。在整部小说中,作者吉卜林十分注重将东西方的文化进行融合和展现,塑造了小说主人公基姆的形象。在小说中,主人公基姆既是... 约瑟夫·拉迪亚德·吉卜林是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小说《基姆》是吉卜林最后一部印度题材的小说。在整部小说中,作者吉卜林十分注重将东西方的文化进行融合和展现,塑造了小说主人公基姆的形象。在小说中,主人公基姆既是一个东西方文化集中融合的载体,也是体现时代背景下社会集中变迁的人物。可以说在基姆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交融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文化夹缝 吉卜林 东西方文化 文化交融 主人公 约瑟夫 现时代
下载PDF
电影《喜福会》的中国文化意象解读
12
作者 蒙丽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1期77-79,共3页
华裔电影《喜福会》以塑造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象为特色,从文化夹缝人视角向西方观众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文化夹缝学理论,分析影片中的"夹缝人",即第二代美国华裔,解读其视角下异域再生的中国文化意象,并探究它对文化发展... 华裔电影《喜福会》以塑造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象为特色,从文化夹缝人视角向西方观众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文化夹缝学理论,分析影片中的"夹缝人",即第二代美国华裔,解读其视角下异域再生的中国文化意象,并探究它对文化发展、文化夹缝及文化夹缝人的积极意义。可以说,文化夹缝中异域再生的中国文化意象是世界文化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中国文化意象异域再生又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夹缝 中国文化意象 《喜福会》
下载PDF
文化夹缝之中的精神拷问——论《沧浪之水》和《活着之上》的价值建构
13
作者 郑国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3-48,共6页
阎真的《沧浪之水》和《活着之上》直面知识分子在世俗化大潮中生存的艰难和精神的苦痛。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均深陷于与其精神生存相伴相生的传统精神文化和与其现实生存密切相关的世俗文化的夹缝之中,小说由此写出了人物生存的无奈... 阎真的《沧浪之水》和《活着之上》直面知识分子在世俗化大潮中生存的艰难和精神的苦痛。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均深陷于与其精神生存相伴相生的传统精神文化和与其现实生存密切相关的世俗文化的夹缝之中,小说由此写出了人物生存的无奈、进退的失措和其精神的犹疑、惶惑、挣扎及苦痛,呈现出沉重的反思力量和深刻的精神拷问艺术气质。小说在深度"探寻自我"中,强化了对时代和世界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对"存在"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精神文化 《沧浪之水》 价值建构 文化夹缝 活着 拷问 主要人物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夹缝里的“调和者”:美国越南裔作家高兰战争小说中的和解观
14
作者 郭英剑 张龙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4,92,160,共9页
美国越南裔作家高兰的小说《猴桥》与《莲与暴》均聚焦越战,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难民的艰辛。两部小说分别创作于美越经济关系重建与伊拉克战争时期。结合时代背景,作者表达了她独特的和解观:作为难民,她希望越南裔摆脱战争阴影,与创伤... 美国越南裔作家高兰的小说《猴桥》与《莲与暴》均聚焦越战,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难民的艰辛。两部小说分别创作于美越经济关系重建与伊拉克战争时期。结合时代背景,作者表达了她独特的和解观:作为难民,她希望越南裔摆脱战争阴影,与创伤历史和解;作为美国人,她呼吁美国与现实社会和解,停止战争,拥护世界和平。作为美国越南裔,她强调与自我内心的和解,为离散中的生存寻找可行之道。这体现了高兰对战争历史的审视,对当下社会的探问以及对自我内心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兰 猴桥 莲与暴 越战 战争小说 文化夹缝 和解观
原文传递
推崇雪棣作品的意义
15
作者 贾锡信 《文学自由谈》 2006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关键词 作品 短篇小说集 文学表现 文学创作 旅美华人 文化夹缝 讲故事 生活 作家 异域
原文传递
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基姆
16
作者 刘文静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本文通过对小说《基姆》中的主人公基姆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认为基姆就是小说作者吉卜林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 基姆 文化夹缝 融合 自我分裂
下载PDF
向阳 世界无界
17
作者 苗雨露 王宇(图) 《新海归》 2010年第9期30-33,共4页
在这个人才环流的时代,和向阳一样看上去身份尴尬的人越来越多。与其说这是一种尴尬。倒不如说是另一种自由。人为的各种分界线可以在地图上清晰可见。却无法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丝痕迹。我们的确不能否认他身处两国文化夹缝中的尴尬。但... 在这个人才环流的时代,和向阳一样看上去身份尴尬的人越来越多。与其说这是一种尴尬。倒不如说是另一种自由。人为的各种分界线可以在地图上清晰可见。却无法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丝痕迹。我们的确不能否认他身处两国文化夹缝中的尴尬。但更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属于世界。或许。世界属于他,这种说法更贴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无界 文化夹缝 尴尬 分界线
原文传递
文化夹缝中的教师绩效工资
18
作者 于保东 《山东教育》 2017年第5期10-11,共2页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
关键词 绩效工资 文化夹缝 教师 《指导意见》 义务教育学校 国务院
下载PDF
城市精神生态问题分析
19
作者 赵荣霞 焦阳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5-28,31,共5页
和自然生态危机的存在一样,精神生态危机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社会文化、社会焦虑、社会精神环境等不同角度对当前城市精神生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与分析,旨在引起相关领域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及时出台与落实必要措施,应对精神生态... 和自然生态危机的存在一样,精神生态危机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社会文化、社会焦虑、社会精神环境等不同角度对当前城市精神生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与分析,旨在引起相关领域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及时出台与落实必要措施,应对精神生态危机,保证城市精神生态的健康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态 文化夹缝 焦虑 精神环境
下载PDF
思想与身体对象
20
作者 刘建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5-29,共5页
世界舞蹈史和当下的舞蹈发展表明:同样从“叙利亚文明”中发源的基督教舞蹈文化和伊斯兰舞蹈文化在其流淌的时空过程中愈来愈疏远,如同同样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黄河和长江一样,待到下游时已然远隔千里,互不相识了。其中根本的原因不能... 世界舞蹈史和当下的舞蹈发展表明:同样从“叙利亚文明”中发源的基督教舞蹈文化和伊斯兰舞蹈文化在其流淌的时空过程中愈来愈疏远,如同同样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黄河和长江一样,待到下游时已然远隔千里,互不相识了。其中根本的原因不能不考虑到两种舞蹈文化中两个核心要素——思想观念和身体对象。 “身体对象”(我们把它界定为“舞者用身体舞动出来的艺术形象”)始终是宗教所关注的艺术对象之一。冯·奥格登·沃格特在其所著的《艺术宗教》一书中提出了“思想”和“对象”的两种化合关系:“艺术家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手法之一,一是艺术家先有一个思想,再选择某些特殊对象来体现这一思想;二是艺术家以某个对象为基础,来表现它本身的思想内涵。在前一种情况下,艺术家的思想被客观化了,而在第二种对象则被思想化了。在艺术史上,这两种表现手法被称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宗教中则称之为象征主义与圣事主义”。 为了宣传教义,所有宗教始终并且一定兼顾上述A、B两种方法,但就倾向而言,伊斯兰舞蹈更多地侧重于前者,即以宗教思想意识为旗帜,要求舞蹈这个特殊的身体“对象”最终应该体现出“思想”,从而与以芭蕾舞为代表的基督教舞蹈文化划开了一条艺术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身体对象 中国回族舞蹈 文化夹缝 宗教礼仪 形象〉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