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产业规划:重建人与社会和自然精神关系和精神秩序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惠林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4,共6页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一门科学。任何规划的本质都是重建人与对象的关系,规划是一个体系,是一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的体系。能否和在怎样的意义上再建人、社会和自然的合理关系就显得极其重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其他产业发展规划最...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一门科学。任何规划的本质都是重建人与对象的关系,规划是一个体系,是一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的体系。能否和在怎样的意义上再建人、社会和自然的合理关系就显得极其重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其他产业发展规划最本质的区别是它的精神性和精神的关系性:重建人与社会和自然精神关系和精神秩序。"文化生态"的规划思维,是一种与GDP为导向的规划思维相反的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思维。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的合理关系是这种秩序关系的必然要求。"胡焕庸线"应当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国土空间布局必须遵守的原则。文化产业科学规划的关键,就是建立这样一种协调和统一的文化生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规划 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 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 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 文化复耕 国土空间规划 “胡焕庸线”
原文传递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产业发展与人、社会和自然的精神关系协调统一论
2
作者 胡惠林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CSSCI 2014年第2期3-14,共12页
文化产业是人们的精神生产系统和文化表达系统。文化产业作为人们精神的栖居方式,它所反映和表达的也应该是系统整体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一门科学。任何规划的本质都是重建人与对象的关系,规划是一个体系,是一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相互... 文化产业是人们的精神生产系统和文化表达系统。文化产业作为人们精神的栖居方式,它所反映和表达的也应该是系统整体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一门科学。任何规划的本质都是重建人与对象的关系,规划是一个体系,是一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的体系。能否和在怎样的意义上再建人、社会和自然的合理关系就显得极其重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其他产业发展规划最本质的区别是它的精神性和精神的关系性:即文化产业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是重建人与社会和自然精神关系和精神秩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建立这样一种协调和统一的文化生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 文化复耕 精神关系 协调统一
原文传递
以“文化复耕”驱动“乡村振兴”
3
作者 林艺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是乡村振兴,用适宜的产业支持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文化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既有传统的延续,也会接受城市化进程的引导与创新。转变长此以往蛮垦粗放的乡村开发模式,以"文化复耕"的科学方法驱动乡... 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是乡村振兴,用适宜的产业支持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文化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既有传统的延续,也会接受城市化进程的引导与创新。转变长此以往蛮垦粗放的乡村开发模式,以"文化复耕"的科学方法驱动乡村文化的自觉与经济活跃,让美丽乡村不仅成为情感上的乡愁表达,而且成为产业振兴促进文明富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既是乡土中国的本质回归,也是现代化条件下乡土中国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 文化复耕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