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被引量:260
1
作者 严文明 《文物》 1987年第3期38-50,共13页
现代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并结合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既有主体、又有众多兄弟,既是统一的、又保持各民族特色的社会格局,乃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的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这一历史根基的探索和认识... 现代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并结合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既有主体、又有众多兄弟,既是统一的、又保持各民族特色的社会格局,乃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它的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这一历史根基的探索和认识,是近年来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统一性 多样性 文化影响 文化区 中原地 新石器时代早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自然地理条件 遗址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 被引量:65
2
作者 吴必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15,共6页
一、文化区及其划分标准 就像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很不一致一样,人们对作为文化的地域类型概念的文化区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在这里,我们把文化区看成是一个具有连续空间范围、相对一致的自然环境特征、相同或近似的历史过程、具有某种亲... 一、文化区及其划分标准 就像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很不一致一样,人们对作为文化的地域类型概念的文化区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在这里,我们把文化区看成是一个具有连续空间范围、相对一致的自然环境特征、相同或近似的历史过程、具有某种亲缘关系的民族传统和人口作用过程的、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景观构成的地理区域。一般地,文化区可分为形态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两种类型。形态文化区以一种盛行文化的特征或几种文化的综合特征加以规定,其范围随着所采用的指标而变化,如聚落文化区、语言文化区等。功能文化区系指某个组织起来并有政治、经济或社会方面的机能作用的地区,它在文化上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 文化 吴越文化 文化景观 中原文化区 域差异 胡焕庸线 中国文化 历史发展 黄土高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 被引量:30
3
作者 乔建中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4-86,共13页
本文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分别考察了我国自然地理、古代文化及方言的分布与区划。
关键词 中国音乐 文化区 自然地理 古代文化区 方言
原文传递
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 被引量:39
4
作者 吴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7-1438,共12页
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运用传统定性与定量互补的研究方法,以淮剧为例进行了分析。首先,淮剧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扩展扩散为主,第三阶段以迁移扩散为主,第四阶段主要体现出传染扩散的效应;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表... 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运用传统定性与定量互补的研究方法,以淮剧为例进行了分析。首先,淮剧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扩展扩散为主,第三阶段以迁移扩散为主,第四阶段主要体现出传染扩散的效应;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表现为由文化源地沿着多条交通线扩散,并逐渐形成了苏北和上海的双中心结构。其次,基于现有的研究提出了淮剧空间扩散模型,揭示了灾变事件导致的大规模移民是扩散的主要因素。第三,以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将淮剧文化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总结出淮剧文化区存在着南、北两大文化亚区和北亚区内又分化出东、中、西三片子文化亚区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选取典型年份下专业淮剧团的数量变化来考察淮剧文化区的演变轨迹,发现核心文化区十分稳定地集中在盐城和淮安两市,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张后收缩的空间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文化扩散 文化区 戏曲地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沪
原文传递
东北青铜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文化区系 被引量:39
5
作者 朱永刚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3-152,共20页
我国东北地区青铜文化的考古研究开始于50年代。首先是能够把一些广泛使用石器生产工具并已出现青铜冶铸技术的考古遗存,从过去认识的'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在相继发现的战国以前墓葬中出土的不同于中原式的... 我国东北地区青铜文化的考古研究开始于50年代。首先是能够把一些广泛使用石器生产工具并已出现青铜冶铸技术的考古遗存,从过去认识的'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在相继发现的战国以前墓葬中出土的不同于中原式的青铜器,以及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呈现出的复杂文化内涵,也提示人们这里可能存在着年代更为久远的金属文明。60年代初,在赤峰附近发掘的一个以多层文化层叠压的遗址命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使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青铜文化考古实现了重大突破。在田野考古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夏家店上层文化 青铜器 发展阶段 文化区 东北地 西团山文化 文化内涵 考古学文化
原文传递
江苏省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孟召宜 苗长虹 +1 位作者 沈正平 渠爱雪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96,共9页
自然因素和人文条件对江苏文化区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概言之,主要表现为两大地理界线、四大区域文化、三次人口迁移、三大水体。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方言为主要区划指标,以县为基本区划单元,将江苏省划分为楚汉文化区、吴文... 自然因素和人文条件对江苏文化区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概言之,主要表现为两大地理界线、四大区域文化、三次人口迁移、三大水体。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方言为主要区划指标,以县为基本区划单元,将江苏省划分为楚汉文化区、吴文化区、江淮文化区等三大文化区;进而在此基础上,把江淮文化区细分为金陵文化亚区、淮扬文化亚区和海盐文化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文化区 文化
下载PDF
论区域文化性格概念 被引量:23
7
作者 阎耀军 《理论与现代化》 2002年第3期57-62,70,共7页
区域文化性格,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对人类的“群体性格特征”在地域分布上的状况进行观察时所感知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不同于个人性格、群体性格,也不同于国民性格,它是一种层层嵌套的复杂系统,只有在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文化... 区域文化性格,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对人类的“群体性格特征”在地域分布上的状况进行观察时所感知到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不同于个人性格、群体性格,也不同于国民性格,它是一种层层嵌套的复杂系统,只有在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地理学的基础上才能对它进行科学的研究。它具有自发自动的功能,众趋定向的功能,中介传导功能,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 文化性格 文化性格
下载PDF
东北平底筒形罐区系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冯恩学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42,共15页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研究的重心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然而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在我国东北及其邻区实际上存在一个面积相当广大的独立文化区。引人注目的...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研究的重心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然而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在我国东北及其邻区实际上存在一个面积相当广大的独立文化区。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在我国东北境内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存,如兴隆洼文化、小珠山下层文化、新开流文化、左家山文化和后洼下层文化的陶器几乎全是平底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兴隆洼文化 东北地 黄河流域 新开流文化 青铜时代 文化区 夏家店下层文化 考古学文化 陶器
原文传递
良渚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被引量:24
9
作者 栾丰实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3-91,共9页
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自距今七千多年时,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自体系的古代文化分布区,或可称为太湖文化区。它在中国史前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孕育、诞生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崧泽文化而起的良渚文化,则是这一文化... 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自距今七千多年时,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自体系的古代文化分布区,或可称为太湖文化区。它在中国史前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孕育、诞生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崧泽文化而起的良渚文化,则是这一文化谱系发展史上最为光辉的时期。良渚文化发现之初,曾一度将其归入龙山文化,直到五十年代后半期,才把它从龙山文化中独立出来,并赋于良渚文化的名称,开始了良渚文化研究的新阶段。七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良渚文化玉器的大量出土和祭坛、殉人墓等重要遗迹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分期与年代 福泉山 文化研究 中华文明 长江下游地 大坟口文化 文化区 遗址 五十年代
原文传递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 被引量:21
10
作者 龚胜生 何小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0-454,共5页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旅游地文...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旅游地文化变迁有良性变迁与负态变迁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以及旅游地内部不同的功能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变迁内容和形式.旅游地文化整合是旅游地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文化特质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这一过程有赖于旅游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 旅游地 文化扩散 文化变迁 文化整合
下载PDF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区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雪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48-53,共6页
舞蹈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类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不论最初的原始舞蹈起源于“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亦或是其它任何一种学说,它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 舞蹈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类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不论最初的原始舞蹈起源于“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亦或是其它任何一种学说,它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可以形成不同风格、不同特征的舞蹈。即使是同一种舞蹈,又会因时空的变化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原始舞蹈形成初期,则主要是受自然环境诸要素之影响。由于舞蹈源于生活,源于劳动,而不同区域的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文化 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 原始舞蹈 自然环境 舞蹈风格 文化区 青藏高原 自然景观 中国民族
原文传递
良渚文化的北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栾丰实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59,32,共9页
良渚文化的北渐·栾丰实在上古时代,从黄河下游经淮河下游、长江下游到钱塘江下游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两个自成体系的大文化区。一个是北方的海岱文化区,分布于以泰沂山为中心的黄淮下游地区,其文化序列自早至晚依次为后... 良渚文化的北渐·栾丰实在上古时代,从黄河下游经淮河下游、长江下游到钱塘江下游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两个自成体系的大文化区。一个是北方的海岱文化区,分布于以泰沂山为中心的黄淮下游地区,其文化序列自早至晚依次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海岱龙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 文化因素 考古研究所 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传播 大墩子 花厅墓地 文化区 南京博物院
原文传递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孟召宜 渠爱雪 +2 位作者 车冰清 黄泽虎 刘燕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9-1391,共13页
在文化区划基础上,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以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一阶段分解、二阶段嵌套分解为测度方法,分析了1952~2008年江苏不同文化区、文化亚区之间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江苏文化区间的总体经济差异在波动中缓慢... 在文化区划基础上,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以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一阶段分解、二阶段嵌套分解为测度方法,分析了1952~2008年江苏不同文化区、文化亚区之间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江苏文化区间的总体经济差异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在文化区层面,区间经济差异在波动中扩大并渐为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亚区层面,亚区内、亚区间经济差异均在波动中持续缩小,但亚区内差异为文化区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从演化过程看,不同层面的经济差异变化均大致以1978年为界分为波动反复和非均衡上升2个阶段。分析表明,江苏不同地域文化差导致形成不同的心智模型、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从而形成不同的内在文化动力和外在文化动力是导致经济差异出现的文化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文化区 文化 锡尔系数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中国考古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重读苏秉琦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札记(提纲)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伯谦 《南方文物》 2010年第3期1-3,共3页
苏秉琦先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从酝酿提出到现在,指导中国考古学实践和研究已有整整三十个年头。回顾30年来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无不与其密切相关,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类型理论 考古学 文化区 苏秉琦 中国 发展史 重读 革命
下载PDF
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吉军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6期102-108,共7页
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徐吉军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无疑是两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虽然,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形式、作用和历史发展进程,但却不是彼此孤立的、互了相干的。在长达数千年的中... 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徐吉军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无疑是两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虽然,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形式、作用和历史发展进程,但却不是彼此孤立的、互了相干的。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它们既相互冲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 吴越文化 长江文化 岭南文化 巴蜀文化 长江流域 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江淮地 中原文化
下载PDF
中国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文化地理的视角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志斌 屈雅红 徐燕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59,共13页
基于文化地理的视角,以农业农村部2014—2018年共评选出的670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区的维度分析中国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布不囿于行政区划或者自然地理分区的界限,而是呈现出显著... 基于文化地理的视角,以农业农村部2014—2018年共评选出的670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区的维度分析中国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布不囿于行政区划或者自然地理分区的界限,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文化区特征,形成"面状集聚"与"链式集聚"的空间分布状态;(2)美丽乡村的集聚化趋势日趋明显,且集聚重心呈现整体往东偏移的态势;(3)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异特征受到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区域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条件以及"非遗"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济驱动和文化驱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以农民的家园建设为立足点,以民族精神文化家园建设为愿景,打破行政区划,联结文化同源的美丽乡村,探索文化区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推进乡村文脉传承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时空分异 文化地理 文化区
原文传递
秦王寨文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祖初 《华夏考古》 1991年第3期64-78,共15页
壹.前言秦王寨文化的发现可上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人们对该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时至今日,学术界仍以不同的观点来阐述着这一文化。在五十年代之前,首先在郑州地区发现的几处遗址,如秦王寨、点军台、青台等,都被作为彩... 壹.前言秦王寨文化的发现可上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人们对该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时至今日,学术界仍以不同的观点来阐述着这一文化。在五十年代之前,首先在郑州地区发现的几处遗址,如秦王寨、点军台、青台等,都被作为彩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 文化分期 大河村 文化研究 遗址 郑州地 王湾 文化区 文化遗存 屈家岭文化
原文传递
湖南娄底方言的同音字汇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济源 刘丽华 颜清徽 《方言》 1987年第4期294-305,共12页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的涟水下游。它的东边与湘乡市相接,北边与宁乡县交界,西边和西南与涟源县为邻,东南与双峰县接壤。娄底市区以湘黔铁路为自然界线,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1978年以后新建的政治、文化区,娄底人称之为“新区”。北...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的涟水下游。它的东边与湘乡市相接,北边与宁乡县交界,西边和西南与涟源县为邻,东南与双峰县接壤。娄底市区以湘黔铁路为自然界线,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1978年以后新建的政治、文化区,娄底人称之为“新区”。北区是原娄底镇所在地,是工商各业集中的地方,娄底人称之为“老城区”或“老街”。娄底地区素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之称,本文记录的是娄底老城区的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底方言 同音字汇 娄底市 娄底地 老城 韵母 湖南省 语气词 文化区 声母
原文传递
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晓路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0,共8页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要素分析框架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欧美批评界和非西方学界均认定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本文指出,借用外来理论的逻辑前提是双重的学理性,即这一理论本身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以及研究对象本身所要求的学理性。借...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要素分析框架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欧美批评界和非西方学界均认定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本文指出,借用外来理论的逻辑前提是双重的学理性,即这一理论本身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以及研究对象本身所要求的学理性。借用一种理论的学术研究应把握该理论背后的指涉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应对研究对象背后的历史关联有所意识。本文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艾氏理论依然是一种历史时段中的框架,它难以对文本外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也不能针对传播对文本从生产到接受的整体过程进行有效分析。北美部分汉学家在未质疑的前提下预设艾氏框架的普遍有效性,以“客观”的西方理论切割和分析中国文论,其结果只能证明源自不同文化区域的中国文论不过是西方理论的注脚,或证实中国文论与西方理论的“附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布拉姆斯 中国文学理论 四要素 普遍有效性 中国文论 西方理论 有效分析 文学研究 分析框架 逻辑前提 学术研究 历史关联 研究现状 外部环境 学理性 非西方 汉学家 文化区 借用 对象 文本 接受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巴蜀—荆楚”音乐文化区划问题——运用音乐数据库资料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尝试 被引量:14
20
作者 蔡际洲 向文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作者以"集成"资料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选择南方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田歌为研究对象,并以其作为音乐文化区划的客观依据,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流域"巴蜀—荆楚"音乐文化区的划分进行了初步的实... 作者以"集成"资料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选择南方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田歌为研究对象,并以其作为音乐文化区划的客观依据,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流域"巴蜀—荆楚"音乐文化区的划分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文化区 巴蜀 剂楚 民歌 数据库 域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