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对话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中的障碍 被引量:8
1
作者 华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51,共7页
文化普济主义的思想很难被看成是中国历史上华夏—汉人群体对待其他非华夏—非汉群体和文化的基本态度。中国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华夏—汉人群体看待非汉群体和非汉文化基本范式的特点,如根本性的文化优越感和教导意愿;过早培养了强烈的类... 文化普济主义的思想很难被看成是中国历史上华夏—汉人群体对待其他非华夏—非汉群体和文化的基本态度。中国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华夏—汉人群体看待非汉群体和非汉文化基本范式的特点,如根本性的文化优越感和教导意愿;过早培养了强烈的类似民族主义的情感。这些历史发展对文化范式的烙印,严重阻碍了中国在世界上发挥自己希望发挥的作用。所以和美国一样,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学习文明”,如何在文明对话中反思自己的局限性,是整个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文明" 文化范式 文化优越感 教导意愿
原文传递
“中国画屏”上的景象——论毛姆眼里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3
2
作者 葛桂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在英国作家中,毛姆的作品最具异国情调。他凭借丰富想像力所构设的艺术世界,显现着浓郁的域外风情,同时也呈示着那种以欧人心态观照异国的文化视角。他来中国追寻的是古代的荣光,昔日的绚烂,因为他心目中的中国是在汉唐盛世甚至是在庄... 在英国作家中,毛姆的作品最具异国情调。他凭借丰富想像力所构设的艺术世界,显现着浓郁的域外风情,同时也呈示着那种以欧人心态观照异国的文化视角。他来中国追寻的是古代的荣光,昔日的绚烂,因为他心目中的中国是在汉唐盛世甚至是在庄子的《秋水篇》里。透过他那画屏上的古典中国形象,我们也看到了西方文化优越感心理作用下的傲慢与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在中国画屏上》 中国形象 文化优越感 傲慢与偏见
下载PDF
文化中心论与早期欧洲精英构建美国“他者”形象的根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0,共6页
以本民族文化为中心来看待疆土之外区域或国家的发展,通常是所谓"先进"文化主体的一种偏见心态,构成了他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本无优劣之分,却有差异之别,在社会演变中成为区别文化主体所处的状态是"进步"... 以本民族文化为中心来看待疆土之外区域或国家的发展,通常是所谓"先进"文化主体的一种偏见心态,构成了他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本无优劣之分,却有差异之别,在社会演变中成为区别文化主体所处的状态是"进步"还是"落后"的一个重要尺度。文明程度高的国家不见得文化就一定优越于文明程度低的国家。然而,当与境外他种族或他民族相遇时,前者必会以本族的文化惯例与生活方式来衡量所接触到的异族文化,给后者的文化贴上"野蛮"或"落后"的标签,往往以后者文化的"低劣"来凸显自己文化的"优越"。文化中心主义几乎成为文明程度较高国家的文化主体在与他文化接触时一种源于对自身文化自豪的本能反应。从理论上讲,文化中心主义是以我为轴心来判断其他文化的好恶。从实践角度讲,文化中心主义是以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为标准来改造或教化其他国家或民族,而不管后者愿意与否。在这个方面,西方国家表现得尤为强烈。在历史上很长时期,"西方"主要是指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国家,尤其是一些欧洲大国。它们在物质文明与思想意识上走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前边,其主体所具有的文化优越感自然随之骤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优越感 文化中心主义 本能反应 异族文化 本民族文化 文化惯例 文化中心论 思想意识
原文传递
“中国画屏”上的景象——论毛姆眼里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3
4
作者 葛桂录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年第1期49-64,共16页
在英国作家中,毛姆的作品最富于异国情调。他凭借丰富想象力所构设的艺术世界,显现着浓郁的域外风情,同时也呈示着那种以欧人心态观照异国的文化视角。他来中国追寻的是古代的荣光.昔日的绚烂。因为他心目中的中国在汉唐盛世,甚至是在... 在英国作家中,毛姆的作品最富于异国情调。他凭借丰富想象力所构设的艺术世界,显现着浓郁的域外风情,同时也呈示着那种以欧人心态观照异国的文化视角。他来中国追寻的是古代的荣光.昔日的绚烂。因为他心目中的中国在汉唐盛世,甚至是在庄子的《秋水篇》里。透过他那画屏上的古典中国形象,我们也看到了西方文化优越感心理作用下的傲慢与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在中国西屏上》 中国形象 文化优越感 傲慢与偏见
下载PDF
古希腊语与古希腊文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晓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84,共7页
古希腊语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有机的成分。它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有效地担当了表述古希腊文化的某些其他成分 ,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科学、民族特性和城邦政治等的载体或介质。古希腊语的发展由始至终都构成整个古希腊文化发展的一个... 古希腊语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有机的成分。它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有效地担当了表述古希腊文化的某些其他成分 ,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科学、民族特性和城邦政治等的载体或介质。古希腊语的发展由始至终都构成整个古希腊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语 古希腊文化 文化优越感 方言 “共同语”
下载PDF
传播与异变:佛教精神与中印文化互动关系考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龙 《南亚研究》 CSSCI 1990年第1期57-67,3-4,共13页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回流和波折,也出现过很多文化嬗传和突变,这些都是不以人们本身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许多支流伴主流而行,有时支流汇入了主流,有时又为主流挤走;有时支流和主流混为一体,甚至取代了主流...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回流和波折,也出现过很多文化嬗传和突变,这些都是不以人们本身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许多支流伴主流而行,有时支流汇入了主流,有时又为主流挤走;有时支流和主流混为一体,甚至取代了主流。这些都是发人深思的文化命题。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印度的佛教文化这一支流是如何介入中国文化,渗透、混合于中国文化的生命体系业出神入化地与之血肉相融,成为中国本体文化的。这当然是一个文化学和人类学(Culturology and Anthropology)的研究题目。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已经有无数学者写过汗牛充栋的文章。本文则试图采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文化的传播(diffusion)、接受(Receiver)、涵化(Acculturation)、同化(assimi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佛教精神 佛教文化 文化优越感 文化 文化传播 传入中国 印度 人类学 异变
原文传递
跨文化问题:开发区企业管理哲学的一点思考
7
作者 严翅君 《唯实》 2001年第3期7-12,共6页
开发区的企业大都是中外人员共同工作,由此导致了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应该看到,这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哲学问题。对合作伙伴国文化的生疏感、 “西方文化普世主义”和中国人盲目的“文化优越感”、文化解释不当等等,都是企业管 理... 开发区的企业大都是中外人员共同工作,由此导致了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问题。应该看到,这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哲学问题。对合作伙伴国文化的生疏感、 “西方文化普世主义”和中国人盲目的“文化优越感”、文化解释不当等等,都是企业管 理中造成文化冲突、导致跨文化问题的原因。为此,应该确立跨文化管理观念、文化平 等观念和文化融合观念,通过异质文化间的平等交流、沟通,达到不同文化间的相互 理解、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减少、缓和和妥善解决开发区企业中的跨文化问题,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平等观 开发区 管理哲学 企业管理 文化管理 文化 决策管理 目标管理 人事管理 文化优越感
下载PDF
迎接21世纪中国文化由复兴到鼎盛的伟大进程
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6年第4期44-45,共2页
迎接21世纪中国文化由复兴到鼎盛的伟大进程张文文化问题在中国,虽然还不处于社会的实际关注焦点,但是,它的重要性会不断地提高,在未来的21世纪,文化重建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文化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内核,既是个体人... 迎接21世纪中国文化由复兴到鼎盛的伟大进程张文文化问题在中国,虽然还不处于社会的实际关注焦点,但是,它的重要性会不断地提高,在未来的21世纪,文化重建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文化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内核,既是个体人格产生的母体,又是它存在的外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21世纪 文化理论 西方文化 文化建设 人格理论 新兴文化 武力征服 文化优越感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文化传承与经典阅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明宇 《群言》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自我繁衍、民族集体记忆得以保存的根本动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沉淀为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便是民族一部生命史"。因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已然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文化同质化...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自我繁衍、民族集体记忆得以保存的根本动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沉淀为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便是民族一部生命史"。因此,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已然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文化同质化危机近代以来,西方对于东方的文化优越感与文化侵略性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侵略性 文化优越感 经典阅读 生命史 同质化危机 集体记忆
原文传递
嘉兴吴越文化图形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任梦露 黄胜红 林鑫 《工业设计》 202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嘉兴地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同质化严重、设计过于复杂、设计不符合消费者审美及需求、缺乏趣味性等问题。然后总结了嘉兴地区文化创意产品中图形设计应注意包含趣味性和文化优越感,以及保证原真性和时代感等... 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嘉兴地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同质化严重、设计过于复杂、设计不符合消费者审美及需求、缺乏趣味性等问题。然后总结了嘉兴地区文化创意产品中图形设计应注意包含趣味性和文化优越感,以及保证原真性和时代感等关键问题。最后提出了嘉兴地区吴越文化图形的发展路径,即打造文化IP、优化开发模式、保有文化精髓的现代设计。以期为嘉兴地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文化 图形 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优越感
下载PDF
中国美术的“走出去”与“走进去”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玉洁 高心源 庞思建 《艺术市场》 2013年第11期26-38,共13页
英国观察家马丁·雅克的新书有个耸人听闻的名字:《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在书中他如此预言:“当中国人的文化优越感逐渐恢复以后,中国的文化辐射力量将再度展开,成为带动世界秩序重组的重要力量”。... 英国观察家马丁·雅克的新书有个耸人听闻的名字:《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在书中他如此预言:“当中国人的文化优越感逐渐恢复以后,中国的文化辐射力量将再度展开,成为带动世界秩序重组的重要力量”。不久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傅莹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像中国这样一个过去积贫积弱的国家,现在可以说是进入世芥的中心舞台了。作为一个新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 “走出去” 西方世界 文化优越感 记者招待会 新闻发言人 文化辐射 世界秩序
原文传递
从二百年看四十年——在文明互鉴中焕发文化自信 被引量:1
12
作者 萧功秦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84-92,共9页
近代中国人的文化优越感如何影响中国的命运众所周知,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然而,从地理上看,我们先祖生活的区域,处于远离地中海的亚洲东部,当希腊、罗马、巴比伦、埃及这些古代文明,如同环绕地中海这个“大池塘”的青蛙... 近代中国人的文化优越感如何影响中国的命运众所周知,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然而,从地理上看,我们先祖生活的区域,处于远离地中海的亚洲东部,当希腊、罗马、巴比伦、埃及这些古代文明,如同环绕地中海这个“大池塘”的青蛙,发出此起彼伏的文明交响时,我们夏商周时代的古人,却并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在我们古老的典籍中,也从来没有世界其他文明存在的文字记录,我们的文明具有很强的原创力,但它是在缺乏与其他文明充分交流的漫长岁月中,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发育、生长、并成熟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明 文化自信 原创力 近代中国人 文化优越感 亚洲东部 华夏文明 夏商周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特质看文化的创新
13
作者 陈志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77-180,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自然特质的透视,探讨了中国文化的创新问题。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建设的总思路应该是“任自然,忌无为”二者并举。“任自然”就是要全面认清文化的生长点,让文化按照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发展。“忌无为”就是要发挥人...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自然特质的透视,探讨了中国文化的创新问题。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建设的总思路应该是“任自然,忌无为”二者并举。“任自然”就是要全面认清文化的生长点,让文化按照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发展。“忌无为”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创新 中国传统哲学 文化优越感 特质 先验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 人的价值 任自然 生长点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史上的笑与传统中的庄严
14
作者 汉志杰 《中国文化》 2002年第19期90-96,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笑” “庄严” 文化优越感 民间艺术 宗教艺术 儒家文化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论余秋雨的印度书写
15
作者 王春景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122,共5页
中印两国在亚洲具有重要的地位,两者之间的竞争也似乎不可避免,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龙象之争”。两国在国情上各有特点,各有所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也有了明显的增长,部分中国游客在看待印度社会现状... 中印两国在亚洲具有重要的地位,两者之间的竞争也似乎不可避免,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龙象之争”。两国在国情上各有特点,各有所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也有了明显的增长,部分中国游客在看待印度社会现状时,表现出鲜明的优越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文化心态上的傲慢与偏见。文化名人余秋雨的印度游记在文化优越感上具有很大的典型性,比起一般人的游记,又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其描写的印度可以作为探讨国人心态及跨文化理解的复杂性的一个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书写 余秋雨 偏见 傲慢 文化优越感 文化心态 民族自豪感 文化理解
原文传递
“文化差距”和“文化优越感”
16
作者 尧慈 《书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8-39,共2页
我说的“文化差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属于“质”的范畴;另一层是相同文化之间的差距,属于“量”的范畴。
关键词 文化优越感 文化差距 “质” “量” 范畴
原文传递
寻找失去的现在
17
作者 李岩 《延安文学》 200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诗歌功课:寻找失去的现在1.诗歌和一切艺术被少数文化精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孤芳自赏的年代业已一去不返(传统知识分子正是通过对知识的垄断和占有来满足自身的文化优越感),但诗歌同样也不是以消除现实焦虑为其特征。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写作 艺术形式 艺术家 传统知识分子 现代语言 美学 文化优越感 现实焦虑 文化精英
原文传递
严寿澂《近世中国学术通变论丛》书后
18
作者 程兆奇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4-299,共16页
关键词 严寿澂 《近世中国学术通变论丛》 书评 文化优越感 华夏文化精神
原文传递
今天究竟需要怎样的文艺批评?
19
作者 牛学智 《文学自由谈》 201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作为一个热爱文艺批评的人,每阅读一件作品,毎评价一个艺术家,总是抱着敬畏的和尊重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当作品或艺术家的观念与自己相左时,所下判断也就格外谨慎小心,有时候甚至非常犹豫。之所以如此,大概有这么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每... 作为一个热爱文艺批评的人,每阅读一件作品,毎评价一个艺术家,总是抱着敬畏的和尊重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当作品或艺术家的观念与自己相左时,所下判断也就格外谨慎小心,有时候甚至非常犹豫。之所以如此,大概有这么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每一个个体的艺术观念是不一样的,这才是艺术呈现出差异的根本驱动,但这也就预示着不能贸然以个人经验来审视个人经验,即便用来审视的个人经验看上去比对方显得“更真实”,一旦执行该个人经验,那也无异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实际起作用的恐怕只能是繁复的道德主义修辞,不会是“真知”:二是作品或艺术家的“真实性”,不是单纯的当前社会现实或历史现实,是再度重构当前社会现实或历史现实的结果,归根结底还是艺术家此时此刻价值观的形象化和叙事化,就是说我们感受到的是价值理念。由此,用来解释创作者与批评者的冲突的.便只能是普遍性经验和价值,而不宜以个体之矛攻个体之盾。这样一来,问题便被提出来了:既然不能草率动用个人经验意义的道德判断,不能粗糙启用自我中心的真实性。那么,谁才是普遍性经验和价值?怎样才能植入普遍性经验和价值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谨慎小心 自我确认 下判断 个性主义 文化优越感 文化诉求 金庸 话语建构 道德理想主义 九十年代
原文传递
陕北《七笔勾》究竟谁写的
20
作者 冉思尧 《各界》 2019年第21期72-75,共4页
对于描写陕北风貌的古体诗《七笔勾》,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该诗因明显的地域歧视和高高在上的文化优越感,一直作为见证陕北发展的“反面”注脚而流传于世。但这首活跃在民间记忆里的诗歌,其作者却一直漫洇不清。较系统考究该诗,可能要... 对于描写陕北风貌的古体诗《七笔勾》,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该诗因明显的地域歧视和高高在上的文化优越感,一直作为见证陕北发展的“反面”注脚而流传于世。但这首活跃在民间记忆里的诗歌,其作者却一直漫洇不清。较系统考究该诗,可能要数陕北的姚勤镇先生。他的《三边在李季心里——兼<七笔勾>古今小考》(1980年)、《<七笔勾>谜解》(2003年)和《新旧<七笔勾>》(2009年),前后跨越近三十年。姚先生参考汉代枚乘的《七发》,对有七八个版本之多的《七笔勾》进行了校订,并考证出该诗为黄泽厚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文化优越感 2009年 古体诗 地域歧视 《七发》 三十年 诗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