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 被引量:23
1
作者 邓广铭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4-69,共6页
一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历史不能割断,论述宋代文化自然也须如此。单以隋唐为上限,宋代文化发展的基因之从这两代传承而来者就难以枚举。姑举几... 一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历史不能割断,论述宋代文化自然也须如此。单以隋唐为上限,宋代文化发展的基因之从这两代传承而来者就难以枚举。姑举几件重要性较大的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化 文化政策 北宋王朝 文化发展 科举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 历史时期 明清之际 文化专制主义 王安石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7
2
作者 彭斐章 谢灼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0年第1期91-97,共7页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目录学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举行了多次关于目录学研究的学术讨论会,与此同时,《图书馆学通讯》、《图书馆》杂志和《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过一系列关于目录学研究的文章...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目录学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举行了多次关于目录学研究的学术讨论会,与此同时,《图书馆学通讯》、《图书馆》杂志和《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过一系列关于目录学研究的文章,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在学术界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专业学术刊物停办了,武大和北大图书馆学系目录学课程停开达十多年之久,目录学研究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有粉碎了林彪、“四人帮”以后,目录学研究才得到了新生。今天,为了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家 图书资料 目录学研究 目录工作 专科目录学 文献目录学 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图书内容 文化专制主义
下载PDF
沪上思絮录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蒙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9,共6页
1994年11月12日——11月14日,我去上海领取《上海文学》给的奖并参加该杂志主办的题为“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座谈。我是领奖与会者中的最为老大的了。回忆过去在一些文学活动中差不多常常是以“新生力量”自居,略感嗟叹。我本来就是一个... 1994年11月12日——11月14日,我去上海领取《上海文学》给的奖并参加该杂志主办的题为“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座谈。我是领奖与会者中的最为老大的了。回忆过去在一些文学活动中差不多常常是以“新生力量”自居,略感嗟叹。我本来就是一个“经验主义”者,自己的这一辈子的经验既帮助着成就着一个人也决定着限制着一个人。看来“代”的烙印与区分特别是局限性是难以避免的了。现将谈论中的一些思絮补记如下,抛砖引玉,幸有以教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新世纪 上海文学 五十年代 文学活动 文化专制主义 人文精神 理想主义 知识分子 极端主义 经验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岱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是近现代文化界几经讨论的重要问题。晚清的新学旧学之争,“五四”前后的中西文化之辩,三四十年代的“本位文化”与“西化”、“工国”与“农国”的大讨论,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历史文化课题的表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是近现代文化界几经讨论的重要问题。晚清的新学旧学之争,“五四”前后的中西文化之辩,三四十年代的“本位文化”与“西化”、“工国”与“农国”的大讨论,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历史文化课题的表现。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一问题又引起了学术界、文化界的兴趣。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意见:(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否现代化的障碍?(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发展 中西文化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儒学复兴论 文化专制主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体西用”论 厚德载物 全盘西化论
下载PDF
“天高皇帝近”:一个重要的中国思想史命题——雷戈《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评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16,共12页
雷戈所著《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认为从秦朝到汉初的思想史发展阶段是中国思想史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确立时期,并将其概括为"后战国时代";采用独特的"历史-思想"研究法,从政治制度、官场规... 雷戈所著《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认为从秦朝到汉初的思想史发展阶段是中国思想史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确立时期,并将其概括为"后战国时代";采用独特的"历史-思想"研究法,从政治制度、官场规则和官吏的政治生活中,挖掘特定时期的政治思想共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扩大了思想史的资料范围;认为秦汉时期生成的皇权主义秩序,把"天高皇帝远"的制度现实变为"天高皇帝近"的观念实存,实现了对人们思想的可控性,从此,思想成为皇权可以控制和规范的领域,达到了有效的思想专制。这是秦汉以降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该书在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思想深度的开掘上,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 后战国时代 天高皇帝近 历史-思想研究法 皇权 文化专制主义
下载PDF
从“王蒙现象”谈到文化价值的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陶东风 《文艺争鸣》 CSSCI 1995年第3期4-11,共8页
王蒙又一次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与文化界谈论的中心。据说时下有人将他与王朔并列叫作什么“二王现象”,并正在撰写分析文章。本文因主要只谈王蒙,故不妨称为“王蒙现象”。所谓“王蒙现象”是说近年来被归于“王蒙”名下的一系列文本及... 王蒙又一次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与文化界谈论的中心。据说时下有人将他与王朔并列叫作什么“二王现象”,并正在撰写分析文章。本文因主要只谈王蒙,故不妨称为“王蒙现象”。所谓“王蒙现象”是说近年来被归于“王蒙”名下的一系列文本及它所引发的文化学术的公开的或不公开的反映,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不过,这次把王蒙“隆重推出”的不是他的小说作品,而是他的一系列随感、短论、文化时评、文艺评论,其中以《躲避崇高》(载《读书》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躲避》)和《人文精神问题偶感》(载《东方》1994年第5期,以下简称《偶感》)为最有代表性。王蒙的两篇文章尽管侧重不同,但其基本主旨则一,这一主旨涉及对市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文化价值 王蒙 相对主义 文化专制主义 政治情结 大众文化 精英知识分子 精神论 工具理性
原文传递
明清文字狱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少卿 《沧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扼要阐述了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情形,分析了制造文字狱的原因和后果,并指出文字狱乃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派生物,它无情地扼杀了中国广大士人的自由思想,是一种极端残酷的精神压迫。明清文字狱使中国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客观上延缓了中... 扼要阐述了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情形,分析了制造文字狱的原因和后果,并指出文字狱乃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派生物,它无情地扼杀了中国广大士人的自由思想,是一种极端残酷的精神压迫。明清文字狱使中国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客观上延缓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文字狱 文化发展 影响 封建专制制度 文化专制主义
下载PDF
汤显祖的戏曲观与晚明心学思潮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永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9-94,共6页
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背景上,对汤显祖的戏曲观和晚明心学思潮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汤显祖曲论创新意识和剧作所产生的巨大轰动效应,深刻体现了晚明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以人为中心,把戏曲创作情感意象,深深扎根于对人性和人... 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背景上,对汤显祖的戏曲观和晚明心学思潮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汤显祖曲论创新意识和剧作所产生的巨大轰动效应,深刻体现了晚明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以人为中心,把戏曲创作情感意象,深深扎根于对人性和人的性灵的描写,通过求真求美的艺术创作呼唤着人的觉醒,体视了人文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才是汤显祖“主情说”的基本内涵和美学价值。文章还与欧洲中世纪文艺思潮作了一些比较,提出了中西作家反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斗争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相通相似之处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晚明心学 《牡丹亭》 戏曲观 心学思潮 戏曲艺术 个性解放 文化专制主义 文学创作 人文主义
下载PDF
截流的虚妄——对“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驳斥 被引量:4
9
作者 黄丝雨 《理论界》 2005年第10期140-141,共2页
本文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论调,从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出发,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应是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思维模式,而提倡白话为口号反对文化专制主义为主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在否定一系列旧文学模式上... 本文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论调,从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出发,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应是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思维模式,而提倡白话为口号反对文化专制主义为主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在否定一系列旧文学模式上由于过激行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但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思维模式并未在五四之后消失,而是以另外的形式存留下来。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并未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化断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断裂 文化专制主义 传统思维模式 驳斥 虚妄 截流 文化内核
原文传递
秦代文化政策新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彦辉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4年第5期0059-0063,共5页
秦代文化政策新议王彦辉对秦代文化政策的评析,学界一直笼统地以“文化专制主义”一言蔽之。这种提法并不准确。秦统一前后,对诸子百家一度采取兼容政策。至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的文化政策为什么发展为极端的“焚书”,造... 秦代文化政策新议王彦辉对秦代文化政策的评析,学界一直笼统地以“文化专制主义”一言蔽之。这种提法并不准确。秦统一前后,对诸子百家一度采取兼容政策。至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的文化政策为什么发展为极端的“焚书”,造成哪些影响,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代 文化政策 文化专制主义 兼容政策 文化结构 专治政治 焚书
全文增补中
主复古与反模拟——《艺苑卮言》研究之一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仲鼎 《浙江学刊》 1988年第6期79-84,93,共7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以复古求革新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手段,明代的复古运动也不例外。王世贞一面鼓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面又提倡写真情;既主张掌握古法,又反对模拟因袭;都体现了以复古求变革的精神。问题在于王... 在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以复古求革新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手段,明代的复古运动也不例外。王世贞一面鼓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面又提倡写真情;既主张掌握古法,又反对模拟因袭;都体现了以复古求变革的精神。问题在于王世贞不了解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生命,因而最终又促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凝固和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秦汉 文化专制主义 古人 王世贞 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 艺苑卮言 何良俊 法度
下载PDF
苏共的文化专制主义及其历史教训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克明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1年第4期35-41,共7页
苏共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这促进了苏联文化的繁荣。然而由于在斯大林时期,却逐渐形成了文化专制主义的路线、政策和体制。这一文化专制主义的路线、政策和体制统治了苏联近六十年之久,它成为苏联亡党亡国的根... 苏共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这促进了苏联文化的繁荣。然而由于在斯大林时期,却逐渐形成了文化专制主义的路线、政策和体制。这一文化专制主义的路线、政策和体制统治了苏联近六十年之久,它成为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其历史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 苏联 历史教训 文化专制主义 斯大林时期 十年 亡党 统治 年代 路线
下载PDF
挖掘专制主义的学理依据与人性根源——从顾准的《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说开去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东风 《开放时代》 1996年第3期42-45,共4页
顾准在学理的层面上对专制主义的根源给予了深刻的揭示,这种揭示达到了人性的深处。这正是我们过去批判专制主义与左倾路线时做得不够的。
关键词 经验主义 道德理想主义 文化专制主义 终极目的 人性根源 学理依据 激进主义 理性主义 多元主义 人间天堂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学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狄其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13,共9页
一“主体热”后的思索前些年,学术界掀起一股“主体热”,研究人的主体性成为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艺学、美学各领域的热门课题,一时间主体性研究被认为是历史性的文化要求,是世界学术研究的现代趋势。这股“主体热”,在文... 一“主体热”后的思索前些年,学术界掀起一股“主体热”,研究人的主体性成为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艺学、美学各领域的热门课题,一时间主体性研究被认为是历史性的文化要求,是世界学术研究的现代趋势。这股“主体热”,在文艺界发展迅猛,活跃异常,提出的议题,引起的争论,举国瞩目。其中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就是一篇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效应的长篇大论,他建构的“文学主体论”,被视为是文学观念革新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体论 学术研究 观念革新 文学主体性 主体意识 文化专制主义 精神主体 作家 文艺界 社会危机
下载PDF
昨日的人道主义与今日的封建法西斯主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国经 《外国文学研究》 1979年第1期4-5,共2页
前不久,一部比较深刻、比较严肃地反映日本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的影片——《望乡》,在国内上映时,竟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在刚刚打破“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人们长期被禁锢的头脑还未完全解放的时候。
关键词 文化专制主义 四人帮 劳动妇女 修正主义路线 人道主义 法西斯主义 外国文学作品 悲惨遭遇 林彪 资本主义
下载PDF
论老舍三十年代初期之国情观——也论《猫城记》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61-67,共7页
老舍的长篇寓言体小说《猫城记》捕捉了当时大量的社会现象,集中地体现了老舍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国情观;这不仅对于我们了解三十年代旧中国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很多感性材料,而且对于我们研究老舍的思想发展、文学创作以及研究当时知识分... 老舍的长篇寓言体小说《猫城记》捕捉了当时大量的社会现象,集中地体现了老舍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国情观;这不仅对于我们了解三十年代旧中国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很多感性材料,而且对于我们研究老舍的思想发展、文学创作以及研究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也都有重要的思想史方面的价值。《猫城记》因此而在老舍的作品系列中占有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随着“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被清算,《猫城记》的研究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已有好几篇《猫城记》专题研究的文章陆续发表。它们填补了老舍研究中长期留下的一个空白,这是令人高兴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情观 文化专制主义 思想发展 “四人帮” 社会状况 旧中国 寓言体小说 文学创作 知识分子 研究价值
下载PDF
苏联解体内部原因的再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欣根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4,81,共5页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 ,但根本原因是内部原因。这些原因似应包括 :一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僵化 ,二是封建主义的深刻影响 ,三是文化专制主义的恶果 ,四是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 ,五是社会主义信仰...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 ,但根本原因是内部原因。这些原因似应包括 :一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僵化 ,二是封建主义的深刻影响 ,三是文化专制主义的恶果 ,四是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 ,五是社会主义信仰的丧失 ,六是民族矛盾的全面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封建主义 文化专制主义
下载PDF
清修《四库全书》对《明文海》之抽删探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玉梅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80,共7页
黄宗羲编选的《明文海》,共482卷,收录明代近800位作者的4500多篇文章,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明文总集。清修《四库全书》,《明文海》被收录其中。据陈垣考证,《四库全书》收录万页以上的著作仅31部,《明文海》即为其中之一。但《四... 黄宗羲编选的《明文海》,共482卷,收录明代近800位作者的4500多篇文章,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明文总集。清修《四库全书》,《明文海》被收录其中。据陈垣考证,《四库全书》收录万页以上的著作仅31部,《明文海》即为其中之一。但《四库全书》的编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明文海》 黄宗羲 历史文献 文化专制主义
下载PDF
法家理论在封建法制建设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映林 《文史杂志》 1996年第1期46-48,共3页
众所周知,西汉中叶以后,作为独立学派形式出现的法家是不复存在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家思想的消失,退出意识形态领域.法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积淀下来,并对两千多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或明... 众所周知,西汉中叶以后,作为独立学派形式出现的法家是不复存在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家思想的消失,退出意识形态领域.法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积淀下来,并对两千多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或明或暗、或积极或消极的重大影响.其中关于法治的四项主张,为历代统治者所接受,成为中国封建法制建设的理论支柱.其一,推崇专制主义,鼓吹立法权在君主.这是法家法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至深至远.礼法合流了,但法家的法治理论又在其最根本的特征上保持不变,就是竭力维护专制政治统治的特征不变.在这一点上,儒法两家是殊途同归.法家是君权主义者,鼓吹君主专制,立法权属于君主.《管子·任法》篇说;“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生法”就是立法,“守法”是司法、执法,“法于法”是遵守法律.虽然法家也强调君主应该守法、任法,但是任法、守法在君主专制体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理论 封建法制 文官制度 法治理论 文化专制主义 法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专制政治 刑无等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下载PDF
《汉书》的文学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梓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汉书》记载西汉时代——由汉高祖刘邦至新朝王莽统治期间二百三十年(前206至23年)的史事。在史学领域里,《汉书》开拓我国断代史的先河,与首屈一指的通史《史记》齐名,居二十四史前茅。在文学史上,对《汉书》的评价则莫衷一是。古代... 《汉书》记载西汉时代——由汉高祖刘邦至新朝王莽统治期间二百三十年(前206至23年)的史事。在史学领域里,《汉书》开拓我国断代史的先河,与首屈一指的通史《史记》齐名,居二十四史前茅。在文学史上,对《汉书》的评价则莫衷一是。古代文论家多把《汉书》与被公认为伟大文学名著的《史记》相嫓美,合称“史汉”,将其作者班固与司马迁并号“班马”,以为《汉书》的地位不亚于《史记》。解放后,多数论者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汉书》的文学价值,但认为其思想性、艺术性较《史记》逊色,因而在文学史的教学、研究中,《汉书》往往不被重视,专论罕见。“四人帮”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三十年 文化专制主义 司马迁 史记 霍光 二十四史 汉武帝 班固 统治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