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徐师曾《词体明辨》的词谱性质——兼论《啸馀谱》与《词体明辨》之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仲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6,共6页
明代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是一部文体学著作,其附录中"诗馀"部分九卷,即清初沈雄《古今词话》所称为《词体明辨》者,共收录词调332调,424体,例词573首;前为平仄谱,后为例词,事实上具有很明显的词谱性质。这是继周瑛《词学... 明代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是一部文体学著作,其附录中"诗馀"部分九卷,即清初沈雄《古今词话》所称为《词体明辨》者,共收录词调332调,424体,例词573首;前为平仄谱,后为例词,事实上具有很明显的词谱性质。这是继周瑛《词学筌蹄》、张綖《诗馀图谱》之后的明代第三部词谱著作。而成书于晚明,在清代影响颇大的《啸馀谱》,实际是程明善杂取各书纂辑而成的;其中《诗馀谱》部分正是完全照搬徐氏的《词体明辨》。由于《文体明辨》卷帙繁重而流行不广,晚明以来的词学家尽管时时提到《啸馀谱》,却无人发现并指出其剽窃《文体明辨》的同书异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谱 文体明辨 《词体明辨 《啸馀谱》
下载PDF
《词体明辨》“列体无序”辨
2
作者 彭哲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徐师曾《词体明辨》的列体顺序是“以字数多寡为序”,并非如万树和四库馆臣所驳之“不拘字数之多寡”“皆出臆定”。万树对《词体明辨》列体体例进行批驳的原因主要是出自他对“第一体”“第二体”体例存在等级秩序的误解及在这种误解... 徐师曾《词体明辨》的列体顺序是“以字数多寡为序”,并非如万树和四库馆臣所驳之“不拘字数之多寡”“皆出臆定”。万树对《词体明辨》列体体例进行批驳的原因主要是出自他对“第一体”“第二体”体例存在等级秩序的误解及在这种误解下“以时代为序”学理基础的不足。除此之外,亦有来自现实方面的原因,如《填词图谱》和时人创作对“第一体”“第二体”等级秩序的强化。实际上,《词体明辨》之列体体例在词谱史上有权舆之地位,它一方面是万树《词律》“又一体”体例形成的源头,另一方面也确立了《钦定词谱》以前词体无“正”的词谱学理念,对清代词谱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师曾 文体明辨 《词体明辨 词谱
下载PDF
中国韵文发展规律臆说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乔彬 《中国韵文学刊》 1987年第1期33-40,共8页
“文辞宜以体制为先”(彭时《文章辨体序》引吴讷语),自曹丕《典论·论文》揭开“文的自觉”时代的序幕以来,历代文论家都对文体区分表现出极大兴趣,到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竟论列文体达一百二十七种之多。诚然,徐氏之分“千条万... “文辞宜以体制为先”(彭时《文章辨体序》引吴讷语),自曹丕《典论·论文》揭开“文的自觉”时代的序幕以来,历代文论家都对文体区分表现出极大兴趣,到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竟论列文体达一百二十七种之多。诚然,徐氏之分“千条万绪,无复体例可求,所谓治丝而棼”(《四库提要》语),但其求全的精神颇值得肯定。近代曾国藩、章炳麟对文体的区分可称条理清晰,包罗齐全,而且曾、章二氏均以有韵、无韵分类,给后人研究提供了方便。综二氏所分,赋、辞、骚、七、设论、符命、颂、赞、箴、铭、歌、哀诔、占繇,古今体诗、词曲,均属韵文范围。以今人所见,就文学角度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今体诗 文体明辨 吴讷 徐师曾 辨体 文论家 千条万绪 曹丕 《四库提要》
下载PDF
从《文章辨体》到《文体明辨》——明代文体学的发展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7,共8页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有影响的文章总集,具有重要的文体学意义。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两者形制、观念之间的延续性的基础上,讨论其对中国文体学的贡献。事实上,《文章辨体》的辨体思想是理学层面的"正文体"与文...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有影响的文章总集,具有重要的文体学意义。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两者形制、观念之间的延续性的基础上,讨论其对中国文体学的贡献。事实上,《文章辨体》的辨体思想是理学层面的"正文体"与文学层面的"先体制"两种不同思路的混合,是"谈理一派"文章总集的延续。《文体明辨》的辨体思想则体现了明代中后期"从理学到文学"的新潮流。两个总集之间的"断裂",既反映了明代文体学发展的转换消息和内在逻辑,也为研究文体学发展史与文学发展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绝佳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辨体》 文体明辨 文体 吴中 理学
下载PDF
文体学批判絮谈
5
作者 王碧清 王光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63-66,共4页
似旧似俗的问题——文体学研究的意义诗歌总集《诗经》和散文集《尚书》的出现,表明了人们文体意识的萌发。那么,把文章分成纲目显然的体裁有什么作用?对此,古人有三种论述。一曰:“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 似旧似俗的问题——文体学研究的意义诗歌总集《诗经》和散文集《尚书》的出现,表明了人们文体意识的萌发。那么,把文章分成纲目显然的体裁有什么作用?对此,古人有三种论述。一曰:“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苟舍制度法式,而率意为之,其不见于识者鲜矣,况文章乎?”(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这种认识可谓古人对文体最普遍的认识,其特点是有意识地把文体看作是一种“模式”。这种认识只是一种形象性的、感性的描述,并不恰当。物质的存在物的形式毕竟与精神产品的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研究 诗歌总集 文体明辨 徐师曾 精神产品 文体意识 抒情文 《古文辞类纂》 三十六体 刘锡庆
下载PDF
《文章辨体》与《文体明辨》的歌行与乐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军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有一定规模的诗文选集,它们改变以往诗歌选本的作法,把歌行体从乐府诗中分离出来,并从题目、声调和语言等方面对它们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文章辨体 文体明辨 歌行 乐府
下载PDF
论徐师曾的骈文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景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8,共7页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看,徐师曾的骈文批评是不能忽视的,其《文体明辨》一书便集中地反映出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徐师曾的观点可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崇古的意识与尊散抑骈的理论倾向;对诸多文体的骈化过程和骈散消长情况的阐...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看,徐师曾的骈文批评是不能忽视的,其《文体明辨》一书便集中地反映出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徐师曾的观点可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崇古的意识与尊散抑骈的理论倾向;对诸多文体的骈化过程和骈散消长情况的阐述;对骈文应用范围的充分展示;对前人骈文批评成果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师曾 文体明辨 骈文 批评
下载PDF
“大仓文库”中的明代金属活字本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云 刘大军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5,2+161,共8页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仓文库"中有14部明代金属活字本最具特色,即兰雪堂印《白氏长庆集》、明锡山安国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游榕印《文体明辩》和11部唐人诗集。通过从书志学、文献学等角度析述,得出这批明代金属活字本...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仓文库"中有14部明代金属活字本最具特色,即兰雪堂印《白氏长庆集》、明锡山安国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游榕印《文体明辩》和11部唐人诗集。通过从书志学、文献学等角度析述,得出这批明代金属活字本由于印制时代较早,且大多源于宋本,因而具有较高的校勘学价值,可谓仅下宋版一等。即便是宋版仍存于世,这批活字本在历史上宋版不易得观的条件下,其对当时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亦可谓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仓文库 金属活字 白氏长庆集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文体明辨 唐人诗集
原文传递
略论《文体明辨》对《文章辨体》的发展——以诗歌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道伟 雷磊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文章辨体》和《文体明辨》是明代两部重要文体论著作,后者以前者为借鉴和批评对象,在前者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收文体更加全面;辨析更加细致;论诗深受复古思潮影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关键词 《文章辨体》 文体明辨 复古派
下载PDF
论陶潜诗文序
10
作者 申东城 《古籍研究》 2006年第1期170-174,共5页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类,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进行说明的文字。宋王应麟说:"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辞学指南》)明徐师曾说:"《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类,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面对其进行说明的文字。宋王应麟说:"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辞学指南》)明徐师曾说:"《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文体明辨》)总之,序(或叙),就是作品写成后,对其写作缘由、动机、目的、内容、体例或目次等加以叙述、申说的文字。先秦时未见有序文出现。《庄子·天下篇》不应属于序文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序 陶潜诗 古代文体 文体明辨 《尔雅》 徐师曾 士不遇赋 陶诗 《归去来兮辞》 游斜川
原文传递
史识卓越 记言厚精 堪称典范——《国语·越语·勾践灭吴》评析
11
作者 胡俊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从新的角度评论了《勾践灭吴》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在肯定其进步的思想内容的同时,着重赏析此篇在艺术表现上的成功之处:所记之言与所叙主事主次清楚,融为有机整体;所记之言范围广泛,层次丰富,作者史识相当卓越;所记之言生动形象,个... 本文从新的角度评论了《勾践灭吴》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在肯定其进步的思想内容的同时,着重赏析此篇在艺术表现上的成功之处:所记之言与所叙主事主次清楚,融为有机整体;所记之言范围广泛,层次丰富,作者史识相当卓越;所记之言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如见其人;所记之言发语巧妙,委婉得体,辞令之美令人叫绝。这些厚、精特色,曾产生过积极影响,今天仍应当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践灭吴 记言 史识 堪称典范 击节称赏 语辞 令人 誓众 区寄 文体明辨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论”文
12
作者 于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29-33,共5页
论文,即论断事理的文章。论文这种文体在我国,可说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除论而外,还有说、辨、解、原、议、释等。吴纳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都是将论视为论说文中之一体。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论也者... 论文,即论断事理的文章。论文这种文体在我国,可说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除论而外,还有说、辨、解、原、议、释等。吴纳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都是将论视为论说文中之一体。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精研一理者也。”意思是说所谓“论”,就是概括各种言论、意见、精密地研求出一种道理。在论到这类文章的体制和写作特点时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对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园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这就是说刘勰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文体明辨 筌蹄 徐师曾 辨体 见其 辨奸论 写作特点 《过秦论》 群言
下载PDF
关于藏头诗之三的纵横修辞法
13
作者 杜桂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48-49,共2页
藏头诗这个名称,实际包含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指写作律诗在末一联点明题意。明朝梁桥(字公济,号冰川子)所撰《冰川诗式》有:“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寓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 第二种实际是“歇后... 藏头诗这个名称,实际包含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指写作律诗在末一联点明题意。明朝梁桥(字公济,号冰川子)所撰《冰川诗式》有:“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寓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 第二种实际是“歇后诗”之对称,将诗句头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明朝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于离合诗一类中附录藏头诗,明辨云:“藏头诗则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虽非离合,意亦近之,故取以附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头诗 冰川诗式 修辞法 文体明辨 徐师曾 首联 冰川子 歇后 离合诗 公济
下载PDF
文学种类间的近体繁殖
14
作者 钱仓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9-23,共5页
一文学分类是长期被信奉的,它体现的惯例性的规则为大家遵守,而不能随意违反。在中国,维护文体规则的最有代表性的言论为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
关键词 近体 文体明辨 徐师曾 诗歌形式 格律体 案头剧 半自由体 柔石 中国当代作家 中国古代诗歌
下载PDF
《论语》是带文学性的学术文章
15
作者 曾祥芹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4期66-69,共4页
“文体”作为文本构成的具体规格和模式,制约着作品内容(事料、意旨、情感)的选取,统辖着作品形式(体制、结构、语言)的全局。“文莫大于辨体,体正然后意以经之,气以贯之,辞以饰之。”(陈洪谟《文体明辨》)他把文体与文意、文气... “文体”作为文本构成的具体规格和模式,制约着作品内容(事料、意旨、情感)的选取,统辖着作品形式(体制、结构、语言)的全局。“文莫大于辨体,体正然后意以经之,气以贯之,辞以饰之。”(陈洪谟《文体明辨》)他把文体与文意、文气、文辞联系起来,认为辨体是作文和读文的一大规律。文本阅读的“辨体”担负三重任务:一是辨语体,识表达;二是辨文体,识模体和变体;三是辨“道体”,识大体。对经典作品进行文体定位,既要兼顾内容、表达和功能三个维度,又要兼顾分类的层级性、差异性和相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阅读 文体明辨 辨体 作品形式 陈洪谟 情感教育 语言艺术 散文艺术 孔子思想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诗文轨范》成书年代考辨
16
作者 徐文新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8年第4期28-30,共3页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存目之元代部分有徐骏《诗文轨范》,且称其为元人,徐骏实为明前中期人。《四库存目丛书》所收《诗文轨范》之"文章缘流"多与《文章辨体序说》相近,应是抄取吴讷之说。其中又有部分内容与徐师曾...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存目之元代部分有徐骏《诗文轨范》,且称其为元人,徐骏实为明前中期人。《四库存目丛书》所收《诗文轨范》之"文章缘流"多与《文章辨体序说》相近,应是抄取吴讷之说。其中又有部分内容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相近,当是《存目丛书》所据北大图书馆藏清初钞本已为后人增改。反之,《文章辨体序说》与《文体明辨序说》钞自《诗文轨范》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文轨范》 徐骏 文章辨体 文体明辨
原文传递
论明代辨体学视野下的骈文批评——以《文章辨体》与《文体明辨》为中心
17
作者 贺玉洁 《斯文》 2021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作为文学复古运动的题中之义,辨体之于明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在复古与辨体的互动阐释中,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汇录诸体,详加审辨,于众骈文体裁亦予以了细致而精微的阐述。通过对两书在辨体意识与骈文观念、骈文的... 作为文学复古运动的题中之义,辨体之于明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在复古与辨体的互动阐释中,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汇录诸体,详加审辨,于众骈文体裁亦予以了细致而精微的阐述。通过对两书在辨体意识与骈文观念、骈文的命名方式及骈文的体裁辨析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知自明初期至中晚期,骈文的创作及其地位产生了鲜明的时代变化。此中内蕴着骈文文体演变与政治风气、社会思潮、世风习尚的多重交融与互阐互释,若细加寻绎,不仅能为晚明骈文的全面复兴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亦有裨于把握明代骈文历史演进的真实律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辨体》 文体明辨 辨体 骈文批评
下载PDF
汉代的宫廷议对——中国古代演说形式之一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朗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0-77,共8页
秦王朝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建立,也标志着“游说者之秋”的结束,中国古代演说由全社会活动,转入了宫廷议对以及知识界的讲学、议政。“古者国有大事,必聚群臣而廷议之,交口往复,务尽其情”(徐世增:《文体明辨序说》)。这话虽有些夸张,或... 秦王朝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建立,也标志着“游说者之秋”的结束,中国古代演说由全社会活动,转入了宫廷议对以及知识界的讲学、议政。“古者国有大事,必聚群臣而廷议之,交口往复,务尽其情”(徐世增:《文体明辨序说》)。这话虽有些夸张,或者说以偏概全,但还是描绘出了我国古代政治民主传统的一个侧面。所谓“议者,谊也;谊者,人所宜也。言得其宜之谓议”(《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对 秦王朝 韩安国 封建专制主义 汉武帝时代 王恢 酒榷 茅焦 群臣 文体明辨序说
下载PDF
再论顶真辞格的分类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昭泉 《中州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30-35,共6页
关于顶真辞格的分类,过去笔者曾作过片断的论述。文章发表六七年来,文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日渐显露。是为此文。
关键词 回环格 修辞效果 汉语修辞学 黄河女儿 文体明辨序说 格中 中所 平陵东 关汉卿 江州司马青衫泪
下载PDF
铭文简论
20
作者 王建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1-26,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诗、词、曲、赋、散文、骈文、小说、戏剧等都有出色的表现,成就辉煌。然而,古代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并不限于上述诸种,铭文就是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一种,因而更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 散文写作 古代文体 封燕然山铭 文体明辨序说 思旧铭 马当山 文章辨体汇选 座中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