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才子佳人小说流行现象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文革红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8,共7页
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流行现 象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才子佳人小说具有流行的特征,其产生是有一 定的社会基础、心理基础、专业基础与技术条件的。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流行现象 社会行为 大众心理 技术条件 文人心理 专业基础
下载PDF
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梅 《东南文化》 2004年第4期47-50,共4页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体系的两大支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文人的心理结构产生过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儒道互补 文人心理
下载PDF
气象恢宏的山川创造
3
作者 尚辉 《书画世界》 2021年第6期69-73,共5页
作为中国文人画的重要载体,山水画自元代以降描写的几乎都是处庙堂之远的江南山水。最负盛名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都不曾表现崇山峻岭,而是这些失意文人隐居田园的心境描写。因而文... 作为中国文人画的重要载体,山水画自元代以降描写的几乎都是处庙堂之远的江南山水。最负盛名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都不曾表现崇山峻岭,而是这些失意文人隐居田园的心境描写。因而文人山水并非对山川自然的真实摹写,而是以“我”的角度感悟对象,其意境的清幽、淡远、寂寥、超逸、冷峻……也全然不是自然山川的真实样貌,而是文人心理情感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心理 失意文人 中国文人 黄公望 江南山水 文人山水 重要载体
下载PDF
冷僻与承载——浅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用语“陌生化”现象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历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5-58,共4页
余秋雨无疑是当代散文开宗派的作家,其代表性的"文化大散文"早已成为一种符号和范式。就当大众以"集体无意识"的热忱迷狂于其间的时候,作家却以高傲的心理姿态营造出"陌生化"的文本,使之与传统大众产生... 余秋雨无疑是当代散文开宗派的作家,其代表性的"文化大散文"早已成为一种符号和范式。就当大众以"集体无意识"的热忱迷狂于其间的时候,作家却以高傲的心理姿态营造出"陌生化"的文本,使之与传统大众产生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用语“陌生化” 文化自觉与承载 文人心理
下载PDF
浅谈《桃花扇》中李侯的爱情结局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会明 王倩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3-36,共4页
本文尝试从剧情发展、作者创作心态以及时代精神和文人心理三个方面讨论、分析《桃花扇》的结局是在历史基础之上的再创造 ,是符合艺术规律的。
关键词 戏剧文学 《桃花扇》 结局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创作心态 时代精神 文人心理 孔尚任 再创造 李侯
下载PDF
中国文人心理架构与当今水墨画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靳卫红 《美苑》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介入的文人画标榜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经验及艺术形而上的理想。对这种绘画的体悟是较为困难的,这属于一种圈子类型的知识性阅读,也可以说是精英之间的游戏,只有同类可以意会到其中之玄机。这种脱离具体的形似要求的... 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介入的文人画标榜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经验及艺术形而上的理想。对这种绘画的体悟是较为困难的,这属于一种圈子类型的知识性阅读,也可以说是精英之间的游戏,只有同类可以意会到其中之玄机。这种脱离具体的形似要求的绘画使绘画主体得到了很大的自由表达的空间,是一次对艺术心灵的解放。在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的追捧之下,文人画登上了绘画史的高峰。之所以说它是知识性的绘画是指如果没有相通的文化经验是不能直接领会文人画其中的要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心理 中国 水墨画 创作 架构 传统知识分子 知识性阅读 文人 自由表达 文化经验 形而上 绘画史 艺术
原文传递
论宋诗的“平淡”
7
作者 吕嵩松 《百色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62-68,共7页
人们常喻唐诗为芍药海棠,因其农华繁采;喻宋诗为寒梅秋菊,因其幽韵冷香。唐人多以激情入诗,使唐诗呈现高峰远望、意气浩然之外观,而宋诗却以义理为多,且其中一部分将情感极力淡化,追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之效。 于是人们在将唐诗与美艳... 人们常喻唐诗为芍药海棠,因其农华繁采;喻宋诗为寒梅秋菊,因其幽韵冷香。唐人多以激情入诗,使唐诗呈现高峰远望、意气浩然之外观,而宋诗却以义理为多,且其中一部分将情感极力淡化,追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之效。 于是人们在将唐诗与美艳丰腴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将宋诗与疏淡清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人 文人心理 宋代诗人 宋代文化 心理成熟 唐诗 梅尧臣 苏轼诗 情感体验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明月意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彩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8X期24-25,共2页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明月"这一意象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历代文人借"明月"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产生众多佳作名篇。本文即试从文人心理、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来对"明月"意象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明月"这一意象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历代文人借"明月"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产生众多佳作名篇。本文即试从文人心理、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来对"明月"意象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月 意象 文人心理 文化传统
下载PDF
林黛玉生存身份设定的审美内蕴 被引量:1
9
作者 焦彩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21-122,共2页
诗人是一个民族最个我的文化心态的标识,本文从作者为林黛玉设定的"闺阁诗人"这一生存身份层面,解读林黛玉悲剧人格塑造的独特文化心理,发现固执的求洁意识、植根灵魂的家园之思、强烈的个我意识、创痛自舐的心理等文人意识... 诗人是一个民族最个我的文化心态的标识,本文从作者为林黛玉设定的"闺阁诗人"这一生存身份层面,解读林黛玉悲剧人格塑造的独特文化心理,发现固执的求洁意识、植根灵魂的家园之思、强烈的个我意识、创痛自舐的心理等文人意识在株黛玉性格中的显现。探索中国文人意识对曹雪芹创作株黛玉形象的影响,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林黛玉形象的审美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身份 闺阁诗人 文人心理 审美内蕴
下载PDF
“白马驿之祸”与唐末幕府文人心理
10
作者 贾发义 王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末政局影响极大的政治事件。幕僚李振等人鼓动节度使朱温将唐朝廷中的30余名朝臣全部杀害。文人入幕是唐代中后期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多数幕僚在唐中期政治运行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唐末形势发生了变化,朝廷在穷途末...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末政局影响极大的政治事件。幕僚李振等人鼓动节度使朱温将唐朝廷中的30余名朝臣全部杀害。文人入幕是唐代中后期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多数幕僚在唐中期政治运行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唐末形势发生了变化,朝廷在穷途末路时仍旧把持着铨选的权力,藩镇凭借武力凌驾中央之上,加之文人们的生存环境剧变,经济条件等也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因素导致了幕府文人产生了"尊幕府而弃朝廷"的心理现象,这一心理现象对文人的功利心、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驿之祸 唐代幕府 文人心理
下载PDF
文人心理的另类表现——浅析《歧路灯》谭绍闻性格中的文人心理
11
作者 张丽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6-118,共3页
谭绍闻作为长篇小说《歧路灯》的主人公,性格是复杂多面的,并不仅仅是通常研究中认为的"败家子"的典型。分析他在堕落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可以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即从根本上说他是一个传统读书人的形象,读书人的心理特点在他身... 谭绍闻作为长篇小说《歧路灯》的主人公,性格是复杂多面的,并不仅仅是通常研究中认为的"败家子"的典型。分析他在堕落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可以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即从根本上说他是一个传统读书人的形象,读书人的心理特点在他身上得到了多方面的、另类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绍闻 性格 文人心理 表现
下载PDF
元士妓崇高爱情背后的文人心理探析——以《玉壶春》为例
12
作者 李黎红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6,共3页
元代文人丧失了正常的表达空间,他们把巨大失意寄托在文学作品中。元杂剧中士妓爱情故事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透露出到他们的心理印痕。元杂剧中充满铜臭气息的商人形象,是元代文人失意心理的一种平衡。女主人公以文人知音的形象存... 元代文人丧失了正常的表达空间,他们把巨大失意寄托在文学作品中。元杂剧中士妓爱情故事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透露出到他们的心理印痕。元杂剧中充满铜臭气息的商人形象,是元代文人失意心理的一种平衡。女主人公以文人知音的形象存在,是失意文人最好的心灵抚慰者,也曲折地表达了文人孤芳自赏的独特心理。而在这类剧作中,鸨母和皇帝的强势者的形象,体现着文人对现实的曲折反抗与理想化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爱情 《玉壶春》 文人心理
下载PDF
文人心理结构的社会投影——审视《水浒传》的一个角度
13
作者 穆刚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
分析了《水浒传》作者的反映角度和叙事特点,并对该作品所表现的文人心理结构及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剖析,以期厘清对《水浒传》的社会效应和艺术魅力的种种不同的评述,为“基于社会底层”的在场的评论提供一个参照。
关键词 <水浒传> 文人心理结构 评论
下载PDF
悲秋意识与中国古代抒情文学
14
作者 殷慧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6-40,46,共6页
悲秋意识是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其核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悲秋意识与中国抒情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二者的结合,密切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心态。悲秋意识对中国抒情文学的积极与消极... 悲秋意识是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其核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悲秋意识与中国抒情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二者的结合,密切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心态。悲秋意识对中国抒情文学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决定了悲秋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文人心理结构 传统审美观念 悲秋意识 抒情文学
下载PDF
简析环境设计中的艺术珍品-黄花梨
15
作者 纪春明 王妍 《神州》 2013年第3期202-202,共1页
如今,黄花梨材质的家具和饰品已成为许多收藏爱好者的重要选择。这些收藏者认为,对黄花梨越了解,越觉得这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到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国文化的演变、文人心理的演变。的确,黄花梨本身就代表了... 如今,黄花梨材质的家具和饰品已成为许多收藏爱好者的重要选择。这些收藏者认为,对黄花梨越了解,越觉得这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到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国文化的演变、文人心理的演变。的确,黄花梨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她的显赫身世由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缘构成。文化发展到某—个层次,政治和经济环境呈现出某一种状态,就催生了人们对于某一艺术或某一种物质的喜爱,也形成了—个民族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珍品 黄花梨 环境设计 中国文化 文化遗产 收藏爱好者 文人心理 历史因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