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 被引量:49
1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94,共36页
五四人说到“科学”何以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并具体化为实验主义和辩证唯物论 ?而在实践层面又为什么一度落实在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和郭沫若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之上 ?这些与今日一般认知的“科... 五四人说到“科学”何以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并具体化为实验主义和辩证唯物论 ?而在实践层面又为什么一度落实在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和郭沫若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之上 ?这些与今日一般认知的“科学”概念有相当距离的现象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这既有中国学人对考据方法相对熟悉而能有所为这一技术层面的因素 ,也因国人隐显不一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起作用。没有科学的支撑 ,国学便上不了台面 ;没有“国故”这一多数中国学者耳熟能详的具体治学对象 ,以方法为依归的“科学”便不能落在实处。而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这种奇特结合与近代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特殊关怀又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古史辨 国人 整理国故 史学 顾颉刚 五四 科学 法相 人心
原文传递
“文化”的尴尬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杭育 《文学评论》 1986年第2期50-54,共5页
地道的、正宗的中国文学,到了晚清就算断流了。清代没有好诗文,有一份聪明的人都去做学问了,训诂,铨释,整理国故,出了一帮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毛宗岗、沈德潜、俞樾、王国维都是。清代的诗人却没有一个很了不起的,龚自珍之后更不在话下。... 地道的、正宗的中国文学,到了晚清就算断流了。清代没有好诗文,有一份聪明的人都去做学问了,训诂,铨释,整理国故,出了一帮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毛宗岗、沈德潜、俞樾、王国维都是。清代的诗人却没有一个很了不起的,龚自珍之后更不在话下。虽然《辞海》很大方地给晚清诗人留出了许多篇幅,有一大串名字,但实在我看他们都没甚光彩,个个都好平庸。小说也不景气,《镜花缘》之后就走下坡路了,每况愈下。到了清末糟粕日多,俗气益重,什么《黄绣球》啦,什么《狮子吼》啦,什么《轰天雷》、《糊涂世界》、《二十载繁华梦》啦,还算是比较出名的,也恐怕除了这方面的研究者之外就没有人晓得。阿英编辑的《晚清文学丛钞》很有资料价值,但也仅仅是资料价值而已。那里面小说四卷八本二十二篇,没有一篇很象样的,大体讲还都不及《儿女英雄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民族意识 中国文学 资料价值 小说 新文学 传统文化 王国维 晚清文学 科学理性
原文传递
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 被引量:29
3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106,共51页
20世纪前 30年间 ,中国经历了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再到不承认国学是“学”这一持续的学术和思想观念的竞争进程 ,其中形成社会参与相对广泛的思想论争至少有四次。本文从思想视角考察整理国故的口号初起时以北大学生为主的思想论争中... 20世纪前 30年间 ,中国经历了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再到不承认国学是“学”这一持续的学术和思想观念的竞争进程 ,其中形成社会参与相对广泛的思想论争至少有四次。本文从思想视角考察整理国故的口号初起时以北大学生为主的思想论争中与学术相关然其关怀又超出学术的部分 ,首先检讨论争双方的观念本身 ,其次将此次论争置于当时思想言说之中进行考察 ,侧重于各类读书人观念的异同 ,最后从时人关注的古今中外的时空互动角度简单分析这次论争的史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古今 史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 国学 论争 思想 承认 首先 检讨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学派翻译理论:是否必要?有无可能? 被引量:23
4
作者 潘文国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世界回答中国有没有翻译学的问题,解决一个民族虚无主义的问题。二是给历史一个交代,解决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三是为未来树立一个标的,回答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前途问题。关于有无&qu... 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世界回答中国有没有翻译学的问题,解决一个民族虚无主义的问题。二是给历史一个交代,解决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三是为未来树立一个标的,回答中国翻译学的发展前途问题。关于有无"中国特色翻译学"的争议归根到底是由一个世纪来"整理国故"的方法论引起的。这个方法造成了三个后果:一是中国传统学术先天不足,二是中国传统学术天然地落后于西方,三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唯一途径是不断由西方引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途径只有从逆"整理国故"开始,反对"格义"式的以西律中,发掘本土资源,重建中国话语,与世界平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翻译学 整理国故 中国话语
下载PDF
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平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8-49,共12页
本文不只强调晚清新学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具有某种潜在的制约,更突出晚清和五四两代学人的“共谋”,开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新天地。借助关于晚清“古学复兴”的历史阐释,蕴涵着本文的论述框架: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并不只是“西学东渐... 本文不只强调晚清新学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具有某种潜在的制约,更突出晚清和五四两代学人的“共谋”,开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新天地。借助关于晚清“古学复兴”的历史阐释,蕴涵着本文的论述框架: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并不只是“西学东渐”的顺利展开。选择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讨论学术转型期诸面相,揭示已实现或被压抑的各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范式 古学复兴 整理国故
原文传递
“整理国故”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5
6
作者 秦弓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5-132,共8页
由于文化、教育、心理的多重作用 ,海内外的相互影响 ,整理国故成为2 0世纪 2 0年代遍及大江南北的文化思潮。它是民族文化顽强生命力的内在要求 ,是文化转型过程中对外来影响与民族传统关系的自行调整。围绕整理国故展开的论争与泥古... 由于文化、教育、心理的多重作用 ,海内外的相互影响 ,整理国故成为2 0世纪 2 0年代遍及大江南北的文化思潮。它是民族文化顽强生命力的内在要求 ,是文化转型过程中对外来影响与民族传统关系的自行调整。围绕整理国故展开的论争与泥古派、疑古派、释古派的相互冲突、相互竞争使这一思潮充满了张力。整理国故对于民间材料的重视与方法论的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疑古派 年代 当代启示 江南 历史意义 思潮 外来影响 论争 民间
原文传递
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 被引量:11
7
作者 罗志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28,共20页
整理国故的提倡者在最初论证其正当性和必要性时 ,基本不存“打倒旧文化”之意 ,但到北伐前后几年间却转变了态度 ,越来越从破坏的角度诠释整理国故。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与整理国故活动有一定距离的文学研究会在 1 92 3年和 1 92 9年的《... 整理国故的提倡者在最初论证其正当性和必要性时 ,基本不存“打倒旧文化”之意 ,但到北伐前后几年间却转变了态度 ,越来越从破坏的角度诠释整理国故。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与整理国故活动有一定距离的文学研究会在 1 92 3年和 1 92 9年的《小说月报》上分别刊发两组相关文章 ,前者力图为整理国故正名 ,后者却主张推翻国学。这一态度逆转与世风密切关联 ,许多新派学者正基于整体性的新旧不两立的认知 ,为划清与“旧派”的界线而走上反对自己前期主张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北伐 国学 年代 反对 学者 前期 《小说月报》 张之路 文学研究会
原文传递
“国学”、“国故”、“国故学”——试析三词在清季民初的语义变迁和相互关联 被引量:8
8
作者 卢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8,共7页
清季民初 ,“国学”、“国故”、“国故学”曾一度并行于世 ,给人们造成了相当混乱。实际上 ,此三词既有不同涵义 ,却又相互关联。从一般意义上说 ,“国学”、“国故”均指中国过去旧有的学术文化 ,只是“国故”一词相对带有更多的感情... 清季民初 ,“国学”、“国故”、“国故学”曾一度并行于世 ,给人们造成了相当混乱。实际上 ,此三词既有不同涵义 ,却又相互关联。从一般意义上说 ,“国学”、“国故”均指中国过去旧有的学术文化 ,只是“国故”一词相对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 ;而“国故学”指的则是“整理国故”的学问 ,但同时也往往被省称为“国学”。易言之 ,近代所习称的“国学” ,有时作为“国故学”的研究对象存在 ,有时则意味着“国故学”本身。明乎此 ,或许能为恰当阐释“整理国故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故 国故 整理国故
下载PDF
“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兼与林毓生教授商榷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大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10-115,共6页
近几年来有一种观点特别盛行。即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这一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林教授在他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 近几年来有一种观点特别盛行。即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这一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林教授在他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源的特定性质,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正是由于“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传统主义 胡适 五四新文化运动 林毓生 反孔教 陈独秀 反儒 倡导者 儒学 整理国故
下载PDF
评胡适的提倡科学与整理国故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质平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7-170,共14页
一、胡适所说的科学 最能代表五四精神的两句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当时对这两个口号提倡最力的是《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对当时青年提出了六项建议,其中第六项就是“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并为“科学”下了一... 一、胡适所说的科学 最能代表五四精神的两句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当时对这两个口号提倡最力的是《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对当时青年提出了六项建议,其中第六项就是“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并为“科学”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科学者何?吾人对於事务之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科学工作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整理国故 口号 清代学者 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 真理
原文传递
整理国故与新文学秩序的建立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本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2-687,共6页
现代中国的思想、学术和文学都在努力争得自己的位置,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整理国故”引起的现代思想与学术间的论战,也带来了文学话语的争夺。整理国故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 现代中国的思想、学术和文学都在努力争得自己的位置,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由“整理国故”引起的现代思想与学术间的论战,也带来了文学话语的争夺。整理国故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义和秩序的建立。它既校正了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的偏激态度,重视传统与现代的理性关系,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文学的思想启蒙力量。最终,整理国故被划定在学术和历史研究领域。新文学在离开学术资源背景之后,走向了日常生活和社会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文学秩序 话语争夺
下载PDF
“国学”是历史文化现象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吉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国学”是历史文化现象赵吉惠近十多年国学在祖国大地确实不断地升温,有人感觉到“热”,那是因为过去偏“凉”的缘故。这些年的温度升高了,和过去相比较,说出现了“国学热”,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在气温变幻、忽冷又热的条件下,人... “国学”是历史文化现象赵吉惠近十多年国学在祖国大地确实不断地升温,有人感觉到“热”,那是因为过去偏“凉”的缘故。这些年的温度升高了,和过去相比较,说出现了“国学热”,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在气温变幻、忽冷又热的条件下,人们对“国学”有不同看法,持不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 马克思主义 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西学” 国学热 国粹主义 整理国故 中西文化
原文传递
试论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解玉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100,共6页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1908年当王国维率先开始其中国戏剧的研究时,可谓是孤家寡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事件的发生,均有助于研究风气...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1908年当王国维率先开始其中国戏剧的研究时,可谓是孤家寡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事件的发生,均有助于研究风气的形成。1930年梅兰芳访美的成功,则直接促成了30年代的研究繁荣。相继涌现的自然禀赋与学术背景各异的学术大家们,为中国戏剧的研究提供了各各不同的研究方法与路径,从而使得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学规模初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王国维 梅兰芳
下载PDF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研究与近代化的学术文化思潮 被引量:7
14
作者 葛志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大量接受新思想。在1898—1903年间,他发表大量文章,以推进维新以来思想启蒙运动的继续展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政治上对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研究介绍,以谋求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日后...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大量接受新思想。在1898—1903年间,他发表大量文章,以推进维新以来思想启蒙运动的继续展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政治上对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研究介绍,以谋求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日后乃引致文化上以传统学术为主体的近代化思潮。其影响所及至今犹存,如90年代以来的“国学热”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近代化 梁启超 学术文化 民族国家 提高国民素质 学术思想 国家思想 近代民族主义 整理国故
下载PDF
“整理国故”运动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促进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稌年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思想基础是“国学”,“整理国故”运动推进了近代图书馆的建设。文章从人员、分类、学术范式、出版等不同的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图书馆史 中国近代图书馆 整理国故 学术转型
下载PDF
范文澜与整理国故运动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毅均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2,共19页
今日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的范文澜,当他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中学教师步入大学讲堂,并逐次出版其学术著作而为学界所知之时,其作品内涵非但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亦且与专业史学毫无牵连。身为黄侃在北京大学的授业弟子,又是顾颉刚之... 今日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的范文澜,当他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中学教师步入大学讲堂,并逐次出版其学术著作而为学界所知之时,其作品内涵非但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亦且与专业史学毫无牵连。身为黄侃在北京大学的授业弟子,又是顾颉刚之同窗挚友,范氏是受到胡适和梁启超所提出之典范引导,以致逐渐向整理国故运动靠拢,而其早期著述也在当世被视为整理国故之一环。此一隐没不彰的案例可以体现盛极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内涵之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文澜 《文心雕龙讲疏》 《群经概论》 文艺复兴 整理国故
原文传递
译音对勘与汉语的音韵研究——“五四”时期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的转折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通锵 叶蜚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87-95,共9页
“五四”运动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就语言的研究而论,“五四”以后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过去被文人学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引车卖浆之徒”的语言登上... “五四”运动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就语言的研究而论,“五四”以后也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过去被文人学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引车卖浆之徒”的语言登上了书面语的宝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研究方法 汉语音韵 章炳麟 整理国故 译音 中国音韵学研究 梵汉对音 对勘 西北方音 古音研究
原文传递
五四前后北大学术纷争与胡适“整理国故”缘起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天根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80,共20页
五四前后中国新旧思潮交锋,北大学术论争是其表征,主要表现在章门弟子与桐城派的学术冲突;部分章门弟子与陈独秀、胡适等皖人联手,将白话文运动的矛头指向桐城文法;桐城派大体上被赶出北大后,北大教授因新旧思想的不同及地缘身份的差异... 五四前后中国新旧思潮交锋,北大学术论争是其表征,主要表现在章门弟子与桐城派的学术冲突;部分章门弟子与陈独秀、胡适等皖人联手,将白话文运动的矛头指向桐城文法;桐城派大体上被赶出北大后,北大教授因新旧思想的不同及地缘身份的差异而重组学术阵营,遂导致陈独秀、胡适等皖人与江浙学人也有纷争。而政治压力下胡适倡导"整理国故"既有学理本身发展的逻辑,更与五四以后的北大派系重组过程中思想策略运作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白话文运动 北京大学 整理国故
原文传递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毅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民国时期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在建立了中国现代学术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着某些严重的缺失 ,这具体反映在考据史学的局限以及疑古思潮的偏颇两方面。而这两方面的缺失 ,恰恰说明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 ,终究只是一场“半... 民国时期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在建立了中国现代学术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着某些严重的缺失 ,这具体反映在考据史学的局限以及疑古思潮的偏颇两方面。而这两方面的缺失 ,恰恰说明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 ,终究只是一场“半新半旧”的学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史学 疑古思潮 中国现代学术 考据 倡导 胡适 反映 存在 具体
原文传递
新见关于胡适的两则史料——胡适在东南大学演讲的时间与版本考辨
20
作者 梁鸿威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胡适曾经多次在南京东南大学演讲,其中《再谈谈整理国故》和《书院制的史略》的演讲日期几乎从未被质疑,《胡适文集》《胡适全集》的出版更使其成为定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胡适1923年的演讲还有不同的记录版本。根据民国《时事新报》... 胡适曾经多次在南京东南大学演讲,其中《再谈谈整理国故》和《书院制的史略》的演讲日期几乎从未被质疑,《胡适文集》《胡适全集》的出版更使其成为定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胡适1923年的演讲还有不同的记录版本。根据民国《时事新报》《教育汇刊》上的两则新史料即华甡笔记的《胡适之在宁讲演——题为再谈谈整理国故》和方明荣、陈家栋笔记的《书院制的史略》,可对这两次演讲的时间进行勘正。此外,版本校雠的结果也显示,清代朴学家阮元主编的《经籍籑诂》和兴办的杭州诂经精舍,直接影响了胡适演讲的言外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大学 演讲时间 版本校雠 整理国故 诂经精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