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人性理论的时代内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振鹏 胡晓加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80,共3页
在时代语境的延展之下,马克思人性理论必然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即由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主体属性转向人的整体属性、人的交往属性和人的整合属性阐释。以马克思人性理论的时代内涵为指导,使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由片面模式向... 在时代语境的延展之下,马克思人性理论必然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即由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主体属性转向人的整体属性、人的交往属性和人的整合属性阐释。以马克思人性理论的时代内涵为指导,使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由片面模式向全面模式、由对象性模式向交往性模式、由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性理论 整体属性 交往属性 整合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透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建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透析赵建群一研究历史首要的一点是真实地反映客观历史。这既是史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至今仍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法国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在批判传统史学的过程中,基于... “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透析赵建群一研究历史首要的一点是真实地反映客观历史。这既是史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至今仍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法国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马克·布洛赫在批判传统史学的过程中,基于他所生活时代的认知水平,曾提出一个全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 史学研究 布洛赫 理论规定 历史研究 整体属性 分析方法 研究历史 组成要素 研究对象
下载PDF
梅雨静止锋积云群整体属性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业荣 王作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97-605,共9页
本文利用积云群整体诊断模式,对一次梅雨静止锋暴雨过程的积云对流活动进行研究,计算了质量通量、云内温度、比湿、液态水等积云属性,讨论了云中凝结蒸发过程以及时流能量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梅雨积云质量通量比热带扰动大,但积云... 本文利用积云群整体诊断模式,对一次梅雨静止锋暴雨过程的积云对流活动进行研究,计算了质量通量、云内温度、比湿、液态水等积云属性,讨论了云中凝结蒸发过程以及时流能量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梅雨积云质量通量比热带扰动大,但积云的发展高度不及热带深厚对流;积云群的降水效率约为50%;潜热在对流能量铅直输送中占显著地位,其量值远大于热带扰动中的对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云 梅雨锋 整体属性 质量通量 降水效率
下载PDF
关于历史整体性研究的认识论思考
4
作者 赵建辉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2期48-52,36,共6页
关键词 整体性研究 史学研究 认识论 人类社会 认识图式 客观历史 历史整体 整体属性 历史研究 组成要素
下载PDF
论系统总体最优化方法
5
作者 殷国谨 陈念文 《求索》 1986年第1期50-53,共4页
系统论在方法论上最重要的特点是突破了经典分析程序的框架,从新的角度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待于对这一关系认识的不断发展。这样,对整体性悖论的简单注释就远远不够了。我们试图通过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进一步考察,... 系统论在方法论上最重要的特点是突破了经典分析程序的框架,从新的角度看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待于对这一关系认识的不断发展。这样,对整体性悖论的简单注释就远远不够了。我们试图通过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进一步考察,探索系统总体最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与部分 系统总体 最优化方法 系统整体 整体属性 整体性方法 整体方法 中介性 协同作用 研究系统
下载PDF
论审美是系统存在——系统美论论稿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曾宪 《浙江学刊》 1986年第4期37-42,共6页
我不认为美的哲学已山穷水尽,只要求助于自然科学,才能使美学科学化;而坚持认为,美的哲学分析不仅是摆脱不开的,而且恰恰是美学走向科学的真正基础。当然,这种哲学分析不能再囿限于认识论范畴中,满足于主观、客观或主客观“统一”、“... 我不认为美的哲学已山穷水尽,只要求助于自然科学,才能使美学科学化;而坚持认为,美的哲学分析不仅是摆脱不开的,而且恰恰是美学走向科学的真正基础。当然,这种哲学分析不能再囿限于认识论范畴中,满足于主观、客观或主客观“统一”、“和谐”等概念组合上,而是要在系统本体论中,为美的存在形态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而对美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审美客体 美学 审美主体 主客观 自然美 功能质 整体特征 社会美 整体属性
下载PDF
马克思人性理论内涵的时代演绎及其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7
作者 张振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时代语境的延展之下,马克思人性理论必然获得其新的时代的演绎和内涵:即由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主体属性转向人的整体属性、人的交往属性和人的整合属性的阐释。以马克思人性理论的时代内涵为指导,使现今的高校教育由片面... 时代语境的延展之下,马克思人性理论必然获得其新的时代的演绎和内涵:即由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主体属性转向人的整体属性、人的交往属性和人的整合属性的阐释。以马克思人性理论的时代内涵为指导,使现今的高校教育由片面模式向全面模式、由对象性模式向交往性模式、由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性理论 整体属性 交往属性 整合属性 高校教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