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数据再分析的中国城市面源污染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默远 潘兴瑶 +3 位作者 刘洪禄 于磊 陈昊 王俊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4-1644,共11页
目前有关城市面源污染的研究多为分散的独立研究,缺乏对现有研究及监测数据成果的系统分析。在全面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整合从文献中提取的面源污染监测数据成果,综合识别全国范围典型城市下垫面的面源污染规律,并初步定量了城市面源... 目前有关城市面源污染的研究多为分散的独立研究,缺乏对现有研究及监测数据成果的系统分析。在全面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整合从文献中提取的面源污染监测数据成果,综合识别全国范围典型城市下垫面的面源污染规律,并初步定量了城市面源污染对雨污合流制排水分区雨水径流污染的贡献率。数据资料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的37个市,监测对象包括屋面、道路和绿地等城市下垫面类型,考虑SS、COD、TN、NH3-N和TP共5种污染物指标。从总体特征分析的角度,除屋面TP和绿地NH3-N指标外,其他面源污染质量浓度均值均远超出国家V类水标准。对于不同下垫面的径流污染规律,SS、COD和TP指标在道路雨水径流污染中最为突出(均值分别为505.04、67.92、0.89 mg·L^−1),TN和NH3-N指标在屋面雨水径流污染中最为突出(均值分别为8.85mg·L^−1和6.43mg·L^−1),绿地雨水径流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对最低,但SS指标有较大的波动范围。在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面,SS在道路下垫面中与其他指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决定性系数约为0.50),而在屋面和绿地中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差。较分流制排水系统而言,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径流污染更加严重,其中生活污水对SS的贡献率较低,仅为17.19%,但对其他污染物的贡献较为明显,按照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P(84.45%)、NH3-N(79.06%)、COD(51.06%)和TN(40.81%)。研究成果系统反映了中国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特征,能够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总体规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面源污染 城市下垫面 数据分析 合流制排水分区 悬浮颗粒物
下载PDF
南海海域温差能资源分布特性及站点选址研究
2
作者 高越 于青双 刘广波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4期145-150,共6页
为实现岛基温差能发电平台在南海区域发电能力的定量评估,从而为温差能站点选址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全球水温分布数据集,采用数据再分析方法,针对中国南海的温差能分布建立了三维数学模型,开展南海温差能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评... 为实现岛基温差能发电平台在南海区域发电能力的定量评估,从而为温差能站点选址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全球水温分布数据集,采用数据再分析方法,针对中国南海的温差能分布建立了三维数学模型,开展南海温差能时空分布特征定量评估,探讨了不同选址位置对温差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域800m水深处与表层水温的多年平均温差在23℃左右,年内温差变化幅度在3℃以内。其中夏季南海的温差能资源达到年内峰值,三沙海域温差能净功率都在19MW以上;冬季是南海温差能资源最低的时期,西沙群岛温差能仅为12MW左右,中沙群岛温差能为15MW左右。温差能随着水深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在同一水深条件下的温差能净功率差别很小,但是不同选址方案对应的离岸距离差异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温差能 数据分析 数值模拟 微观选址
下载PDF
数据透视表在医院统计数据再分析中的应用
3
作者 曾碧娇 李开祥 +1 位作者 吴清叶 叶伟倩 《现代医院》 2006年第8期141-142,共2页
采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对某医院2004年第三季度头位顺产的住院天数及日均住院费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头位顺产的平均住院天数为4.0d,日均费用为560.08元,随住院天数增加,日均费用降低。
关键词 数据透视表 数据分析
下载PDF
Urbanization-related warming in local temperature records:a review 被引量:7
4
作者 WANG Jun YAN Zhong-W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There have long been arguments about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loc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This letter reviews up-to-date studies of the urbanization-related warming in the observed land surface air tempera... There have long been arguments about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loc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This letter reviews up-to-date studies of the urbanization-related warming in the observed l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eries in China. Many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local warming due to urbanization could have been about 0.1 °C/10 yr, or even larger. However, based on recently developed homogenized temperature records, the estimated urban bias is smaller. Major uncertainties arise from either the data quality or the techniques used to estimate the urbanization effect. A key example is the ‘observationminus-reanalysis' method, which tends to overestimate the urban signal in this region, partly due to systematic bias in the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reanalysis data. It is expected that improved numerical modeling with high-resolution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changing land surface in the region will help to further understand and quantify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in local temperature rec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China l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OMOGENIZATION observation-minus-reanalysis method uncertain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