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数字政府治理的关系及优化途径
1
作者 曹冬英 王少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0-50,共11页
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理论基于对新公共服务理论、数字时代公共服务实践的研究生成,是我国数字政府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数字政府治理的关系历经两大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数字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程度随数字政府治理... 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理论基于对新公共服务理论、数字时代公共服务实践的研究生成,是我国数字政府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数字政府治理的关系历经两大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数字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程度随数字政府治理水平提升而上升;第二阶段,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上升助推数字政府治理水平上升。优化我国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数字政府治理关系的总途径是:借助倾斜性政策有效增强扩散效应,稳步提升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同时助推数字政府治理水平进一步上升。具体途径是:借助倾斜性政策实现同一类地方之间的均等化;基于多元举措助推城乡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消除数字贫民的速度,实现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 数字政府治理 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理论
下载PDF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理论
2
作者 曹冬英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构建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展开分析能够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可能性。目前此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以下问题:各地城乡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存在差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难度、速度不一;农村地区数字公共... 构建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展开分析能够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可能性。目前此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以下问题:各地城乡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存在差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难度、速度不一;农村地区数字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明显。这些问题根源于:数字公共服务领域的可接入性、可负担性、参与意识、数字能力和可用性有待强化。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中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强化数字公共服务领域的可接入性、可负担性、参与意识、数字能力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