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的零工化:数字时代的劳动形态变迁及其形成机制探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许弘智 王天夫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4,共10页
伴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劳动形态呈现零工化趋势。从政治经济学的生产方式变革—劳动形态变迁理论脉络出发可以发现,工业时代所形成的职业化劳动形态,在数字时代正逐渐由零工化劳动所替代,并展现出劳动时空条件零散化、劳动过程碎片... 伴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劳动形态呈现零工化趋势。从政治经济学的生产方式变革—劳动形态变迁理论脉络出发可以发现,工业时代所形成的职业化劳动形态,在数字时代正逐渐由零工化劳动所替代,并展现出劳动时空条件零散化、劳动过程碎片化以及劳动关系原子化等新特征。这些新特征产生的根本动力机制在于数字时代的平台资本充分利用作为核心生产资料的数据的特点,包括虚拟性、可切分性、权属模糊性等,采用包括生产场景的时空延展、生产过程的拆分控制、组织关系的外部众包等控制—积累策略,以推动零工经济的扩张与劳动零工化的转型。上述分析表明,研究者既需要从新的视角思考数字时代零工劳动者的劳动状况与相应的保障实践,也需要对数字技术发展的社会经济后果展开更多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生产方式 零工经济 劳动形态 数据要素 平台资本
原文传递
数字化生产方式下人类数字化生存境遇审视及其改善
2
作者 张兴林 柳泽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6-42,共7页
生存境遇是一个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表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 生存境遇是一个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表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数字化是其典型特征。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一方面极大程度上消解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障碍,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生产与消费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的数字壁垒又引起数字技术共享上的巨大差异。正视数字化生产方式对人类生存境遇产生的重要影响,科学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有效适应数字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无疑是当今社会亟须解决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数字化生产方式 数字化生存境遇
下载PDF
国外先进飞机的数字化生产方式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理 《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5年第8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先进飞机 数字化生产方式 虚拟制造技术 JSF 战斗机
下载PDF
交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建东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2,共9页
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资本剥削范围已经由传统意义的生产劳动扩展至人类日常生活交往层面,呈现出全领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交往资本主义表面上通... 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资本剥削范围已经由传统意义的生产劳动扩展至人类日常生活交往层面,呈现出全领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交往资本主义表面上通过“以数字资本为基础的数字化生产方式”进行表现,深层次上则根植于数字化生产方式的社会基础--基于数字资本的生产关系。交往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剥削创新,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剥削形式实现了从传统的商品模式向“位于商品中心的社会关系”的转变。因此,数字时代的资本批判既要重视作为表现形式的数字化生产方式,更要重视人类交往活动背后抽象的社会关系--以数字资本为现实载体的生产关系。基于此,在数字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交往资本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新共产主义”运动走上数字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关键是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构建。构建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颠覆性革命的总体性、长期性政治策略;另一方面应探索以数字生产资料“共享”为方向原则的局部性、阶段性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资本主义 数字资本 数字化生产方式 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