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纹样智能设计下参与式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华明 陈悦 肖明艳 《设计》 2023年第17期88-91,共4页
智能设计正在成为传统纹样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探寻传统纹样智能设计下参与式设计的模式将弥合智能技术的客观性与用户对于传统纹样文化感知的主观性,成为传统纹样智能设计发展中的关键。分析传统纹样智能再设计的理论文献,研究再设计... 智能设计正在成为传统纹样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探寻传统纹样智能设计下参与式设计的模式将弥合智能技术的客观性与用户对于传统纹样文化感知的主观性,成为传统纹样智能设计发展中的关键。分析传统纹样智能再设计的理论文献,研究再设计过程中的流程、模式与方法,并结合案例讨论分析与总结传统纹样智能设计过程中的参与式设计现状。根据参与式设计流程分析,提出了3种传统纹样智能设计下的参与式设计策略,即多种参与方法的链接、加强参与式工具的迭代更新、建立更加系统的设计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纹样 参与式设计 智能设计 数字传承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拟人到具身:资中木偶的身体转向与当代传承
2
作者 侯鑫 《科技传播》 2024年第6期19-22,共4页
基于“具身理论”针对资中木偶展开研究,从技术演进、场景变迁、媒介更迭、用户崛起和功能并置等方面探究资中木偶传播主体、渠道、受众、效果等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身体转向,提出资中木偶突破身体性困境的探索智能化、音视频化、... 基于“具身理论”针对资中木偶展开研究,从技术演进、场景变迁、媒介更迭、用户崛起和功能并置等方面探究资中木偶传播主体、渠道、受众、效果等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身体转向,提出资中木偶突破身体性困境的探索智能化、音视频化、平台化的“具身化”传承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木偶 具身理论 数字传承
下载PDF
梅山剪纸在数字新媒体时代的价值拓展
3
作者 邓世维 王兴业 +1 位作者 吴余鑫 魏梓欣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8期194-196,共3页
梅山剪纸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文化、美学和工艺上具有较高的研究、收藏和应用价值。在数字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梅山剪纸需要突破民俗语境瓦解导致的使用需求降低、文化传播不足、价值单一和工艺传承挑战等瓶颈问题... 梅山剪纸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文化、美学和工艺上具有较高的研究、收藏和应用价值。在数字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梅山剪纸需要突破民俗语境瓦解导致的使用需求降低、文化传播不足、价值单一和工艺传承挑战等瓶颈问题,探求价值拓展的发展新路径。本文探索了在数字技术新媒体、新产业模式和新设计应用时代背景下梅山剪纸数字化发展的创意策略,试图从数据库、教育、IP热点和文创设计等方面拓展梅山剪纸的多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剪纸 工艺美学 数字传承 价值拓展
下载PDF
动态化设计在非遗品牌中的应用探究
4
作者 董丹妮 《包装世界》 2023年第4期85-87,共3页
当下,非遗文化掀起了一股文创浪潮,很多非遗品牌也应运而生,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让非遗文化转向年轻态。传统的品牌形态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市场对于非遗品牌的发展需求,而新形态的融入则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数字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同时,... 当下,非遗文化掀起了一股文创浪潮,很多非遗品牌也应运而生,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让非遗文化转向年轻态。传统的品牌形态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市场对于非遗品牌的发展需求,而新形态的融入则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数字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平面设计的各领域逐渐融入了动态设计的表现形式,同时动态设计为非遗品牌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非遗品牌形象宣传中运用动态形式,也是对非遗及其品牌形象设计的传承和创新。该文从非遗品牌形象设计的动态化、动态海报设计、交互式网站设计、HTML5和动态表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在非遗品牌设计中融入动态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设计意义,在非遗品牌视觉形象的基础上,研究其动态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动态化设计 非遗品牌 数字传承
下载PDF
竹藤编文化数字传承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5
作者 陈雨婷 费钰淇 李晶 《设计》 2023年第17期6-9,共4页
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方面入手,以可供性概念和数字化技术为竹藤编文化的传承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案例归纳法提炼“情感化”设计关键要素,并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3个方面提取情感化设计的设计方法过程,运用问卷调研及访谈法,观察... 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方面入手,以可供性概念和数字化技术为竹藤编文化的传承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案例归纳法提炼“情感化”设计关键要素,并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3个方面提取情感化设计的设计方法过程,运用问卷调研及访谈法,观察法从年轻人的学习习惯、多方需求等方面提取设计元素,最后将设计方法应用到数字化传承竹藤编的App设计。使用数字化设计的拟物、交流、互动,通过与情感化设计结合促进竹藤编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数字传承的情感化设计有利于让青年群体更易于接受,与新兴时代的传播方式接轨。将文化元素延伸,通过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情感化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改变大众获取信息及接受知识的途径,达成激发青年群体主动传承发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竹藤编技艺 数字传承 情感化设计 App设计
下载PDF
数字交互动画在传承非遗中的运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婉婷 王婉蓉 傅凯莉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7期92-94,共3页
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和艺术结合,推动了数字交互动画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交互动画凭借丰富的交互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近年来,我国以非遗为题材的交互动画不断涌现,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交互动画的发... 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和艺术结合,推动了数字交互动画的发展。新媒体时代,交互动画凭借丰富的交互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近年来,我国以非遗为题材的交互动画不断涌现,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交互动画的发展。文章从观众的角度入手,分析观众在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结合现今交互动画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背景关系,探讨其在传承非遗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数字交互动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
下载PDF
非遗视域下梅林戏的传承发展研究
7
作者 叶明亮 谢笑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4期25-28,共4页
梅林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传承发展梅林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高度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现阶段人员短缺、疲于谋生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成为阻碍梅林戏发展的主要因素... 梅林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传承发展梅林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高度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现阶段人员短缺、疲于谋生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成为阻碍梅林戏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健全发展保护措施;扩大受众群,建立自我造血发展机制;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建设传承后备力量;发挥地方政府保护主体作用,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等力量进行梅林戏文献资料数字化传承是梅林戏传承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林戏 非遗 数字传承 发展
下载PDF
越剧服饰角色文化及其数字化传承综述
8
作者 韩燕娜 金佳勤 吴欢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第11期93-95,共3页
越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发源于我国江浙一带,戏剧服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带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服装设计上整体呈现清丽、淡雅和婉约的特点。现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影视资料查阅,按照越剧不同角色的分类系统梳理了越剧服装... 越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发源于我国江浙一带,戏剧服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带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服装设计上整体呈现清丽、淡雅和婉约的特点。现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影视资料查阅,按照越剧不同角色的分类系统梳理了越剧服装文化研究成果,针对越剧服饰文化研究的不完善和欠缺,提出了越剧服饰文化应数字化传承的观点,并梳理了越剧服饰数字化传承研究的现状,试为国内戏剧服饰文化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文化 戏剧服装 越剧服装 数字传承
下载PDF
昆明动物博物馆全景漫游及AR交互设计研究
9
作者 龚萍 王晓龄 +3 位作者 成美娇 罗琦 周元梦 依金渝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4年第9期152-154,共3页
由于出行不便或地域受限等原因,博物馆线下展览服务近年来受到一定的冲击,而数字化手段则为线上展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研究以“传播珍稀动物文化”为理念,分析了昆明动物博物馆的现状,探究了数字化传承和保护的可行性,提出了利用三维... 由于出行不便或地域受限等原因,博物馆线下展览服务近年来受到一定的冲击,而数字化手段则为线上展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研究以“传播珍稀动物文化”为理念,分析了昆明动物博物馆的现状,探究了数字化传承和保护的可行性,提出了利用三维全景及增强现实(AR)交互技术,打破时空壁垒,更好地展现云南“动物王国”的风采,助力野生动物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动物博物馆 全景漫游 AR交互设计 数字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数字传承人:一类遗产表述与生产的新型主体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艳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4,共5页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学者、商人、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那就是"数字传承人"...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学者、商人、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那就是"数字传承人"。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使文化遗产从唯一、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 民间传承 遗产表述 遗产生产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技术的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奕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3-77,共5页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优秀的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令人担忧,亟须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进行科学保护与有效传承。针对传统记录保存的不足,本文以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提出利用数字化技...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优秀的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令人担忧,亟须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进行科学保护与有效传承。针对传统记录保存的不足,本文以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整理和采集优秀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数字化闽南民间传统舞蹈虚拟博物馆、塑造闽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数字化新媒体传媒方式的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闽南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策略
下载PDF
青阳农民画的数字化呈现与产业衍生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超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以农民为创作主体的青阳农民画,忽视了创作过程中的技术更新与受众审美习惯的变化,缺失了数字传播环境中的数字化呈现,使得自身的生存土壤逐渐缩减.同时,青阳农民画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雷同、产业衍生缺失等问题.因此,... 以农民为创作主体的青阳农民画,忽视了创作过程中的技术更新与受众审美习惯的变化,缺失了数字传播环境中的数字化呈现,使得自身的生存土壤逐渐缩减.同时,青阳农民画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雷同、产业衍生缺失等问题.因此,在凝练青阳农民画的内涵与外显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的创作方式与呈现方式,可推动青阳农民画的创作繁荣,进而拓展其产业衍生的可行性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农民画 数字传承与保护 产业衍生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开发下贵州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研究
13
作者 高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贵州民间舞蹈资源丰富,在民族文化、民族礼仪、民族记忆、民族美学等方面有着宝贵的人文研究与艺术创作价值,在时代的冲击中不断补充完善建构贵州民间舞蹈独特的文化表征。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演化,贵州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面临着现... 贵州民间舞蹈资源丰富,在民族文化、民族礼仪、民族记忆、民族美学等方面有着宝贵的人文研究与艺术创作价值,在时代的冲击中不断补充完善建构贵州民间舞蹈独特的文化表征。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演化,贵州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面临着现代化传承媒介和全球化多样文化的冲击,新技术的介入让贵州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迎来新挑战。但同时,数字化技术对民间舞蹈有文化表现、艺术审美、人文教育传播等优化功能,贵州民间舞蹈在数字化时代下运用新技术进行科学保护与有效传承是新的发展机遇,为贵州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新技术时代的实践渠道,赋予了贵州民间舞蹈文化的生产活力和现代意义。针对数字化技术下贵州民间舞蹈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对贵州民间舞蹈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出路出发,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贵州舞蹈资源进行整理和采集,优化贵州民间舞蹈的传承体系,用数字时代下数字符号对舞蹈动作、舞蹈文化进行编码与创新,实现贵州民间舞蹈在数字媒体下的新型传播形式转化,塑造贵州民间舞蹈数字化传承体系,为贵州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贵州民间舞蹈 文化数字传承
下载PDF
四川红色文物数字传承与互动应用研究
14
作者 舒馨 郑轶 《新丝路》 2022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红色文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承载着多年来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文章基于数字交互技术,从调研资料分析路径、视觉阐释分析路径、实践应用路径三个方面入手对四川红色文物红军碑林资源进行整理及数字交互设计,用现代技术打通红... 红色文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承载着多年来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文章基于数字交互技术,从调研资料分析路径、视觉阐释分析路径、实践应用路径三个方面入手对四川红色文物红军碑林资源进行整理及数字交互设计,用现代技术打通红色文物数字化活态保护与传承路径,让红色文物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红色文物 数字传承与互动 虚拟互动技术
下载PDF
文化遗产传承:数字的与传统的
15
作者 阮艳萍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9期32-38,共7页
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和数字传承,既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传承使命的变迁,也面临着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共生处境。在此处境中,如何对待他者与自我的互解与互换,如何处理俯视、仰视与平视的角度,如何实现相互的议程设置,都应该被提到议程上... 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和数字传承,既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传承使命的变迁,也面临着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共生处境。在此处境中,如何对待他者与自我的互解与互换,如何处理俯视、仰视与平视的角度,如何实现相互的议程设置,都应该被提到议程上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结论关乎到民族文化遗产本身作为主体的话语权,而这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传承 传统传承 他者 自我 仰视 俯视 平视
下载PDF
对民间艺术数字传承与保护的思考——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6
作者 肖春丹 《北方经贸》 2018年第5期7-8,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有城市及地区文化经济环境构建的基础,不但能够依据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优势巩固整体民间艺术的发展环境,同时更确保了传承与保护事业能够被群众所认知,从而为特色化社会体系构建提供了可持续延伸的条件,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有城市及地区文化经济环境构建的基础,不但能够依据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优势巩固整体民间艺术的发展环境,同时更确保了传承与保护事业能够被群众所认知,从而为特色化社会体系构建提供了可持续延伸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完善的民间艺术管理制度。笔者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间艺术数字传承与保护事业的特性展开分析,阐释了数字化条件优势和文化建设特点,期望为后续民间艺术发展提供良好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民间艺术 数字传承与保护 事业发展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风险与路径反思 被引量:49
17
作者 王明月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3期32-40,共9页
数字化保护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也不断产生新的保护问题,数字化保护该何去何从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认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对数字化保护的理论诉求,是探索数字化保护路径的关... 数字化保护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也不断产生新的保护问题,数字化保护该何去何从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认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对数字化保护的理论诉求,是探索数字化保护路径的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地方性知识为本质属性,以活态性为核心特征,注重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现象的意义表达。依据以上文化属性观察可以发现,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理念、语义设计、分类与评价体系、组织规范、社会效益等均存在着的文化风险。作为非遗文化属性的综合载体,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合理衔接的纽带,是解决数字化风险的关键,应该掌握充分的话语权,参与数字化保护的全过程。这将有利于数字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传承人参与 数字生产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7
18
作者 韩美群 周小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4,184,共11页
发展数字经济和加快数字化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推动国家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作出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 发展数字经济和加快数字化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推动国家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作出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梳理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非遗数字化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计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在本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宏观全局和基本理论研究,忽视传播路径和过程研究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应从基础理论、技术、管理和应用等四个层面,建立非遗数字化传承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增强数字技术在高质量文化供给上的支撑作用,夯实非遗数字化传承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以持续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数字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41
19
作者 黄永林 王伟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5-171,共7页
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手段和新契机。然而,我国目前非遗的六分法、八分法、十分法、十三分法和十六分法都存在些许不足,如分类多为单线索式、一级分类不完善、二级分类较为缺乏等问题,因此重构符合... 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手段和新契机。然而,我国目前非遗的六分法、八分法、十分法、十三分法和十六分法都存在些许不足,如分类多为单线索式、一级分类不完善、二级分类较为缺乏等问题,因此重构符合国家非遗申报评审程序和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分类势在必行。结合联合国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在非遗分类方面的《条例》范式及《公约》范式,本文提出了多层次分类的基本设想及可行性路径,以期解决目前我国分类体系建设与数字化传承的失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体系
原文传递
拥抱文化数字化战略:非遗数字化实践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跃 吴晓梅 +1 位作者 朵婷 王静媛 《图书馆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7,99,共9页
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而来的数字化模式,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代困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遗数字化已经历了理念引入、项目初探、工程推进和融合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当前... 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而来的数字化模式,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代困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遗数字化已经历了理念引入、项目初探、工程推进和融合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当前,国内外非遗数字化实践形成了面向用户的开发、重视传承与传播、注重公众的参与、重视与科技融合等典型特征。但我国非遗数字化实践仍存在保存与获取的失衡、保存与保护的失衡、社会参与度尚不高等困境。基于此,结合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我国非遗数字化实践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提升:整合非遗数据资源,融入文化大数据体系;注重用户需求,推进用户导向的多元化开发;促进非遗体验场景化,助力“非遗+”新业态;善用新兴技术实现非遗的活化、教育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教育 数字传承 文化数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