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云謠集》韻律探賾
- 1
-
-
作者
黄坤堯
-
机构
中國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
-
出处
《词学》
2020年第2期1-17,共17页
-
文摘
《云謡集》精選唱詞三十首,録得十三詞調。其中《天仙子》、《破陣子》、《浣沙溪》、《抛毬樂》、《魚歌子》五調與唐五代傳世作品互有同異,格律不盡一致。《鳳歸雲》、《傾盃樂》、《拜新月》三調,唐五代的傳詞僅見聲詩體,並非長短句的詞體。而《竹枝子》、《洞仙歌》二調亦不同於一般的唐宋調式,獨具自家面貌。此外《内家嬌》、《柳青娘》、《喜秋天》三調唐五代未見,只見於敦煌作品之中。教煌曲子詞具有調式靈活、韻式流動、句式新變、活用襯字四個特點,當筵嘌唱,格律整齊而又富於樂化。《云謡集》不但具備早期詞律的基本元素,更在詞體發展的轨道上顯出超前的地位,突破"詩客曲子詞"的局限,創新體制,表現靈巧。《云謡集》明顯地確立了詞體的概念,各調選録兩首或四首作品,可供比較。一方面調有定格,格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律,顯出詞體的規範。一方面又能配合音樂的旋律節拍,使詞句產生相應的變化,多用領字和襯字,而句式亦流動多姿。其中小令八調,跟中原的詞調互有同異,别開生面;長調五調,更是大放異彩,構成架接唐宋詞之間的橋樑。柳永有《鳳歸雲》二首、《洞仙歌》三首、《傾盃樂》八首、《内家嬌》一首是過百字以上的慢詞長調,每首一體,不相重複;僅《拜新月》一調未見,同時亦未見於其他宋詞作者之中。本文勘律探韻,表現《云謡集》的韻律特點,澄清一些詞律概念。
-
关键词
《云謡集》
敦煌曲子詞
西北方音
詞律
領字
襯字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巴渝組曲與《竹枝詞》的演變
- 2
-
-
作者
黄坤堯
-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
-
出处
《词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17,共17页
-
文摘
巴渝乃華夏古國,今屬重慶市。巴人擅長樂舞,據説在楚國郢都,《巴人》的演出比《陽春白雪》的雅製擁有更多的觀衆(或聽衆)。漢代《巴俞》己是御前表演或接待外賓的大型樂舞,直至唐代武則天時仍能沿襲演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都到過巴渝大地,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映現峽谷的山川地貌,豐富的土風民俗,多采多姿,面目各異。唐代《竹枝詞》已經采入教坊,劉禹錫《竹枝詞》以七絶聲詩入歌,又孫光憲、皇甫松之作亦設和聲結構,傳播甚廣。敦煌曲子詞中也有《竹枝子》二闋,調式不同,字句亦異,己是長短句體。從《竹枝詞》到《竹枝子》,我們可以發現詞體的起源和發展的過程。在形式方面,由七絶聲詩到加上和聲,到長短句的詞調,體制不同;在内容方面,由歌咏風土的山川情歌,到城市的流行歌曲,作品的主題有所變化,不再爲本意所限,而詞體亦得以正式確立了。本文最後探討詩詞之辨。
-
关键词
《竹枝詞》
《竹枝子》
劉禹錫
孫光憲
皇甫松
敦煌曲子詞
和聲
聲詩
長短句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