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
被引量:
2
1
作者
汪世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38-43,共6页
本文突破了国内外学者(包括萨特尔在内)只从存在状态方面探讨海德格尔时间问题的局限,而从存在论方面探究时间性观念,剖析存在状态上的日常流俗时间与存在论上的时间性观念二者的关系,认为时间性观念是日常流俗时间的根基。
关键词
时间
性
存在论
海德格尔
存在状态
存在者
生存论
前化
生存状态
根基
敞开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对话的敞开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苏林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对话是当今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不论人们如何理解对话,都会肯定对话必须在两个以上的对话者或两个以上意识间进行,参与对话的对话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实际上,对话者之间不仅是互动的,首先是互在的,对话中存在间性。对话中...
对话是当今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不论人们如何理解对话,都会肯定对话必须在两个以上的对话者或两个以上意识间进行,参与对话的对话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实际上,对话者之间不仅是互动的,首先是互在的,对话中存在间性。对话中的间性是文本间性,以主体间性描述对话中的间性即改变了对话所指。对话中的间性既指向解中心,又指向敞开。从对话的实践意义看,对话的敞开性质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主体
间
性
敞开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伦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翠新
《当代社科视野》
2010年第11期12-15,共4页
生态伦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双向互动的关系。生态伦理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必须实行走出去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培养生态伦理意识,促进生态环保行为的实践,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伦理建设的价值目标,为了...
生态伦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双向互动的关系。生态伦理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必须实行走出去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培养生态伦理意识,促进生态环保行为的实践,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伦理建设的价值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过程必须采取敞开性的策略,接受外界的监督,扩大主体参与的范围,在发展中推进生态伦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相互关系
实践
性
敞开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话语场域的“新世纪文学”
4
作者
路翠江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1-45,共5页
作为依循历史而为文学命名的“新世纪文学”,容纳了众多新生的批评现象,并为其文学史化或理论化提供了具有敞开性的场域空间。其自身的复杂性及不断更新的特征,使我们的讨论只能围绕两个基本的维度展开,一是作为热点话题“新世纪文学”...
作为依循历史而为文学命名的“新世纪文学”,容纳了众多新生的批评现象,并为其文学史化或理论化提供了具有敞开性的场域空间。其自身的复杂性及不断更新的特征,使我们的讨论只能围绕两个基本的维度展开,一是作为热点话题“新世纪文学”,是以迈入新世纪为起点,关于文学现场的描述与建构性想象;二是大约在2007年前后形成的新世纪文学本体的讨论,一种开始区别于20世纪文学典型的不确定性,随21世纪的时代演进形成的动态结构。新世纪文学变动不居的生长性,决定了无论批评对阶段性的热点现象还是文学本体的关注,都是具有动态特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文学本体
文学现场
动态结构
敞开
性
20世纪文学
热点现象
域空间
原文传递
从狂欢、对话的未完成性看巴赫金的真理观
5
作者
周卫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16,共7页
巴赫金对狂欢节的辞旧迎新内蕴、怪诞人体形象的生死边缘意义、广场语言的褒贬融合等双重性意义的把握,以及他关于对话、话语的阐述,无不强调其未完成性、开放性,这是巴赫金真理观的经典表述。这种表述使其诗学理论充满现代思想的敞开性。
关键词
狂欢
对话
未完成
性
敞开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为浩渺洞藏了你的眼
6
作者
蒋在
陈先发(指导)
丁鹏(指导)
《诗刊》
2020年第23期58-61,共4页
推荐语:蒋在于小说和诗歌两种文体之间游刃有余地徜徉,显示出她较强悍的结构能力和语言创造力。她的诗歌具有明显的抒情性,然而在强抒情中往往又闪现一种思维之力、智性之光。她是一个青春的歌者,多数作品以其充沛真挚的情感而富于生命...
推荐语:蒋在于小说和诗歌两种文体之间游刃有余地徜徉,显示出她较强悍的结构能力和语言创造力。她的诗歌具有明显的抒情性,然而在强抒情中往往又闪现一种思维之力、智性之光。她是一个青春的歌者,多数作品以其充沛真挚的情感而富于生命力,尤其是诗中轻逸的、源于直觉的部分最为扣人心弦。在一些篇幅稍长的诗中,她将小说式的结构和节奏、敞开性的时间与空间感导入诗中,这种杂糅方式令她的一些诗具备鲜明的个人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逸
智
性
敞开
性
语言创造力
时间与空间
抒情
性
推荐语
真挚的情感
原文传递
通往敞开和宽容的研究之途
7
作者
陈娇华
《华文文学》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华文文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诠释策略 ,“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从“文化”概念、文化的华文文学与语种的华文文学的关系、华文文学创作本身的发展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华文文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诠释策略 ,“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从“文化”概念、文化的华文文学与语种的华文文学的关系、华文文学创作本身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论证“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提出的合理性及其将带给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敞亮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敞开
性
文化的华文文学
民族传统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悄吟太太的稿子”到萧红的《生死场》——关于《生死场》的成书过程
8
作者
叶君
郎春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0,共6页
长篇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以此奠定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自此,人们渐渐淡忘那个名叫"悄吟"的女作者,只知道文坛上崛起了一个名叫"萧红"的女作家。"萧红"这个名字从此随着作家更多的文...
长篇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以此奠定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自此,人们渐渐淡忘那个名叫"悄吟"的女作者,只知道文坛上崛起了一个名叫"萧红"的女作家。"萧红"这个名字从此随着作家更多的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掀起一波又一波对她本人和作品展开研究的热潮,至今不曾衰减。在萧红所留下的近百万字作品中,《生死场》如此特别,其多义性和敞开性,召唤不同时代的读者持续与之对话,研究文献数量巨大。关于《生死场》的文本阐释以及相关研究,至今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新文学的版本批评渐为学界瞩目,在我看来,《生死场》几乎可以作为操演范本,涉及成书与出版、作者署名、封面设计等方方面面,极具典型性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中国现代文学史
萧红
文本阐释
成书过程
封面设计
版本批评
敞开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
被引量:
2
1
作者
汪世锦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38-43,共6页
文摘
本文突破了国内外学者(包括萨特尔在内)只从存在状态方面探讨海德格尔时间问题的局限,而从存在论方面探究时间性观念,剖析存在状态上的日常流俗时间与存在论上的时间性观念二者的关系,认为时间性观念是日常流俗时间的根基。
关键词
时间
性
存在论
海德格尔
存在状态
存在者
生存论
前化
生存状态
根基
敞开
性
分类号
B516.5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对话的敞开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苏林娜
机构
内蒙古财经学院基础部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文摘
对话是当今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不论人们如何理解对话,都会肯定对话必须在两个以上的对话者或两个以上意识间进行,参与对话的对话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实际上,对话者之间不仅是互动的,首先是互在的,对话中存在间性。对话中的间性是文本间性,以主体间性描述对话中的间性即改变了对话所指。对话中的间性既指向解中心,又指向敞开。从对话的实践意义看,对话的敞开性质更具价值。
关键词
对话
主体
间
性
敞开
性
分类号
B565.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伦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翠新
机构
钦州学院政治与经济系
出处
《当代社科视野》
2010年第11期12-15,共4页
文摘
生态伦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双向互动的关系。生态伦理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必须实行走出去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培养生态伦理意识,促进生态环保行为的实践,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可持续发展是生态伦理建设的价值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过程必须采取敞开性的策略,接受外界的监督,扩大主体参与的范围,在发展中推进生态伦理建设。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相互关系
实践
性
敞开
性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话语场域的“新世纪文学”
4
作者
路翠江
机构
鲁东大学张炜文学研究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1-45,共5页
基金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期文学视域与全球化语境下张炜胶东叙事的意义”(项目编号:18CZWJ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依循历史而为文学命名的“新世纪文学”,容纳了众多新生的批评现象,并为其文学史化或理论化提供了具有敞开性的场域空间。其自身的复杂性及不断更新的特征,使我们的讨论只能围绕两个基本的维度展开,一是作为热点话题“新世纪文学”,是以迈入新世纪为起点,关于文学现场的描述与建构性想象;二是大约在2007年前后形成的新世纪文学本体的讨论,一种开始区别于20世纪文学典型的不确定性,随21世纪的时代演进形成的动态结构。新世纪文学变动不居的生长性,决定了无论批评对阶段性的热点现象还是文学本体的关注,都是具有动态特征的。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文学本体
文学现场
动态结构
敞开
性
20世纪文学
热点现象
域空间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狂欢、对话的未完成性看巴赫金的真理观
5
作者
周卫忠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16,共7页
文摘
巴赫金对狂欢节的辞旧迎新内蕴、怪诞人体形象的生死边缘意义、广场语言的褒贬融合等双重性意义的把握,以及他关于对话、话语的阐述,无不强调其未完成性、开放性,这是巴赫金真理观的经典表述。这种表述使其诗学理论充满现代思想的敞开性。
关键词
狂欢
对话
未完成
性
敞开
性
Keywords
Carnival
Dialogue
Incompletion
Open-endedness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为浩渺洞藏了你的眼
6
作者
蒋在
陈先发(指导)
丁鹏(指导)
机构
不详
出处
《诗刊》
2020年第23期58-61,共4页
文摘
推荐语:蒋在于小说和诗歌两种文体之间游刃有余地徜徉,显示出她较强悍的结构能力和语言创造力。她的诗歌具有明显的抒情性,然而在强抒情中往往又闪现一种思维之力、智性之光。她是一个青春的歌者,多数作品以其充沛真挚的情感而富于生命力,尤其是诗中轻逸的、源于直觉的部分最为扣人心弦。在一些篇幅稍长的诗中,她将小说式的结构和节奏、敞开性的时间与空间感导入诗中,这种杂糅方式令她的一些诗具备鲜明的个人气息。
关键词
轻逸
智
性
敞开
性
语言创造力
时间与空间
抒情
性
推荐语
真挚的情感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通往敞开和宽容的研究之途
7
作者
陈娇华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文摘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华文文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诠释策略 ,“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从“文化”概念、文化的华文文学与语种的华文文学的关系、华文文学创作本身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论证“文化的华文文学”观念提出的合理性及其将带给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敞亮前景。
关键词
文化
敞开
性
文化的华文文学
民族传统文化
分类号
I109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悄吟太太的稿子”到萧红的《生死场》——关于《生死场》的成书过程
8
作者
叶君
郎春艳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0,共6页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萧红创作研究”(19ZWB056)阶段性成果。
文摘
长篇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以此奠定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自此,人们渐渐淡忘那个名叫"悄吟"的女作者,只知道文坛上崛起了一个名叫"萧红"的女作家。"萧红"这个名字从此随着作家更多的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掀起一波又一波对她本人和作品展开研究的热潮,至今不曾衰减。在萧红所留下的近百万字作品中,《生死场》如此特别,其多义性和敞开性,召唤不同时代的读者持续与之对话,研究文献数量巨大。关于《生死场》的文本阐释以及相关研究,至今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新文学的版本批评渐为学界瞩目,在我看来,《生死场》几乎可以作为操演范本,涉及成书与出版、作者署名、封面设计等方方面面,极具典型性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
《生死场》
中国现代文学史
萧红
文本阐释
成书过程
封面设计
版本批评
敞开
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
汪世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对话的敞开性
苏林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态伦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黄翠新
《当代社科视野》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作为话语场域的“新世纪文学”
路翠江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5
从狂欢、对话的未完成性看巴赫金的真理观
周卫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因为浩渺洞藏了你的眼
蒋在
陈先发(指导)
丁鹏(指导)
《诗刊》
2020
0
原文传递
7
通往敞开和宽容的研究之途
陈娇华
《华文文学》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悄吟太太的稿子”到萧红的《生死场》——关于《生死场》的成书过程
叶君
郎春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