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义务教育“衰败”:危机与反思——以J省N地区六所农村小学为例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波 董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5,共9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衰败"特征: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生源、师资、教育资源持续性地向中心城镇集中,另一方面是农村学校的文化整合功能弱化与乡村教师的去精英化或日益底层化。在对J省N市的...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衰败"特征: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生源、师资、教育资源持续性地向中心城镇集中,另一方面是农村学校的文化整合功能弱化与乡村教师的去精英化或日益底层化。在对J省N市的六所农村小学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对"衰败"不仅仅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本身的低度发展,同时更深刻地带给乡土社会一系列的危机:家园的荒废与合格农业劳动者的供给断层;现代性的追逐与乡土文化及规范传承的断裂;注定失败的教育竞争与个体及家庭向上流动希望的破灭。农村义务教育"衰败"受到双重机制的影响:传统城镇化与教育政策效应的路径依赖、阶层间的非理性教育竞赛及其合法性压力。因此,可以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乡联动、家校合作三个方面来积极应对农村义务教育"衰败"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衰败” 教育进城 乡土社会危机
下载PDF
教育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家庭半城市化的动力、实现机制及风险 被引量:3
2
作者 班涛 张茸 《青年探索》 2023年第1期84-92,共9页
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与质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近些年来,新生代农民家庭普遍走上了教育进城的半城市化道路。本文立足于笔者对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地的田野调研,其中主要运用的是对... 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与质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近些年来,新生代农民家庭普遍走上了教育进城的半城市化道路。本文立足于笔者对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地的田野调研,其中主要运用的是对湖北省孝感市X县的经验资料,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发现:首先,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熟人社会竞争与下行式家庭主义构成了教育进城的动力;其次,农民家庭围绕子女教育发展所采取的流动化生活模式、拆分型劳动秩序、无限度代际接力则构成新生代农民家庭教育进城的半城市化实现机制;最后,以教育而非就业和人口为驱动的半城市化产生了母职牺牲、孩子承受过高压力、教育分工秩序张力与养老压力过大的风险,并由此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家庭整体高质量的人口城市化实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未来县域教育治理应从强化乡校模式、贯彻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落实“双减”政策、发展家庭教育等方面入手,为农民家庭教育进城的道路松绑解压,协助新生代农民高水平城市化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进城 新生代农民 城市化风险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教育进城的模式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教育绅士化的视角
3
作者 潘杰 操小晋 朱天可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在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基于教育绅士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运用质性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家庭教育进城的不同模式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县域层面产生的教育进城现象是农村进城群体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 在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基于教育绅士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运用质性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家庭教育进城的不同模式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县域层面产生的教育进城现象是农村进城群体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家庭资本积累和家庭策略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教育进城模式,包括流动型教育进城、定居型教育进城和隔离型教育进城。2)教育进城由政府、资本、学校、个体等多方主体共同推动形成,其中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供给是教育进城的核心动力,市场参与的教育资本流动是农村家庭进城的重要驱动,家庭本位的教育再生产是教育进城产生的根本逻辑,共同促成教育进城的时空演进。3)县域层面产生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镇化的社会空间效应,但其不完整性同时导致农村进城群体的返乡和外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进城 农村家庭 教育绅士化 教育再生产 县域城镇化 安徽省太和县
下载PDF
“学校离村”与“教育进城”:新时代乡村学校发展的格局转变与治理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丽群 熊燕妮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2,共7页
乡村学校的“离村”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进城、人口锐减,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的乡村形态正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发生巨变。乡村学校在国家极力保留的政策导向下仍逐渐走向自然消失,布点减少、规模小微、村落“退场”并迅速向城镇集聚,教... 乡村学校的“离村”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进城、人口锐减,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的乡村形态正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发生巨变。乡村学校在国家极力保留的政策导向下仍逐渐走向自然消失,布点减少、规模小微、村落“退场”并迅速向城镇集聚,教育的重心上移,且乡村学校不再“定居静止”于乡村,而是“迁徙流动”于城乡。乡村学校的问题出在乡村,但治理的向度不只是乡村。构建新时代乡村学校的治理体系,一是治理理念上要从城乡二元对立转向城乡互融共生;二是治理范式上要从立足村庄内部转向着眼于县域整体;三是治理方法上从被动回应性治理转向前瞻科学性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学校离村 教育进城 教育治理 乡村教育
下载PDF
教育进城:乡村视野中的教育城镇化--以东南沿海P市C村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戴红宇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0-26,37,129,共9页
城市与乡村不同的体制与资源形成了中心—边缘的空间格局。教育进城放大了城乡教育的二元性,不仅重塑了乡村民众对于教育的价值期望,还影响着其价值判断与教育选择。城乡二元化的不同分配制度促使乡村民众形成了关于城市教育的权力想象... 城市与乡村不同的体制与资源形成了中心—边缘的空间格局。教育进城放大了城乡教育的二元性,不仅重塑了乡村民众对于教育的价值期望,还影响着其价值判断与教育选择。城乡二元化的不同分配制度促使乡村民众形成了关于城市教育的权力想象,产生教育向城。当乡村生活空间被打开之后,乡村教育、乡村生活的中心位置逐渐转移到城市。乡村居民的流动、迁移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共同建构了乡村的教育空间,与此同时带来了乡村社会文化结构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进城 教育城镇化 乡村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